世界乙二醇市场分析

更新时间:2024-04-24 08: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世界乙二醇市场分析

2008年,全球乙二醇生产能力为2148万吨/年,产量为1808万吨,平均开工率为84.2%。世界乙二醇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亚洲(不包括中东,下同)、北美和中东地区,2008年这三个地区乙二醇生产能力分别占世界总产能的40.2%、24.1%和21.9%。

2008年,世界居前15位的乙二醇企业生产能力合计约1498万吨/年,占世界乙二醇总产能的69.8%。全球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商是Dow Chemical公司,生产能力为258.9万吨/年,占世界乙二醇总产能的12.1%。2008年世界生产能力增加主要来自台塑集团及伊朗石油公司,分别增加60万吨/年和20万吨/年。

2008年全球乙二醇主要生产企业概况 (单位:万吨/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公司名称 Dow Chemical SABIC 中国台湾台塑 中国石化集团(合资公司按股权计算) Shell 韩国湖南石化 印度信诚工业 SPDC Ltd. PIC BASF 中国石油集团 英力士 埃克森美孚 莱昂戴尔化学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 其它 世界总计

2009-2013年期间,世界乙二醇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来自中东及亚洲地区,其中沙特、伊朗和科威特将分别新增乙二醇生产能力270万吨/年、70万吨/年和60万吨/年;亚洲地区印度、新加坡、韩国和泰国将分别新增102万吨/年、65万吨/年和17.5万吨/年乙二醇产能。

未来全球新增乙二醇以大规模生产装置为主,尤其是中东地区以廉价的天然气为主要原

生产能力 258.9 235.0 183.0 130.3 116.1 77.5 75.1 70.0 66.1 57.4 52.1 47.6 45.0 44.2 40.0 649.3 2147.6 比例 12.1 10.9 8.5 6.1 5.4 3.6 3.5 3.3 3.1 2.7 2.4 2.2 2.1 2.1 1.9 30.2 100.0

料,生产成本较低,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由于该地区乙二醇主要流向亚洲和西欧,对国际乙二醇市场影响较大,可能使得一些缺乏竞争力的小装置逐步关停。2009-2013年,全球乙二醇产能变化情况如下表:

2009-2013年世界乙二醇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计划(单位:万吨/年)

投产时间 国家或地区 韩国 泰国 伊朗 2009年 科威特 沙特 沙特 沙特 印度 新加坡 2010年 伊朗 沙特 沙特 伊朗 2011年 沙特 2012年 2013年 沙特 印度 合计

预计到2015年世界乙二醇生产能力有望达到3300万吨/年,年均增长率为6%。预计2020年全球产能将达到3700万吨/年,年均增长率为2.2%。

2003~2008年,世界乙二醇消费量从1445万吨上升到1808万吨,年均增长率为4.6%。2008年,全球乙二醇生产能力为2148万吨/年,产量为1808万吨,消费量1808万吨。

世界乙二醇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而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中东。目前,中东是乙二醇最大的出口地区,2008年出口量为397万吨,约占其总产量的92.5%,占全球出口总量的40.9%,净出口量达376万吨。2008年亚洲、北美和西欧是乙二醇净进口地区,净进口量分别为484万吨、122万吨和19万吨。

新增能力 17.5 7.1 20.0 60.0 17.5 60.0 57.7 239.8 30.0 75.0 12.5 52.5 19.2 189.2 37.5 31.5 69.0 31.5 72.0 529.5

2008年世界乙二醇供求平衡如下表:

2008年世界乙二醇供需状况 (单位:万吨/年) 地区 亚洲 北美洲 中东 西欧 中东欧 中南美 世界合计

2008年,全球乙二醇消费约1808万吨,主要用于生产聚酯1541万吨,约占总消费量的85.2%;其次用于生产防冻剂148万吨,约占总消费量的8.2%,其它用途为119万吨,约占总消费量的6.6%。

从各地区乙二醇消费结构看,世界各地的乙二醇消费情况迥异,亚洲乙二醇绝大多数用于生产聚酯,占总消费量的92.7%,北美乙二醇用于聚酯的消费比例为70.5%,生产防冻剂占14.7%;西欧地区乙二醇消费与北美类似,生产聚酯约占63.6%、生产防冻剂约占17.8%。近年,随着纺织产业向亚洲转移,北美和西欧地区用于聚酯生产的乙二醇呈小幅下降态势,而防冻剂及其他用途的所占比例有所提高。

从消费结构看,未来世界乙二醇的消费热点主要还是来自聚酯领域的表现。预计到2015年,用于生产PET的乙二醇占总消费量的86.7%,较2008年提高约1.5个百分点,生产防冻液占7.6%,其他用途约5.7%。2008年世界乙二醇消费结构及2015年需求预测情况如下表:

2008世界乙二醇消费结构及2015年需求预测(单位:万吨,%)

品种 PET 防冻剂 其它 合计 2008 消费量 1540.4 148.3 119.3 1808 比例 85.2% 8.2% 6.6% 100% 需求量 2176.2 190.8 143.1 2510

北美和西欧发达国家,由于下游聚酯的发展较缓及生产成本较高等因素,今后这两个地

产量 741.3 389.7 429.6 144.3 74.2 26.7 1808.0 进口量 724.1 63.4 21.3 128.2 36.4 22.8 972.3 出口量 240.2 185.0 397.3 109.4 26.7 13.7 972.3 消费量 1225.2 268.1 53.6 163.1 50.9 35.8 1808.0 2015 比例 86.7% 7.6% 5.7% 100.0% 2009-2015年年均增长率 5.1% 3.7% 2.6% 4.8%

区乙二醇需求量将小幅增加,但生产能力将出现小幅萎缩的趋势。世界乙二醇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亚洲地区。预计未来几年,世界乙二醇需求量将以年均4.8%的速率增长,到2015年总需求量将达到2510万吨;2020年世界乙二醇需求量将达到300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3.6%。

从总体上看,全球产能已经出现了过剩的态势。而中东地区乙二醇原料价格低廉,生产成本较低,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该地区乙二醇产品将大量流向亚洲和西欧地区。

2.3 乙二醇

2.3.1 国际市场综述及预测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全球聚酯产品市场消费的急剧增长,世界乙二醇的生产发展很快。乙二醇广泛应用于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树脂、增塑剂,合成纤维、化妆品和炸药,并 用作溶剂、配制发动机的抗冻剂。据英国 PCI 二甲苯和聚酯公司分析, 1993 年世界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只有 960 万 t/a , 2000 年达到 1423.0 万 t/a , 2001 和 2O02 年,世界生产能力约为 1471 万 t 和 1546 万 t ,需求分别为 1251 万 t 和 1364 万 t 。 2003 年世界乙二醇生产能力 1624 万 t ,需求为 1420 万 t 。 2004 年全球乙二醇产能为 1644 万 t/a ,需求乙二醇 1510 万 t 。 2005 年全球乙二醇产能为 l697 万,全球乙二醇需求量为 1590 万 t ,总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到 1779.2 万 t/a ,同比增长约 7.18% 。 2000-2005 年生产能力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4.57% 。陶氏化学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乙二醇生产厂家, 2005 年生产能力达到 260.8 万 t/a ,约占世界乙二醇总生产能力的 14.66% ;其次是壳牌化学公司,总生产能力为 111.4 万 t/a ,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 6.26% ;再次是 SABIC 公司,生产能力为 108.0 万 t/a ,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 6.07% 。

当前,世界乙二醇主要消费地区为亚洲、北美和西欧, 2005 年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62% , 21% 和 11% 。随着中东地区大型乙二醇装置的建成投产,中东地区已经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乙二醇出口地。 2005 年净出口量近 300 万 /t 。北美也是世界主要的出口地区, 2005 年净出口量近 200 万 t 。亚洲和西欧分别为净进口地区。其中亚洲(主要是中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进口地区,而西欧地区的贸易相对平衡,近年来一直保持少量的净进口。由于中东的乙 烯原料主要是廉价的天然气,故其出口乙二醇在价格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至 2010 年,全球乙二醇需求的年增长率将达到 6%-7% ,将达到约 2100 万 t , 2005-2010 年全球计划新增乙二醇产能将超过 800 万 t/a ,其中 60% 以上集

中在沙特、伊朗、科威特等中东国家,原料乙烯的成本直接反映乙二醇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新增计划集中在低成本的中东地区,中东将迎来乙二醇装置建设的 高峰。

从全球市场需求看,亚太地区乙二醇需求占世界总需求的 60% 以上,其中主要需求是来自中国。预计 2010 年,中东地区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与出口基地,中国为最大的目标市场。尽管我国乙二醇市场缺口较大,但下游消费领域仍十分单一,使国内乙二醇产业面临更 为严峻的市场压力。 2.3.2 国内市场综述及预测

我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生产乙二醇,随着我国石化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乙二醇的生产。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燕山石化和辽阳化纤公司分别从美国和德国引进了 2 套大型 EO/ 乙二醇生产装置。随后,国内又相继引进了 10 套大型 EO/ 乙二醇生产装置,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乙二醇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 1996 年有北京东方、新疆独山子、天津联化、广东茂名乙烯、吉化公司 EO/ 乙二醇装置相继投产。再加上北京燕化、上海石化、扬子石化的改扩建, 2004 年国内乙二醇的总产能达到 128.8 万 t 。

近 10 年来,由于聚酯工业需求强劲,国内市场对乙二醇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之态势。我国乙二醇的生产量已由 1990 年 28.42 万 t 、 1995 年 45.62 万 t 、 1996 年 55.48 万 t 增加到 2000 年 90.75 万 t 、 2002 年 91.40 万 t , 2005 年产量达到 110.08 万 t ,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只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 1/3 ,其余全靠进口。 1995 年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达到 65.69 万吨, 2000 年达到 195.71 万号,年均增长率高达 24.40% 。进入 21 世纪以来,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继续大幅增长, 2002 年突破 300 万吨大关,达到 301.99 万吨,成为超过美国的世界第一大乙二醇消费国, 2006 年更是达到 562.04 万吨, 2001-2006 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 18.53% ,表观消费量的大辐增加促使进口量不断增加,自给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 1997 年的 80.19% 下降至 2000 年的 46.4% 、 2002 年 3O.2% 、 2003 年 28% 、 2004 年 22% 、 2005 年 21.6% 。

由于需求量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乙二醇生产能力的增加,除了进口,近两年,我国多套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已建成投产,大大弥补了 国内产不足需的情况。 2005 年生产乙二醇的厂家共有 11 家,总生产能力为 137.8 万 t ,产量为 110.1 万 t ,同比增长约 15.98% 。 2005 年 6 月南京扬子 - 巴斯夫有限公司新建的 30 万吨 / 年乙二醇装置建成投产,除 2 套中外合资企业外,大多生产厂家分别属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其中中国石化集团有 6 家, 2005 年总生产能力为 77.5 万 t/a ,约占我国 EG 总产能的 56.6% ,中国石油集团有 4 家,总产能为 29.6 万 t/a ,约占国内总产能的 21.2% 。到 2006 年 2 月,中海 - 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新建的 32 万吨 / 年乙二醇生产装置建成投产, 2007 年 3 月上海石油化工公司新建的 38 万吨 / 年乙二醇装置建成投产。这些新项目使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大增,截至 2007 年 5 月,我国乙二醇的生产厂家达到 12 家,总生产能力为 207.8 万吨 / 年。

随着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产量也不断增加。 1995 年我国乙二醇的产量只有 45.62 万吨, 2000 年达到 90.75 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 14.8% ; 2006 年进一步增加到 156.0 万吨,同比增长约 41.69% , 2001-2006 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14.08% 。

虽然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较快,但仍不能满足国内聚酯等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逐年增长态 势。 1995 年我国乙二醇进口量只有 20.54 万吨, 2000 年进口量突破 100 万吨达到 104.97 万吨, 2006 年更是增加到 406.13 万吨,进口依存度高达 72.26% 。

目前,我国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以及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和聚酯多元醇等。其中聚酯是我国 乙二醇的主要消费领域,其消费量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 94.0% ,另外约 6.0% 用于防冻剂、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以及聚酯多元醇等。近年来,我国聚酯(包括聚酯纤维、聚酯树脂和薄膜等)的生产发展很快, 2000 年生产能力只有 595 万吨, 2006 年已经增加到约 2150 万吨。根据预测, 2008 年我国聚酯的产量将达到约 1730 万吨,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约 605 万吨; 2010 年聚酯的产量将达到约 1900 万吨,届时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约 665 万吨。加上在防冻剂以及其他方面的消费量,预计我国乙二醇的总需求量, 2008 年将达约 636 万吨, 2010 年将达到约 710 万吨。

预见到这种前景的部分供应商,有将乙二醇原料环氧乙烷用于表面活性剂的动向。今后此动向还将加速发展,期待其能缓解乙二醇供需失调问题。 2.3.3 乙二醇的消费领域

2005 年亚洲、北美和西欧三个地区是最主要的乙二醇消费地区,这三个地区的消费量合计达到 1486.2 万 t ,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92.57% 。聚酯产品 ( 包括聚酯纤维、聚酯膜和其它 PET 树脂 ) 是目前世界上乙二醇最大的消费领域。 2005 年消费量达到 1292.4 万 t 。约占总消费量的 80.5% ;其次是防冻剂,消费量达到 184.6 万 t 。约占总消费量的 11.5% ;另外有 128.4 万 t 用于生产其他产品 ( 包括胶乳表面涂层、不饱和聚酯及化工中间体等 ) ,约占总消费量的 8.0% 。

据预测,到 2010 年中国乙二醇消费量将占世界乙二醇的 26% ,占亚洲的 46% 。到 2010 年,亚洲乙二醇消费量将占世界的一半,中国消费量将居亚洲第一位,其次是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未来几年中国乙二醇市场将成为国外产品竞相进 入抢占份额的大舞台。 2.3.4 乙二醇 2006-2010 装置产投产状况

至 2007 年上半年,世界新增 2 Mt/a 的乙二醇产能,乙二醇供需将勉强达到基本平衡。 2008-2009 年还有相当规模的乙二醇新增计划,若均如期实现,届时乙二醇将出现供应过剩。虽然近期我国将有多套乙二醇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如扬子石油化工公司拟于 2007 年底建成一套 18 万吨 / 年乙二醇生产装置,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拟于 2007 年底将现有的乙二醇生产能力扩建到 20 万吨 / 年,茂名石油化工公司将于 2008 年新建一套 10 万吨 / 年生产装置,四川乙烯拟于 2009 年新建一套 36 万吨 / 年生产装置,镇海炼化拟于 2009 年新建一套 65 万吨 / 年乙二醇生产装置,天津乙烯拟于 2009 年新建一套 42 万吨 / 年乙二醇装置,长春天裕生物工程公司拟建一套 10 万吨 / 年乙二醇装置,安徽丰原宿州生化公司拟以玉米、木薯等淀粉质为原料建一套 18 万吨 / 年乙二醇装置。预计到 2008 年我国乙二醇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 268 万吨, 2010 年将达到约 420 万吨,但与需求量相比仍有很大的缺口,即使装置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也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仍需要大量的进口,因此乙二醇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 景。

2007-2010 年间,世界上将有多套新建乙二醇生产装置投产,具体为:中国上海石化的 380 kt/a 装置已于 2007 年第 1 季度投产,印度石油的 400 kt/a 装置将于 2007 年第 3 季度投产,印度信诚工业的 500 kt/a 装置将于 2007 年第 3 季度投产,中国辽阳石化的 300 kt/a 装置将于 2007 年第 3 季度投产,沙特东方石化的 700 kt/a 装置将于 2008 年第一季度投产,科威特 Equate 的 600 kt/a 装置将于 2008 年第 1 季度投产,沙特延布的 600 kt/a 装置将于 2008 年第 1 季度投产,中国台湾 CMPC 的 300 kt/a 装置将于 2008 年第 2 季度投产,伊朗 Kharg Island 的 500 kt/a 装置将于 2008 年第 3 季度投产,沙特阿美石油的 800 kt/a 装置将于 2009 年第 2 季度投产,委内瑞拉埃克森美孚的 400 kt/a 装置将于 2009 第 2 季度投产,伊朗 NPC 的 400 kt/a 装置将于 2009 年第 4 季度投产,新加坡壳牌公司的 500 kt/a 装置将于 2009 年第 4 季度投产,沙特 PC 的 675 kt/a 装置将于 2010 年第 4 季度投产。 在这种形势下,国内有关企业除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对现有乙二醇生产装置进行挖潜改造,扩大装置的生产规模,提高产量外,建议引进 国外先进技术再新建几套生产规模在 30 万吨 / 年以上的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以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增强我国乙二醇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加大乙二醇在非聚酯领域的应用开发力度, 逐渐改变产品用途单一局面,以化解未来的市场风险,促进我国的乙二醇行业健康稳步发展。 2.3.5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 1 )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 2010 年将达到约 400.0 万 t/a ,而届时的消费量将达到 710.0 万 t/a ,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因此乙二醇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 2 )虽然我国乙二醇供不应求,世界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已经出现了过剩的态势。生产厂家将竭力抢占我国乙二醇市场份额。我国采用石脑油工艺路线和产品结构单一的乙二醇生产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 3 )我国乙二醇装置生产能力相对较小,产量少,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成本高,且下游产品的生产开发起步较晚,经济效益差,在国内外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为了迎接 挑战,除考虑采用先进技术对现有乙二醇生产装置进行挖潜改造,扩大装置的生产规模,加强技术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外,

建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再新建几套生产规模在 30.0 万 t/a 以上的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乙二醇的供需矛盾。

( 4 )在生产工艺上,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可以大大降低水比,节省能耗,降低成本;碳酸乙烯酯法可充分利用乙烯氧化副产的 CO 资源,在现有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内,只需增加生产碳酸乙烯酯的反应步骤就可以生产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甲酯两种应用广泛的化工产品。代表了今后乙二醇生产发展 的方向,非常具有吸引力。

( 5 )目前,我国约 95.0% 的乙二醇用于生产聚酯,下游消费领域十分单一。由于我国下游纺织业频繁遭遇贸易摩擦,如果聚酯生产受阻,必将对国内乙二醇产业造成致命打击。美国、西欧和 日本的一些乙二醇生厂商已经开始致力于环氧乙烷衍生物的市场开发。我国也应效仿欧美,加大乙二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开发力度,逐渐改变用途单一的局面,以化 解未来的市场风险。

( 6 )尽管我国乙二醇市场缺口较大,但国内市场将受到中东地区以乙烷法生产的大量廉价产品的冲击和我国台湾地区、马来西亚等企业的挤压。因此,建议我国投资者 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同跨国公司,特别是中东地区的石油化工跨国公司合作,争取在波斯湾地区建立石油化工合资企业。建立产业链跨国的产业组合,成一批具有较 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通过融人全球的产业分工体系,使我国乙二醇产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4 二乙二醇

2006 年,在需求量增加及部分市场人士的炒作之下,二乙二醇市场价格大幅震荡,不断创出新高,国内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国际价格。尽管 2007 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将显著放慢,世界经济将步人周期性调整期;但在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较好,二乙二醇需求量将会继续增加的情况下,预计 2007 年下半年价格走势要好于上半年,全年平均价格将会略高于 2006 年。

上海石化 38 万吨 / 年乙二醇装置于 2007 年一季度正式投产,辽阳石化 20 万吨 / 年乙二醇装置于三季度正式投产,届时国内乙二醇产能将达到 235 万吨 / 年。按每吨乙二醇产出 0.08 吨二乙二醇的比例计算,预计今年国内二乙二醇的产量在 19 万吨左右,进口量在 30 万吨左右,全年的表观消费量将在 49 万吨左右。从供需关系分析,国内二乙二醇市场供应主要依赖进口的情况仍然没有改变。

2007 年我国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产量继续增加,而在国内二乙二醇产量没有同步增长的情况下,市场仍然处于需大于供的状态,对乙二醇、二乙二醇价格形成较强支撑。 2006 年国内新增乙烯产能 82 万吨,累计产能为 1004 万吨,乙二醇将扩能 58 万吨,国内产能将达到 235 万吨 / 年,新装置的投产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乙二醇、二乙二醇市场紧张的局面。在一系列调控措施的作用下,乙二醇投资热将减弱,乙二醇、二乙二醇市场不会形成供 大于求的情况,市场的竞争也会有所减弱。

目前国内在建的乙二醇装置正在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乙二醇、二乙二醇生产商的生产成本将会有所降低。此外,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将会刺激乙二醇、二乙二醇进口量,减少国内市场供应不足的压力。

一些不利因素也同时存在: 2007 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速度将显著放慢,世界经济将步入周期性调整期;全球特别是美国经济的减速将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将会抑制国内乙二醇、二 乙二醇市场活跃度。从石油化工行业的运行周期规律来看, 2005 年下半年开始石油化工行业的业绩从顶点回落。据有关专家预测, 2007 年世界石化行业仍将处于本周期的回落阶段。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国内运费、国内二乙二醇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的程度上刺激了不饱和聚酯树脂价格上涨。 2005 年 10 月份不饱和聚酯树脂价格较 4 月份每吨上涨近 1800 元,但在许多下游产品价格没有同步上涨的情况下,部分下游生产商、经销商,特别是仿玉雕树脂工艺晶的生产商举步维艰,一些经销商纷纷转行或者开拓其他产 品,从而抑制了下游市场人士参与交易及下游生产商生产的积极性。 总之, 2007 年我国二乙二醇资源紧缺的情况依然存在,国内不饱和树脂厂因面对二乙二醇高价位的现实,对工艺路线、工艺条件进行适当的改革,尽量降低二乙二醇的生产成 本。另针对华东地区部分工艺品市场成交量萎缩,生产商、经销商经济效益滑坡的情况,二乙二醇、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厂也要采取适当的让利政策,以便达成产业 链经济利益分配的合理性,使上下游生产商、经销商达到双赢的目标。

截至2010年底,世界乙二醇总产能达到2565.3万吨/年,同比增长10.9%, 其中北美484.6万吨/年,占18.9%; 亚洲1077.0万万吨/年,占42.0%。

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乙二醇产能将以年均6.0%的速度增长。

目前亚洲、北美和西欧3个地区,占世界乙二醇总消费量的90.4%。

亚洲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乙二醇进口地区,2009年进口量达到802.3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79.9%;

中东则是主要出口地,2009年出口量达到453.7万吨,约占总出口量的48.7%。 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乙二醇需求量将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

2010年镇海炼化、中石化天津乙烯、辽宁锦西化学、内蒙古通辽煤质乙二醇等4套装置建成投产,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乙二醇生产企业17家,总产能达到384.8万t/a,约占世界总产能的 14.5%,全年产量约为265万吨。

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的产能合计占我国乙二醇总产能的89%。

5、2009年国内外乙二醇扩产较为集中

2009年乙二醇全球新增353万吨产能,使得全球总产能达到2706万吨,扩张幅度为历年之最。 其中,中东地区有PetroRabigh公司在沙特Rabih投建的一套60万吨/年的乙二醇生产装置,Saudi Aramco和Sumitomo Chemical 各占50%的股份;另外位于SABIC旗下的Yansab、Sharq4分别70万吨装置也先后在第三、四季度开车,顺利出产品。亚太地区,壳牌东方石化 企业(SEPC)在新加坡merbau的75万吨装置也于11月底成功开车。

国内装置方面有辽宁盘锦以及内蒙古通辽产能分别20万吨的装置,此外天津石化新建38万吨也预计在年底开车。 整体统计而言,09年新增乙二醇产能353万吨,产能的增长率将达到16.4%,预计2010年乙二醇新增产能为97.5万吨,增长率为3.89%,较前期大幅回缩,市场将进入一个调整整理阶段。

同时,2008年亚洲占全球市场比重的38%,09年占到42%,较08年增长4%;中东地区08年市场份额26%,09年达到28%,可以看到亚洲和中东地区

比重依然在逐步增加;08年北美地区比重在23%,09年回落至19%,其余地区变化不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p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