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题库

更新时间:2024-04-24 08: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章部分训练题

1.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中,难以避免且无法修正的是(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粗大误差。) 答: B 2.有一组等精度多次测量的数据:L=2.385mm、2.384mm、2.386mm、2.384mm、2.382mm、2.383mm。它们的A类不确定度为:(A. 0.0014mm B. 0.006mm C. 0.002mm D. 0.007mm) 答: B 3.根据第2题的数据,可以判断测量量具的最小量程是:(A. 0.001mm B.

0.01mm C. 0.004mm D. 0.02mm) 答: B 4.采用0.02mm精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时,其B类不确定度为:(A. 0.022mm

B. 0.03mm C. 0.01mm D. 0.012mm) 答: D 5.有一个电子秒表,其最小分辨值为0.01S, 其仪器误差限应评定为:(A. 0.01S

B. 0.02S C. 0.2S D. 0.006S ) 答: C 6.有一只0.5级的指针式电流表,量程为200μA,其仪器误差限为:(A. 0.1μ

A B.0.5μA C. 2μA D. 1μA ) 答: D 7.用一根直尺测量长度时,已知其仪器误差限为0.5cm ,问此直尺的最小刻度为多少?(A. 0.5cm B. 1cm C. 1mm D.0.5mm ) 答: B 8.下列三个测量结果中相对不确定度最大的是? (A. X =(10.98±0.02)S B.

X=(8.05±0.02)S C. X=(4.00±0.01)S D. X=(3.00±0.01)S ) 答: D

9.已知在一个直接测量中所得的A类不确定度和B类不确定度分别为0.04g和0.003g,则合成不确定度是? (A. 0.043g B. 0.04g C.0.0401g D. 0.004g )答: B

10.长方体的三条边测量值分别为 x=(6.00±0.01)cm y=(4.00±0.02)cm z=(10.0±0.03)cm 。 求体积的合成不确定度。(A. 0.06cm3 B. 1cm3 C.1.5cm3 D. 2cm3) 答: D 11. 圆柱体的直径最佳估计值d=8.004mm, d的合成不确定度uc(d)=0.005mm,高度的最佳估计值h=20.00mm,h的合成不确定度uc(h)=0.02mm,求体积的合成不确定度。(A. uC(V)?100.5mm3 B. uC(V)?100 mm3 C. uC(V)?2×

10?3mm3 D. uC(V)?2 mm3 ) 答: D 12.以下有效数字运算错误的是:

A. 125×80=10000 B. 23.4+12.6=36 C. 105×0.50=52 D. 4.2×3.5=14.7

答: AB 13.以下有效数字计算正确的是:

A. 57.2+2.8=60 B. 125×8.0=1000 C. 34×50=170 D. 22÷22=1

答: C

14. 已知X1 = 168.5,X2 = 167.5,将它们各取三位有效数字,则按照有效数字的法则,则有:

( A. X1>X2 B. X1

A. L=(25.8±0.23) cm B. L=(45.25±0.5) mm C. L= 125±2 D. L=(25.8±0.3) cm

答: D 16. 有一个函数 V?4?R2h,已知R?4.5mm,h?22.4mm,则V的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应取几位? (A. 1位 B. 2位 C. 3位 D. 4位)

答: C

017. 函数y?sin1730?的有效数字应取几位? (A. 1位 B. 2位 C. 3位 D. 4位) 答: D

1

18. 函数y?log25.45?sin17.50的有效数字应取几位? 4位

19. 有两个表达式分别为:L?(15.24?0.5)mm ;L?(15.3?0.5)mm 。正确的回答是:

(A.前者错;B. 后者错;C. 两者都对;D. 两者都错。) 答: A

20. 有两个表达式分别为: S?(8.00?0.40)cm2;S?(8.00?0.35)cm2 正确的回答是:

(A.前者错;B. 后者错;C. 两者都对;D. 两者都错。) 答: D

21. 下图中至少有5个地方有错误,试逐一指出: 答:

22.有一组测量数据:x1=3.52cm , x2=4.48cm , x3=3.82cm , x4=3.90cm , x5=3.22cm , x6=4.18cm。间是否可用逐差法求相邻两个测量值间的平均差距?x?(A.可以 B. 不可以) 答: B 23.用逐差法处理测量数据时,所选数据样本是否必须为等间距依次变化的测量值?(A. 是 B. 否)答: A

24.用逐差法处理测量数据时,所选数据样本是否必须为偶数个?(A. 是 B. 否) 答:A

25.用逐差法处理测量数据时,所选数据依次为:L1, L2, L3?, L6,则它们之间的平均间距为:[(L4+L5+L6)-(L1+L2+L3)]/9 。此公式是否正确?(A. 是 B.

否) 答:A

26.用同一个量具测量长度时,单次测量时有L?L测?uB,而多次测量时有2222L?L?uA?uB?uB?uB, ,因为是用同一个量具测量uB相同,所以有uA因此有人认为单次测量的不确定度范围比多次测量的窄,单次测量的精度也就比多次测量的精度高。这种说法对吗?(A. 是 B. 否)为什么? 答: B

27.用Excle软件进行数据时,调用的求标准偏差函数STDEV所得出的结果可以

直接拿来作为A类不确定度用吗?(A. 是 B. 否) 答: B

28.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数据点进行线性拟合时,是否总能取得最佳效果? (A.

是 B.

否) 答:

B

29.用Excle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时,是否能绘制统计图? (A. 是 B. 否) 答: A

2

30. 一个物理实验公式两边的物理量的量纲若不相等,则这个公式就(A. 一定错

误 B.有可能错误也有可能不错。) 答: A

第二章部分训练题参考答案:

1.B 2. B 3. B 4. D 5. C 6. D 7. B 8. D 9. B 10. D 11. D 12. A、B 13. C

14. C 15. D 16. C 17. D 18. D 19. A 20. D 21. 坐标轴没有单位;横坐标不应从0开始;纵坐标箭头方向应向上;AB两点不应画成黑点;AB两点坐标没标出;AB两点太靠近。22. B 23. A 24. A 25. A 26. B 27. B 28. B 29. A 30. A

第三章部分训练题

1. 用物理天平称量物体时,被测物体应放在(A. 左边 B. 右边)托盘。 答: A

2. 有一个物理天平两臂不等长,但所配用的砝码是准确的,问可否利用这台失准的天平正确地测出一物体的质量?(A. 可以 B. 不可以) 答:A 3.用一分辨率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一长度约5cm的物体,若只测量了一次,则测量相对误差的估算应不少于多少? (A. 0.01% B. 0.02% C. 0.024% D. 0.04%) 答:D

4. 用一分辨率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一长度,下列测得的结果只有一个是对的,问是哪一个?

(A. 15.45mm B. 15.455mm C. 15.4mm D. 15.44mm ) 答: D

5. 已知一螺旋测微器的初读数为-0.005mm,测量读数为4.525mm,问实际测量值应为多少?

(A. 4.520mm B. 4.53mm C. 4.530mm D. 4.52mm ) 答: C

6. 螺旋测微器的显示如下图,正确的读数为: (A. 5.153mm B. 5.168mm C. 5.140mm D. 5.135mm )

答: B

7. 螺旋测微器的显示如下图,正确的读数为: (A. 5.160mm B. 5.140mm C. 5.640mm D.

5.65mm )

答: C 8. 读数显微镜又称作移测显微镜,它是一种:(A. 测量长度的仪器;B.观察微小物体的仪

器 ) 答: A ;

9. 读数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必须用调整镜筒的

高度来对焦,镜筒调整时应该: (A.从上往下调 B.从下往上调 ) 答: B 10.带微分筒的读数显微镜可以分辨的移动距离最小为:

3

(A. 0.1mm B. 0.01mm C. 0.001mm ) 答: C

11.电流表的使用必须采用:(A.串联方式 B.并联方式); 电压表的使用必须采

用: (A.串联方式 B.并联方式)。 答: AB

12.理想的电流表其内阻应该:(A. 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 不一定.) 答: B

13. 理想的电压表其内阻应该:(A. 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 不一定.) 答: A 14. 1.5级的量程为200mA的指针式电流表, 其最大的测量误差为(A. 1.5mA B. 2.0mA C. 2.5mA D. 3.0mA ) 答: D

15. 把一只内阻为1K的1mA量程的直流电流表改装成10V的直流电压表, 问:

需串联的分压电阻为(A. 10K B. 9K C. 1K D. 11K ) 答: B

16. 把一只内阻为1K的100μA量程的直流电流表改装成10mA的直流电流表,

问:需并联的分流电阻为(A. 100Ω B. 101Ω C. 10.1Ω D. 10Ω ) 答: B

17.用滑线变阻器作制流器用时(如下左图),若要使负载Rf上的电压升高, 问:

滑线变阻器的动触头要向哪边移动? (A.向左 B.向右面) 答:A

18. 用滑线变阻器作分流器用时(如下右图),若要使负载Rf上的电压降低, 问:

滑线变阻器的动触头要向哪边移动? (A.向左 B.向右面) 答:B

19. 用六个旋钮的旋转式电阻箱时,已知最小一档的电阻变化量为0.1Ω,问此电阻箱可组成的最大电阻是:(A. 9999Ω B. 99999.9Ω C. 999.9Ω D. 9999.9Ω ) 答:B

20. 用电桥法测电阻运用的原理是:(A. 比较法 B. 放大法 C. 补偿法 D. 平衡法) 答:D

21. 用惠斯登电桥测电阻难以做到的范围是(A. 中高电阻 B. 高电阻 C. 低电阻) 答:C

22. 下面属于接触式温度计的是:(A. 液体温度计 B.热电偶温度计 C. 光测高温计 D. 光电比色温度计) 答:AB

23. 用光杠杆测微小长度变化时,要想提高测量的灵敏度,可用的办法是:(A.增大尺读望远镜与光杠杆间的距离; B. 缩小光杠杆前后脚之间的距离; C.

增大望远镜的放大倍数; D. 增加尺读望远镜上标尺的长度.) 答:AB

24. 使示波器上光点移动, 采用的是:(A. 磁偏转法 B. 电偏转法 C. 磁聚焦法 ) 答: B

25. 要从示波器上观察输入的信号波形, 在X轴上是否一定要加入锯齿波扫描信号?

( A. 是 B. 否 ) 答: A 26. 如果在示波器上观察到的信号波形的两个稳定的周期,则X轴上的锯齿波扫描频率是待测信号频率的:(A. 1/2 倍 B. 1倍 C. 2倍 D. 3倍) 答:A

27.如右图的利萨如图形,已知从示波器X轴输入的交流信号频率是50Hz,问从Y轴输入的信号频率是:(A. 25Hz

B. 33.3Hz C. 66.7Hz D. 75Hz) 答: B

28. 用示波器观察待测信号波形时,若在屏幕上不能调出完整的波形而仅有许多斜线,问此时锯齿波的扫描频率是偏高还则偏低?

(A. 偏高 B. 偏低) 答: A

4

29.标准电池是否能当作普通干电池使用?(A. 能 B. 不能)

答: B

30.以下哪种光源发出的光是单色光?(A. 钠光灯 B. He-Ne激光器 C. 汞灯 D. 白炽灯)

答: B 第三章部分训练题答案:

1.A 2.A 3.D 4.D 5.C 6.B 7.C 8.A 9.B 10.C 11.A、B 12.B 13.A 14.D 15.B 16.B 17.A 18.B 19.B 20.D 21.C 22.A、B 23.A、B 24.B 25.A 26.A 27.B 28.A 29.B 30.B

“用三线摆法测刚体的转动惯量”实验部分训练题mgrR 2T,1.三线摆系统的转动惯量与摆动周期之间的关系式为:J?下圆盘放24?H上待测物体后,它的转动惯量比空盘的:

(A. 大 B. 小 C. 相同 D. 不一定) 答: A

2. 测圆环的转动惯量时,把圆环放在下圆盘正中,若放偏了,测出的结果是

(A. 偏大 B. 偏小 C. 相同 D. 不一定) 答: A

3. 为了减小三线摆实验结果的误差,所用秒表走时应尽量精确,如秒表走得偏慢,则转动惯量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相比较,将

(A. 偏大 B. 偏小 C. 一致 D. 不一定) 答: B

4. 三线摆实验中,下圆盘的角振幅?0合适的范围,一般应控制在 。

( A. 5°左右 B. 3°以下 C. 7°以上 D. 10°左右) 答: A mgrR2T,其中R为: 5. 三线摆实验方法测量转动惯量公式为:J?24?H(A. 下圆盘的有效半径 B. 下圆盘的几何半径 C.上圆盘的有效半径

D.上圆盘的几何半径 ) 答: A

6. 转动惯量和下列哪些因素无关?

(A. 物体的质量 B. 物体质量的分布 C. 转轴的位置 D. 物体转动速度)

答: D

7. 在三线摆实验中,对于摆动周期和转动惯量的测量分别属于:

A.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B.间接测量和直接测量

C.直接测量和直接测量 D.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答: A

8. 用三线摆法原则上可以测定任意形状刚体绕定轴的转动惯量。(A. 对 B.错)

答: A

9. 研究刚体的平行轴定理时,两个相同的待测小圆柱体可以不对称地放在下圆盘中心两边。

(A. 对 B.错) 答: B

10.加上待测物体后,三线摆系统的质心位置是否仍要与转轴一致? (A. 是 B.不一定) 答: A

“用三线摆法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部分训练题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A 6.D 7.A 8.A 9.B 10.A

“气体摩尔热容比的测定”实验部分训练题

1.因为小钢球振动过程相当快,所以小钢球振动过程可以看作: (A.等温过程 B.绝热过程 C.等容过程 D.等压过程) 答: B

5

2.调节橡皮塞上针型调节阀和气泵上气量调节旋钮,使小钢球在玻璃管中以 为中心上下振动.

(A.小孔 B.小孔偏下 C.小孔偏下 D.任意位置) 答: A

3.若小钢球上下振动时与玻璃管相互摩擦,对测量γ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不确定) 答: B

4.测定空气的比热容比时可把空气近似认为:

(A. 单原子气体 B. 双原子气体 C. 多原子气体 ) 答: B

5.欲取出玻璃管中的小钢球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 把气泵气流调大 B. 把玻璃管倒过来 C. 把玻璃管壁上的小孔堵住 D.

用手指把小孔堵住并稍微加大气流) 答: D

6. 在实际问题中,物体振动过程并不是理想的绝热过程,这时测得的值比实际值:

(A.偏大 B. 偏小) 答: B

“振动法测定气体的比热容比”部分训练题答案: 1.B 2.A 3.B 4.B 5.D 6.B

“示波器的使用”部分训练题

1. 若给示波器y轴输入一个周期性三角波电压,在x 轴输入一个直流电压,

则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为

A. B. C. D.

答: A 2.用示波器观察50Hz正弦电压时,在荧光屏上看到的波形

为 ,现需将波形调节为 ,则x、y轴输入灵敏度选择开关应调 节为 A. t / div增大,v / div增大 B. t / div减小,v / div减小 C. t / div减小,v / div增大 D. t / div增大,v / div减小 答: B

3. 示波器的内扫描电压波形为:(A. 正弦波 B. 锯齿波 C. 脉冲波 D. 方波) 答:B 4. 利用李萨如图形可以测定正弦信号的频率。 (A. 是 B. 否) 答:

A

5. 利用李萨如图形可以测定正弦信号的电压。 (A. 是 B. 否)

答: B

6. 示波器荧光屏上显示的曲线是电子束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在荧光屏上的运动轨迹。 (A. 是 B. 否) 答: A

7. 利用李萨如图形可以测定任何信号的频率。(A. 是 B. 否) 答:

B 8. 李萨如图形是由任意两个互相垂直的信号合成的结果。(A. 是 B. 否) 答:

B

9. 示波器能把看不见的变化电压变换成看得见的图像。(A. 是 B. 否) 答:

A

6

10. 双踪示波器可以对两个通道输入的不同信号分别用不同的扫描频率进行观

察吗? (A. 可以 B. 不可以) 答: B

参考答案:1.A 2.B 3.B 4.A 5.B 6.A 7.B 8.B 9.A 10.B

“超声波声速的测定”实验部分训练题

1.声速测量实验中声波波长的测量采用: 答: C

A.模拟法和感应法; B. 补偿法和共振干涉法 C. 共振干涉法和相位比较法; D. 相位比较法和补偿法。

2.声速测定实验中,如果两探头S1和S2间距为X,那么入射波与反射波形成驻波的条件是 A 。 答: A.:x=n?2; B. x=n?3; C. x-n?4; D. x=3n?4;

3. 若测得声音的频率f =(5.072 ± 0.005)×10 4 Hz,波长λ=(0.6862 ± 0.0007)cm ,则声速v(v = fλ)表示为 答: A A. v =(348.0 ± 0.5)m/s B. v =(348.0 ± 0.49)m/s C. v =(348.0 ± 0.4)m/s D. v =(348.0 ± 1)m/s 4.声速测定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答: D

A. 驻波法测量时,若示波器不显示驻波,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使频率处于换能器的共振频率上。

B. 驻波法测量时,若驻波图形太大或太小,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振幅、示波器的增益,以获得合适的图形。

C. 若随着两换能器的间距增加,示波器显示的图形的会逐渐变小,可调节示波器的增益,以获得合适的图形。

D. 相位法测量时,须采用与驻波法不同的频率。

5.声速测定实验中声波波长的测量不能采用: 答: C A.相位比较法 B. 共振干涉法; C. 补偿法; D. 时差法;

6. 用相位法测声速时,李萨如图形变化一个周期,则信号接收探头S2移动的距离为:

A. 1/4个波长 B. 1/2个波长 C. 1个波长 D. 2个波长 答: C

7. 用驻波法测声速时,接收信号幅度变化一个周期,则信号接收探头S2移动的距离为:

A. 1/4个波长 B. 1/2个波长 C. 1个波长 D. 2个波长 答: B

8.用压电陶瓷换能器可以实现声电之间的转换,在转换过程中频率保持不变。(A. 是 B. 否) 答: A

9.在声速的测定实验中,也可用相位比较法测定超声波在其他媒质(如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A. 是 B. 否) 答: A Li?1?Li??2与声源同位相或10.位相法测声波波长的原理是:移S2可得系列反相位的位置;将S2输出信号与S1的激励信号同时输入示波器的x、y轴方向,

???(2n?1)????2n?进行振动合成;选择相位差分别为和时的李萨如图形(直

线)来观测超声波波长。

(A. 是 B. 否) 答: A

“超声波声速的测定”实验部分训练题参考答案:

1. C 2.A 3.A 4.D 5.C 6.C 7.B 8.A 9.A 10.A

“牛顿环”部分训练题

7

1. 牛顿环装置如右图所示,共有四个反射面(图中1、2、3、和4),牛顿环是由以下两个反射面反射的光相干而成。

(A. 1与3 B. 1与4 C. 2与3 D. 2与4) 答: C

2. 牛顿环装置如题1中图所示,共有四个反射面(图中1、2、3、和4),发生

半波损失的反射面是 (A.1 B. 2 C. 3 D. 4 ) 答: C 4 3.在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验中,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即牛顿3 环)的特点为明暗相间等宽同心圆。 2 (A. 是 B. 否) 答: B 1 4.在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验中,要求所用光源为单色光源。

(A. 是 B. 否) 答: A

5.在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验中,若采用反射光观察,则看到的干涉条

纹(即牛顿环)中心应为亮斑。

(A. 是 B. 否) 答: B

6.在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验中,所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为逐差法。

(A. 是 B. 否) 答: A

7.在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验中,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即牛顿环)位于平板玻璃的上表面。

(A. 是 B. 否) 答: B 8.在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验中,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即牛顿环)位于透镜的球面上。

(A. 是 B. 否) 答: B

9.在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验中,不存在半波损失。

(A. 是 B. 否) 答: B

10.在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验中,光程差就是空气膜厚的2倍。

(A. 是 B. 否) 答: B

11.在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验中,采用一定的测量顺序是为了避免空程误差。

(A. 是 B. 否) 答: B

12.在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验中,可以用测定牛顿环的弦长代替直径。 (A.

答: A

B.

)

13.从牛顿环装置形成的干涉圆环属

(A. 等倾干涉条纹 B. 等厚干涉条纹 C. 不定位干涉条纹)。 答: B

14.等倾干涉与等厚干涉是同种干涉的不同说法。 (A. 是 B. 否) 答: B

15. 在用牛顿环测定透镜曲率半径的实验中,测暗条纹和亮条纹是等价的,不影响实验结果。 (A. 是答: A

B.

)

8

“牛顿环”部分训练题参考答案:

1.C 2.C 3.B 4.A 5.B 6.A 7.B 8.B 9.B 10.B 11.B 12.A 13.B

14.B 15.A

“磁控条件实验”部分训练题

1. 磁控条件实验中,在测量阳极电流Ia和励磁电流Is曲线时一点须保持不变的参数是:D

A: 灯丝电流; B: 阳极电流;

C: 阳极电压; D: 灯丝电流和阳极电压。 2. 下列哪个实验可以测量电子的荷质比em?( C )

A. 密立根油滴实验; B. 光电效应 C. 电子束在径向电场和轴向磁场中的运动(磁控条件); D.夫兰克-赫兹实验。

3. 下列哪一项不是导致阳极电流减小的原因?( B )

A. 灯丝电流降低; B. 励磁电流降低; C. 阳极电压降低; D. 励磁电流加大。 4.控条件实验中,若阳极半径加大,阳极电压不变,则临界电流变小。(A. 是 B. 否) 答:A

5.在磁控条件实验中,若阳极半径不变,阳极电压加大,则临界电流变小。(A. 是 B. 否) 答: A

6.在磁控条件实验中,若阳极半径平方的变化量与阳极电压的变化量保持相同的比值不变,则临界电流不变。(A. 是 B. 否) 答: B 7.在磁控条件实验中,速率较小的电子首先进入临界状态。(A. 是 B. 否) 答: A

8. 在磁控条件实验中,灯丝电流越小,阳极电流越小。 (A. 是 B. 否) 答: A

9. 在磁控条件实验中,若阴极灯丝由于制造工艺的差别不在阳极的轴线上,则

磁控曲线的陡峭度会明显下降。 (A. 是 B. 否) 答: A

10. 在磁控条件实验中,对灯丝电流要求: (A.尽可能小一些 B. 尽可能大一些 C. 没有特别要求 D. 保持恒定不变)

答: D

11. 在磁控条件实验中,在什么情况下改变励磁电流时阳极电流变化很小? (A. 阳极电压较小时 B. 灯丝电流较小时 C. 励磁电流较小时 ) 答:C

“磁控条件实验”部分训练题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A 6.B 7.A 8.A 9.A 10.D 11.C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部分训练题

1.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光的波长实验,使用了: 答: B

(A.红色的普通光源 B.He-Ne激光器 C. Na光灯 D. 平面偏振光。)

2.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光的波长实验中,调好以后,你看见的图像是: 答: C

(A. 一片明亮 B. 一片暗斑 C. 明暗相间的条纹 D. 一条条的直斜条纹) 3. 迈克尔逊干涉仪测光的波长实验,使用仪器微调轮时:D A. 在任意的位置都可以随意读数,不必考虑历史过程; B. 可以进,也可以退;

C. 如朝一个方向运动,当发现最终位置走过头后,可以倒退到正常读数位置; D. 如朝一个方向运动,当发现最终位置走过头后,一般不可以倒退到正常读数位置。

答: D

9

4.迈克尔逊干涉仪上的粗调轮有100 个分度,微调轮有100 个分度。读数时粗调轮应该读几位? (A. 1 B. 2 C. 3 D. 4) 答: D

5、当光束1与光束2的光程差增加时,等倾干涉条纹的同心圆条纹

(A. 冒 出 B. 缩进 C. 无法确定 ) 答: A

6.在迈克耳逊干涉仪调节的过程中,干涉条纹会出现“同心圆环条纹?弧形条

纹?直条纹“的变化现象。这表明:(A.光程差在减小 B. 光程差在增大 C. 光程差变化情况不能确定)

: AA

粗动手轮读数窗口 微动手轮8. 迈克耳逊干涉仪主尺、窗口和微动手轮的读数如图所示:

主尺(1mm) 、(0.001mm) (0.00001mm)

则最后读数为: D

(A. 33.52246mm B. 33.5224mm C. 33.322mm D.33.32246mm) 9、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干涉条纹每改变一个条纹时,可动反射板M1移动的距离为:

(A. 一倍光波长 B. 二分之一光波长 C. 二倍光波长) 答: B

10、以下哪种测量仪器对长度的测量更精确?D

(A. 游标卡尺 B. 千分尺 C. 读数显微镜 D. 迈克尔逊干涉仪 )

“迈克尔逊干涉仪”部分训练题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5.A 6.A 7.A 8.D 9.B 10.D

“密立根油滴实验”部分训练题

1.在选择被测油滴时,希望油滴所带电量:

(A.多一些 B.少一些 C. 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 答: C

2. 长时间地监测一颗油滴,由于挥发使油滴质量逐步减少,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 下降速度减慢 B. 下降速度加快 C. 对实验无影响) 答: A

3. 在调平衡电压的同时,能否加上提升电压?

(A. 可以 B. 不可以 C.对实验无影响) 答: B

4. 实验过程中,如果两平行电极板未处于水平位置,则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A.增大平衡电压 B. 偏小平衡电压 C. 使油滴飘移 D. 实验无影响) 答: C

5. 若考虑空气浮力对油滴的作用,则对电荷测量结果有何影响

(A. 偏大 B. 偏小 C. 实验无影响) 答: B

6.将油喷入油雾室时要喷多次,使得有充足的油滴 (A. 对 B. 错) 答: B

7. 要做好本实验,很重要一点是选择体积很小的油滴 (A. 对 B. 错) 答: B

8、仪器工作不需要预热十分钟。 (A. 对 B. 错) 答: A 9、实验中油滴从开始下落时就要立即计时 (A. 对 B. 错) 答: B 10. 在油滴实验中,选择测量的油滴不能太小,这是因为油滴太小:

(A.不易观察 B.布朗现象严重 C.容易干涸 D.下降时间太长) 答: B

“密立根油滴实验”部分训练题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B 6.B 7.B 8.A 9.B 10.B

“光电效应实验”部分训练题

10

1.红光和紫光比较,红光粒子的能量较紫光粒子的能量_____,照射在同一金属

上若都能产生光电子,则红光激光发出的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______。 A :小,大 B:小,小 C:大,小 D:大,大 答: B

2.关于光的本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 A.光电效应反映光的粒子性

B.光子的能量由光的强度所决定 C.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D.光在空间传播时,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叫做一个光子 E.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但是光既不是宏观观念中的波,也不是宏观概念粒子

3.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可知,下述结论不正确的是 C 。 A.光除具有波动性外还具有粒子特征,光具有波粒H象性 B.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表明光子的能量被电于吸收

C.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电子逸出后,电子获得的动能等于光子的能量 D.某种色光照射金属表面时,没有电子逸出,光子的能量也可能被电子吸收 4.某单色光照射某金属时不能产生光电效应,则下述措施中可能使该金属产生

光电效应的是 C 。

A.延长光照时间 B.增大光的强度

C.换用波长较短的光照射 D.换用频率较高的光照射

5.用绿光照射一光电管能产生光电效应,欲使光电子从阴极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就应 D 。

A.改用红光照射 B.增大绿光的强度

C.增大光电管上的加速电压 D.改用紫光照射

6.用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能产生光电效应,现在把人射光的条件改变,再照射这种金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把这束绿光遮住一半,则可能不产生光电效应 B.把这束绿光遮住一半,则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少 C.若改用一束红光照射,则可能不产生光电效应

D.若改用一束蓝光照射,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增大

7.某金属被光照射产生光电效应时逸出的电子速度 D 。 A.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B.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C.与入射光的照射时间成正比

D.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选出的电子速度越大

8.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有光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如果光的频率变,而减弱光的强度,则 A 。

A.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B.逸出的光电子数减少,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C.逸出的光电子数木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小 D.光的强度减弱到某一数值,就没有光电子选出了 9.下图中的斜率表示 C 。

11

A.逸出功 B.极限波长 C.普朗克恒星 D.入射光子的能量 10.下图中OB的长度表示 A 。

(A.逸出功 B.极限波长 C.普朗克恒星 D.入射光子的能量)

“光电效应实验”部分训练题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D 6.A 7.D 8.A 9.C 10.A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实验部分训练题

1.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实验中,由于理想二极管的阴极钨丝很细,所以要使用测微光学高温计进行测量灯丝温度。如果不用测微光学高温计测量灯丝温度,可以由下列哪个量来确定灯丝温度: B

A . 灯丝电压值 B. 灯丝电流值 C . 阳极电流值 D. 阳极电压值 2. 改变阴极材料的温度会改变材料的逸出功。(A.对 B.错) 答: B 3. 测定金属的逸出功,被测金属应做成理想二极管的阴极。(A.对 B.错) 答: A

4. 各种不同的金属它们的逸出功都不相同。 (A.对 B.错) 答: A

5. 做金属电子逸出功实验时,下列哪一个因素对阳极电流的改变影响最大? (A.阳极电压 B.灯丝电流 C.环境温度) 答: B “金属电子逸出功的测量”实验训练题答案: 1.B 2.B 3.A 4.A 5.B

“夫兰克-赫兹实验”部分训练题

1. 在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加速电压—阳极电流曲线上,对应阳极电流第一个峰

值的加速电压 比它平均的峰—峰间加速电压的间隔: 答: C

A.相当 B.小 C.大 D.不确定

2.在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加速电压—阳极电流曲线中,阳极电流下降是因为: A. 阳极电压下降 B. 电子与夫兰克—赫兹管中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 C.

电子能量发生衰减 D. 阳极电流不移定 答: B

3.夫兰克—赫兹管中应该是:

A. 抽成真空的 B. 充有普通气体 C. 充有单原子气体 D. 充有稀薄的单原

子气体 答: D

4.当夫兰克—赫兹实验中的阳极拒斥电压Vp加大时,阳极电流将会`: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答: B

5.夫兰克—赫兹实验中加速电压—阳极电流曲线上,平均的峰—峰间加速电压的间隔代表了:B

A.气体原子的基态电势 B. 气体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 C. 电极的击穿电压

“夫兰克-赫兹实验”部分训练题答案: 1.C 2.B 3.D 4.B 5.B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p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