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高中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1习题

更新时间:2023-10-18 10: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章 第三节

李仕才

基 础 巩 固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读甲图可知,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正确的排序是( C ) A.①②③④ C.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D.④②①③

2.影响河谷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C ) A.内力作用 C.流水侵蚀

B.断裂下沉 D.流水沉积

3.乙图地貌在甲图中哪个阶段发育最典型,影响丁岸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D ) A.③ 侵蚀 C.③ 堆积

B.④ 堆积 D.④ 侵蚀

【解析】 第1题,河谷的形成过程先是河水向下深切,形成“V”型河谷;然后河水沿河谷两侧侵蚀,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最后是河谷继续变宽,形成“槽”型河谷。第2题,河谷是最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河谷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3题,河流凹岸与凸岸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在①②③④中,④河流弯曲度最大,凹岸与凸岸发育最典型。图中丁处为凹岸,发生的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

读“黄河干流示意图”,回答4~5题。

4.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

B.聚落会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聚落一般沿河谷成狭长带状

【解析】a处位于黄河上游河段,地势高,聚落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规模小,沿河成狭长带状。

5.关于b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 B.b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

C.b处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 D.入海口处因受海潮的侵蚀作用,三角洲基本没有发育

【解析】 b处于黄河下游及入海口,所携带泥沙在下游沉积成地上河,在入海口处形成迅速发展的黄河三角洲。

(2018·湖南三校联考)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水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6~8题。

6.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变化的特点有

( C )

①面积不断增大 ②坡度逐渐减缓 ③向东南方向扩展 ④增速先慢后快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1900-1978年伏尔加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主要是向东南方向扩展;从里海水平面的变化情况看,水平面1900-1978呈下降趋势,所以三角洲坡度总体趋向陡峭;三角洲面积增速先快后慢。

7.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缘位置可能位于 ( B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解析】 从里海水平面图可以看出,2000年水平面高度在1920-1940年达到过,所以2000年该三角洲的前沿位置可能位于乙处。

8.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将导致河口及附近水域 ( B ) A.三角洲面积缩小 B.河口盐碱化加剧 C.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D.生物多样性增加

【解析】 若在该河中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河口泥沙来源变少,但是入湖水量减少,湖面下降,三角洲面积总体变大,A错;入湖水量减少,河口盐碱化加剧,B对;水库具有调节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变小,C错;湖水的盐度增大,生物多样性减小,D错。

二、综合题

9.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横断面图,分析完成下列各题:

(1)在断面图右侧的括号中,注出相对应的河流位置的字母。

(2)在A附近及其以上的河流上游河段:河谷横剖面呈__“V”字__形,流水的侵蚀作用以__向下侵蚀__和__向源头侵蚀__为主;在山谷出口处附近,可形成__洪积扇__河流堆积地貌。

(3)在B、C以下的河流中下游河段:河谷横剖面呈__槽__形,流水的侵蚀作用以__向两岸侵蚀__最强。

(4)在河曲流C处,河流凹岸以__侵蚀__作用为主;凸岸以__堆积__作用为主,并可形成__河漫滩__河流堆积地貌。

(5)在入海口处,在河流中会形成__冲积岛__堆积地貌,其扩大并和河岸相连可形成__三角洲__。

【解析】 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由向源头侵蚀、向下侵蚀和向河谷两岸侵蚀共同作用形成。河流上游的河谷以向下侵蚀和向两岸侵蚀为主,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其横剖面呈“V”字型。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谷,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侵蚀作用加强,河谷加宽,横剖面呈槽型。河流堆积地貌包括发育于山前的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平原和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处海滨地区的三角洲平原。

综 合 提 升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广西钦州港区质检)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下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对A区域不进行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据此回答1~2题。

1.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有( B ) A.挪威的峡湾 C.石灰岩溶洞的石笋

B.黄土高原的沟壑 D.沙漠的风蚀城堡

2.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B ) A.亚马孙平原 C.西伯利亚山地

B.浙闽丘陵 D.撒哈拉沙漠

【解析】 第1题,该外力侵蚀作用在年平均降水量70~130 mm、平均气温为-5~25 ℃最为强烈,应该与流水的侵蚀作用有关。挪威的峡湾受冰川的侵蚀作用;石灰岩溶洞的石笋受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风蚀城堡受风力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的沟壑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作用。我国的浙闽丘陵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及地形条件下,侵蚀作用强烈;亚马孙平原植被覆盖良好;西伯利亚山地为亚寒带气候,气温低,流水的侵蚀作用不强烈;撒哈拉沙漠气候干旱,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不强烈。

(2018·华大新高考联盟)雅鲁藏布江加查河段(藏嘎至虾日)长约76 km。该地区地形抬升扰乱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成为中低纬度的高寒气候区。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加查河段水系图。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有关图示区域地势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南部、北部和东部高 B.中部高,南北低 C.南部、北部和西部高 D.中部高,四周低

【解析】 由图中河流流向来看,自西向东流动,从支流分布看,以加查河为南北对称

分布,说明西部和南北地区海拔高,故选C。

4.加查河段以藏木为界,其上游河谷狭窄,有两处瀑布,两岸为花岗岩;下游为弯曲河床。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D )

A.河流上游以溯源侵蚀为主,河谷成“V”形 B.上游沉积物多,沿途冲积扇多且广 C.下游河床成“U”形,两侧河床几乎对称 D.瀑布多因断层影响发育而成

【解析】 加查河段属于雅鲁藏布江的一段,河流的溯源侵蚀一般在河流的源头地区,A错。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冲积扇是位于河流流出山口以后,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的,B错。下游多为弯曲的河道,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泥沙淤积严重,凹岸以侵蚀为主,河岸差别较大,C错。岩石为花岗岩,岩性坚硬,不易被流水侵蚀,该地有瀑布,说明是受断层影响形成的,D对。故选D。

5.受地形影响,加查河段南北部水热分布不均。对该区域气候的推测正确的是( A ) A.江北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江南为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 B.江北为高原亚热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江南为高原亚热带季风半干旱气候 C.江南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江北为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 D.江南为高原亚热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江北为高原亚热带季风半干旱气候

【解析】 加查河段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向上游运动,在地偏力影响下,向北侧偏移,形成东南季风,所以江北地区降水较江南地区多,为半湿润地区,由于该地山麓地区为亚热带,而加查河谷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为温带,所以江北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而江南为高原温带季风半干旱气候,故选A。

(2018·广西钦州市高新区质检)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6~8题。

6.就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C ) A.西北向东南流 C.东北向西南流

B.东南向西北流 D.西南向东北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d5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