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毛概论文)

更新时间:2023-10-18 10: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我国对外开放战略

对外开放是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核心战略路径。30多年来,中

国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促成了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国力也大大得到增强,人们的生活水平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邓小平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首

先,对外开放是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的需要。发达国家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创造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是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我们应该很好地吸收,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样,我们就能缩短探索的时间,尽快地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其次,对外开放是利用外资加快国内建设的需要。我们国家底子比较薄,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如果利用好发达国家的资金,使之与我们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结合,就会产生新的生产力。这样,就可以弥补我们的不足,发挥我们的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快经济建设。再次,对外开放是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国内市场总是有限的,国际市场则是巨大的,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就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并且在国际经济交流中发挥比较优势,获得比较利益。基于上述科学分析,邓小平作出了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反复强调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极端重要性。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在加速,世界经济的联系愈益紧密。在这种新形势下,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

对外开放的思想。他的新发展具体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对外开放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经济的增长。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各国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生产,然后开展贸易,则贸易双方都可以用较少的消耗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从而获得比较利益。所以,我们要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遵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就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谋求发展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以改革促发展,二是以开放促发展。通过对外开放,可以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利用国际资金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进一步融入了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国内市场的竞争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实行对外开放,既要向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又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只进不出或者只出不进,都不是完全的开放;进出结合、有进有出,才是完全意义上的开放。如果说前一个时期的开放在“引进来”上下的功夫更多一些,那么,现在我们就应该在“走出去”上下更多的功夫,这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要求。而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和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加成熟,要求也更迫切了。因此,我们要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要加强总体规划,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培训熟悉国际

贸易的人才,创造“走出去”的良好环境;要组织国有企业及其他所有制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并购和技术转让的形式“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要鼓励各种企业“走出去”投资创业,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带动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设计咨询,承包大型工程项目,带动成套设备和技术的出口。要培植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组建生存和发展能力强的经济航空母舰。要以资本为纽带,积极推动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要支持优势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建立国际性的生产体系、销售网络和融资渠道,在全球范围进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同时,要始终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这样,我们的企业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迅速成长,我国的经济就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走向成熟。

但是,在对外开放战略取得出色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这个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挑战。

1. 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经济不平衡现象,是世界工业化进程迄今没有解决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甚至还不知道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中国工业化绝不可能回避这一问题,因为中国不可能像其他工业化国家那样,将经济不平衡的矛盾外部化(转变为国际问题,形成南北国家差距和大量贫穷国家),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不平衡现象是完全内部化的(完全是国内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对外开放通常具有扩大不平衡的倾向(在缩小同发达

国家之间的差距的同时,扩大国内发达地区同不发达地区、高收入阶层同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差距)。在新世纪,对外开放政策的经济平衡(或不平等)效应,应受到更大的关注。让更多地区和更多中国居民(特别是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农民和农村)共享到经济开放的实际利益,避免经济和社会二元化的持续加剧和固化,是新世纪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2.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既然从对外开放中获得如此巨大的利益,就绝不要讳言,我们也不得不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由于中国的全方位开放,使得发达国家有可能也有动机将资源代价、环境生态代价较高的产业转移到中国,中国正越来越成为有些在发达国家已经不生产的资源性产品和高环境污染产品的主要供应国。因此,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人的过程中,资源和环境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困难的问题是,资源及环境同产业竞争力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减少资源和环境代价,往往要以竞争力的削弱为代价。所以,处理好资源环境同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应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要积极鼓励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技术的进口,鼓励中国企业同外国企业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领域中的合作,特别鼓励具有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技术的外商企业投资中国。

3. 当中国越来越深人和全面地融人全球经济的时候,经济安全不可避免地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这不仅包括某些重要产业的技术安

全、生产的可控性安全、而且,也包括非正常时期的供应安全等,还包括关系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敏感领域的安全问题,例如,金融安全、国际收支安全等。从各国的经验看,国民经济越开放,国家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越高,为了保证安全,政府所发挥的作用越强(表现为政府收人和支出占国民收人的比重更高)。 因此,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在进一步鼓励扩大开放,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同时,也必须对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安全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特别敏感行业的国家控制力、重要战略资源(例如能源)的供应和储备、对外依赖的风险规避和分散化、危机状态的应急对策等问题,要有一定的战略方案和政策设计。

尽管许许多多的问题仍将困扰着我们国家前进的步伐,但从根本上来说,对外开放战略却是最符合我国当代国情的基本政策。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的执行党的政策,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d5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