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新课标全国II卷优秀作文欣赏

更新时间:2023-10-18 10: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4年新课标全国II卷优秀作文欣赏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不要让爱成为成长之“碍”(横向展开)

2014年吉林一考生

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竟然将要被依法惩处,太有点不近人情了吧,但是自然保护区就这样警示人们的。不要以为这又是什么霸王条款、强权规定,这是有道理的,因为给野生动物喂食,容易使它们丧失自我生存的能力。

因为爱,我们为胡杨树苗施以充足的水分,它们却在风沙中夭折;因为爱,我们替破茧的蝴蝶剪开束缚,蝴蝶却再也无法飞起。爱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变成生命成长的“碍”,辩证法就是如此的无情。 (比喻)

慎重地施舍你的爱吧,别让它泛滥成灾,成为成长之“碍”。 爱是有底线的扶持,“碍”是无限制的呵护。年轻人在悉心照料树苗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爱”的甘泉滋养了胡杨的根系,阻碍了它向更深处延伸,最终经不住一场风沙的考验。当下,每到大学报名季,最壮观的风景线竟是家长,他们手提肩扛,大汗淋漓,身旁站着轻装上阵、自在悠闲的孩子。是什么助长了学生们的惰性,削弱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归根结底是父母平日无微不至的呵护吧。 爱是有原则的包容,“碍”是无原则的放纵。“我爸是李刚”,还记得那刺耳的名言吗?母亲来机场接自己,他却把利刃刺向母亲的胸膛,还记得这残忍的一幕吗?上最好的学校,开最好的车,结果小小少年就到了最不该去的地方——劳教所和监狱,还记得著名歌唱家之子李某某的故事吗?如果他们的父母对他们严加教育,向他们灌输道德和法律观念,而非过分地纵容溺爱他们,尽其所能地满足他们一切要求,试想,还会有后来的这些悲剧吗?而当我们翻开《傅雷家书》,读到一句句温情的叮嘱、恳切的教诲和略显严厉的批评,我们知道傅家杰出的后代之所以杰出了。

爱是理解基础之上的尊重,“碍”是不分是非的打扰。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赢得了人们的热爱与尊重,可是当央视主持人问及他是否幸福时,他却回答:“不幸福。”想到市场上积年无人问津却一朝售罄的作品,想到被改名为“红高粱村”的小村庄,想到雨后春笋般的莫言文学馆、不再安静的那片故土??我们给予他的究竟是爱,还是碍? (为什么论证没有到位)

联想到如今的“国学热”,孩子们朗声念着“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时,是否理解其中的含义?国学经典被抢购一空,是否只为装饰书房?文化很冷,国学很热,当盲目追风成为阻碍,还记不记得“仲尼亡兮,谁为出涕”的那份热爱?

不要让爱成为成长之“碍”!放手让树苗扎根,它会慢慢茁壮,参天凌云;放手让蝶儿破茧,它会飞向蓝天,点染世界。 (比喻)

2.君子慎独,从我做起(纵向展开)

2014年黑龙江一考生

无视警示牌上的劝告,在动物园里乱投食物,这让我想到许多类似的情况。不顾景区的幽静和肃穆,在游览胜地随便涂鸦;独自一人时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无人值班的路口大闯红灯,无视规章。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它充分说明当代青年“慎独”精神的严重缺失。 所谓“慎独”,就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的事。

慎独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东汉杨震曾为太守,有县令送他十斤黄金,并说:“暮夜无知。”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和县令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是一种境界,如同开在深谷里的花,绽于墙角的梅,不管有没有人关注和赞美,它总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用绽放来证明自己,不患人之不己知,但求问心无愧。

慎独,就要从我做起。有一位老太太到餐馆吃饭都要自备小钢勺,坚决不用一次性筷子;坚持不用塑料袋,每次上街买菜都自带小布袋。有一回,她上街买油条,见新桃上市,刚要买,一想到没带小布袋,赶快起身。卖桃的人说,我这里有塑料袋,免费的。老太太头也不回,回家去拿小布袋,可是等她带着小布袋赶到的时候,桃子早卖光了。人们笑她,她笑笑说:“我不想出卖自己!”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百姓,从明星大腕到小商小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像这位老太太那样,面对日益污染的环境,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从我做起,做好自己,何愁没有山清水秀的回归?

慎独,就要从小事做起。还说环保吧,在学校里,中学生、大学生是环保的坚定支持者,可是在学校食堂垃圾桶里经常有大量的剩饭剩菜。在一些同学眼里,倒掉一点剩饭剩菜,小事一桩,不足挂齿。有一位大学生,热心环保事业,曾积极奔赴云南边陲保护金丝猴,但是他在水房里却不止一次忘掉关上水龙头。这提醒我们,慎独,就是要从小事做起。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你能不能举手关上?电池用完能否分类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购物时能否坚决不用超薄塑料袋?一件件小事虽然并不起眼,不仅体现你有无环保意识,更体现你有无慎独精神。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诱惑,保持自我;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结尾 朋友,君子慎独,从我做起。

3.关于“给动物喂食”“依法惩处”的通信 (创新文体)

亲爱的XX 同学:

近好! 来信收悉。你能很快适应以自学为主的大学生活,并在学业上迅速进步,老师深感欣慰。至于信中谈到你们因为“给动物喂食”,遭到“依法惩处”的事,我虽然表示同情,但还是支持并赞同自然保护区的做法。现在与你交流一下,希望能够理解。

首先,你们因为“喜爱动物才给他们喂食的”,这不错,出于喜爱,便会关注它、呵护它,做有益于它的事。这的确没有什么错。然而,你们是否想过,这种貌似关爱的做法仅仅出自“喜欢”,只是为了满足一己好奇;对动物的健康成长、生存发展并没有实质上的好处。人们常说“爱,就要为所爱做长远的打算”,你们这样做,替动物们做了长久地切身的考虑了吗?机灵的小松鼠、美丽的白天鹅、笨拙的大熊??它们确实很可爱,招人喜欢的忍不住

喂它们食物吃。喂它,就是宠它;但野生动物不是宠物,不应该给予这样帮倒忙。因为一旦这样喂食惯了,动物们会泯灭野性,丧失觅食能力,完全成为讨取嗟来之食的乞丐。君不见被宠惯的动物,会跟着汽车向游人乞食,结果命丧车轮之下。一项实验中的跟踪器显示,从动物园放出去的黑熊,在山林里走了160公里,都不曾主动去觅食,因为它们觉得食物会自己送上门来。你看,如此喂食会毁掉动物的野性,丧失它们的生存能力,对它们大有害处的。我们实在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动物的成长、生存、繁衍着想啊!

其次,你们还对 “给动物喂食”居然遭受“处罚”很困惑,以为是小题大做,甚至还愤愤不平。这也是你们理解上的偏差,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像中学有“中学生日常生活守则”,大学有“大学生行为规范条例”一样,自然保护区也必然要有其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否则,没有规则来做约束,或者不按照规则办事,事情就会一团糟,哪里还会有秩序,哪里还会有效率,哪里还会有发展?由于你们没有遵守人家的规则,不听从警告,随意给动物喂食,才收到了“依法惩处”,这是很自然的事啊。再说,不就是每人罚了点款吗?就权当你们捐给动物买食物, 奉献出对动物的喜欢和关爱了吧!你看,这么转换角度思考,不是也挺好的吗?

以上就你信中提及的两个问题,谈了我一些想法,相信日渐成熟的你会理解的。 时钟已指向23点,明天我还有早课,就此搁笔吧。

祝你身心健康、学习进步

你的中学老师XX

X年X月X日晚

4.绿荫的过错 (散文)

2014年甘肃一考生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荫庇”一词,荫庇者,像大树那样以繁茂的枝叶遮蔽阳光,供人休息,比喻长辈照顾着晚辈或祖宗保佑着子凉”一词,这也是讲前人对后人的庇护。能成为一棵参天大树,给子孙留下福荫,这固然不错,但常被忽略的是,当长辈伸展伟岸的身躯化作参天大树给子孙一片荫庇的同时,他们也剥夺了子孙的阳光。 世人景仰诸葛孔明,也恨那“扶不起的阿斗”。但事实上,当魏国五路大军猛攻蜀国而偏偏无敌的诸葛丞相又托病不出时,刘禅惊而不乱,请示太后,安抚百官,井井有条;再独闯相府,问相父“安乐否”唯此等见识,实巳不逊常人。那么,究竟是什么把他推向了国破家亡的深渊?是那烙在他心底的父命惟相父之言是听。而相父恰恰是个面面倶到的忠臣,把大小事物都安排得极为妥当,留给阿斗的也只有与宦官斗鸡作乐的事了!日复一日,他逐渐失去了干政甚至生存的能力,终于成为了糊涂一世的安乐王!呜呼,武侯夙愿难偿,空余秋风长恨!

无独有偶,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国后把屠刀大肆挥向功臣元勋。一次在与太子的对话中,他道出真情。他捡了根荆条让太子去抓,太子畏惧刺痛不敢伸手。“我把刺都拔去了,你不就好拿了。”但朱元璋不知道,在他拔去尖刺的同时也拔去了儿子敢于挑战的勇气。后来,他的懦弱的继承人终于将舒坦的龙椅拱手让给了别人。 时至今日,“富不过三代”仍是绕不过去的铁律,父辈立业、子孙败家的悲剧一次次在人生大舞台上演绎。自从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家庭呈四二一的分布,两代人殷切的期望压在孩子身上,同时也意味着一棵六人共植的大树遮在孩子头顶。有大树的荫庇,孩子是幸福的,可是,他能茁壮成长吗?他能练就一身铜枝铁干吗?不要忘了,你在给他提供荫庇的同时,你也剥夺了他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 “父母之爱,则为之计深远。”触龙曾这样劝说赵太后。然后我看见,齐国万乘兵车浩

浩荡荡奔赴而来,头迎一位壮士摇旗呐喊阻喝,赫然且威然,他不是别人,正是那赵国的长安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hd5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