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感悟”是阅读教学的精髓

更新时间:2024-03-23 14: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感悟”是阅读教学的精髓

作者:史亚琴

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35期

摘 要: 感悟和语文素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是语文综合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教师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反复诵读文本是感悟的前提,品味语言文字是感悟的基础,生活体验是感悟的桥梁,实践中运用是感悟的升华。 关键词: 感悟 阅读教学 语感培养

“感悟”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能力。感悟是老师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领会。它是对繁琐分析,先生讲学生听,一问到底的教学状态的否定。它的指导思想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习语文的规律。感悟和语文素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是语文综合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呢?如何让学生在有效感悟中积极的情感得到培养,蕴藏的智慧得到唤醒和发展呢? 一、反复诵读文本是感悟的前提

在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教时的公开课试教时,我为了展示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在学生初读扫清文字障碍后,就开始了对文章的阅读分析。我按照自己精心设计的流程一步步往下进行,可学生或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或找出课文中的几个句子读一读应付了事。我出了一身汗,学生是云里雾里、稀里糊涂……听课老师给我这节课的评价是“蜻蜓点水”。静下心来想想,学生之所以无感无悟,究其原因是缺少阅读和思考的时间。感悟,顾名思义是先感后悟,只有充分地感知对象,才能心有所悟。现代阅读理论也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进行对话的过程,只有让读者亲密接触作品,将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来看待,与之同喜忧、共哀乐,才能获得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文时,课前我让学生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课上我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圈、划、点、思,然后让学生交流体会。此时学生的理解真切感人,课堂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独特的理解此起彼伏,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交流感悟的平台,成了闪烁学生心灵火花的舞台。由此可见,课堂上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而学生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感悟就越丰富。 二、品味语言文字是感悟的基础

1.对语言正确性的揣摩,是对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认识的基本要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xp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