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家的变化

更新时间:2023-03-08 08:44:2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假期社会调查报告格式式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家的变化

我家住在xxxxxxxxx。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回想着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有时想想真的像做梦一样。那是接近解放已经一个世纪的三分之一,由于我国是从一穷二白贫困向上走来,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虽然与解放前相比,生活状况的确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当时生活水平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普遍物资匮乏,什么东西都供不应求,“千钟商品千钟票”。什么东西都要凭票供应,离开了票无法生活。那时人们只能节衣缩食,一切只能将就将就,谈不上满足二字,生活窘境,几乎大家都如此。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而在全国进行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批判了“二个凡是”,人们的到了不断地解放,特别是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国兴起了持续经济大发展,从而奠定了目前国家空前发展与强大。我国已跻身与世界列强行列,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改革开放前相比,实事不可同日而语。其他不说,单说我们一家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足以证明“改革开放”带来的新飞跃。

变化一: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

爸爸对我说,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那时候什么都缺,买粮要粮票,衣服自己做,买布还要布票。衣服常常是能穿就行,一件衣服家里还几个人穿,大伯穿小大姑穿,大姑穿小二姑穿,二姑穿小我爸穿。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句农村里常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让我们的漂亮衣服可能都有一大箱子,并且现在我们不仅讲究质量还讲究时尚。

变化二:从“天天耕作吃不饱”到“不种田却吃得好”

“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爷爷在世的时候,经常给我讲生产队和粮票的故事。“大包干以前,我家有6口人,每季生产队分粮食,用褂子就能兜回家,经常挨饿。”可见两票是当时解决温饱的重要物品。以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的购买力。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以前天天种田都吃不饱,现在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不仅如此,在吃上也将就起来。冰箱里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实四季常有,想吃什们就做什么吃。

变化三:从“40平方的平房”到“100多平的倒直房”

住房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居者有其屋”是中华民族上千年的梦想,唐朝诗人杜甫就有“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著名诗句。以前家里住的是又矮又黑的平方,冬天屋外大冷,屋内小冷,下雨天时,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在2003年,我家新建了100多平的倒直房。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荫、鲜花争艳,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即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各类电器如风扇、冰箱、太阳能热水器等一用俱全。与过去相比已是天上、地下之比。

变化四:从“行路难”到“易行路”

妈妈对我说,“过去,从我家到姥姥家补足20公里,却要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由于家里没钱,自行车就得不行,车带夜视补了又补。”而如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口袋也富裕了,家里完全告别了自行车,过上了拥有摩托车的日子。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变化悄悄地来到了我们家。”妈妈高兴地笑了。

变化五:从“因贫辍学”到“免费上学”

由于家境不好,父母都只读到初中就辍学了。然而,现在,农民开始享受文化娱乐和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我和妹妹都享受了此待遇,而今,我能上大学,妹妹能上高中,都应该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改革开放。所以妈妈们总是对我和妹妹说,“你们赶上了好时代”

变化六:从“出多力,赚少钱”到“只要肯出力,遍地是黄金”

在改革开放之前,爷爷是一名人民教师,工资每个月只有几十元。爸爸是一名瓦匠,辛苦一天下来只拿到30元。妈妈在家养家畜和耕作,猪价一斤只卖一块多钱,粉条和粮食一斤都只卖几角钱。随着改革开放,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工资也不断高涨。特别是近几年,工资暴涨,爷爷现在的退休金就3000多块;爸爸虽辛苦,但一天能挣600多块;猪价涨到七块多一斤;粉条涨一块五一斤;粮食涨到一块六一斤 。爸爸常说“现在工资那么高,只要肯出力,遍地是黄金,那样中国就没有穷人了!”

变化七:从“小病不看,大病等死”到“人人看病,老人领钱” 作为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从小便知道了农村人看病的难处。城里人得病有医疗报销,可农村人往往因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制度,因此,在小病的时候不舍得看病,病情严重只能在家等死。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经济水平迅速发展,近年来在全国推出了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政策,是农民看病得到了保障。我们家也是受益者,爷爷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2009年4月查出患有尿毒症,病情非常严重,每个星期都需要换血,截止到2009年10月去世,家里共花了几万块的医疗费用,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承担这个费用有点吃力,但因为填写了农村合作医疗,看病时报销了百分之五十,是家里损失大大减小。

在农村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老无所养,意思就是城里人年纪大了、退休了可以由国家的退休金作为保障,而农村待到年纪大了失去生活能力只能靠子女来养,不但给子女带来负担而且生活质量也急剧下降。现在好了,党和国家在全国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凡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月将领到200元养老金。看着年满83周岁的奶奶从村委会领到钱后的喜悦表情、听着她对我说着自己也有“退休金”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上述情况要不是改革开放,国家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人民不会如此受惠。所以,今天我们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年代,要懂得珍惜、要维护当今社会,并应懂得知恩图报。

我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有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yf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