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更新时间:2023-06-10 12:5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研究报告 “再不实行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30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从此开始

30年前中国刚从“十年文革”中挣扎出来,社会各方面都是千疮百孔,相当落后——中国当时没有一公里的高速公路,向外学习的中国访问团,归国后印象最深的是外国时速百里,宽阔的高速公路;中国当时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自行车是人们主要的代步工具,汽车也许是奢望;中国当时,人们的信息来源是收音机,人们联络的唯一介质是信。农村家中的电器也正如赵本山所说——手电筒,城市中人们见到电视吃惊的是这个黑匣子里的人竟然会动;鸡、鸭、鱼、肉对于城市人也不只是顿顿就有,对于农村来说那更是奢望,就算是过年也不会悉摆桌面,当时的人问路会喊“同志”;当时的人民休闲娱乐会去跑步、爬山;当时,当时,当时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落后,至少和改革开放后相比——现在的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稳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后自行者慢慢减少,摩托车、汽车开始慢慢取代自行车的“王者”地位,汽车不再是奢望;现在的中国网民总数世界第一,互联网取代收音机等,成为当前主要的信息载体,人们的嘴耳获取信息的地位下降,鼠标上、键盘上的手指,盯着显示器,发光的眼睛成为新时期的主将;本山大叔所说的家用电器,开始成为收藏馆的新爱。中国的家庭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家庭中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也开始慢慢拥有,城市中家用电器、微波炉、电脑等悉数登场。人们的腰包鼓鼓起来,各种“山珍海味”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而这时的人们开始崇尚健康饮食、绿色饮食,不但要吃饱还要健康。这时的人们休闲娱乐可以去健身房、游泳馆、游乐场,可以去巴黎艾弗尔铁塔品味浪漫,可以去德国慕尼黑阿尔贝斯山滑雪,可以去日本富士山等待樱树花开,可以去希腊投入蓝色爱琴海,可以去撒哈拉体验横穿沙漠的刺激,去夏威夷冲浪,去,GO!

一、 衣食住行的变迁

1.衣:由穿暖到个性化

近30年来,城乡居民消费生活变化最快、最大的是服装。不仅衣着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穿着质量明显提高,服装功能也由过去的单纯遮体御寒演进为体现个性化的审美意识与塑造自我形象。人们的衣着原料和质地提高,成衣率也不断提高,购买原布自己动手做衣服的数量减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年服装生产量只平均每人一件,而今高档商场、品牌专卖店里的国际名牌服装琳琅满目,各种品牌、不同款式的服装争奇斗艳,使我国居民服装绮丽多彩。

2.食:由吃得饱到吃得好

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粮食消费比重下降,表明人民不再为吃饱而发愁。而在粮食消费内部构成中,对玉米、高粱、红薯等粗粮消费明显下降,而对大米、小麦等精细粮消费上升。在主食消费比重下降的同时,副食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消费的比重明显提高,在对原粮消费相对下降的同时,对加工食品特别是风味、疗效、

方便食品的消费上升。

3.住:由拥挤到舒适宽敞

城镇居民住房,由缺房、拥挤逐步向比较宽敞、比较舒适方向发展。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仅6.7平方米,2005年增加到26.1平方米,增长了2.9倍。住房的质量和配套性也不断提高。截止2000年末,有68.3%的城镇居民家庭住上了单元配套住房;74%的家庭居室内有厕所和浴室,84.2%的家庭用上了煤气或液化石油气,41.1%的家庭有可取暖的空调或其他暖气设备。农村居民平均每户使用住房面积由1978年末的8.1平方米增加到2006年末的30.7平方米,增长了2.8倍,人均住房面积中,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住房面积占81%,住房质量不断提高。

4.行:由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

随着各种运输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基本形成以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用航空组成的综合运输网。各地的城市公用交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公路汽车拥有量由1990年的10.76万辆提高到2006年的161.92万辆,私人汽车拥有量由1985年的28.49万辆增加到2006年

2333.32万辆,地铁通车里程不断延伸,出租车随叫随到。这些都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条件,使居民的生活比过去舒适和快捷。

5.用:由物资紧缺到琳琅满目

城乡居民的用品消费,呈现出以非耐用消费品为主向以耐用消费品为主,以日常生活用品等生存资料为主向彩电、冰箱、空调、微机等发展和享受资料为主,以功能单一、低档用品为主向高科技、多功能中高档用品为主转化的趋势。同时,城乡居民家庭用品的更迭速度明显加快,经历了由“老四件”向“新六件”的转换过程。近几年又开始转向以电话、家用电脑、商品房、家用轿车等为主要代表的新的消费“热点”。耐用消费品大量“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城乡居民消费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6.通讯:由鸿雁传书到人远天涯近

截至目前,中国固定电话用户已达3.6亿多,移动电话用户总数接5.7亿,已成为全球移动电话用户规模最大的国家。如今,无论走到国内哪个大中城市,电话可以直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 63.39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35.26部/百人。城镇每百户家用电脑拥有量达47.2部/百户。从日常生活、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其他指标来看,我国目前许多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指标已经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有的已经达到和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娱乐生活方面:

从一年难得看上几回的露天电影,到个性化的家庭影院;从收音机中收听样板戏,到遍地开花的卡拉OK;从单纯地追求“吃饱饭”,到追求生命质量的健身运动;从打台球到网络游戏,从小人书到BBS 邢台人休闲娱乐方式的变迁,折射出改革开放30年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路变宽了,楼变高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悄然地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收音机和唱片机才开始流行。在当时,收音机属于奢侈品,每台收音机售价20至30元,而当时的月工资也就20多元。平常休息的时

候,他一般都要打开收音机听听新闻,收听小说故事,听一些流行歌曲,如当时最流行的歌曲有《东方红》、《社会主义好》、《咱们工人有力量》等。随着人们对娱乐生活质量不断的追求,光靠收音机难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在1979年的时候,唱片机就进入人们的视野了。当时唱片机很贵,每台要100多元,因此,买唱片机的人并不很多。很多人是买唱片机的零件请人制作唱片机,这样价格要便宜一些。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录音机和电视进入人们视野,并迅速流行起来。不少农村出现了“万元户”,城市里工人的工资也涨了许多,录音机走进千家万户。1983年央视首开的春节联欢晚会几乎成为全国上下一顿无比丰盛的美味佳肴,后来,电视开始走进百姓家庭,当时都是黑白电视机。与此同时,录像也开始出现了,当时人们主要是在电影院看录像。那时候,电影院已经非常普及了,并出现了立体电影院,而且影片也丰富多彩,如当时流行的电影有《庐山恋》、《天云山传奇》、《喜盈门》、《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等。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电视已在百姓家中非常普及,且彩色电视开始出现。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舞厅和录像厅悄悄兴起,舞厅和录像厅成为人们集会和娱乐的主要场所。,当时舞厅一开始出现的时候,好多市民都接受不了,认为那不是什么好地方,后来才慢慢被市民认可.晚上,很多年轻人都去那里跳舞。 有人把休闲看作是“生命中的一个绿色的后花园”。如果在人生这个充满较量的舞台上拼搏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总要找一个休憩的地方,用鲜花、绿地、微风来享受轻松快乐和生命中原本的质朴与精彩。所以休闲娱乐对于我们的生活极其重要。

多少年来,娱乐这个古老的词语一直躺在厚厚的词典里。人们有时提起它,却极少去享受它。尤其在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年代,休闲对于我们过于奢侈。发端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国社会改革,如一阵春风吹醒了祖国大地,国门打开了,思想开放了,人们渴望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很多在当时看来十分新奇又不可思议的“玩意儿”开始流行了。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使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进入九十年代,我国有了双休日;到了现在,实行了“十一”、春节2个7天长假,又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等若干个小假期,于是中国人有了总共100多天的法定休息日。2007年我国发布了《职工带薪年休假规定》,不算不知道,一算才知道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休息。于是休闲不知不觉地走进我们的生活,以前大家能在家里看电视,听广播就已经是十分享受的事情了,现在有的选择出游,有的选择访友,不出远门的也可以到就近的茶楼喝茶、聊天、打牌,去酒吧,卡拉OK,看电影,偶尔做做运动。

30年间,人们的休闲娱乐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从一个侧面印证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改革开放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物质上极大的变化,也为我们的精神生活开拓了一片新家园。

今日巨变,群众生活水平如同开花的芝麻——节节高,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精神文化消费日益重视,文化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高。首先是文化娱乐用品拥有量迅速增加,电视机、录像机、影碟机、音响等快速步入居民家庭,其次是休闲娱乐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现在,城乡居民利用双休日娱乐休闲的活动时间大幅增加,尤其旅游、健身已成为当前城乡居民新的消费热点。

文化娱乐用品从品种单一到名目繁多。如今人们生活水平开始由量到质的提高,

液晶电视、DVD、电子辞典、MP3、MP4、数码相机等高科技产品纷纷上市,计算机开始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娱乐休闲的主要用品。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城市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达到30台。而且市场适应各类年龄段学习的需求,各种教材、参考书、学习磁带、录像带、CD、VCD等形式多样。

娱乐活动从单调、枯燥到丰富多彩。受历史条件限制,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百姓从贫困向温饱转变,繁重的家务劳动占据了大量业余时间。工作之余主要的休闲方式就是看电影、电视、小人书、听收音机等。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思想逐渐开放,城镇居民开始走进了卡拉OK厅、录像放映厅等新兴娱乐场所,各大影楼中推出艺术婚纱照、个人写真开始流行。如今,多层次、多内涵的文化生活已牵动着百姓的心。泡吧、看大片、上网冲浪、去健身房、去休闲会所、听音乐会、到量贩式KTV,这些大概过去连听都没听说过的娱乐项目,已经变成今天人们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消遣方式了。团体旅游、去健身房锻炼身体,举办各种艺术节、展览会等不断丰富我市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等群体性文体活动也蓬勃开展,从清晨的提笼遛鸟、舞剑、习拳,白天的茶社书屋、音乐书吧、围棋、游泳,到傍晚的广场文化、滑冰、跳舞,再到平时的种花养草、集邮、上网,异彩纷呈的文化娱乐生活陶冶着市民的情操。

现在人们更注重健身,跑跑步、打打球。不像过去单一、被动选择,现在生活也富裕了,选择余地也宽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其实,高先生文化娱乐生活的改变,只是一个缩影。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许多不同年纪、不同阶层的牛城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文化娱乐方式。从沉寂单调到丰富多彩,娱乐化时代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也让我们惊叹着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

“真正感到空闲时间多了,是从1995年开始的。到了周末,可以带孩子到公园转转、划划船、爬爬山。你看,这是那时我们一家去达活泉公园游玩的照片。”在邢钢工作的李先生拿出一本相册指着里面的相片对记者说。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双休日,加上带薪假日,人们拥有了充分的闲暇时间,休闲娱乐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身为中学教师的王静对记者说:“现在大家都富裕了,平时工作,到了周末逛逛街、跟朋友唱***,都是很不错的休闲方式。赶上假期,还可以出去旅游。物质生活逐渐富足起来的人们,对精神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渴望与追求。”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25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