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特点

更新时间:2023-08-10 07:45: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美国文学史

传记文学(biographical literature)

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只写人物一事数事﹑突出性格某一方面的报告文学﹑人物特写等。它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像﹐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普通的人物传。传记文学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说接近。

这种文体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古代传记文学大体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历史传记文学即史传文学﹐一类是杂体传记文学即杂传文学。司马迁是第一位史传作家﹐他的《史记》中的“本纪”﹑“世家”﹑“列传”﹐几乎都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一些历史人物传记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司马迁开创的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纪传体”﹐成为以后历代正史的标准文体。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范晔的《后汉书》﹐沈约的《宋书》﹐李延寿的《南史》﹑《北史》﹐欧阳修的《新唐书》等﹐都包含一些较出色的史传文学篇章。杂体传记文学包括史传之外的一切具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如碑诔﹑传状﹑自传等。秦汉时期即已出现这类作品﹐但它的发达兴盛﹐主要在唐代以后﹐至明清尤盛。杂传作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宋濂﹑顾炎武﹑黄宗羲﹑戴名世﹑全祖望等。杂传作品往往能道正史所不能道﹐作家的感情和倾向也更鲜明强烈﹐有许多优秀篇章。专门成集的有《列女传》﹑《圣贤高士传》﹑《高僧传》﹑《明儒学案》﹑《国寿录》等﹐更多的作品则编入各家的文集中。

到了近代﹐正式的史书和个人的传记逐渐分家﹔“五四”文学革命以后﹐文学创作又从一般的文学作品中独立出来──史﹑传﹑文三者的关系发生明显的变化﹐传记文学也由传统的体裁向现代的文体演变。因为需要新的探索﹐也因为新文学作家中很少有人专门创作这种边缘性文体的作品﹐在一个时期里传记文学显得比较沉寂。由文史学者朱东润撰写的《张居正大传》﹐被公认为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此外﹐象鲁迅的自叙性散文《朝花夕拾》﹑郭沫若的长篇自传《反正前后》﹑《创造十年》﹑《革命春秋》等﹐也可以看作是传记文学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回忆录和人物传记等文体的繁荣﹐这种情况有所改观﹐陆续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传记文学出现兴盛的趋势﹔特别是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传记文学作品(如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等)﹐成为流传很广的青年读物。《人物》﹑《名人传记》等刊物也经常刊些传记文学作品

《传记文学》自一九六二年六月创刊,至今届满三十八年,是民国以来最丰富的史学宝库,在海内外学术界享有「民国史长城」美誉。主持人刘绍唐先生,北大毕业,得其业师毕生提倡传记文学胡适博士传承,独负编辑重任。

《传记文学》独自经营,且一向秉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超党派、超政治,摒弃旧有「完人思想」与「偶像崇拜」的框框,为现代史与传记文学开拓一个宽阔的领域。旅美史学家唐德刚教授,比较海峡两岸传记文学发展有「一人敌一国」(梁启超评李鸿章语)之评语,而耕耘逾三分之一世纪的刘绍唐先生也被誉为「野史馆馆长」。

美国文学史

(一)传记文学常识

(1)定义: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是艺术地再现真实个体人物生平事迹和性 格的一类文学样式。

(2)传记的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

(3)按照作传的对象分:自传、他传。

(4)传记文学的性质及功能:

性质:

1、历史性、真实性、科学性;

2、文学性、艺术性。

功能:

1、社会功能; 2、教育认识; 3、审美作用。

(5)传记的形式:

文学性传记 评论性传记 考据性传记 回忆录 日记

(6)当代传记文学的分类:

1、现当代政治人物传;

2、作家、艺术家和著名学者传;

3、各种名星传;

4、历史人物传;

5、海外人物传;

6、现当代企业家传;

7、普通人物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gl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