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保护_沈慧敏_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化学保护》(Ⅱ)课程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08 07:09:1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植物保护专业《植物化学保护》(Ⅱ)课程试卷

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

2、密封线和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

2.先导化合物

3.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

4.外部化学治疗和表面化学治疗

5.植物生长调节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根据植物害化学防治原理,化学保护可通过 和 来实现。

2.石硫合剂的有效成分是 ,主要防治对象是 。 3.莎草科杂草的特征有 、 、 、 。

4.按农田作业的时间,除草剂的土壤处理可分为 与 。 5.常用的慢性杀鼠剂有 、 (举两例)。

6.抗凝血型杀鼠剂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是 、 。

7.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其生理效应可分为 、 、 、 、 、 。

8.影响糖酵解的杀菌剂主要有 、 等。

9.害虫抗药性是指昆虫具有 的药量的能力 的现象。

10.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研究开发途径有 、 、 。

11.产卵忌避素是指昆虫能阻止 的信息素。 12.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包括 和 。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氟乐灵常用于防除( )杂草。

A 一年生禾本科 B 多年生禾本科 C 一年生阔叶 D 多年生阔叶 2.2,4-D丁酸用于玉米田茎叶处理,最迟不能超过( )。 A 2叶期 B 4叶期 C 分蘖未期 D 6叶期

3.杀菌剂用于拌种时,一般用量是种子量的( )。

A 0.1-0.2% B 0.2-0.3% C 0.2-0.5% D 0.5-1% 4.波尔多液的有效成分是( )。

A 硫酸铜 B 氧化钙 C 碱式硫酸铜 D 硫酸钙 5.按我国农药分级标准,代森锰锌属于( )农药。 A 剧毒 B高毒 C中毒 D低毒 6.二甲四氯主要用于防治( )杂草。

A 禾本科杂草 B 阔叶杂草 C 莎草科杂草 D 灌木 7.下列杂草中,在甘肃全省都有分布的是( )。

A 野燕麦 B 芦苇 C 狗尾草 D 刺苋

8.植物茎叶或根系对除草剂吸收与输导的差异而产生的选择性称为( )。 A 位差选择性 B 形态选择性 C 生理选择性 D 生化选择性 9.西玛津主要用于( )田中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 A 油菜 B 玉米 C 水稻 D蔬菜 10.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 )的活性。

A 乙酰乳酸合成酶 B叶绿素 C 乙酰辅酶A羧化酶 D 谷氨酰胺合成酶

11.下列抗凝血杀鼠剂中,毒力最强的是( )。

A 敌鼠 B 大隆 C 杀鼠灵 D 氯鼠酮 12.下列杀鼠剂中,目前已禁止使用的是( )。

A 敌鼠 B 野鼠净 C 毒鼠强 D 杀它仗

13.乙烯利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发芽 B 促进成熟 C 防止倒伏 D 保花保果 14.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生长 B 打破顶端优势 C 疏花疏果 D 增强抗性

15.抗药性是由单个或几个主基因控制的,病原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表现为不连续分布,这种现象称之为( )。

A 适合度 B 质量遗传 C 数量遗传 D 单基因遗传 16.下列天然活性物质中,属于昆虫内源激素的是( )。 A 天然保幼激素 B 醌类 C 性信息素 D 印楝素 17.下列杂草中,属于世界性恶性杂草的是( )。 A 萹蓄 B 稗草 C 狗尾草 D 离子草 19.在外部化学治疗中,伤口一般切成( )。

A 三角形 B 棱形 C 梯形 D 平行四边形 1.下列杀菌剂中,影响脂肪酸氧化的是( )。 A多菌灵 B代森锌 C十三吗啉 D萎锈灵 20.多菌灵对核酸合成的主要影响是( )。

A 形成“掺假的核酸” B 与形成碱基的组分结构相似 C 阻碍叶酸的合成 D 影响核酸的聚合

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可用于( )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A 大豆 B 玉米 C 棉花 D 油菜 2.卫福是由( )复配而成的。

A 代森锰锌 B 甲基硫菌灵 C 萎锈灵 D 福美双

3.阿特拉津是一种芽前土壤处理剂,用于防除玉米、果园中的( )。

A 一年生禾本科杂草 B 一年生莎草科杂草 C 一年生阔叶杂草 D 多年生阔叶杂草

4.氟乙酰胺被禁用的原因是( )。

A 无选择毒力 B 对所有温血动物剧毒 C 无特效解毒药剂 D二次中每危险大

5.比久的主要作用有( )。

A 减弱顶端生长优势 B 促进侧芽生长 C 增加叶绿素 D 抑制赤霉素的合成

6.常用的急性杀鼠剂有( )。

A 磷化锌 B 毒鼠磷 C 氯鼠酮 D 杀鼠灵 7.下列农药中,属于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是( )。 A 除虫菊素 B 烟碱 C 吡虫啉 D 农用链霉素 8.发现先导化合物的途径包括( )。

A 随机合成 B 类同合成 C 生物活性天然产物模型 D 生物合理设计 9.速克灵可防治多种作物的( )。

A 灰霉病 B 早疫病 C 菌核病 D 霜霉病 10.三唑醇常用于防治( )。

A 白粉病 B锈病 C 黑穗病 D 猝倒病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有机硫杀菌剂的特点。 2.试述无机菌剂的特点。 3.简述昆虫抗药性的机理。

4.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特点有哪些?。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除草剂的选择性原理。

2.试述内吸性杀菌剂的特点,并举例说明(5种以上常见种类)。

《植物化学保护》试卷(Ⅱ)课程考试评分标准及标准答案

一、解释概念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杀菌作用:直接把病原菌杀死。抑菌作用:仅抑制病原菌生命活动的某一过程。从中毒表现看,杀菌主要表现为孢子不能萌发,而抑菌表现为菌丝生长受阻,药剂解除后即可恢复生长。从作用机制看,杀菌主要是影响了生物氧化—能的生成,而抑菌主要是影响了生物合成。

2. 先导化合物是指通过生物测定,从众多的候选化合物中发现和选定的具有某种农药活性的新化合物,经过结构优化,开发出新农药品种。

3. 昆虫的一个品系由于相同的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或类似化学结构,对于选择药性以外的其它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称为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是指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4. 外部化学治疗:果树、林木树皮腐烂病害常用的“外科治疗”方法。即把腐烂部分用刀刮去,伤口用1:1000升汞液消毒,再涂以保护剂(波而多浆)或防水剂,以免再次侵染。

表面化学治疗:对附着在植物表面(白粉菌)或在植物角质层与表皮之间活动(苹果黑星菌)的病原菌,可用保护性杀菌剂(石硫合剂或硫磺粉)或渗透性较强的杀菌剂(多果定),就可起到杀菌治疗作用。

5.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仿照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的物质。它们在植物体内不一定存在或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可能与植物激素不完全相同,但却具有与植物激素相似的作用,也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 接种体来源施药、在可能被侵染的表面或农产品表面施药。2.多硫化钙CaS.Sx、白粉病、锈病。3. 叶鞘包卷,无叶舌,茎三棱,实心无节。4.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5.磷化锌、甘伏。6.降低血液凝固能力;损害毛细血管,使管壁渗透能力增加。7.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类、脱落酸类、植物生长抑制物质。8.铜制剂、汞制剂。9.杀死种群中半数个体、在种群中发展起来。10. 充分利用我国宝贵的生物资源、有效成分及其类似化合物的半合成改造、作为创制新农药的先导化合物模型。11.在同一地方产卵。12. 环境行为、生态效应。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A 2. D 3. C 4. C 5. D 6. B 7. A 8. C 9.C 10. A 11. B 12. C 13. B 14. A 15. B 16. A17. B18. B19. D 20.A

A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 2.CD 3.AC 4.ABCD 5.ABD 6.AB 7.ABC 8. ABCD 9.AC 10.ABC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①杀菌谱广。1分②施药方法多样。1分③一般为非内吸性保护性杀菌剂,须在作物发病之前均匀施药,有些品种虽非内吸性,但兼具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另有少数品种具内吸性。1分④多数品种具有与其它农药的可配伍性。1分⑤毒性低。一般对哺乳动物毒性低,使用较安全。1分

2. ①无机杀菌剂多为保护性杀菌剂,缺乏渗透和内吸作用。2分②一般用量较多,药效较差。1分③对植物易产生药害。在制剂制备不当、使用浓度偏高、喷洒不均匀或气候条件不适等到情况下,对植物尤其是对敏感植物容易产生药害。2分

3. ①行为改变。1分②穿透降低。2分解毒能力增强。1分④靶标敏感性降低。1分 4.(1)除草活性极高,单位面积用量很少,不少品种的有效剂量小于10克/公顷。1分(2)选择性强,特别适合麦类作物田除草,作物高度安全。1分(3)杀草谱广,能有效地防除绝大多数阔叶杂草及一些禾本科杂草。1分(4)都是内吸性输导型除草剂,既可作土壤处理,又可作茎叶处理。1分(5)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影响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生物合成。1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人为选择 。除草剂本身无选择性或无明显选择性,在人为条件下造成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使杂草尽量多地吸收除草剂而被杀死,而作物尽量避开收除草剂而得到保护。1)位差选择。土壤位差选择 ①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②深根作物生育期施药法。空间位差选择。2)时差选择性 3)位差和时差等的综合选择。3分(2)形态选择性。由于作物与杂草形态不同造成除草剂沉积附着不同形成的选择性。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在形态上的差异造成。1分(3)生理选择性。植物的茎叶和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和运转不同引起的选择性。1分(4)生化选取择性。植物本的代谢和降解能力不同而引起的选择性。大多数这样的变化是酶促反应。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活化反应差异产生的选择性。除草剂在植物体内钝化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3分(5)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1分(6)利用基因工程进行选择。1分

2.1) 特点:(1)内吸性杀菌剂能渗入植物组织或被植物吸收并在其体内传导。(2)多数内吸性杀菌剂进入植物体内后作单向向顶传导。(3)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

2)常见种类及防治对象。

(1)多菌灵。麦类黑穗病、麦类赤霉病等。(2)特克多。苹果青霉病、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等。(3)甲基托布津。麦类黑穗病、赤霉病;棉花病害花卉病害。(4)三唑酮。玉米圆斑病、麦类云纹病、玉米丝黑穗病等。(5)立克秀。小麦散黑穗病、梨黑星病、葡萄灰霉病。

2. ①无机杀菌剂多为保护性杀菌剂,缺乏渗透和内吸作用。2分②一般用量较多,药效较差。1分③对植物易产生药害。在制剂制备不当、使用浓度偏高、喷洒不均匀或气候条件不适等到情况下,对植物尤其是对敏感植物容易产生药害。2分

3. ①行为改变。1分②穿透降低。2分解毒能力增强。1分④靶标敏感性降低。1分 4.(1)除草活性极高,单位面积用量很少,不少品种的有效剂量小于10克/公顷。1分(2)选择性强,特别适合麦类作物田除草,作物高度安全。1分(3)杀草谱广,能有效地防除绝大多数阔叶杂草及一些禾本科杂草。1分(4)都是内吸性输导型除草剂,既可作土壤处理,又可作茎叶处理。1分(5)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的活性,影响支链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的生物合成。1分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1)人为选择 。除草剂本身无选择性或无明显选择性,在人为条件下造成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使杂草尽量多地吸收除草剂而被杀死,而作物尽量避开收除草剂而得到保护。1)位差选择。土壤位差选择 ①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法②深根作物生育期施药法。空间位差选择。2)时差选择性 3)位差和时差等的综合选择。3分(2)形态选择性。由于作物与杂草形态不同造成除草剂沉积附着不同形成的选择性。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在形态上的差异造成。1分(3)生理选择性。植物的茎叶和根系对除草剂的吸收和运转不同引起的选择性。1分(4)生化选取择性。植物本的代谢和降解能力不同而引起的选择性。大多数这样的变化是酶促反应。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活化反应差异产生的选择性。除草剂在植物体内钝化反应的差异产生的选择性。3分(5)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1分(6)利用基因工程进行选择。1分

2.1) 特点:(1)内吸性杀菌剂能渗入植物组织或被植物吸收并在其体内传导。(2)多数内吸性杀菌剂进入植物体内后作单向向顶传导。(3)连续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

2)常见种类及防治对象。

(1)多菌灵。麦类黑穗病、麦类赤霉病等。(2)特克多。苹果青霉病、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等。(3)甲基托布津。麦类黑穗病、赤霉病;棉花病害花卉病害。(4)三唑酮。玉米圆斑病、麦类云纹病、玉米丝黑穗病等。(5)立克秀。小麦散黑穗病、梨黑星病、葡萄灰霉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k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