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3-04-28 20:1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

说明书

深圳市建设局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

2006年7月

《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

编制人员

李荣强、马遥之、张放、张敏、李宪文李青平、杨光、谢翔、林越玲、蔡泳万云、邱鸣、吕群、奉毅、周继辉沈江波、柳华、何碧筠、唐亮节、徐波蔡苑竹、雷茂娟、刘兵

前言

城市燃气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基础产业。

由于燃气的易燃易爆特性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安全和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确保燃气行业的安全建设和运营,让燃气市场克服盲目性和破坏性的缺陷,避免恶性竞争,在燃气行业中对瓶装液化气继续实施规范的市场开放,对管道燃气实施特许经营,明晰企业产权归属,进行资产整合,建立以资产运营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使燃气资源配臵的最优化为社会福利最大化服务,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燃气市场成为必然。

在广东省LNG项目全面开始建设,天然气即将供应深圳,同时又面临深圳“十一五”计划的制定的时候,开展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从政策、法规、市场、技术、安全、行业管理等全方位规划城市燃气的战略部署,将对调整能源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和规范行业管理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走中长期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持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行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逐步提高优质能源的消费比重;改革和完善能源调控机制是本次规划的基本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逐步建立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寻求国际合作,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两种资金和技术,并建立事故及战略储备、保证燃气安全、稳定、高效地供应是本次规划的目的。

《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力求站在一种更高的层次,从宏观、全局、整体的观点去描绘深圳城市燃气行业发展的明天。这体现在:

1、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管理体制的层次

1

目前在深圳市能源供应与消费的体制和政策方面,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统一规划与管理全市能源供应与消费的部门成立不久,协调全市能源政策、能源供应的最终方案尚未出台;二是与环保目标相配套的能源政策不完善,特别是缺乏对污染型燃料消费的强有力的抑制政策和对优质能源消费的政策;三是能源供应的市场化程度不够,市场竞争机制尚未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根据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要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大幅度降低重点用能部门的能耗,能源总消费量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增速;大力引进清洁能源,逐步减少并严格控制污染型燃料总量,大幅度提高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的比重。同时,要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耗。

要运用市场机制,利用各种途径供应各种能源,使优质能源供应多元化,并最终实现充足和稳定的供应。

2、能源战略储备的层次

要建立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和保证系统,包括建立LNG调峰储配站,与珠江三角洲LNG项目建设的衔接、LNG与LPG的相互补充、积极开发研究新能源等等。

3、投资体制及价格政策的层次

应根据市场经济原则,适当调整各种能源价格,并在能源政策的导向和政府的控制下,形成合理的多元化的能源结构。

4、行业管理和法制建设的层次:

随着我国城市燃气事业的发展和燃气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加剧的现实将会对我国城市燃气行业管理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已

2

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燃气市场的逐步开放,多种经济成分的积极参与,客观上要求政府要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一是从原来的国有资产所有者向市场经济规则的制订者、监督者以及社会管理者的身份转变;二是从传统部门计划指令性的微观管理向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管理方式转变;三是从过去只偏重于国有燃气企业的管理向注重市场及全燃气行业管理转变。作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应从战略性的高度积极调整城市燃气发展、建设和管理的思路,在促进燃气市场化的进程中,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城市燃气管理中的地位,协调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好政府“管什么”的定位问题和“怎么管”的方式问题,积极实践新的管理方式,探索新的管理途径。

《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分为文本文件、规划说明书和专题研究三个部分。文本文件是规划主体文件;规划说明书是规划编制的全面详细的总说明;专题研究是规划的依据性和支撑性文件。专题研究包括《深圳市燃气市场的负荷预测及安全储备》、《行业管理体制、政策及价格研究》、《行业科技发展及技术进步》、《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及《燃气系统安全评价与抢险应急预案》等五个研究报告。

《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于2006年6月1日—2日,由深圳市建设局组织国内资深专家及市各职能部门进行了评审。评审会高度评价本规划的策划、组织和编制工作,并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在《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深圳市政府以及市发改局、规划局、贸工局、国土与房产局、交通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安监局、物价局、公安消防局和深圳市燃气行业协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3

《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

专家评审意见

2006年6月1日—2日,深圳市建设局在深圳东湖宾馆主持召开了《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专家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深圳市发改局、规划局、国土与房产局、交通局、环保局、技术监督局、安监局、物价局、燃气行业协会以及深圳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共20余人。

会议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广州、深圳的有关专家,组成了专家评审组(名单附后)。专家评审组及与会代表认真阅读了规划文本,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代表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对《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的详细介绍和有关单位的意见,经认真讨论,形成以下评审意见:

1、深圳市在国内率先组织编制燃气行业发展规划,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不仅对深圳市而且对全国燃气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2、本规划是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首座进口LNG接收站即将投产,深圳开始实施天然气转换时编制本规划,从行业体制、政策法规、资源条件、市场开拓、项目建设、安全管理、供气保障、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深圳市2020年前燃气行业进行了全面规划,对促进深圳市燃气行业快速发展,协调能源、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调整和规范行业管理,发展循环经济,确保深圳市燃气安全可靠供应发挥重要作用。

3、该规划编制依据充分,基础资料翔实,思路清晰,论据正确,内容全面,规划编制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体规划》、

4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与正在编制的《深圳市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等其他相关规划相衔接,内容和深度达到了项目委托合同的要求。对下一步“深圳市燃气建设规划”的修编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4、本规划以深圳市燃气行业外部发展环境、内部资源及综合能力为基础,对深圳市燃气行业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的燃气行业发展主要任务和措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本规划提出的“气源是前提,市场是关键,安全是根本,技术是保障,服务是宗旨,效率是核心”的方针是正确的,所制定的发展目标具体可行。本规划建议的行业体制框架能够引导深圳市燃气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6、本规划制定了以天然气为主气源、液化石油气为辅助气源,以管道供应为主要手段、以瓶装供应为辅助手段的深圳市燃气供应模式是适宜的。燃气规划布局及建设控制要点全面、系统,符合深圳实际。

7、本规划在燃气的应急储备、循环经济及节能、环境保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及目标、行政与技术法规体系的建设等方面均有突破和创新,对燃气价格机制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专家组高度评价本规划的策划、组织和编制工作,并一致同意通过评审。同时提出以下建议,供修改完善本规划时参考:

1、认真研究吸收参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纳入本规划。

2、深圳市燃气气源、负荷预测、供需平衡及供气优先次序是深圳燃气发展的关键。它对深圳市燃气的市场开拓、输配体系建设、安全管理及定价等各方面有直接影响,建议进一步分析测算并提出相应对策。

3、安全管理是燃气行业的根本,建议对全社会的安全管理体系的

5

建立、主要措施、安全标准等进一步充分展开论述。

4、进一步充实燃气行业的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目标和措施。

5、燃气价格的制定是一项涉及面广、敏感度高的政策问题,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利益、市场开拓和燃气经营企业的发展。建议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深圳市的实际情况,与深圳市物价局等有关部门协商,共同提出深圳市燃气价格定价机制。

专家组同时建议市政府加强对本规划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对规划提出的行业管理架构、部门职能职责、人员编制构想和法规体系建设进行研究。为加大燃气市场执法力度,本规划提出了设立“深圳市燃气监察执法大队”等内容,建议予以重视并进行专题研究。

《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专家评审组

组长:姜正侯

2006年6月2日

6

《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评审专家名单

7

目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

1.1编制的依据 (1)

1.2规划编制要求 (2)

1.3规划编制原则 (3)

1.4规划范围及期限 (4)

2.城市概况 (5)

2.1城市自然概况 (5)

2.2城市人口现状 (6)

2.3社会及经济发展状况 (7)

2.4城市建设及环境状况 (8)

3.深圳市城市燃气行业现状 (10)

3.1深圳市燃气供应基本情况 (10)

3.2深圳市燃气设施概况 (11)

3.3燃气在能源结构中所占位臵 (15)

3.4燃气行业管理现状 (17)

4.深圳市燃气行业主要问题与面临的任务 (20)

4.1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

4.2深圳市燃气行业面临的主要任务 (23)

5.深圳市燃气负荷预测 (30)

5.1深圳市城市燃气用气分析 (30)

5.2深圳市电厂用气分析 (42)

5.3深圳市分布式能源供应系统用气分析 (44)

5.4深圳市总用气量统计及其分析 (45)

5.5深圳市的燃气资源约束及市场最大潜力分析 (48)

8

5.6深圳市天然气供应的优先原则及资源分配 (51)

5.7解决天然气资源缺口的对策 (54)

6.天然气的安全储备及事故调峰 (56)

6.1天然气产业链及相关关系 (56)

6.2需求侧的可靠度要求划分及基本供应量 (58)

6.3安全储备及事故气源的主要作用 (59)

6.4深圳市天然气安全储备及事故气源的规模计算 (60)

6.5安全储备及事故气源的方法 (61)

6.6深圳市安全储备及事故气源的选择 (63)

6.7安全储备体系建设、投资及管理模式的探讨 (65)

7.燃气的基础设施建设 (68)

7.1深圳市燃气市场的分类及主体供应模式 (68)

7.2规划布局及建设控制要点 (70)

7.3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 (73)

7.4液化石油气基础设施建设 (82)

7.5城市燃气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 (85)

8.燃气行业的价格政策 (90)

8.1深圳市城市燃气市场供气成本分析 (90)

8.2深圳市燃气价格模式 (93)

8.3深圳城市燃气价格模式的评价 (96)

8.4深圳城市燃气价格模式的建议 (98)

8.5深圳城市天然气价格承受能力的分析 (98)

9.深圳市燃气的安全与管理 (102)

9.1燃气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02)

9.2深圳市重大危险源辨识及控制 (107)

9

9.3深圳市燃气系统安全技术措施 (109)

9.4提高燃气的安全使用水平 (112)

9.5燃气行业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115)

10.深圳市燃气的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对策 (117)

10.1燃气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 (117)

10.2天然气对深圳市环境保护的贡献分析 (123)

10.3燃气行业的循环经济与节能 (126)

11.气源转换方案 (129)

11.1转换工程的技术原则 (129)

11.2转换总体工作方案 (129)

11.3燃气管道天然气转换的实施步骤 (132)

11.4转换工作时间安排及费用预测 (134)

12.燃气行业发展目标及实施计划 (136)

12.1燃气行业的发展的总体目标 (136)

12.2分项目标 (137)

13.深圳市燃气行业的发展策略与措施 (141)

13.1深圳市燃气行业的发展策略 (141)

13.2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的近期实施措施 (152)

附图:

1、深圳市天然气输配系统布局图

2、深圳市液化石油气输配系统布局图

10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 编制的依据

1、中共深圳市委《关于制定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年12月;

2、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决定》2005年12月;

3、深圳市委、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2005年12月;

4、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深圳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2005年12月;

5、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深圳市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2006年2月;

6、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市属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05年12月;

7、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调整我市“十五”规划有关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相关指标的建议》;

8、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2000年版)文本、图集;

9、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年)》;

10、深圳市发展与改革局《深圳市清洁汽车发展中长期规划》;

11、深圳市发展与改革局《深圳市“十一五”重要物资储备规划》;

12、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协议》2004年4月12日;

13、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燃气管理条例》;

14、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化工战略合作框

1

架协议》2005年9月27日;

15、深圳市建设局《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16、《深圳市统计年鉴》(2005);

1.2 规划编制要求

1、通过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编制,指导行业建设和管理,最终促成燃气行业更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满足深圳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对能源需求及能源安全的要求,并扩大天然气这一绿色能源的应用领域,促进城市可持续性发展。

2、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作为深圳市燃气行业建设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编制规划,应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局。

3、深入对深圳市燃气行业的发展和现状进行历史数据收集,加以归纳整理。并结合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在对深圳市所处的外部发展环境以及行业内部资源及能力进行分析后,提出在燃气发展总预测、行业发展方向、行业管理方向、法规法律建设、技术推动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及实施建议。

4、行业发展规划应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贯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2020年前形成一个完整、系统、安全的城市供气网络体系。

5、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应坚持“气源是根本、市场是关键、技术是保证、经济是前提”的方针,认真做到六个衔接一个优化,即:广东LNG项目与深圳城市燃气项目的衔接、近期工程与远期工程的衔接、天然气与液化石油气的衔接、转换与发展的衔接、场站与管线的衔接、城区用气与电厂用气的衔接以及城市燃气输配系统优化。从而确保城市燃气系统安全、可靠、稳定、经济的运行。

2

6、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规划应把国家、省、市的相关方针政策贯彻其中,切忌空洞,力求用数据说话,力求规划的科学性,力求规划的可操作性,力求规划的可持续性。

1.3 规划编制原则

1、符合深圳市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战略方针,满足深圳市工业和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燃气多气源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进一步发挥城市燃气在全市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2、符合国家能源开发利用政策及相关产业政策。城市燃气发展应与深圳市能源发展规划相吻合,做到资源利用合理,资源分配有利,适应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合理调整及优化。坚持节约能源,按照经济、能源、环保协调发展的原则,巩固和强化城市天然气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3、根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结合现状发展情况进行规划设计。要做到各阶段“无缝”过渡、分期合理、扩张有力、发展富有弹性。设计的方案应保证工程有较长生命周期和可持续发展性。

4、遵循“安全、先进、长远、经济、环保”的原则,在满足深圳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的供气、输气、用气等边界条件下,系统地研究和确定更加适合深圳市燃气行业发展的新途径,做到既有延续,又有提高。

5、规划设计应尽量做到与各有关部门进行协调,达到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发展需要,又能够指导燃气行业的目的。尽可能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做到既能节约投资和运行费用,又能循序渐进,适应不同阶段的建设。

6、必须坚持科学态度,注重调查研究。应正确掌握和执行国家法规和地方规定。要借鉴其他大中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的经验。分析问题应全面具体,善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要高瞻远瞩。

3

1.4 规划范围及期限

本规划包括:深圳市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宝安区(包括西乡、福永、沙井、松岗、公明、光明、观澜、龙华、石岩)、龙岗区(包括平湖、布吉、横岗、龙岗、坪地、坑梓、坪山、葵涌、大鹏、南澳等镇)。

规划年限确定为中长期——从2006年开始,以5年为周期,扩展到2020年,并滚动修订。

4

2.城市概况

2.1 城市自然概况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陆域位臵位于东经113°46′~114°37′,北纬22°27′~22°52′。东临大鹏湾,西连珠江口,南与香港新界接壤,北靠东莞、惠州两市。全境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带为海滨平原。区内最高山峰梧桐山海拔943.7米。全市总面积1952.84平方公里,其中特区面积395.81平方公里。

深圳是座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优良、文明和谐的国际花园城市。深圳经济特区是深圳市的一部分,特区枕山面海,山湖风光优美,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连珠江口之安乐村,南与香港新界接壤,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平均7公里。

深圳西部和西南部是珠江口、伶仃洋,东部和东南部是大亚湾、大鹏湾,海岸线总长229.96公里,可建深水港有6处,可建中型港的有3处,可建小型港的有10多处。主要河流深圳河全长约35公里,特区内小河密布,多汇集于深圳河,流域面积311.8平方公里。

深圳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丰沛,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3.9℃,最高气温38.7℃,最低气温0.2℃,无霜期355天。每年4~9月份为雨季,年平均降雨量1882.8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2.3小时,太阳辐射量5225兆焦耳/平方米。夏秋季的台风因受到山峦阻挡,直接袭击深圳市平均每年4-5次。

深圳1979年设市,1980年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现为国家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深圳市辖经济特区内外6区,其中特区包括罗湖、福田、南山、盐田4区;宝安区包括新安、西乡、福永、沙井、公明、龙华、光明、松岗、石岩、观澜等10个街道办事处;龙岗区包括平湖、布吉、

5

横岗、龙岗、龙城、坪地、坑梓、坪山、葵涌、大鹏、南澳等11个办事处。“十五”期间,整个市域由11个组团构成的组团式空间结构在全社会达成了共识,特区内三个组团(南山、中心、盐田)、特区外8个组团(宝安中心、西部高新、西部工业、中部物流、中部综合、东部工业、东部生态、龙岗中心)的结构初具雏形。

2.2 城市人口现状

深圳市人口从2000年到2004年末,持续增长,已提前突破了2005年560万的规划控制目标。据《深圳市统计年鉴》,全市2004年年末常住人口597.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1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比重为27.6%;暂住人口比重为72.4%。总人口密度3060人/平方公里,经济特区内人口密度6644人/平方公里。深圳市统计人口如表2-01。

表2-01

关于深圳市2004年的人口总量,共有3个数:一个是户籍人口数165万;第二个是常住人口数,即户籍人口加上在深圳暂住1年以上的,是597.55万;第三个是实际管理人口数,由公安局提供。深圳市2004年底暂住人口不同统计口径的全市人口统计如表2-02。

6

2.3 社会及经济发展状况

截止2004年底,在国民经济方面,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422.8亿元,为2000年经济总量(1665.5亿元)的206%,年均增长速度19.8%,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人均GDP达7162美元,居全国第一位。全市每平方公里建设用地GDP产出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6.25亿元和0.57亿元,比2000年提高74%和19%,万元GDP能耗和水耗分别为0.55吨标准煤和47.2立方米,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8%和11%。

2004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96元,比往年实际增长5.0%,据全国领先水平。恩格尔系数为31.6%,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75平方米。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1324所,在校人数77.9万人;医院87所,病床14186;各级各类酒店客房总床位70143张;全市2004年底机动车保有量691033辆,其中公共交通营运车辆18991辆(公共大巴达5376辆,中小巴达3310辆,出租车10305辆),公共交通线路总长度1.01万公里。

2004年的三产结构由2000年的1.1:52.5:46.4调整为0.4:61.6:38.0,第二产业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动力,重工业比重逐渐增加。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9.2%,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产值不断提高;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365.90万标箱,稳居全球第4大集装箱枢纽港。机场旅客吞吐量1424.45万人次,位列全国第四;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证券、保险、基金、创投等主要金融行业、金融机构继续集聚,中小企业板在深交所正式启动;“文化立市”发展战略正式提出,在2004年实现增加值163亿多元,占全市GDP的4.77%,成为第四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数量2355家,其中特区内914家。

7

2.4 城市建设及环境状况

截止到2004年底,全市建城区面积551.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达667平方公里,超过了原有总体规划的控制规模,城市规模持续扩张。其中特区内建设用地172平方公里,特区外49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增量主要集中在特区外。深圳市2004年建设用地分类构成如表2-03。

单位:公顷

表2-03

据深圳市环境保护局2005年6月发布的《2004年深圳市环境状况公报》,2004年全市总体环境空气质量处于良好水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优)和二级标准(良)的天数共计344天,占全年的94.0%,但比上年减少了5天。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其污染负荷分别占43.7%和36.9%。详见表2-04。

2004年纳入环境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废气排放量为1082.42亿标立方米。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为4.36万吨,排放达标率为99.8%;烟尘排放量为0.61万吨,排放达标率为99.2%,工业粉尘排放量为110.02吨,排放达标率为99.1%。

8

表2-04

大气环境质量的下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严重影响深圳市的景观。大气环境质量下降体现在: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增长,质量浓度逐年增加,酸雨呈加重趋势。机动车数量稳步增长,NO X 和光化学污染日趋明显。以二次粒子为主的细粒子污染呈上升趋势,霾日数增长迅速。

深圳市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加大了大气环境保护和控制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措施,主要包括:

1、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颁布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初步建立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长效监管机制;强化路检和黑烟车整治;对新车注册登记和外地车转籍入深执行《深圳市环保车型目录》;实行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制度;全市加油站安装了柴油过滤装臵,向公交车辆特供低硫清洁柴油;强制添加使用车用燃油清洁剂;编制了清洁汽车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推动混合动力汽车研发与试验。

2、加强工业废气污染源监管和废气整治。开展企业用油含硫量的监测,严格控制油品含硫量;加快液化天然气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大型燃气电厂;西部电厂5#、6#机组完成烟气海水脱硫工程的建设,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万吨;加大对全市电力行业、燃重油工业锅炉窑炉的执法检查;加快实施南山热电集中供热工程;加大开山采石的监管与裸露山体的保护,积极防治扬尘污染。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m6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