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 (1)

更新时间:2024-05-01 06:3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析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 填空(每空1分,共28分,答在试卷上)

1.定量分析过程包括取样 , 分析试液的制备, 分析测定 和分析结果的计算和评价 四个步骤.

2. 根据有效数字计算规则计算: 1.683 + 37.42?7.33÷21.4?0.056 = 14.4 。

3. 某酸H2A的水溶液中,若δH2 A为0.28,δHA-=5δA2-,那么δA2-为 。 4. 含有Zn2+和Al3+的酸性缓冲溶液,欲在pH=5~5.5的条件下,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Zn2+,加入一定量六亚甲基四胺的作用是 ;加入NH4F的作用是 。 5. NaOH滴定HCl时, 浓度增大10倍, 则滴定曲线突跃范围增大 个pH单位; 若为滴定H3PO4, 则突跃范围增大 个pH单位. 6.对于实验数据中的异常值的取舍,通常可根

据 、 和 方法来判断。

7. 莫尔法与佛尔哈德法的指示剂分别为 、 。 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 , , 和 四部分组成. 9. 检验两组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 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采用 检验法。

10. 吸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溶液的pH 关,与波长 关。

11.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所获得的曲线称谓 ;光吸收最大处的波长叫做 ,可用符号 表示。 12.光度法测定某物质,若有干扰,应根据 和 原则选择波长。

二. 简答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 16 分,答在试卷纸上) 1.什么是准确度?什么是精密度?

2. 用K2Cr2O7溶液滴定Fe2+试液时, 常向溶液中加入H3PO4,为什么?

3.已知滴定管的读数标准偏差为0.01 mL, 若滴定时耗去30.00 mL溶液, 则该溶液体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多少?

4写出浓度为c mol/L (NH4)2CO3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5. 摩尔吸光系数

6.下图是薄层色谱分离物质的色谱图,根据图写出Rf值计算式。

7. 光度分析中,当浓度较高时,工作曲线逐渐偏离直线,这是什么原因? 8 .在螯合物萃取体系中,影响液-液萃取分离的因素有哪些?

第 页 共 32 页

1

三. 回答问题(每题4分,共24分,答在试卷纸上)

1.为满足重量分析的要求,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是什么,并简述其原因。 2 已知lgKCuY=18.8, lgKCaY=10.7, lgKCu-PAN=16, 试说明为何可以CuY-PAN为指示剂, 指示Ca的滴定?

3.质子化氨基乙酸的pKa1和pKa2分别为2.3 和9.6,能否用NaOH滴定氨基乙酸,为什么?

4.利用显色剂显色络合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离子时,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5.在721型吸光光度计上读数刻度示意图如下:

问:(1)图中的字母T、A分别代表什么?(2)图中上面的刻度代表什么?下面的刻度代表什么?(3)下面的刻度为什么不均匀?

6.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有哪些?(回答不能少于8种方法)

四. 计算题(每题8分,共32分,答在试卷纸上)

1. 计算pH=4.0,含有0.1000 mol/L的草酸溶液和0.0100 mol/L EDTA的溶液中CaC2O4 的溶解度(Ksp CaC2O4=2.0?10-9, lgKCaY=10.69, 草酸的解离常数为pKa1=1.23, pKa2=4.19, pH=4.0 时lg?Y(H)=8.44)

2. 称取0.2357g Sb2S3试样, 让其燃烧, 产生的SO2用FeCl3溶液吸收. 然后用0.002000mol.L-1 KMnO4溶液滴定溶液中生成的Fe2+, 消耗KMnO4 30.20 mL, 求试样中Sb的质量分数. (已知 Mr(Sb)=121.7 g. mol-1)

3. 在pH = 5.0的缓冲溶液中,以二甲酚橙(XO)为指示剂,用0.020 mol/L EDTA滴定浓度均为0.020 mol/L的Cd2+和Zn2+混合溶液中的Zn2+,加入过量的KI,

第 页 共 32 页

2

使其终点时的[I?] = 1.0 mol/L。试通过计算判断Cd2+是否产生干扰?能否用XO作指示剂准确滴定Zn2+?(已知pH = 5.0时,lgK?CdIn = 4.5,lgK?ZnIn = 4.8;CdI42?的lg?1 ? lg?4为2.10,3.43,4.49,5.41;lgKZnY = 16.5,lgKCdY = 16.64。要求TE ? 0.3%,?pM = ? 0.2。)

4. 某矿石含铜约0.12%,用双环己酮草酰二腙显色光度法测定。试样溶解后转入100ml容量瓶中,在适宜条件下显色,定容.用1cm比色皿,在波长600nm测定吸光度,要求测量误差最小,应该称取试样多少克?ε=1.68×104(L·mol-1·cm-1),Mr(Cu)=63.5 g. mol-1)

答案:一.1. 取样 试样分解 分离测定 分析结果计算及评价 2. 14.4 。 3. 0.12

4. 控制酸度; 消除Al3+干扰,起掩蔽作用 。 5. 2 0

6. 4d法 、 Q检验法 Grubbs法 7. 铬酸钾(K2CrO4) 、铁铵钒(NH4Fe(SO4)2)。

8. 光源, 单色器 , 样品池(比色皿) 检测及读出装置 9. t F 10. 无 有

11. 吸收光谱曲线; 最大吸收波长 ,??max 12. 吸收最大 干扰最小

二. 1.答: 准确度指分析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精密度指平行测定分析结果间的靠近程度。

2.答:降低Fe3+/ Fe2+电对的电极电位,减少终点误差;消除Fe3+的黄色。 3.答:0.046%或0.067%

4 答: [NH3]+[OH-]=[H+]+[HCO3-]+2[H2CO3] 5. 答:A=kbc中浓度c 用mol/L时,k即为摩尔吸光系数,表示浓度为1mol/L,溶液厚度为1cm的溶液的吸光度。 6 答:Rf=a/b

7. 答:单色光不纯,介质不均匀 8答: pH值,萃取平衡常数,萃取剂浓度

三. 1.答:稀(降低CQ ,降低相对过饱和度)、热溶液(提高s,降低相对过饱和度)、搅拌下缓慢加入沉淀剂(防止局部过浓)、陈化(大及完整晶粒);

第 页 共 32 页

3

利用Von weimarn公式解释。

2 答: CuY +PAN +Ca → CuPAN + CaY

CuPAN + Y→CuY+ PAN

到化学计量点时发生置换反应,CuPAN变为PAN显色指示终点。 3. 答: 不行,氨基乙酸的pKa=9.6小于7。

4. 答:溶液酸度,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温度,溶剂。

5答:(1)T 透过率,A 吸光度;(2)上面代表T 透过率,下面代表,A 吸光度;(3)由于A与T间为 A=-logT

6 答:沉淀,蒸馏,萃取,纸层析,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气浮分

选法,离子交换等

四. 1. 答案:?Ca =1+KcaY [Y]=1+ KCaY cY/? Y(H)=2.78 ?草酸=1+β1[H+]+β2[H+]2 = 2.55 Ksp’=Ksp?Ca?草酸=1.42×10-8

S=Ksp’/C草酸=1.42×10-7 mol/L

2. 答案:1 Sb2S3 — 2 Sb—3S—6Fe2+—6/5 KMnO4

nSb= 2×5/6×0.002000×30.20=0.1007 mmol

Sb%= (0.1007/1000)×121.7/0.2357×100%=5.20% 3. 答案:(1)?Cd(I) = 1+ 10 2.1 + 103.43 + 10 4.49 + 10 5.41 = 10 5.46 [Cd2+] sp = 0.010/10 5.46 = 10 –7.46 mol/L pCdsp = 7.46,

因为此时, [Cd2+] sp << [Cd2+] ep,故Cd2+ 被掩蔽,不与XO显色,因而不产生干扰,可以滴定Zn2+.

(2) ?Y(Cd) = 1+ 10 16.64 ? 10 –7.46 = 10 9.18 , ?Y = ?Y(Cd) +?Y(H) –1 = 10 9.18, lg K?ZnY= 16.5 – 9.18 = 7.32

p Znsp = 1/2 (7.32 + 2.0) = 4.66, ?pZn = 4.8 – 4.66 = 0.14 可以用XO作指示剂准确滴定Zn2+

4. 答案:根据光度测量误差公式可知:当吸光度A=0.434时,误差最小,

已知b=1, ε=1.68×104,根据A=εbc c = A/εb=0.434/(1.68×104×1) =2.58×10-5 (mol/L) 100ml有色溶液中Cu的含量为

m=cVM = 2.58×10-5×100×10-3×63.5 =1.64×10-4 (g)

已知某矿含铜约0.12%,则应称取试样质量为:

第 页 共 32 页

4

(1.64×10-4/ms)×100=0.12 ms=0.14g

分析化学 (A)

一、 选择题 ( 共13题 20分 )

1. (2 分)欲配制pH=9的缓冲溶液, 应选用 ( )

(A) NH2OH(羟氨) (Kb = 9.1×10-9) (B) NH3·H2O (Kb = 1.8×10-5) (C) CH3COOH (Ka = 1.8×10-5) (D) HCOOH (Ka = 1.8×10-4)

2. (2 分)用0.100mol/L NaOH滴定同浓度HAc( pKa=4.74 )的突跃范围为7.7 ~ 9.7。若用0.100 mol/L NaOH滴定某弱酸HB( pKa=2.74 )时,pH突跃范围是( )

(A)8.7 ~ 10.7 (B)6.7 ~ 9.7 (C)6.7 ~ 10.7 (D)5.7 ~ 9.7

3. (2 分)EDTA的pKa1 ~ pKa6分别是0.9, 1.6, 2.0, 2.67, 6.16和10.26。EDTA二钠盐( Na2H2Y ) 水溶液pH约是 ( )

(A) 1.25 (B) 1.8 (C) 2.34 (D) 4.42

4. (2 分)若络合滴定反应为: M + Y = MY, 则酸效应系数?Y(H)表示 ( )

H+ HiY( i=1-6 )

(A) [Y]/c(Y) (B) ∑[HiY]/c(Y)

(C) [Y]/([Y]+∑[HiY]) (D) ([Y]+∑[HiY])/[Y] 5. (2 分)以测定原理分类, 分析方法包括( )

(A) 化学分析 (B) 矿物分析 ( C) 食品分析 (D) 仪器分析 6. (2 分)NaHCO3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是( )

( A ) [H+] + [HCO3 -] = [H2CO3] + [CO3 2-] + [OH-] ( B ) [H+] + [H2CO3] = [CO3 2-] + [OH-] ( C ) [H+] + 2[H2CO3] = [CO3 2-] + [OH-] ( D ) [H+] + [Na+] = [CO3 2-] + [OH-]

7. (2 分)若显色剂无色,而被测溶液中存在其它有色离子,在比色分析中,应采用的参比溶液是( )

(A) 蒸馏水 (B) 显色剂

(C) 加入显色剂的被测溶液 (D) 不加显色剂的被测溶液 8. (1 分)试管内壁上附着少量硫, 在用水不能洗去的情况下,可选用 的试剂为 ( )

第 页 共 32 页

5

(A) 盐酸 (B) 硝酸 (C) 氨水 (D) 醋酸

9. (1 分)在重量分析中, 待测物质中含的杂质与待测物的离子半径相近, 在沉淀过程中往往形成 ( )

(A) 混晶 (B) 吸留 (C) 包藏 (D) 后沉淀 10. (1 分)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随机误差具有随机性 (B) 随机误差呈正态分布 (C) 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 (D) 随机误差

11. (1 分)在Fe3+, Al3+, Ca2+, Mg2+ 混合液中, 用EDTA法测定Fe3+, Al3+含量时, 为了消除Ca2+, Mg2+ 的干扰, 最简便的方法是 ( )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络合掩蔽法 (D) 溶剂萃取法

12. (1 分)在含有 Fe3+ 和 Fe2+ 的溶液中, 加入下述何种溶液, Fe3+/Fe2+ 电对的电位将升高(不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 ) (A) 稀 H2SO4 (B) HCl

(C) NH4F (D) 邻二氮菲

13. (1 分)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为四位的是 ( )

(A) C=0.056 (B) X=35.070 (C) pH = 4.008 (D) m=0.7000

二、填空题 ( 共15题 30分 )

14. (2 分)洗涤银组氯化物沉淀宜用1 mol / L 的______酸作洗涤液。 15. (2 分)有一微溶化合物A2B3, 其Ksp=1.1×10-13, 则B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mol/L, A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mol/L。

16. (2 分)用强碱滴定弱酸时,要求弱酸的Csp?Ka______;用强酸滴定弱碱时,要求弱碱的Csp?Kb______。

17. (2 分)络合滴定中一般不使用EDTA而用EDTA二钠盐( Na2H2Y ), 这是由于_____; 当在强酸性溶液中( pH < 1 ), EDTA为六元酸,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2 分)在用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所用标准溶液在标定后,有部分Na2S2O3

变成了 Na2SO3( Na2S2O3 = Na2SO3+ S↓),用此Na2S2O3标准溶液测铜将产生_______(正或负)误差,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2 分)正态分布的 ? 称为__________, ? 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页 共 32 页

6

20. (2 分)浓度为C1的HCN和C2的NaOH混合溶液的质子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2 分)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对滴定反应的要求是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2 分)写出计算以下溶液 [H+] 或 [OH-] 的公式

0.10 mol/L 三乙醇胺 ( pKb = 6.24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0.10 mol/L 邻苯二甲酸氢钾( pKa1 = 2.95, pKa2 = 5.41 ) _________

23. (2 分)已知乙酰丙酮(L)与Al3+ 络合物的lg?1 - lg?3分别是8.6、15.5和

21.3, 则AlL3为主要形式时的pL范围是____________ 。pL为10.0时铝的主要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2 分)一含 Pb2+的试液, 使 Pb2+生成 PbCrO4↓, 沉淀经过滤洗涤后用

酸溶解, 加入过量 KI, 以淀粉作指示剂, 用 Na2S2O3 标准溶液滴定, 则n(Pb2+) : n(S2O32-)为__________________。

25. (2 分)) 吸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公

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式中各项符号各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2 分)已知NH3的 pKb = 4.74,则NH4+ 的Ka值为 。

六次甲基四胺 (CH2)6N4的pKb = 8.85, 则用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应是pH____________。 27. (2 分)在沉淀滴定法中, (人名) 法的酸度条件: [H+]=0.1

~ 1 mol/L。

28. (2 分)影响沉淀的因素主要有 和 。 三、计算题 ( 共 4题 50分 )

29. (10分)在pH5.5的缓冲介质中,以0.010 mol/LEDTA滴定20.00mL同浓度的M2+,已知在此条件下络合反应进行完全,当加入19.98 mL ? 20.02 mL EDTA时,pM改变一个单位,求KMY = ?(pH = 5.5, lgαY(H) = 5.5) 30. (15分)称取某试样1.000g, 将其中的铵盐在催化剂存在下氧化为NO, NO

在氧化为NO2, NO2溶于水后形成HNO3, 此HNO3用0.01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 用去20.00mL, 求试样中NH3的质量分数。 31. (10分)某有色溶液以试剂空白作参比时,选用1.0cm吸收池,测得T = 8.0% . 已知: κ=1.1×104L/(mol·cm),若用示差法测量上述溶液,需多浓度的溶液作参比才能使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32. (15分) 计算下列溶液的pH:

(1) (8分) 2.0×10-7 mol/L HCl;

第 页 共 32 页

7

(2)(7分) 0.020 mol/L H2SO4( Ka2 = 1.0×10-2 )

分析化学(A) 答案

一、1. (B) 2. (D) 3. (D) 4. (D) 5. (AD) 6. ( B ) 7. (D) 8. (B) 9. (A) 10. (C)

11. (B) 12. (D) 13. (D)

二、 14. 盐 15. 3.0×10-3 mol/L 2.0×10-3 mol/L 16. >10-8; >10-8

17. EDTA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而Na2H2Y的溶解度较大; 两个N原子接受了两个质子。

18. 负 因为n(Na2SO3):n(I2)=1:1, 而n(Na2S2O3):n(I2)=2:1, 故耗Na2S2O3体积减少了, 使得测定结果产生负误差。 19. 总体平均值, 总体标准差. 20. [H+]+C2=[OH-]+[CN-] 21. 定量, 快, 易确定ep

22. [OH-] =cbKb [H+] = Ka1Ka2 23. pL < 5.8 , Al3+ 24. 1:3

25. 朗伯-比耳定律 A= ?bc, A为吸光度, b为吸收介质厚度, ?为摩尔吸光系数, 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 26. 5.5×10-10 4.15~6.15 27. 法杨司 28. 共沉淀 后沉淀 三、

spEt??0.1%;?pM'??1??0.5;Cmol/LM?0.00502Et?10?PM?10??PM'spKMYCM'';0.1%?100.5?10?0.5'KMY0.0050';KMY?109.2'KMY?KMY?Y(H)?109.2?105.5?1014.729. 30.

?NH?33?0.01000?20.00?17.03?10?321.000?0.51%

31. 测量相对误差最小时的T = 36.8%, 故标尺放大的倍数为: 36.8%/8.0% = 4.6倍

选作参比液的透光率为Ts, 则: 100%/Ts = 4.6; Ts = 21.7% -lgTs -lg21.7%

Cs = = =6.1×10-5 mol/L Κb 1.1×104 ×1.0

第 页 共 32 页

8

32. (1)[H+]=CHCl+[OH-]=CHCl+Kw/[H+] pH = 6.62

(2)[H+]=0.02+[SO42-]+[OH-] pH =1.59

2005年化学分析试题及答案

姓名 分数 一、 选择题

1. 今欲用Na3PO4与HCl来配制pH = 7.20的缓冲溶液,则Na3PO4与HCl物质的量之比n(Na3PO4)∶n(HCl)应当是

----------------------------------------------------------------------( ) (H3PO4的pKa1~pKa3分别是2.12,7.20,12.36)

(A) 1:1 (B) 1:2 (C) 2:3 (D) 3:2 答案(C)

2. 微溶化合物A2B3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是: A2B3==2A + 3B。今已测得B的浓度为3.0×10mol/L,则该微溶化合物的溶度积Ksp是----------------------------------------------( )

-13 -13 -14 -11

(A) 1.1×10(B) 2.4×10(C) 1.0×10(D) 2.6×10答案(A) 3. 下面四种表述中正确的是

------------------------------------------------------------------( )

(1) 绝对误差大,相对误差就一定大 (2) 绝对误差是正的,相对误差一定为正 (3) 校正值与绝对误差相等

(4) 绝对误差为正,校正值一定为负 (A)1,2 (B)1,3 (C)2,3 (D)2,4 答案(D)

4. 欲配制pH = 5.0的缓冲溶液,最好选择---------------------------------------------------( )

(A) 一氯乙酸(pKa = 2.86) (B) 氨水(pKb = 4.74) (C) 六次甲基四胺(pKb = 8.85) (D) 甲酸(pKa = 3.74) 答案(C)

5. 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是

-------------------------------------------------------------------( ) (A) 对仪器进行校准 (B) 做空白试验

(C)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D) 做对照试验 答案(C)

第 页 共 32 页

9

-3

6. 含0.10mol/L HCl和0.20mol/L H2SO4的混合溶液的质子条件式是------------------( )

+--2-+-2-(A) [H] = [OH]+[Cl]+[SO4] (B) [H]+0.3 = [OH]+[SO4]

(C) [H]-0.3 = [OH]+[SO4] (D) [H]-0.3 = [OH]+[SO4]+[HSO4] 答案(C) 7. 测定某有机物,称取 0.2000 g, 溶解后加入 0.01000 mol/L I2标准溶液 10.00 mL,回滴I2时消耗0.01000 mol/L Na2S2O3 19.20 mL,则此测定的相对误差约是------------------( )

(A) 千分之几 (B) 百分之几 (C) 百分之几十 (D) 百分之百 答案(B) 8. 分析测定中随机误差的特点是

----------------------------------------------------------------( ) (A) 数值有一定范围 (B) 数值无规律可循

(C) 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D) 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 答案(D)

3+2+3+2+

9. 在含有 Fe和 Fe的溶液中, 加入下述何种溶液, Fe/Fe电对的电位将升高(不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 (A) 稀 H2SO4 (B) HCl (C) NH4F (D) 邻二氮菲 答案(D)

10. 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为二位的是----------------------------------------------------------( )

+-3.4

(A)[H]=10(B) pH=2.0 (C) lgK=16.5 (D) lgK=16.46 答案(D) 二、填空题 ( 共14题 30分 )

1. 某酸碱指示剂HIn在其有1/5转变成离子形式时发生颜色变化,若颜色变化时的

pH = 6.40,试计算指示剂的解离常数Ka(HIn),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Hg2Cl2/Hg

3+

2+

+

-2-+

-2--

电对的能斯特方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 (Fe??/Fe)= 0.77 V

4+2+

(Sn??/Sn)= 0.15 V

2+3+ 4+2+

则反应 Sn+ 2Fe= Sn+ 2Fe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第 页 共 32 页

吡喃甲基葡萄糖苷。

22.环己烯和苯的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己烯的π电子是定域运动,苯环上的π电子是离域运动的; B、苯环上有三个碳-碳双键和单键交替连结,可看着环己三烯; C、环己烯易加成和氧化,而苯由于电子云密度分布完全平均化,体系很稳定,难氧化和加成,易取代; D、

苯环的卤代与烷烃卤代为同种反应类型。

23.苯酚与稀硝酸反应生成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 ) A、该反应说明羟基为强致活基;

B、由于邻硝基苯酚可形成分子内氢键,而对硝基苯酚主要形成分子间氢键,后者沸点远比前者高,故可用水蒸汽蒸馏分离; C、 D、

室温下,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邻溴苯酚和对溴苯酚;

更激烈的硝化条件下,苯酚可生成苦味酸,苦味酸有极强的酸性。

24.甲醛 ( ) A、 B、 C、 D、

具有平面结构;

在稀碱液中可发生醇醛缩合反应; 可以用碘仿反应区别甲醛和乙醛; 甲醛能损伤视网膜,使人失明。

25.乙酸( )

A、可以形成双分子缔合体,所以它的沸点较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其它化合物高;

B、羧基上氢氧键极性较大,氢易离解而呈酸性; C、能发生碘仿反应;

26 第 页 共 32 页

D、在红磷存在下乙酸与Cl2反应可制备乙酰氯。 26.正丙胺、异丙胺、三甲胺互为异构体( )

A、 三甲胺为叔胺,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故其沸点最低; B、 异丙胺为仲胺,加入亚硝酸有黄色油状物生成; C、 三种胺均可发生酰化反应;

D、 这三种胺与盐酸反应均生成易溶于水的铵盐。 27.羟基丁二酸俗称苹果酸( ) A、苹果酸具有旋光活性; B、苹果酸氧化可得到草酰乙酸; C、苹果酸的酸性较丁二酸强;

D、苹果酸属α-羟基酸,受热脱水生成交酯。 28.硫醇的官能团称为巯基( )

A、硫醇因不能与水形成氢键,故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B、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醇大,因此沸点比乙醇高;

C、体内某些酶含有巯基,能与重金属离子结合,使酶失去活性而引起中毒; D、硫醇与二硫化物的相互转化是体内重要的氧化还原过程。 29.烟碱是香烟的有毒成份,又称尼古丁,其结构为( )

NNCH3A、游离烟碱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可用水蒸汽蒸馏的方法提取; B、烟碱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吡啶甲酸;

27 第 页 共 32 页

C、烟碱中的吡啶环具有芳香性,与溴在300℃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D、烟碱中的两个氮原子相互比较碱性,吡啶环上的氮碱性强。 30.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 )

A、天然氨基酸均为L-构型(除甘氨酸外),按R/S命名,均应为S-构型; B、氨基酸是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因此氨基酸的晶体熔点较高; C、氨基酸以两性离子存在时溶液的pH值称为等电点; D、中性氨基酸的纯水溶液的pH值为7。 四.判断题

1.重叠式和交叉式是乙烷仅有的两种构象。( ) 2.分子构造相同不一定是同一化合物。 ( ) 3.不饱和化合物中都存在共轭效应。( )

4.凡具有一个手性碳的化合物必有一对对映体。( ) 5.环丙烷中碳原子是通过ζ键结合。( ) 6.能与FeCl3显色的化合物肯定含有酚羟基。( )

7.由于醇与金属钠作用有氢气放出,因此可以用金属钠区别苄醇和苯酚。( ) 8.缩醛具有醚的结构,性质稳定,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和碱等试剂作用。( )

9.胺的一个重要性质是酰化反应,所有的胺均能发生酰化反应.( ) 10.脲能发生缩二脲反应。( ) 五.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苯甲醇 苯酚 苯甲醛 2.丙酸 丙酮酸 丙氨酸 3.乙胺 二乙胺 三乙胺

28 第 页 共 32 页

4.葡萄糖 蔗糖 淀粉 六.推断题

1.A、B、C三种化合物的分子式均为C7H9N,它们均具有碱性,其中A、B的碱性较氨的弱,C的碱性比氨强,在低温下与NaNO2+HCl反应中,A物质无N2放出,B物质生成黄色油状物,C物质放出N2。推导A、B、C的结构. 2.化合物A、B、C的分子式均为C6H6O3,不与碳酸钠反应,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水解,将水解产物用硫酸酸化,蒸馏后所得的化合物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则A得到丙酮酸和丙二酸,B得到一分子草酸和化合物D,D受热可得到丙酸,C也得到一分子草酸和化合物E,将E加热得到一分子丙酮。推导A、B、C的结构。

综合测试题(二)参考答案:

一.1.2-甲基-3-乙基-戊烷 2. 反-4-甲基环已醇 3.β-丁酮酸(3-氧代丁酸) 4. R-丙氨酸 5.2-丁烯醛 6. CH3

CH3 CH CH CH2CH2CH3HNHCH37. 8. CH3

OHOCH2CH2CH3CH2OHOOHOHOH9. 10. CH3CCH CHCH2CH3 二. 1.sP3,锯齿

29 第 页 共 32 页

CH3CH3Br2. + HBr

CH3KMnO4/H+

CH3OCOOH

CH33. + Br2 FeBr3 +

CH3CH3BrCH3BrKMnO4/H

4.封闭的共轭大π键 5.

CH3CH2OHC+ COOH

OHOCH3COCH3C, , 6.

COOHOHCOOHOH+(CH3CO)CH3COOH 2O H2SO4 +

COOHOHCOOCH3OHCOOHOCOCH3+ CH3OH H2SO4 + H2O

30 第 页 共 3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mq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