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3-12-02 15: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启东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满分 160分 ,答题时间 150分钟)

一、古诗词鉴赏(10分)

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5分)

(2)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5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安重诲

①安重诲,应州人也。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明宗即位,以为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在位六年,累加侍中兼中书令。

②明宗为人虽宽厚,然其性夷狄,果于杀人。马牧军使田令方所牧马,瘠而多毙,坐劾当死,重诲谏曰:“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令方因得减死。明宗遣回鹘侯三驰传至其国。侯三至醴泉县,县素僻,无驿马,其令刘知章出猎,不时给马,侯三遽以闻。明宗大怒,械知章至京师,将杀之,重诲从容为言,知章乃得不死。

③董璋等反,遣石敬瑭讨之,而川路险阻,粮运甚艰,每费一石,而致一斗。自关以西,民苦输送,往往亡聚山林为盗贼。明宗谓重诲曰:“事势如此,吾当自行。”重诲曰:“此臣之责也。”乃请行。关西之人闻重诲来,皆已恐动,而重诲日驰数百里,远近惊骇。督趣粮运,日夜不绝,毙踣道路者,.不可胜数。重诲过凤翔,节度使朱弘昭延之寝室。重诲酒酣,为弘昭言:“昨被谗构,几不自全,赖人

·1·

主明圣,得保家族。”因感叹泣下。重诲去,弘昭驰骑上言:“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恐其生事。”重.诲行至三泉,被召还。过凤翔,弘昭拒而不纳,重诲惧,驰趋京师。未至,拜河中节度使。

④重诲已罢,希旨者争求其过。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常与重诲阴伺宫中动息,事发弃.市。重诲益惧,因上章告老。以太子太师致仕;而以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遣药彦稠率兵如河中虞变。明宗又遣翟光业至河中,视重诲去就,戒曰:“有异志,则与从璋图之。”又遣宦者使于重诲。使者见重诲,曰:“人言公有异志,朝廷遣药彦稠率师至矣!”重诲曰:“吾死未塞责,遽劳朝廷兴师,以重明主之忧。”光业至,从璋率兵围重诲第,入拜于庭。重诲降而答拜,从璋以楇击其首,重诲妻走抱之而呼曰:“令公死未晚,何遽如此!”又击其首,夫妻皆死,流血盈庭。从璋检责其家赀,不及数千缗而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四·唐臣传第十二》,有删改)

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3分) ⑴ 督趣粮运,日夜不绝 ▲ . ⑵ 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 ▲ . ⑶ 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 ▲ .

3.安重诲获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 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3分) ⑵ 昨被谗构,几不自全,赖人主明圣,得保家族。(4分) ⑶ 以太子太师致仕(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5分)

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防民之口, ▲ 。(《国语·周语上》) (2) ▲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3) ▲ ,衣食足而知荣辱。(司马迁《货殖列传》) (4)了却君王天下事, ▲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

甫赋壮词以寄之》)

(5) ▲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仰不愧于天, ▲ 。(《孟子?尽心上》) (7) ▲ ,行必果。(《论语·子路》) (8)文章合为时而著, ▲ 。(白居易《与元九书》) (9) ▲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10) ▲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11)众口铄金, ▲ 。(《史记·张仪列传》) (12)一失足成千古恨, ▲ 。(魏子安《花月痕》)

·2·

(13) ▲ ,厚积而薄发。(苏轼《杂说》) (14)战战兢兢, ▲ , ▲ ,(《诗经·小雅·小旻》)

四、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一(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10题。

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

杜怀超

①在梦里,我常见到灯笼草。

②这些在乡野上一直默不作声的植物,在我看来,就是油画上色彩柔和的静物,你看她一眼、两眼甚至无数眼,她依旧呆在那儿,无风无月无故事,超然于天地间。如今,她越过都市芜杂与欲望的目光,坍塌了我内心的城堡,召唤我回到故土,回归自然,来到她的身边。

③我偏爱灯笼草这个民间的叫法,这似乎充满着血缘的亲近。我和她一样,都是来自底层的大地。曾经与灯笼草一样,匍匐着,从低处生长,向着高处攀登,一心以为高处是灿烂的神奇世界。所以,灯笼草在无人处发芽时,我们也开始长大;她长叶,我们也长叶;她开花,我们离开了老家。半米来高的灯笼草,一直就以这样的海拔在生长,由青转黄,由黄到红,直到大雪压境,她才化作乡村门楣上的红灯笼,继续照彻乡间的夜。而我们早已远离村庄,远离大地,以为从此抵达高处了。

④村里的老人常看着我们这些外出漂泊追逐的年轻人叹息,人再高也高不过三寸之草。

⑤此刻,我应了当初老人们的预言,和着那拐杖敲击地面的鼓点,回到灯笼草的身边。当我俯身低处时,才真正看清了高处,才悟透老人的叹息。灯笼草是属于乡村的,烙印着草根的血液,与城市无缘,她迈着千年不变的步伐,踩着时间的节拍,一步步挪过殷商,挪过春秋,挪过唐宋元明清……而我与灯笼草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不信,你看这血脉,至今还是红色的呢。所以,人,不管你走多远,也终有一天会回到草的身边。

⑥走近植物,成为植物中的一棵,是我生命的幻想与渴望。哪怕就是这些贴着地面匍匐生长的草,最卑贱的草,最低处的草!比如这灯笼草,她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不在意生存的环境,不在意花朵的硕大与微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她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⑦回到故土,回到自然的怀中,这已经是越来越多人内心的渴望。我们人与草,是有生命的基础的。如果扒开我们臃肿的皮囊,一定会有一丝自然的气息。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执着回到乡下的理由。在乡间,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聊天,终会有拨云见日之感。山水隐去,只剩下真淳。

⑧在田埂边,遇见一位老人,他安然地地倚着树干,抽着旱烟,把玩着一株灯笼草,喃喃自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

⑨见到客人,老人更是絮絮叨叨。曾经大地上到处是草。吃草,成了当时生活的主旋律。马龄菜、荠菜、灰菜等,曾都在铁锅与柴火的炙烤下走上青黄不接时代的餐桌。可如今呢,生活倒是富足了,但只有自己种的青货,接地气,接人气,吃上去神仙般爽心。的确,大棚颠倒了季节,反季节搞乱了蔬菜,在金钱的诱惑前,什么膨大剂、增长剂、杀虫剂、苏丹红、六六粉等一股脑地走进植物的生长中,人类在杀戮尽动物之后,又把手伸向这碧绿的植物丛了。

⑩在村里转转。我越发觉得老人的话富有深意。庄稼坍塌,河流消失,树木隐藏,村庄老去。空荡荡的村子,空荡荡的旷野,空荡荡的日子。就连那些鸡鸭们也早已不见了踪影,而虫子们的叫声则如海啸般扑来。放眼四围,各种莫名的草正涌过来,是绿色的海洋,是碧绿的潮水,当然,这群野草丛中闪现着灯笼草的身影。

⑾灯笼草,带着民间的图腾,在大地上生长着。我为这个名字叫好!当她再次覆盖大地的时候,也是生命回归自然的时分。我们就以草的方式,在四季的轮回中活出生命的亮光来。

(选自2019《青年文学》,有删改)

6.根据全文内容,概括灯笼草的特点。(5分) 7.文章①②两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

8.根据文章内容,理解第⑧段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一句的含意。(4分) 9.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6分)

·3·

10.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在“灯笼草”中寄托的丰富情感。(6分)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二(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日 历 冯骥才

①我喜欢用日历。 ②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明天”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它就守候在门外。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有时看起来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 ③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一个个“明天”,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当然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可是,时间又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④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 ⑤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⑥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记忆。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因为记忆排斥平庸。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记忆依靠载体。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相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⑦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

⑧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1.“有时看起来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

话表述。(4分)

12.简要分析文章第⑥节的思路。(6分)

13. 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4分) 14.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请简要分析。(5分) 15. 文章开头说“我喜欢用日历”, 结合文本,从不同角度探究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六、作文(70分)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

比成功更宝贵的是追求本身。能被失败阻止的追求是软弱的,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

·4·

阻止的追求是浅薄的,它显示了深度的有限。

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tt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