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 1-5的认识》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02 15: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记、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分与合。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重点难点】

1.认、读、写5以内各数,掌握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2.5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指导】

1.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按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苛的良好习惯。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1~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

2.在教学加减法计算时,一方面尊重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口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较高水平的算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就可以了,不要给学生

讲“集合”“对应”“统计”等名称。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8课时:

1~5的认识………………………………………………………………1课时 比大小……………………………………………………………………1课时 第几………………………………………………………………………1课时 分与合……………………………………………………………………1课时 加法………………………………………………………………………1课时 减法………………………………………………………………………1课时 0……………………………………………………………………………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6页的内容及课后的“做一做”,练习三第1、2、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要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奶奶的农家小院”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重点难点】

1.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2.难点:1~5的写法。

【教学准备】

“奶奶的农家小院”电脑课件,1~5各数的写法课件,计数器;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1~5共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点子图。

【情景导入】

星期天,小明来到了乡下奶奶家,我们也随小明去参观参观小明奶奶的“农家小院”好不好?(播放电脑课件、投影或出示挂图)

【进行新课】 1.数数。

(1)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农家小院”里有哪些人和物,它们各有多少? (2)组内交流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量少的,再数数量多的。 2.认、读数字1~5。 (1)1的教学

在集体交流时,当学生说到“1只小狗”时,就将1只小狗图移到主题图下面,教师讲明:像1只小狗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并在小狗图下面贴上数字“1”。

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人和物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2)2、3、4、5的教学过程可仿照1的教学。 (3)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后,移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认一认,并说说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哪些东西,先组内说说,后集体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各数的记忆,并通过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习1~5各数的基数含义。

(1)老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你能用小棒来表示这个数的多少吗?学生拿出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可让一名学生到台前演示。 (2)摆一摆

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

面,可以拼出你最喜欢的图形。 (3)说一说

集体交流,展示自己摆的图形,并说说用了几根小棒,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4)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4.学习数序。

(1)逐步感知1~5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学生拨珠,在计数器上先拨上1颗,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再拨上1颗,看看现在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后回答,老师动态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板书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1颗,再拨1颗,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并逐次板书3,4,5。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学生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点子图,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然后教师再提问。 5.学习1~5各数的写法。

(1)教学1、2的写法。

①动画展示1、2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仔细的观察。 ②学生书写(或在桌子上写)

③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2,老师强调写字姿势,坐姿并且书写要工整、美观。

④全班展示

(2)教学3、4、5的写法教学方法同1、2一样。 【课堂作业】

1.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1题。

强调数数时要细心,连线时要求用直尺连线。 2.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2题。 3.第18页练习三第1、2题。

【答案】 2.5 4 3 2 【课堂小结】

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了解了它们的顺序、掌握了它们的写法,知道了生活中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来表示。

【课后作业】 1.练习三的第5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 1~5的认识 1 2 3 4 5

1.创设情境,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对象。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对象,学生会感到亲切,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2.优化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深入地理解1~5各数的基数含义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需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和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再用学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就能得到情感体验。

“1”的用处

小朋友,你知道吗?在数学中“1”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表示很小很小的物体,也能表示很大很大的物体。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能表示一群物体呢!

试一试,你能用“1”像上面那样说说你所认识的事物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5t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