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

更新时间:2024-05-22 09: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合阳县隶属陕西省渭南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地区东部,黄河中游西侧,平均海拔为 721 米,年平均气温 11.5 ℃,总面积1437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2008年),辖12镇4乡353个村民委员会。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 合阳县,古称:莘国。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政编码:715300。行政区划代码:610524。电话区号:0913。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县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煤炭等优势资源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金融生态示范县、中国著名文化旅游县、陕西省级教育强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新农合工作先进县、全市环境建设先进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40.27亿元,同比增长1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成32.05亿元,同比增长56.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009万元,同比增长5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67亿元,同比增长1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80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61元,同比增长25.1%。 编辑本段县域

合阳县城,位于县中部。高岗环拱于东北,金水萦绕于西南。海拔约720~75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35°14',东经110°08′。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3.5公里,占地面积7平方公里,人口两万余。

南北朝西魏文帝大统三年(537),华州刺史王罴在此筑城,至今已1450多年

合阳县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县治由故城迁于此地后,历唐、宋、金、元、明、清、民国至今,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封建王朝至民国时期,县城变化仅局限于城廓之内。城廓占地近2平方公里,有东、西、南、北四条街道。东街店铺集中,商业较为繁荣。城区中央有钟楼,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县署坐北向南,位于钟楼西侧,内设县丞署、主簿署、典史署、仓库及牢狱。钟楼东侧为里长所。城内庙宇星罗棋布:东街有元圣(伊尹)祠、关帝庙、城隍庙;西街有光国寺、四圣后庙;北街有火神庙、三仁祠;南街有八蜡庙、娘娘庙;西门外有文昌祠、寿圣寺;北门外有泰山庙;城东南隅有魁星楼,与城中南侧的文庙相对应。居民聚居后地巷、张家巷、洞子巷、学巷等

40条巷道。蒋家巷有基督教会。民国时,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位于东街,陕西最早的县立中学之一——合阳中学建于城东北隅原太清观遗址。全县仅一“民生工厂”位于南门口西侧,东临官池,规模甚小,经营惨淡。 中华人

合阳县

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城建设日新月异。至1990年,街道增至10条,巷道82条。驻有机关、学校、工厂、商店及科研单位661个。108国道经城而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西韩铁路设有合阳车站。

如今,城区大街宽敞平坦,巷道排列有序,楼房林立,百业兴旺,市场繁荣。工业年产值4000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3%;商业年销售额5350万元,占全县销售总额37.45%。

城区党、政、军机关和主要事业、企业单位驻地: 街心广场以北有中共合阳县委、合阳县人民政府、合阳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合阳县委员会、中共合阳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五机关大院。大院西侧有百货大楼。街心广场以南有县招待所、县文

合阳县

化局、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博物馆。

东大街有县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金水春饭庄、县幼儿园、合阳县人民武装部、县供销社联合社、县日杂公司和供销大楼、商业大楼、百文商场。 西大街有税务局、物价局、县城镇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县副食公司、城关供销社、合阳饭店。

北大街有五金大楼、县二轻局、建筑设计室、剧院、新蕾剧团、县妇幼保健院、北街小学等。

南大街有新华书店、县邮电局、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县线偶剧团、电力电容器厂、城区居民委员会等。

文化路有县广播电视局、县乡镇企业局、县教育委员会、合阳中学、城关小学、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电影院等。

解放路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商业局、审计局、民政局、道路运输管理所、东街小学、城关派出所、县建设银行、县工商业联合会、县林业局、县物资局等。 黄河路有

合阳县

陕西省关中东部抽黄灌溉工程指挥部、县抽黄工程指挥部、县民政局、县水利水保局、县卫生局、县交通局、县百货公司、县药材公司、县农副公司、县生产资料公司、县复合肥厂、县医院、县防疫站、渭南电力电管局合阳工区、县第一运输公司、县第二运输公司、渭南地区汽车运输公司合阳汽车站、公路监理站、县统计局农调队等。 东新街有县财政局、县人民银行、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县烟草局、县渔业指挥部、县农业科技中心、县园艺站、县保险公司、县中医院、县烟草公司、县工人俱乐部等。

西新街有县粮食局、县麻纺厂、县免水胶带厂、县油脂厂、县饲料厂、县水泥预制厂、城关中学、县交警大队等。

金水路有中共合阳县委党校、县经济委员会、县电力局、县农机局、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县地方公路管理站、县交通稽查站、县地下水工作队、县五金公司、县棉花公司、县农机公司、县食品公司、县种子公司、县燃料公司、县农机修造一厂、县农机修造二厂、县玻璃马赛克厂、县轮胎翻新厂、县柠檬酸厂、县面粉厂、县第二煤矿工人村、中国人民解放军84879部队营房及金水沟大桥筹建处、南街小学等。

泰山路西段有合阳烟叶复烤厂、黄河机械修配厂、泰山化工厂、关中东部东雷抽黄指挥部车队、县轻工机械厂、县水修厂、城关税所等。泰山路东段有县粮食局汽车队、县弧形玻璃厂、黄龙山木材经销站等。

泰山庙旧址及北坡有城关镇政府、县自来水厂、城关粮站仓库、县电视差转台及地面卫星接收站等。

洞子巷北段有县食品加工厂、县建筑公司等。

合阳县(16张)

城区东南郊有县气象站、城关镇中学、县烈士陵园等。 编辑本段地形地貌

全县呈阶梯地形,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海拔在342-1543.2米之间,南北长41.8公里,东西宽35. 6公里,总面积134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2万亩。地貌类型依次为河谷阶地、黄土台塬和低中山。在总面积中,塬面占65.6%,沟壑18.2%,素有\一山一滩川,二沟六分原\之称。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50亿元大关,达到50.69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15亿元,增长7.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9%,较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55亿

元,增长2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7%,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99亿元,增长1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4%,比上年下降3.8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11593元,较上年增加2523元,增长15.4%[1]

编辑本段物产资源

矿产资源

主要矿藏有煤 、石灰石、褐铁矿、耐火黏土、石英砂等。县境内煤炭远景储量52亿吨,可采工业储量13亿吨,为发电及一般锅炉用优质煤。已探明石灰岩矿总储量2000万吨,其中水泥石灰岩约600吨,建筑用石料约12500吨;探明建筑砂总储量约21万立方米;磨刀石砂岩矿远景储量30万立方米;褐铁矿探明地质储量2万吨。

植物资源

合阳县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原生植物以木本和草本为主,多分布于西北部山区和沟川地区地区,其中木本有银杏、雪松、侧柏、山楂、柠条等70多种,草木有草木栖、马棘、蒺藜、白茅等100余种。

动物资源 县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洽川黑乌鲤,狼、狐狸、黄鼠狼、麻雀、啄木鸟、蝴蝶等102 洽川黄河湿地 种。另外,洽川黄河湿地有全国最大的芦苇荡,面积达10万亩,水草丰腴,生态环境良好,栖息着国家一、 丹顶鹤 二级珍稀鸟类丹顶鹤、大鸨、白天鹅、苍鹭·野鸭等共计15目28科71种。 风景旅游 中国黄河流域最大湖泊型湿地风景名胜区——洽川,位于在陕西省合阳县城东

洽川

20公里的黄河岸边,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千眼神泉,万亩芦荡,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秦晋相望”。这是文人墨客来游洽川时留下的感叹!而生长在洽川湿地上的芦苇是目前我国最大的野生自然芦苇荡群,面积达10万余亩。这里是鸟的乐园,栖息着丹顶鹤、黑鹳、大鸨、大天鹅、苍鹭等珍稀鸟类。景区

洽川

瀵泉七眼,日出水量7.3万立方米,水温常年保持在29℃至31℃。泉水含人体所需的硒、铜、锶等微量元素,经常洗浴可祛病健身。其中令人拍手称奇的华夏绝景——处女泉,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如“绸缎拂身”,似“沙浪沐浴”。景区西部有古朴浩荡的黄土峰林地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的自然奇观。洽川

处女泉

古为“有莘国”,历史文化悠久.我国著名的《诗经》第一首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出自洽川。

洽川风景名胜区距西安160公里,108国道和西禹高速公路纵贯合阳县全境。已与兵马俑、华山、黄河壶口瀑布形成陕西东北部神奇的旅游“金三角”。洽川景区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的绝佳去处。 历史名人

伊尹

伊尹(约公元前16世纪),又名伊挚,夏末有莘国(今合阳县)人,商代大政治家。孟子曰:“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商王成汤三聘伊尹到都城亳(今河南商丘)共谋大业。伊尹精于烹饪,常以调味之理喻王事,成汤视为知音,委以国政。伊尹辅佐成汤灭除夏

桀,建立商朝,被尊为“阿衡”,亦即宰相。商汤去世,又先后辅助外丙、仲壬二王当政。仲壬死后,其侄太甲继位,破坏商汤法制,怠乱国政,伊尹将他放逐到桐宫(商汤葬地,在今河南偃师西南)。两年后,太甲悔过自新,伊尹迎其复登王位。伊尹著有《伊尹》、《肆命》、《徂后》等书。临告退,又写成《咸有一德》。年百岁而卒。辅政四朝的伊尹,对商王朝的建立、巩固和繁荣,立下不朽功勋。今百良乡尹庄为伊尹出生地,莘村为伊尹耕作处。三汲、阿场、陌东、陌西等村,留有伊尹遗迹多处。莘村南旧秦庄,有伊尹墓,旧有墓田数十顷;墓前有御道,相传为前代命官省察道。

太姒

太姒,周文王妃,周武王生母,商代有莘氏(今东王乡莘里村)之女,生卒年无考。《诗经·大雅·大明》载:“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矣,文王嘉止,在邦有子,见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生动记叙了周文王亲娶太姒的情景。太姒天生姝丽,聪明淑贤,分忧国事,严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爱和臣下敬重。生子姬发,即周武王,继承文王业绩,重用姜子牙及周公旦,富国强兵,协调诸侯,伐灭商纣,建立周朝。

曹全

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生卒年不详,东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升任右扶风槐里令。胞弟夭亡,曹全弃官归家。灵帝光和六年(183),再举孝廉。光和七年(184年,12月改年号为“中平”),县民郭家响应黄巾起义,关中时势告急。曹全由酒泉福禄长调任合阳县令,镇压郭家起义,并采取措施缓和阶级矛盾,嗫治墙屋,列陈市肆,招抚流亡,存慰老年,出家钱买米面,赈济残疾盲哑。其长女桃斐好制药膏,治愈不少病人。灵帝中平二年(185),门下王敞等人立碑记颂曹全的功德,此碑即素享盛名的汉隶“曹全碑”,现藏省碑林博物馆。

雷德骧

(917—991)

雷德骧,字善行,合阳人。五代周太诅广顺三年(953)进士,宋初任殿中侍御史、屯田员外朗、大理寺(管刑狱的官署)丞。因弹劾宰相赵普“擅增刑名”,被贬商州任司户参军,又流放到灵武(今宁夏贺兰山北)。数年后,其子有邻向皇帝诉冤,才得以平反。回京后任秘书丞。宋太宗开宝七年(974)任右谏议大夫,考核朝迁官员,敢于直言,受太宗赞赏。太宗淳化二年(991),因其孙孝先有罪被株连,贬为感德军行军司马。死后追复原官衔,并赠给太师荣衔。

雷简夫

(1001—?)

雷简夫,字太简,系雷德骧曾孙。早年隐居,宋仁宗康定中为秘书省校书郎,代理秦州观察判官,不久去职居长安。时,关中“三白渠”(今泾惠渠的前身)毁坏已久,京兆府推荐简夫

治理。先前治理的人,每年用六个县的民夫役作四十天,用梢木几百万,而水不足;简夫役用民夫三十天,梢木减少三分之二,而水有余。后历任坊州(今黄陵)、简州(今四川简阳)、雅州(今四川雅安)、虢州、同州知州,升尚书职方员外郎。简夫在雅州时,识眉山苏洵,读苏洵《洪范论》,二人相见恨晚。苏老泉(即苏洵)携其二子苏轼、苏辙,拜谒简夫,以师事之。简夫遂以书信投老友益州太守张方平、文坛泰斗欧阳修、韩琦等人,推荐“三苏”父子,使其脱颖而出。擅长书法。知雅州途中,经汉中府,时朝迁拔银修筑古蜀道青泥岭段,嘱记此盛事,遂撰文并书《新筑白水路记》碑。又作《江声帖》。

范燧

(1519—1583)

范燧,字以木,号罗岗,路井镇范家洼人,明世宗嘉靖年间进士,任户部湖广司主事。严嵩专权时,范不依附。管理北京崇文门税收,查办偷税漏税,不避权贵;督办淮仓,废除对商船不合理征收;管理运河,粮船按期到京。升任四川按察副使后,加大城墙,整顿保甲,擒拿妖僧,剪除士豪,昭雪冤狱。后任河南布政司参政,分守洛阳,被他人中伤而引退。回乡后,修学宫,提倡文教;对乡里婚丧困难者,周济甚多。子范垣、范堤、范垠皆文才,均任知县,人称“范氏三凤”,即乡人所传“一母三知县”。

魏天命

(1612—1648)

魏天命,皇甫庄乡皇甫庄村人,少习武艺,胆识过人。清顺治二年(1645),与城内槐里人康姬卫等在梁山发动农民起义,杀死知县张延与典史丁同泰。遂与澄城义军首领王执礼、姬宴屋等联结,于顺治三年(1646)率军攻克澄城,杀死知县靳榜,声威大振。后分军两路,康姬卫率北路入城,与清军战于芝川镇,复转战耀县张果老崖,陷入重围,全军壮烈牺牲。魏天命率南路军至朝邑白冢镇(今大荔县安仁镇),被清军所困,兵败被俘。嗣又掐脱缚绑,单骑重返梁山,力图重举。顺治五年(1648)九月,天命外出活动,被知县庄曾明、县丞汪维城侦知,于和家庄中伏被执。解送西安途中,天命笑顾左右说“吾谓成大事封侯,当八座以耀乡里;今乘囚车为尔辈所簇拥,亦如八座矣”。临刑从容,凛然就义。

党守素

党守素,坊镇乡灵泉村人,生卒年不详。父母早亡,20岁左右辍学。农闲赶毛驴往返于陕北贬盐。一次,驴、盐被盐吏没收,身遭拘押数日,返乡不成,自投李自成义军“老八队”。屡建战功,升至“威武将军”,封“载侯”,镇守兰州。闯王失败后,与李过、高一功等率部由西北南下,随高夫人归明抗清。直到清康熙二、三年(1663—1664)间,南明降清,武帝失败后,党守素同刘宗敏、郝摇旗(后名郝永忠)、刘体仁等在川、鄂、陕交界处继续抗清。后在湖北郧阳、房山的武当山以西至陕西镇安、山阳边界潜伏落户,人称“十三家”。灵泉村后巷南边中间分支祠堂有自成大顺政权所赐“开国元戎”匾,挂于门首(今已不存)。

李灌

(1601-1676)

李灌,字向若,号连壁,南坂头(新池乡南顺村)人。明崇祯时举人。清兵入关后,渡河到山西为僧,后又返乡。清迁官吏慕名寻访,他避而不见,大门外写对联一别:“清风焉能吹动我,明月何曾不照人。”痛恶变节仕清之人,常以诗文讥讽。为避灾祸,潜入华山采药,有时穿道服在街上行乞,漂泊三十余年。晚年回乡,在乳罗山下挖窑洞居住,种田十数亩维生。著作丰厚,诗文清奇雄宕,惜多散佚,传世之作仅《广瀵堤记》、《嘲同志未终之人》及碑文数篇。曾与老艺人一起,对合阳线偶戏从音乐到舞台表演艺术等,作过一系列重大改革,并亲自编写剧本(已失传),使线偶戏具胡浓郁“悼明”色彩,世称“吊线胡”、“吊明歌”。合阳民间流传有李灌不畏强暴,伸张正义,滑稽多智,巧斗邪恶的故事,几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雷学谦

雷学谦,字六吉,东王乡夏阳村人,生卒年不详。清顺治时进士。任广西桂林推官,以清正闻名。康熙元年(1662),其考选广西道监察御史,为整肃选拔任用官员和弹劾旷职渎职行为,向康熙皇帝陈奏时政得失数十条,都被采纳。巡视江浙盐政,受商民拥护。因母去世,弃官回乡。当时,王村瀵常年因雨潦水涨而淹没耕地,遂率众修渠整堰,使泄蓄流畅,灌田多而不复为害。潼关车牛站每年要耗掉合阳百姓银子上万两,其催促知县徐起霖上报,得以免除。卒后墓葬南蔡园村西。

王又旦

王又旦,字幼华,号黄湄,百良乡百良村人。清顺治下五年(1658)进士。康熙七年(1668)任湖广潜江知县。当时,潜江正值兵灾水患之后,他革除弊政,招集流亡,奖励农桑,变乱为治。潜江居汉水下游,常因决堤成灾,其除率众修堤外,又建议上级改各县联合修堤为分县划段管修,以防敷衍推诿,使湖北免除汉水之患二十余载。同时于潜江建立“传经书院”和“说诗台”,培育人才。康熙二十三年(1684),升使吏部给事中。后到广东主持考试,奏准于盗匪常出没的南海花山建城设县,遂得长治久安。又旦博学能文,诗作尤佳,与京师王渔洋时相唱和,交谊尤契。时,海内言诗者必称“二王”。朱竹坨谓:“又旦诗能兼综汉宋人之长”。著有《黄湄集》十卷。墓在百良村南。

雷敬儿

(1613—1701)

雷敬儿,雷翀之次女,嫁给和阳村秀才史继鲁,人称史夫人。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工诗文,善书法。继鲁早丧,无子。以侄为嗣,为其修建书房,亲写铭文:“天地为屋,江河为沼。古今旦暮,圣贤朋好。具此心眼,以窥奥妙。月明星灿,书声缭绕”。嗣子亦早亡,遗孙三人,雷悉心教养,著有《弥清阁集》,晚年自行烧毁。清乾隆版《合阳县全志》载有她《哭夫》诗一首:“去年灯火共元宵,为我窗前拂翠翘。佳节依然人不见,一轮明月冷迢迢”。民

间传抄其织锦回文诗作多首。

康乃心

(1643—1707)

康乃心,字孟谋,号太乙,县城槐里(今文化街)人,康熙三十八年(1609)举人,博学能文,是清初陕西著名诗人。其题留于西安小雁塔僧舍左壁上的《吊秦庄襄王墓》诗(其一):“园庙衣冠此内藏,野花岁岁上陵香。邯郸鼓瑟应如旧,赢得佳儿毕六王”,备受清代大诗人王渔洋赞赏,从此名闻海内。著有《莘野集》、《太乙子》、曾编纂《韩城县志》、《平遥县志》。时有“关中三李(李因笃、李顒、李天生),不如合阳一康”之说。

钱万选

钱万选,字子华,江苏长兴人,贡生,生卒年不详。清康熙四十年(1701)任合阳知县,为政宽和,以教养为务。初到任时,即召请名士经常讲论学问。设社学数十处,振兴合阳教育。编《合阳县志》十卷,体例有所更新,但合阳绅士“不以为然”。离任后,择存精要,改名《宰莘退食录》自费刊印。

张大有

(1675—1730)

张大有,字书登,又字火天,城关镇西街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任翰林院编修、殿试受卷官,因上书陈述科场积弊,降为国子监助教。后历任奉天府丞、顺天府丞、左佥都御史、太常侍卿、大理寺卿、左副都御史、兵部左侍郎、漕运总督、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并代理兵部尚书。任漕运总督时,亲临河道整顿漕政,提出“建石坝,修水势;编船次,均运量;明约束,绝奸宄;选材任,惩侵渔”八条良策。又裁减冗员,分帮兑运,实行轮换,使弊绝风清,漕运畅通,官民受利。众赞曰:“九载漕运,一尘不染,可谓绝后空前”。死后谥“文敬”。著有《黄门诗集》、《绿槐堂文集》、《漕政简明书》等,惜其俱失。墓地在县城北门外张家墩。

褚峻

褚峻,字千峰,甘井乡万年村人,生卒年不详。擅长雕刻,以拓售碑帖为业。乾隆六年(1741)摹成《金石图》四册,为学者所珍视。本县书法家党晴梵在《华云杂记》中说:“褚氏《金石图》共四册,册高一尺二寸,阔七寸。缩丰碑巨于尽天寸地中,圭跃花纹,无不历历,洵能手也。不惟文字摹刻极小而致,题跋亦整洁可爱,考据尤精赅详明”。著有《金石经眼录》四卷,为乾隆嘉庆时金石名著。

康嵘

康嵘,字荣山,县城槐里(今文化街)人,清道光年间生员,生卒年无考。为人刚直磊落,

不同流俗。知县沈寿曾(浙江桐乡人)诌上虐下,贪婪不法。道光二十七年(1847),大旱,合民大饥,沈寿曾除催交当年赋粮外,又严督乡民交纳旧欠的“出陈易新”仓麦,引起百姓哄堂,沈章以叛民报府,扩大事态,致县西王村十五人系狱,五人刑毙狱中。又有郭家坡富室郭维元代催里粮,沈以郭私用朱笔填改拘票姓名为由,将其拘捕,索贿银一千三百五十两保释。康嵘愤其不法,乃联络受害家属数人,直至臬司投状控告。讵料臬、府、州、县上下作弊,反坐康诬陷,连其子纯熙一并系狱,大刑威逼,迫康就范。经翰林王凤翔说合,康始得出狱。后受大荔段述之资助,赴京上控,费时三载,历经艰险,终于咸丰元年(1851)告御状得准。咸丰皇帝御批:“沈寿曾胡作妄为,杖一百,发流新疆;各官一并交部议处;受害乡民酌予抚恤。”合阳人状其所为,曾编《康嵘告御状》一剧,遐迩流传。

印光法师

印祖遗墨[8]

印光法师,号常惭愧僧,俗家姓赵名丹桂,又名圣量,孟支乡赤城东村人。幼随胞兄习儒经,涉猎释教经典,矢志参拂。光绪 四年(1878),舍家离俗,入西安慈恩寺听经。光绪七年(1881),至终南山莲花洞寺,拜道纯和尚为师,剃度为僧,道号印光。次年,入双溪寺印海定律师座下受具。初,于湖北竹溪莲花寺充照客时,得读《龙舒净土经》残本,悟其精妙,一以净土为归。光绪十二年(1886),前往北京红螺山资福寺专修净土宗三年。其间,曾告假朝拜,山西五台山文殊师利道场,回寺后任上客堂香灯、寮元等职,并於诵经之余,研读三藏教典,由是深入经藏妙契佛心。光绪十六年(1890),至北京龙泉寺家“行堂”(为僧众盛饭菜的僧人)。光绪十七年(1891),住北京圆广寺。光绪十九年(1893),应入京请藏经的化闻和尚之邀,赴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居藏经楼,主理藏经。光绪二十三年(1897),受请为法雨寺僧众开讲《弥陀便蒙钞》一座。此后,於法雨寺珠宝殿侧闭关两期六年,终日不出房门,由人送饭食诵经念佛,而学行倍进。光绪三十年(1904),为温州头陀寺入都请藏毕仍住法雨寺经楼。民国7年(1918)至18年(1929)间,数赴上海、弘扬净土宗,多寓太平寺。民国19年(1930),赴苏州报国寺闭关,指导创办灵岩净土宗第二念佛道场。民国26年(1937),移住灵岩,至29年(1940)农历十一月初四日五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详坐化,享年80岁,僧腊六十载。其舍利子分置各寺,被尊为佛教净土法门第十三代莲宗世祖。一生著述甚丰,遗著有《印光法师文钞》四卷、续编《文钞》二卷、《增广印光法师文钞》。生前自奉俭约,乐善好施,曾募捐修建法雨寺、上海慈幼院等;先后於民国15年(1926)、24年(1935)、25年(1936)三次为陕西、绥远赈灾,共捐款8000元之多;民国十八年(1929),专为家乡东、西赤城村施赈1600元。

师集贤

师集贤,乳名道立,笔名路冷,城关镇东安家庄人。幼年丧父母,由督父母抚养成人。1917年由合阳高小毕业,考入西安成德中学。1921年考入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后为上海大学),习美工。受邓中夏、瞿秋白、恽代英等革命思想熏陶,于1922年参加反基督教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上海大学毕业回西安,先后在西安美术学校、西安中山中学任教,以诗画宣传革命思想。 1927年春,蒋介石叛变革命,师集贤于1928年随同进步人士王复初至南京审计院任办事员,从事中共地下交通工作,经常为中共南京市委任曜(任雪涛)传递秘密文件。与进步知识分子李卓如、崔斗山等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长诗《谁是我的妈妈》,揭露封建社会罪恶,倾吐劳动群众的苦衷。国民党警察局疑其为共产党员,捕之入狱,经审计院科长邵师周保释出狱。 1930年,上海复旦大学地下党员刘高天(合阳人),因执行李立三“左”倾路线受到党内批评,暂居师处。当时,同乡友好王子宜、雷仲山、屈仰之、习志合和杨佩韦等进步师生亦常来师的寓所。当年署期,国民党特务在邮局发现一封写有“师路冷女士转芦冷影女士”(芦冷影是刘高天化名)字样的挂号信,便化装邮差,将信送到师集贤住处。刘高天接信,未及拆阅,特务多人入室,持枪威逼、查问。师集贤下班返寓途中闻听特务进室搜查,想到刘高天才入党,年轻经验少,其他几位同志都是进步学生,当即挺身进家,面对特务理直气壮地说:“我是房主,有事我一人承担,和同乡于年们无关!”特务把师集贤、刘高天等七人逮押至国民党南京卫戊司令部。在狱中,法官故作怜悯说:“你是青年诗人,不过为女子所误,为爱情死而无益。只要你供出她的住处,你与朋友都可获释”。师集贤说:“刘女士认为我可靠,赐令转信,我若抛她,何以为人?》今犯到你手里,死而后己!”经反复抗争,其他六人保释出狱。分手时师集贤告诉刘高天:“善自奋斗,勿找任何人”。请你替我见王先生(王复初)一面,传话?母勿念,此生再见十有九无望,永别了。'”

1930年9月23日,师集贤就义于南京雨花亭。著名人士王复初及集贤的同乡、战友,将师集贤遗体安葬于雨花台三藏殿附近的西北坡。王复初题字立碑:“关中师道立之墓”。

党晴梵

(1885—1966)

楹联[9]

党晴梵,名云,号待庐,坊镇乡灵泉村人。清末毕业于上海中国公学,任同州师范、同州中学等校教员。民国4年(1915)加入陕西靖国军讨袁,初任总部秘书长,继任第一路军参谋长,交游广而恃才傲物。在此期间,先后任西安行营设计委员、西安高级中学和西安商业专科学校教员。22年(1933)任合阳中学校长,延聘进步教师,购置理化实验仪器,编印校刊,使学风为之一新。民国33年(1944),从西安返县,任合阳县临时参议会议长,曾连续揭发县军事科和华潼师管区180兵役舞弊案及八区专员蒋坚忍白宜公路舞弊案。34年(1945),在县临时会大门外张贴“立即停止征实”、“立即撤销战时征兵机构”等巨幅标语,国民党新任县长周鸿软硬兼施,迫其施弃竞选县参议长和省参议员权利。后被免去县临时参议会议长职务。1947年春节,灵泉村耍“射覆”,党亲撰“庆祝胜利”、“化行北国”、“时髦作风”、“典型人物”和“我们希望”五阙二十目文联故事,旨在揭露国民党腐朽黑暗。1948年进入陕甘宁边区,任边区政府参议。西安解放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副部长、西北行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大学教授,当选省政协二、三届副主席及省三届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初被迫害致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著有《先秦思想史论略》、《中国文字学概论》和《待庐丛书》等多卷 .

名优特产

九眼莲

九眼莲,是合阳县独有的特产,栽培莲历史悠久,久负盛名,红莲和白莲皆有。合阳的莲菜有九个孔眼,环状排列,故称“九眼莲”,九眼莲节长尺半,洁白如玉,胖若儿腿,手感沉实,切开九眼,薄如纸翼,生吃熟食,入口无丝,脆嫩香甜,鲜美爽口;荷叶包裹食品,清香扑鼻,保鲜耐储。九眼莲盛产于合阳县洽川、温泉河上游,驰名关中一带。

北雷红薯

甘薯,也称作红芋、红苕、番薯、地瓜,距今已有七千年的种植历史。红薯营养十分丰富,每50克中含蛋白质2.3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9克,热里129千卡,胡萝卜素1.3毫克,维生素B10.12毫克,维生素B20.04毫克,维生素C30毫克,尼克酸0.5毫克,钙18毫克,磷20毫克,铁0.4毫克以及钾、铜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可以防治便秘,增强生理活性。红薯还富含维生素A,可治疗眼疾并具防癌、抗癌之功效。合阳东南部的黄土高原,特别适宜栽植红薯。即使在外地表现很一般的红薯品种,在这里栽植几年后,也会变得甘甜可口。《合阳县志》载:民国三年(1914年)新池镇南顺村李存定由河南把红薯引进合阳,称之为“老红薯”。至二十世纪60年代,红薯栽植遍及全县,“合阳牌”红薯已经国家注册。合阳红薯多以鲜薯运往西安、甘肃、新疆等地,近年来远销北京、上海。红薯也可能晒成薯干,酿酒、制糖和制造柠檬酸;也可加工成粉面、粉条。合阳红薯主要品种有向阳红、农大红、西薯209、88-3、北雷红等。墨池镇北雷村农民培育出来的“北雷红”皮红心黄,大小适中,干面香甜,无论是烧烤、蒸煮都味美无比,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红提葡萄

红地球葡萄又称“美国红提葡萄”、“全球红”、“晚红”、“红菩提”,八十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它的主要特点是:果实特大穗,特大粒,果粒差生紧,果皮中厚,外观色泽紫红,鲜亮晶莹,果肉脆硬,能切成薄片,口味极佳,而且耐拉力强,不脱粒,特别耐贮运,是当今世界晚熟耐贮品种的名牌,是国际市场最具竞争力的鲜食葡萄品种。合阳县大部分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要求,属最佳适生地区 洽川风景名胜区

百科名片

洽川风景名胜区

洽川风景名胜区,2004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城以东20公里的黄河之滨,景区内的黄河湿地“万顷芦荡,千眼瀵泉,百种珍禽,十里荷塘,一条黄河”,自然风光十分迷人。诗经文化、黄河文化、古莘文化源远流长,帝喾、伊尹、太姒、大禹、达摩、子夏以及古有莘国等遗迹、遗址丰富,面积176平方公里。 目录 简介 自然景观 芦荡湿地 神瀵奇泉 百种珍禽 十里荷塘 大河风采 黄土峰林景 景区泉瀵简介 处女泉 夏阳瀵 王村瀵

黄河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景区山岳简介 福山 光济山 天柱山 秦驿山 莲花山 明山

武帝山 金凤山 人文景观 有莘氏国遗址 帝喾陵

汉代郃阳县城故址 四镇八塔 伊莘耕莘处 元圣庙 太姒故里 曹全碑

景点示意图 古洽川八景 展开 简介 自然景观 芦荡湿地 神瀵奇泉 百种珍禽 十里荷塘 大河风采 黄土峰林景 景区泉瀵简介 处女泉 夏阳瀵 王村瀵

黄河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景区山岳简介 福山 光济山 天柱山 秦驿山 莲花山 明山 武帝山 金凤山 人文景观 有莘氏国遗址 帝喾陵

汉代郃阳县城故址 四镇八塔 伊莘耕莘处 元圣庙 太姒故里

曹全碑

景点示意图 古洽川八景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洽川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清乾隆三十四年,关中名士许秉简在

?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洽川风景名胜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洽川记略》序言中称“洽阳古莘园地,山有飞浮之异,水有神瀵之奇,大河浩荡,又自龙门环绕之,人烟辐辏,庐舍之屯,花鸟航舟之胜,不殊楚越,盖名区也。以故古帝高辛殒于斯,有商阿衡耕于斯,三代圣母诞于斯,子夏设教志于斯,达摩西游憩于斯,其他学士、大夫、孝子、贞节延于斯者,累代不绝。《诗经·大雅》中“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 子好求”及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均源于此,意指洽川这块丰水宝地,人杰地灵,多出美女、 才女,风光迷人,堪称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秦末楚汉争雄,韩信在此木罂渡军,直逼魏都安邑,活捉了魏王豹。现存隶书精品汉《合阳令曹全碑》也在此出土,被公认为书法界的瑰宝;清代著名女诗人雷敬儿生于洽川。 洽川民间艺术丰富,面花,剪纸名播首都,古老的跳戏,优美的“漂荷叶”也都闪耀着黄河文化的光辉。

洽川风景名胜区(5张)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散文学家王鲁彦赞叹 洽川是“冬天里逃出来的春天”。近年来,中央、 省、市领导频频光临,习仲勋、马文瑞先后为景 区题词,陕西省省长程安东赞誉有加,为它题词“黄河中游一奇观”。 洽川风景名胜区,中国最大的湖泊型湿地,谁来保护?黄河母亲,神工鬼斧雕刻的人间奇观,万众瞻仰。1998年1月,国家建设部组织有关专家考察论证后,认为洽川风景名胜区是具有很高科学观赏价值的湿地生态类型地区,99年将作为重点报请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目前,《洽川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已编制详细规划正在制作,合阳县委、县政 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大洽川景区开放开发和招商引资步伐的优惠政策。在二 十一世纪,洽川

景区,这颗黄河中游的明珠,将是人类最为关注的一块旅游圣地,将 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前来一睹她的风采,极高的含金量也将给投资者丰厚的回报。秦驿湖位于洽川景区的南端,东雷抽黄总 干渠如一条世龙横卧景区西部,呈南北向, 青年防护林犹如一道绿色屏障,守护着一望无际的十里洽川。沿总干渠,道路南行约3公里, 便到秦驿山脚下。

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政权,开辟了自京城咸阳至全国各地的多条驿道,通往河东的驿道由洽川经过,在秦驿山下的 德丰镇设置了驿站。乾隆年间所修《合阳县志》载:“秦驿山,在峪北,南二村东, 有鹤道岭,广仅容尺,夹双涧,递迤而下,及河,突起一峰,高百仞,上有丛祠,明末重修,大名知府刘昌运为之祀”。在青年防护林与总干渠之间,片片芦苇,座座鱼塘与田野禾稼相间,白鹭、灰鹳、鸳鸯、野鸭等鸟类或飞翔,或觅食、或鹤立小憩、或追逐戏水,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

秦驿山下是地下水积聚形成的秦驿湖, 南北狭长,山影倒映湖水中,荡舟水面, 船若登山顶,竹排放游,水中看山,妙趣 横生,鱼翔浅底,鸟语花香,其乐无穷。舍 舟登岸,观黄土峰林的雄姿, 感大自然之鬼斧神工。拟恢复秦代驿站,古朴的外貌,现代化的设施,游客可乘古典式马车沿昔日驿路寻幽探胜,亦可乘竹排饱览秦驿湖光,在北方的黄土地上享受到江南水乡的情趣。 编辑本段自然景观

洽川自古就是旅游胜地,这里“山有飞浮之异,水有神瀵之奇”。洽川的自然景观有六个亮点:

芦荡湿地 芦荡湿地

芦荡湿地是水深不超过6米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被称为“地球之肾”,在全球生态系统平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洽川湿地中15万亩芦苇荡一望无际,被誉为“天下第一荡”,堪与宁夏沙湖和河北白洋淀相媲美。 神瀵奇泉

瀵泉是洽川风景区内特有的景观,在《列子》、《尔雅》、《寰宇记》等古籍中都有记载。据载,瀵泉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大如车轮,状似沸腾”。天上有北斗七星,地上有七眼瀵泉,镶嵌在绿色的洽川。夏阳瀵水流量最大,每秒可达0.76立方米,自古就有“走马浇朝邑”之说;处女泉人入水不沉,飘飘欲仙,有“沙浪浴”之美誉;还有王村瀵、渤池瀵等,一眼瀵泉就是一处天然浴场。

湿地候鸟 百种珍禽

洽川地处我国候鸟南北迁徙的中轴线上,大片的黄河滩涂是鸟类的乐园。这里水源充足,鱼虾丰富,芦苇茂密,气候湿润,每年10月至来年4月,都会有丹顶鹤、白天鹅、大鸨、灰鹤等70余种国家保护的一二级鸟类来此越冬,而黑鹳、苍鹭、鸳鸯以及赤麻鸭等40余种留鸟则常年在这里繁衍生息,为洽川增添了无限生机。 十里荷塘

洽川有天下罕见的瀵泉,水质优良、水源充足,又有千秋贤相伊尹当年耕作过的有莘之野,土壤肥沃,为栽植莲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洽川出产的九眼莲藕呈象牙色,脆嫩清香。目前已建成数处连片荷塘,多达数千亩,每到农历五、六月份,“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是一番动人景象。游人可以在此起彼伏的蛙鸣声中远望“万亩荷塘接天际”,近观“小荷才露尖尖角”,或者顺着田间小埂漫步荷塘中间,采荷花,摘莲蓬,品味农家田园生活的乐趣。

黄河 大河风采

黄河流经合阳,水面宽阔,浩浩荡荡,气象万千,显得细腻温柔。“地啼”、“揭底”两大奇观雄浑神秘、涤魂荡魄,黄河漂流惊险刺激,河滩踩泥童趣无限。 黄土峰林景

区东西两边的黄土峰林地貌,丘壑峰峦,雄浑古朴,有六座秀丽的山峰,分别是光济山、明山、金凤山、天柱山、莲花山、秦驿山。站在天柱山顶,三晋云山无不在望。清代洽川才子许秉简有诗曰:拔地峰如柱,穿云庙接天,窗迎雷首月,户望禹门船。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洽川山水相依的风光让无数游客留连忘返。 编辑本段景区泉瀵简介 处女泉

处女泉又名东鲤瀵,伏鱼泉、位于洽川景区的芦荡之中。其得名来源于当地一个古老的民俗,

古代洽川的

处女泉

女子在出嫁前都要由姊妹陪伴到该泉洗浴净身。在幽静的黄河滩涂之中,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怀抱里,飘浮着白云的蓝天下,茂密的芦苇围成一道天然屏障,用清纯的泉水洗去姑娘满身的尘土和疲劳,光彩照人地去迎接人生的幸福时刻,泉由此而得名。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开篇之作《关睢》中所描写的地方就在洽川,生动地描写了周文王和太姒人定情、迎娶的场面。洽川曾有“四圣母庙”,供奉禹母,汤妃,太妊,太姒人四圣母,是洽谈川独有的庙宇,今拟恢复。处女泉边广袤的河滩上,清风徐来,天高云淡,芦苇茂密,夏日芦絮漂香,冬季泉水水气浮空,绵延十里不绝。环顾四野,令人心旷神怡,对于远离了喧嚣的城市的人们来说,置身于野趣盎然的处女泉边,确实是难得的人生享受,因而有“不下处女泉等于没到洽川”的说法。 夏阳瀵

夏阳瀵位于夏阳村东,它的出水量居洽川七瀵之首,每秒钟达0.56立方米。古时候,此水曾被引到朝邑县

夏阳瀵

(今属大荔)灌溉农田,民间有\走马浇朝邑\的说法。官府过去还设员跨马巡渠,故称\马瀵\。瀵水顺渠道南流,每至冬季,雾气腾空,绵延十里不绝,景色蔚为壮观。

陕西省水产研究所投资250万元,利用夏阳瀵的温水养殖名、优、特鱼种,修建了瀵北的养殖基地,主要养殖罗非鱼、黑乌鲤、胡子鲶、白鲳、加州鲈等。如今它已逐渐成为陕西省特种养殖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 王村瀵

洽川七眼瀵泉壮如茫茫苍穹中的北斗七星,镶嵌在风光如画的洽川风景名胜区内。其中面积最大的是王村瀵,蓄水面积达十余亩。王村瀵位于洽川镇王村的东边,在它的附近,有一眼小瀵,这大小两眼瀵泉似母子相依相偎。所以,有称为“母子瀵”。瀵泉是优良的天然浴池。夏秋季节,绿树成荫,水面如镜,光亮照人,鱼群上下,虾戏浅水,禾苗铺绿。红荷映日,泳浴垂钓,游人甚众。文人墨客兴之所至,吟诗作文,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篇章。“瀵堤烟柳”为洽川八景之一。 黄河魂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故。

百良寿圣塔谷称百良塔,在今百良中学(即寿圣寺旧址)校园内,建于晚唐,是1957年首批公布的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方形密檐式砖构实心塔,高31.73米,原为十三级,现存十二级。清康熙二年(1663)由进士王又旦领衔,在底层周围加筑护墙以加固塔基,正南有门洞可通往座上,洞额题“慈云洞天”。记载此事的石碑现嵌于塔北面一层。1985年,陕西省文物局拨款维修,拆去护墙,暗加铁箍九道,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原貌。百良塔雄踞百良河南岸塬畔,南俯徐水,东望黄河,北瞰芝原,是合阳名胜之一。 罗山寺塔位于和家庄乡东马村村南乳罗山东峰上,也是唐代所建。塔东西两侧各有清代进士仵魁所筑土塔一座,远望状如笔架,故又名“文峰”。塔南山坡下是孟庄乡岱堡村,因之群众俗称“岱堡塔”。罗山寺已不存,今仅留塔。塔为楼阁式空心方形,原为九级,顶已毁,现存八级,残高约30米。面阔与进深均为三间,券门南向。塔内原架木质楼板,沿梯可登塔顶,今已不存。塔体呈纺锤形,无基座,各级券洞有假门。高大庄严,为合阳诸塔之冠,亦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末清初关中八高士之一的李灌(向若)先生曾在塔下筑穴而居,称“小桃源”;清代合阳女诗人雷敬(史夫人)寻夫到此,曾用银簪在罗山寺门前的照壁刻下“寺野钟声远,山荒风雨多”的诗名。

大象寺

大像寺位于平政乡安阳村东北。大像寺又名“大云禅院”,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独留此塔。塔系宋代所建,为叠涩密檐式方砖塔,第一屋有券洞,内为神龛,十三层,高约30米,下有长宽各4.8米的方形基座。第一层塔檐下普柏枋上设有斗拱,仿木结构,悬空出挑,有实用价值,为本县诸塔中所仅见。塔项已偏离中心5度,是名副其实的“斜塔”。大像寺又是一座奇妙的回音塔,站在塔北的土胡洞中用瓦片敲击,便可听到清脆的蛤蟆叫声,其余三面均无此现象。

千金塔位于县城东南1.6公里处烈士陵园内的千金塔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七年(1609),系县城槐里(即后地巷,今名文化街)人康守已捐银千两而建,因而得名。原有题额及碑记,今已散失。与大像寺塔同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为涩密檐式八角形空心砖塔,十三级,高约35米。第一级有北向券门,檐下有斗拱;第二、六、十级各有一南北券洞;第四、八级各有一东西券洞。塔顶砖缝中生有一柏,高三米左右,四季青翠,亦属合阳奇景之一。 除此四座大砖塔外,在城关镇南伍中、王家庄和甘井镇北伍中、城村各有小砖塔一座,福山建筑群和同家庄南长益村药王庙内亦有小砖塔一座,均属清代及民国初年所建;此外还有许多夯土筑成的小塔,分布在全县各地,均系村庄为补风水而建,亦合阳古时风俗之一。 伊莘耕莘处

夏商之际,“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伊尹作为有莘氏之女的陪嫁臣子前往商汤处,被成汤委以重任,尊为“阿衡”,帮助成汤灭夏桀。汤去世后,伊尹先后辅佐卜丙(外

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其侄太甲当立,破坏商汤法制,不理国政,被伊尹放逐到桐宫。三年后,太甲悔过,复归于亳。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今莘野村有伊尹耕莘纪念地,“莘野晴霞”为洽川传统八景之一。 元圣庙

元圣”为伊尹尊称。据《洽川记略》卷一,元圣庙“在南义庄。明《一统志》县东四十里有伊尹祠,《新志》南义庄有元圣庙,元至元五年、明永乐三年,成化九年,本朝康熙十七年,乾隆六年凡五重修。邑令周圣瑞有《大作用碑》。” 《大作用碑》又称《上元圣庙碑》,碑文见《洽阳记略》卷六。 太姒故里 《诗·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溪”,“缵女维莘”。记载的是周文王与其妻太姒的婚姻。《列女传》:“太姒者,文王之妃,莘姒之女也。号曰文母。”《水经注》:“周威烈壬三十七年,魏文侯伐秦,圣郑还,筑汾阴,郃阳,即此城也,故有莘邑矣,为太姒之国。”从这些文献中可知洽川在战国时筑城郃阳,郃阳的前身是故有莘氏之邑,太姒之国。

太姒为文王之妃,与周文王并称为“文母”,《列女传》说:“文王治外,文母治内,生十子,太姒教诲十子,身少及长,常以正道押持之。卒成武王、周工之德。”太姒是古代成就很高的妇女,洽川人历来重视纪念她。 a.太姒墓

《郃阳记略》卷二〈陵墓〉:“周后妃太姒墓。《贾志》?周后太姒墓在夏阳?,明《一统志》?故城有周后妃太姒墓?,《水经注》?城内有太姒墓今没于河?”。乾隆本《郃阳县全志》郃阳县境图;太姒墓标于莲花山主峰东侧。太姒嫁为周文王后妃,按照周朝的宗法、礼制,后妃不会归葬故里,所以洽川的太姒墓是后人的纪念性墓地。 b.四圣母庙 乾隆本《县志》,“四圣母庙,在莘里村。”《郃阳记略》卷一记“有明及本朝重修者屡,户部郎中秦休有碑”,秦休《重修四圣母庙碑》说“祠不知创于何年,有明隆庆间重修之,乾隆丁巳里庶老又谋重修。”四圣母庙祀汤妃、太任、太姒和禹母,现存建筑在莘里村。 c.圣母庙

《宰莘退食录》:“夏阳村有周大任太姒庙,关西夫子车副使朴为之记。”夏阳村是唐代夏阳县治所在地,当地的圣母庙可能是唐代夏阳县城内的纪念性庙宇,“岁月既深,渐成荒废,本镇诸耆老,于万历二十二年,经营重修。” d.圣母洞

莲花山在城村西,地多白杨,众峰环绕如莲瓣,故名莲花山,山上有圣母洞遗址。

合川风景区

曹全碑

《汉郃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是当地父老为表彰县令曹全的功绩而立,曹全的事迹不见于历代史书,汉碑出土后,其人遂得以流传后世,同时的汉代书体也得以面世,可与其他汉代书体互相比较。《曹全碑》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在莘里村许莲塘家后院出土,原碑为“汉隶中之至宝”,珍藏于西安“碑林”。县博物馆有复制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mv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