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转变中学数学差生

更新时间:2023-03-08 08:50:0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转变中学数学差生

作者:林培文

1.引言

在王剑兰,曾智昌主编的,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学》指出:差等生是指学生成绩不好或思想品德不良或两者兼而有之的学生. [ 1 ]而数学差生呢?顾名思义,就是数学成绩不好的或思想品德不良或两者兼之的学生了.这里主要论述的是数学成绩差的学生.

数学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遗传、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和数学本身特点等方面的因素.而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失误是造成差等生的直接的主要因素. [ 2 ]学生和数学本身的特点也是其主要的因素,也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校的教育、教学的不当和数学本身的特点是造成数学差生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是造成数学差生的外在因素.而学生本身的问题是造成成绩差的内在因素.要想转化数学差生,就必须研究造成数学差生的内因和外因,然后内外因结合、逐个解决,以达到转化数学差生的效果.

2.造成差生的原因

2.1 内在因素

2.1.1对数学不感兴趣, 觉得数学没有用

大多数学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惑,我读中学时也有,就是觉得学数学除了考试和做题,没什么用呀.

为什么要开设数学课?也许最简单的一个理由就是“有用”.而目前中学数学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数学的训练价值,使学生有了良好的运算、推理基础,但在日常的教学中却看不到数学的广泛应用. [ 3]几乎都只用到加、减、乘、除,这些只要会买东西的人都懂啊!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因厌倦了枯燥的题型训练,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于是数学学习,对许多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沉闷的,没趣的,被动的事情.

长久以来,数学课堂的教学,更多的强调定义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和命题的解法,却忽略了从生活经验中去理解数学的需要,甚至于有些老师给学生灌输的“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升学的需要”这种单一的思想,学生产生疑惑也就不难理解了.

林培文毕业论文第 1 页 共 8 页

2.1.2 心理出现问题

(1).厌倦.有些差生平时虽很努力下工夫去学习数学,但因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总是没有什么起色.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他们就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2).紧张.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尚可,但一到考试就紧张,发挥失常,失误连连.平时会做的题目却难以下手,或本该拿到的分数却因不小心给丢失了.久而久之,对考试就产生了一种紧张的心理,而且是越大的考试越紧张失常.

(3).自卑. 这是“差生”中一种较普遍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 “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形成了“某某是差生”的概念,他们在同学、家长和老师面前抬不起头.特别是那些“双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师发生过争执,给老师留下过不好的印象,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

(4).无所谓.有些差生因为家庭条件好,父母又有一定的背景.因此,这些差生往往无紧迫感,只是热衷于穿名牌,追星,玩电脑,交朋友,在他们心中,只要有父母在,以后照样可以读大学,找个好工作. 2.1.3 自学能力差,基础知识差

(1).大多数数学差生,对书本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模糊不清.对概念理解不全面.理不清公式的来龙去脉,不会灵活运用公式.不能用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和定理.

(2).没有掌握好学习数学、适合数学特点的方法,没有学习计划,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

(3).自学时不能找出问题的重难点,不能整理出教材所叙述的内容,提不出问题,看书时注意力不集中.

(4).做作业时,解题理不清楚思路,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按照一定的步骤,法则,解题过程缺少依据,转化能力差.甚至为了应付老师而养成抄作业的习惯.

(5).考试时,缺乏竞争意识,做题过于粗心,甚至不愿认真复习马虎应付,考场上临时发挥. 2.2 外在因素 2.2.1 教师方面

林培文毕业论文第 2 页 共 8 页

(1).有些教师只看重升学率,对差生的教育没有耐心,对他们不够关心,甚至对他们置之不理.认为教育他们就在浪费时间.

(2).有些教师过于吝啬,很少给差生以鼓励,不能对差生给予肯定. (3).有些教师对差生不够亲善,对差生总是一副凶巴巴的嘴脸.

(4).教学上搞“同等对待”,课堂上面对着几十个智力、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要求同一水平,下达同一任务.如此做法,必定会出现差生.

(5).教学内容难度过高,教学中教师以升学水平为标准,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全面的多角度理解以及概念、公式的基本运算训练,偏重于讲解高难度的习题和技巧。如在应用a2±2ab+b2=(a±b)2公式时,教师没有讲清此公式的特点,就直接讲习题3(a+b+c)=(a+b+c)中,a,b,c有何关系?这就使得原本基础不好的学生很难跟上,而且每况愈下,逐渐拉大了与好生的距离. (6).教学进度过快,很多教师以为过早地结束课程,然后利用剩余时间搞深化复习,进行题型训练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是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他们基础知识跟不上,对后阶段的“题海战”感到厌烦、害怕.

(7).有些教师讲课单调乏味,作业过多且没有注意难易程度,于是有些学生上课难免会分心、走神,作业也难以独立完成. 2.2.2 数学本身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灵活性的抽象的学科.

(1).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因为还不习惯于抽象性思维因此很难接受课本上的新知识.

(2).有些学生因为前面的基础知识差,面对具有严密性的数学,他们当然就难以继续新知识的学习了.

(3).数学的灵活性比较强,有的学生明明能把公式背诵出来,可是要应用来解题时却难以应用.

以上的种种原因狠狠地挫平了差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对数学的兴趣.由此,我们解决差生就要根据种种原因,内外结合、逐个突破.

2

2

2

2

3.中学数学差生的转变

3.1 解决教师方面的问题

教师是善道的引导者,教师不止是承担“教书”传播真理的重任,更肩负着“育

林培文毕业论文第 3 页 共 8 页

人”以引人向善的使命. [ 4 ]教师的素质应包括德、识、才、情四方面.其中职业道德素质排在第一位.其中一点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 5 ]

下面我引用六十中学王增宝的《“差生”的心理探析及对策研究》 的几个观点:作为一个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差生,应该做到:诚、爱、严、宽、实. [ 5 ] 3.1.1 诚

首先要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 3.1.2 爱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认为“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差生”更需要关心,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 3.1.3 严

对学生的爱要在心中,在行动中则表现为“严”.学生犹如一棵棵正在成长的小树,既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又需要施肥剪枝除虫的管理,所以要严格管理,要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来约束管理他们,培养他们遵守行为规范的好习惯. 3.1.4 宽

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即使对于那些犯了较严重错误的同学也要处理慎重,不能“一棍子打死”,不能动辄定为“品质”问题,因为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都是正常的.对待他们要教育从严,管理从严,处理则从宽. 3.1.5 实

帮助“差生”,一方面是指出方向、找出差距、树立信心,一方面又要实实在在地帮他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落到实处,一丝不苟,而不是“点到为止”. 3.2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

林培文毕业论文第 4 页 共 8 页

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 [ 7 ]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

那么,教师应该怎么样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3.2.1.改进课堂教学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特点把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动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是相当的丰富多彩的.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举例,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情趣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持久性. 3.2.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当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并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种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恰当穿插有关生动的数学趣题、典故以及数学谜语,巧设悬念.

下面引用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邓其海的《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例子:[ 8 ]

在《字母能表示什么》的教学中,笔者创设这样的情境: 大家一起拍手念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4声扑通跳下水; ??????????

开始两句学生念得挺整齐的,后面的就不是那么整齐了.在生参差不齐的儿歌声中老师开始提出问题. 师:这首歌唱得完吗?

林培文毕业论文第 5 页 共 8 页

生:唱不完.

师:唱到后来比较累了,能否用一句歌词把它全部唱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生:能。“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字母能表示什么,好吗?

这种悬念可以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学生能积极思考,知识的接受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3.2.3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数学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需要一个和谐、融洽和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关心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诚心和爱心,沟通师生感情使之达到被学生看作是可信赖的朋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你所教的数学课就会产生兴趣, 3.2.4 把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如果把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应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体会到数学其实是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情景,使他们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充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如初中的统计图的学习中,给出了一批数据,让学生去算平均数、画折线图,他们会感到很枯燥.可以让学生互相调查每位学生每天到课室的时间,让他们算出平均数并画出折线图,这样他们既可以学习新知识,也可以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以便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提高自信心

3.3.1 教师宜采取因材施教和正面教育的方法

一个班级的学生,水平层出不穷,各个层次的学生接受水平不同.对差生,应放低要求,循序渐进,并肯定差生的进步. 对待差生应该坚持正面教育,在差生的

林培文毕业论文第 6 页 共 8 页

心里,他们已经难以再忍受打击,哪怕是一点点的打击,都有可能磨灭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所以要多表扬、鼓励,少批评、贬抑他们. 3.3.2 帮助差生发现自身的长处

差生因为缺乏自信心,所以以为自己一无是处,这时老师应该帮助其发现自身的长处,让其自己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数学差生都会有其各自的气闪光点,而往往老师就会忽视这些闪光点的存在,只要对其及时进行表扬就可以增加他们的信心.

3.3.3 尽可能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

在课堂上让差生多做些基础题,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在考试前应对他们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以求他们得到较多的肯定和表扬.

3.4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

差生往往都是没有自觉学习的习惯,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培养差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是转变差生必需的步骤.

3.4.1 课前预习,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让学生在课前先看课本找出问题所在和那些不懂或难以理解的内容.这样他们就会事先产生一种迫切的求知的心理,上课时他们就会提高注意力.

课后及时复习,把上课的内容及时巩固.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所谓及时复习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预防遗忘,只要粗略地复习,就可收效|;而要恢复已经遗忘的知识就要花更大的力气了. [9 ]可见,及时复习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4.2 适当多做题,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适当多做题,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但不可以进行“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反复做一些经典题目,一题多解,一解多变.数学是灵活性的学科,多做典型的题目,一题多解不但可以将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也可以为考试做好基础,可以培养解题方法,技巧和解题思路. 3.4.3 进行全面复习,把书读薄

数学是具有严密性和连续性的学科,进行全面复习,把所学的知识全部贯穿

林培文毕业论文第 7 页 共 8 页

起来,可以全面地理解和消化巩固知识,做题时就可随心所欲地运用公式定理去解决问题.

4 总结

在教学中教师注意采用以上方法对转化数学差生帮助极大.古人云:“不积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河.”学习也一样,差生何以成为差生,这都是内外因素长久积累下来造成的.他们对书本的知识丢失的越来越多,对数学学习就越来越厌烦,成绩也就越来越差,但只要教师关爱学生,尽力地帮助他们,我想付出的劳动一定会有回报的.

致谢:本人在写此论文时受到了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特别是指导老师白定勇副教授,他不

辞辛苦的指导我的论文写作,对我的指导实际到位,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赵立军教授的亲自指导令我的论文写作得以顺利进行,以及我所访问的各学校的数学教师提出的宝贵意见使我的思路更加开阔,本人在此示以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王剑兰,曾智昌主编,《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第一版]第201页

[2] 王剑兰,曾智昌主编,《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第一版]第202页

[3]刘潇琳http://www.msnj.pte.sh.cn/njblog555/more.asp?name=liuxiaolin&id=119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生活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4]王剑兰,曾智昌主编,《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第一版]第22页 [5]王剑兰,曾智昌主编,《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1月第一版]第25页 [6] 王增宝,http://www.chinaedu.com/101resource003/bzrzy/bzrzyhtm/200401/“差生”的心理探析及对策研 究 [7] 王剑兰,张凤琴,陈尚生主编,《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8月第一版]第225页

[8] 邓其海,http://www.jnsms.com/edu/lunwen.php《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9] 王剑兰,张凤琴,陈尚生主编,《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8月第一版]第109页

林培文毕业论文第 8 页 共 8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rh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