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黑白电视机的基本原理

更新时间:2023-10-20 07: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黑白电视机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黑白电视接收机的组成及电视信号的传递(1,2课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视信号的开成和发送,掌握电视机的组成电 路及各部分电路的主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电视机的电路组成及作用 三、教学难点:电视信号的传送 四、教学过程:

一、电路组成(共分八部分) 1、 高频调谐器(俗称高频头) 2、 公共通道 3、 伴音通道(也叫伴音电路) 4、 视放及显像管附属电路 5、 同步分离 6、 电源电路(输出12V 和18V 两组) 7、 场扫描电路 8、 行扫描电路

二、各部分电路的作用 1、 高频头: (1) 种类:手动机械调谐 ① V 头:接收1-12 频道,甚高频 U 头;接收13-68 频道,超高频 ② 电调谐(利用电压)U-V 一体化 11 ③ 全增频 ④ 红外线遥控全增频 ⑵作用:―选‖、―放‖、―变‖(三个字) ―选‖---从多种频率的高频载波中选出人们所需要的某种频率的高频载 波。 ―放‖---对前级送来的高频载波进行增益放大,同时受 RFAGC(即高放 AGC 的控制。保证电视接收机再现出来的图象和伴音不论是近地台还是 远地台,均匀一致。 ―变‖---将高频放大后的高频载波信号转变成固定中频载波。 (利用差频原理) 固定中频载波频率: 黑白---载图 38MHZ、 载音 31.5MHZ 彩电---载图 38MHZ 、载音 31.5MHZ、 载色 33.57MHZ 2.公共通道作用: ⑴对固定中频载波进行放大(四级)同时受AGC 控制2—2.5V ⑵对38MH 进行视频检波。(卸载)38MHZ 载波中检出视频信号来。检波 方式:二极管或三极管 视频信号包括:图象、复合同步和复合消隐。 ⑶将第一伴音中频载波转变成第二伴音中频载波31.5M→6.5M 原理:38M – 31.5 = 6.5M (差频) 3.伴音通道的作用:(采用UPC1353C) ⑴对6.5M 进行增益放大. 12 ⑵对6.5M 进行限幅(防止信号的丢失及对不必要的干扰信号进入) ⑶对6.5M进行鉴频(从6.5M中选出音频信号来)因为电视伴音的调制方式 为调频。 ⑷对检出的音频信号进行增益放大和功率放大。 ⑸推动扬声器完成声音的再现。 4.末级视放及显像管附属电路作用: ⑴对视频信号进行增益放大。 ⑵通过显像管完成图像的再现。 显像管附属电路的组成: a. 灯丝电压供给:黑白 12V,彩电6.3V(交流) b. 加速电压供给:(100—400V) c. 聚焦电压供给:(100—800V) d. 阳极高压供给:(9—19KV) e. 偏转系统:组织大小区分:(大场小行) 5.同步分离

1

电路的作用: 从视频信号中分离出复合同步和复合消隐信号来。 6.电源电路的作: ⑴将市电220V 转变成约17.5V 的交流电 ⑵将17.5V 交流电整流升压至18-20V 直流电(伴音专供) ⑶经取样调整将18-20V 转变成稳定的12V—整机供电. 7.场扫描电路的作用: ⑴受控振荡产生频率为50HZ 矩形波.(场振荡) 13 ⑵经锯齿波形成电路将矩形波转换成锯齿波. ⑶对行锯齿波进行增益放大.(场激励) ⑷对锯齿波进行功率放大.(场输出) 8.行扫描电路的作用: ⑴受控振荡产生15625HZ 矩形波.(行振荡) ⑵对行锯齿波进行增益放大.(行激励) ⑶对行锯齿波进行功率放大(行输出) ⑷配合高压包(行输出变压器)形成高、中压。

三、黑白电视接收机组成方框图 在黑板上画出,课后让学生练习默画。牢记!! 四、黑白电视信号的传递 1.电子振荡原理 灯丝烘热阴极发射电子,在加速聚焦电压所形成的电场中电场力的作用下 使电子获得动能去轰击荧光粉发出可观的荧光。 关于扫描参数我国规定如下: 行周期 TH=64us 行频FH=15625HZ 行正程时间THs=52us 行逆程时间12us 场周期TV=20ms 场正程时间TVs=18.4ms 场逆程时间TVs=1.6ms 总行数 Z=625 行。每场行数312.5 行 每场正程287.5 行 每场逆程25 行 2.全电视信号的内容: 14 图像信号:有灯光或其它光源发出的光入射到景物上经反射到摄像机的镜 头再由光电靶形成电信号即黑白图像信号。场、行同步信号和消隐信号均 由同步机产生。场、行同步信号为矩形脉冲。场行消隐为尖脉冲。前后均 衡脉冲合起来为全电视信号。 五、电视信号的传递: 1.调幅.图像信号采用 2. 调频.伴音信号采用 我国为负极性调制。全电视信号发送图。

第二节:高频调谐器 (3课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高频头的种类掌握高频头的电路原理,

学会 高频头的拆装和常见故障维修

二、教学重点:高频头的作用及电路原理 三、教学难点:高频头的电路原理 四教学内容:

1、 高频调谐器(高频头)的组成方框图 2、作用;

1. 选频:从多种频率的高频载波中选出人们所需的某种频率的高频载 波。 2. 放大:对前级选出的某一频率的高频载波进行增益放大同时受来自 通道输出的AGC 直流控制信号电压(2.5-3V)的控制。从而保持近 地台,远地台,强信号,弱信号再现出来的声像均匀一致。(如果这 一级控制不住后级通道还再次控制叫做中放AGC 控制)。 3. 变频: 由本振送来的高频等幅和高放送来的高频载波进行行差频输出这两个频 率

2

信号的差即固定中频载波。f 本-f 载=f 固 其固定中频载波为: 38MHZ 载有视频信号;31.5MHZ 载有伴音信号。 一、 电路原理:P36 17 信号流程:V 通道: 高频载波(多种频率)→VHF 天线→低通滤波器→A3、A2 电感→5.6p 穿 芯 电 容 → 同 轴 电 缆 → VT1bc→ 双 调 谐 回 路 → VT2b → VT2C → 15p→C3→C→1000p→中频输出。 信号流程:U 道 多种频率的高频载波—UHF→高通滤波器A2A4 线→6pf→同轴电缆 →VT1bc→双调协回路→VT2b→L3→C→1000p→ 中频输出。AGC(3V) 控VT1b 极AFT 自动频率控制信号(6.5V)VT3 电路D11.5V 电压作为工 作电压。分别供高放管本振管和混频管所使用。 一、 电调谐高频头: 1. 什么叫做电调谐? 利用(0-30V)直流电压进行调整谐振电路振荡频率的调谐过程叫电调谐。 18 2. 电路原理及组成方框图。 工作原理:V 头 U 头基本上是独立的工作。工作状态的改变由频段 19 切换电压 BL、BH、BU 决定。当 VHF 信号时 BL 或 BH 决定。当接收 VHF 信号时BL 或BH 提供直流电压,BU 不提供电压。VHF 高频头工作, 而 VHF 不工作。当接收 VHF 信号时(超高频)给 BU 提供直流电压断 BL 和BU 不提供电压,此时UHF 工作,而VHF 除混频级仍工作为VHF 的中频放大器工作外其余电路不工作。也可以理解为: 由天线耦合过来的多种频率的高频载波经低通(甚高频 1-12 频道) 滤波后送给选频电路。该电路在Uc 控制调整2VD2 选出1-12 频道中其中 一频道的高频载波送至高频放大级放大后,再次对放大了的高频载波进行 双调谐回路的选频。(靠Vc 控制的2VD4 和2VD1)送至变频级。本机振 荡频率的改变是靠 Vc 控制 2VD10 来完成形成高频等幅波。再与高频载 波经 2VT8 差频输出固定中频载波。从而完成了高频调谐器 VHF 的调谐 工作任务。

作业:1.练习高频调谐器组成方框图的绘制。 2.理解并叙述电调谐高频头的工作原理。

第三节:图像通道电路(公共通道) (4课时)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公共通道的电路组成,各部分电路 的作用和信号流程。学会直流供电通道的分析和主要点工作电压的测量。

二、教学重点:公共通道各部分电路的作用,upc1366 内部功能和外部主要管 脚作用。 三、教学难点:upc1366 内部原理。 四、教学内容:

1、 公共通道的电路组成及作用: 1. 预中放:(2BG1、DG430、C1674) 作用:对固定中频载波进行增益放大。 2. 声表面滤波器(SAWF)2LB1 作用: 提升图像成分,吸收伴音信号成分,滤除外来信号干扰。三大作用。 3.常数:在 upc1366 内部,一般为四级放大。其中,前两级受中放 AGC 的控制。 作用:对固定中频载波进行增益放大。 4.视频检波(在upc1366 内部) 作用: ① 从38M 载波中检出视频信号来。 ② 将31.5MHz 转变成6.5MHz。即:由第一伴音中频载波转变成第二伴音 21 中频载波。 ③ 彩电33.57MHz 转变成4.43MHz,即38-33.57=4.43(MHz) 5.预视放(在upc1366 内部) 作用: ① 对视频信号进行电流放大。 ② 提高载负载的能力。 6.AGC 的形成: 作用:从视频检波输出或预视放输出取出部分信号,经整流滤波、延时、 放大、形成中放AGC 和高放AGC 直流控制电压,分别去控制一中放和二中 放及高频头中的高放管的放大增益。 二、Upc1366 直流供电脚 ①12V ⑤6.3V ⑿7.2V 三、upc1366 信号来源和去向 1.来源:来自预中放后级声表面输出端信号内部为固定中频载波。 2。去向:第一路送往伴音电路;第二路送往视放级;第三路送往同步分 离电路。 四、 AGC 闭

3

环方框图: 22 五、 AGC 闭环工作原理:从预视放输出级取出部分信号,首先经过 ANC 抗干扰电路,再经AGC 检波,将交流信号整流滤成为直流信号电压, 由AGC 放大形成中放AGC 控制信号去控制upc1366 内部的一中放和 二中放放大器的放大管。形成的中放AGC 信号再经AGC 放大延时形 成高放AGC(RFAGC)去控制高频头中的高放管的放大量: AGC——2~2.5V; RFAGC——2.5~3V。 小结: 1.图象通道的电路组成:预中放、声表面、upc1366 集成电路及外围元件。 2.Upc1366 内部电路及功能、作用。 3.闭环AGC 和高放AGC 的形成及组成方框图。

第四节:视频放大器(5课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视频放大器的性能要求和电路组成,掌握视 频放大器的作用、工作原理及信号来源和去向。 二、教学重点:视频放大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视频放大器的频率补偿。 四、教学内容:

1、 视频放大器的电路组成: 1.视频放大管偏置元件。 2.6.5MHz 陷波器。 3.对比度调节电路。 4.亮度调节电路。

5.图象信号的高低频补偿。

2、各部分电路的作用: 1. 视频放大器的作用: 对前级送来的视频信号进行增益和功率放大。 2. 6.5M 陷波器的作用: 对视频信号视为通道,对 6.5M 的第二伴音中频载波信号以最大的限度加 以抑制,同时提高抗干扰的能力。 3.对比度调节电路的作用 通过4W1 的调整,可改变视放管发射极电位,从而调节了视频放大管的放 大量(即导通深度),起到了调节图象的清晰程度的作用。 4.亮度调节的作用: 通过调节4W2 电位器可以调整显象管阴极和栅极之间的电压,从而可以调 节图象的明、暗程度,达到调整亮度大小的目的。 5.补偿高低频电路的作用 通常利用高频补偿方式,有发射极负反馈高频补偿和集电极电感补偿。达 到补偿图象信号的高频成分和低频成分,进一步提高图象的清晰度和质 量。 三、对视放电路的要求: 1.电压放大增益(50~80 的 B 值)与动态范围。峰峰值 1~1.5V, 24 Vpp=1-1.5。信号放大功率要足够,常用放大管为C5551、C2229 等。 2.频率特性 带宽0~6MHz。 3.设置对比度和亮度调节, 4.放大器非线性失真要小(灰度失真和相位失真) 5.应有6.5MHz 陷波器设置。 综上所述,视频放大器是一个高增益、宽频带、大动态范围的电压放大 器。 四 、 信号来源和去向: 1.来源: ① 来自upc1366③脚的视频信号。 ② 来自场输出的场消隐信号。 ③ 来自行输出的场消隐信号。 2.去向: 送往显象管的阴极,完成图象的再现。 五、视放管的选择: 工作电压100~120V,高压包提供。 视放管ce 反向击穿电压VBRCEO≥120V。 通常选VBRCEO≥150V。 工作电流约5~10Ma。 集电极功耗约500Mw,选择视放管的功耗:Pcm≥1W。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B≥50~80。 特征频率:f≥100MHz。 25 作业:P65,1、5、6

4

第五节:显像管及偏转系统(第6课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显像管的结构及参数 。 二、教学重点:显像管的荧光屏、锥体部分、电子枪 三、教学难点:显像管的电子枪 四、教学过程

一、结构: 荧光屏、锥体部分、电子枪

二、各部分的作用: 1. 荧光屏:在两层玻璃间为真空且中间有一层荧光粉涂在玻璃内壁上。 高速电子流—电子束轰击荧光粉发出荧光。为电视图像的再现打下 基础。 2. 锥体部分: 内外涂有石磨层,形成一个大电容起着高压滤波的作用。 3. 电子枪: 灯丝加热阴极产生热电子发射而中压加速和聚焦极的作用形成高速粒子 流从而轰击荧光粉发出可见的荧光。 三 、显像管各管脚的名称及参数 15 各管脚名称①脚空②阴极③④灯丝⑤栅极⑥加速⑦聚焦 机械参数:屏幕尺寸、最大偏转角、管颈直径、管身、长度、质量 电性参数:灯丝电流、阳极电压、调制量 光性能参数:荧光屏亮度、光点尺寸、图像分辨率等。 四、偏转系统 1.结构:场偏转和行偏转为一组合体。 2.作用:控制电子束分别沿竖直和水平方向进行扫描。 3.特征:阻值大小不同―大场‖―小行‖ 具体应用更换连接时千万不能接错。 宏观辨认:(绕制线圈的导线粗者为行,细者为场) 万用表测量:用RX1 档阻值大者为场,小者为行 B 型 场5-7 欧姆 行1-3 欧姆。 注意:在具体维修和更换偏转线圈时,一定要用万用表欧姆档去认真地测 量两个线圈的阻值,确认无误后再进行连接,千万不要搞错。以免烧坏线 圈和其它元器件。

第六节:伴音通道电路(第7课时)

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伴音电路的组成和作用,掌 握伴音电路各部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组成方框图。学会伴音电路直流供电 电压的测量,理清伴音电路的信号流程,及其直流供电通路。 二、教学重点: 伴音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伴音电路的故障分析及其常见电视机有图无音故障的检修。 教具: 整机电路图、机心大板、示教板等。 四、教学内容:

1、 伴音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1.伴音分离电路,6.5MHz 带通滤波器 2.伴音中频放大及其限幅 3.伴音信号的鉴频解调 4.伴音电路音频信号的增益放大 1. 5。音频信号的功率放大 伴音电路主要由upc1353 集成块完成大部分的功能。Upc1353 直流供电脚 ⑤8V,⑩16.5V ,信号输入脚⑿脚,信号输出脚⑧脚。输入 6.5MHz 第二 26 伴音中频载波信号,输出的是增益和功率足够的音频信号,推动扬声器来 完成音频信号的再现。 2、组成方框图:

3、各部分电路的作用: 1.6.5M 带通:3LB 对6.5M 视为通道,对高频、低频以及干扰信号以最大限度加以抑制。 2.6.5M 中放(upc1353 内部) 对6.5M 进行增益放大(二级放大) 3.6.5M 限幅(upc1353 内部) 对6.5M 进行整形 4.6.5M 的鉴频(解调)(upc1353 内部) 将音频信号从6.5M 中检出来,同时进行选频,主要由3LB2 来完成。 5.音频放大(upc1353 内部) 完成对音频信号进行增益和功率放大,同时受音量电位器3W1 来控制音频信 号的输入量。

4、信号来源和去向: 1.来源: 27 来自upc1366③脚,6.5MHz 和视频信号。 2.去向: 送往扬声器,完成声音的再现。

5

5、伴音电路的工作原理 将 6.5MHz 的第二伴音中频载波信号首先进行滤波放大和限幅,然后经 upc1353 内部进行鉴频,从而从 6.5MHz 的载波中检出音频信号来。为了 推动扬声器发出洪亮而又不失真的声音,还要经过音频信号的增益放大 和功率放大,去加重和音量控制电路。 作业:分析电原里图,列举伴音电路产生故障的原因.

第七节:同步分离与抗干扰电路(第8课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复合同步及复合消隐信号是经过 同步分离器从视频信号中选出的。掌握同步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和电 路组成。 二、 教学重点: 同步分离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 ANC 电路的工作过程 教具:电路板、测试机、同步分离管C733。 四、 教学内容: (一)、 同步分离电路的性能要求:

1. 视频信号幅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50%~70%)以及图象内 容变化都不应该影响同步分离电路工作。

2. 分离出来的行、场同步信号的幅度、极性、相位、波形,均应 能满足行、场扫描电路的要求。

3. 抗干扰性能好,行、场脉冲信号应互不串扰,即使全电视信号 中混合干扰脉冲也能正常工作。 一、 电路组成方框图:

电路原理分析:① 静态时,BG 截止,Vb>Vc,Vb>Ve。 ② 当视频信号中的图象信号到达BG 的基极时,虽然降低了Vb, 但BG 仍处于死区,不导通。、③只有视频信号中的场、行同步和消隐信号到达 BG 基极,再次降 低 BG 的基极电位,使 BG 处于导通状态,从而从视频信号中将场、 行同步和消隐信号分离出来,放大传递至后级。当复合同步信号和 复合消隐过后,BG 又处在截止状态。 (二)、 同步分离电路的作用: 从视频信号中将复合同步和复合消隐信号分离出来。 (三)、 信号来源和去向; 1.来源:来自 upc1366③脚,内容为视频信号和 6.5MHz 第二伴音中 频载波。 30 2.去向:送往积分电路和AFC 电路。 三、 自动噪声抑制(ANC)电路正常工作时,VT2 处于饱和导通状态, 它的集电极电位 约为0.3V,B 点电位约为4.4V,而预视放发射极A 点的电位约为 4.7V,这时,二极管 VD1 导通,正极性的全电视信号 从 VT1 的发射极通过 VD1 送到同步分离电路。当幅度较大的干扰脉 冲来到时,A 点的电位大幅度向下跳变,Ec 通过R3、VD2 向C2 充电, VT2 基极电流减少使之脱离饱和区进入放大区或截止区,VT2 集电极 电流也减小,⑧点电位上升超过 A 点电位,于是 VD1 截止,干扰脉 冲也不会使C1 过量充电,因而也不会影响幅度分离电路的工作,达 到抗干扰的作用。

第八节: 行、场扫描电路(9、10课时)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行场扫描电路的组成以及作 用,掌握扫描电路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组成方框图,学会各部分的 直流供电测量,理解以及各部分电路的信号流程以及在整机电路中 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行、场扫描电路的组成以及作用。

三、教学难点: 行、场扫描电路的故障分析以及黑白电视机常见的有音、无光的 故障

6

维修。

四、教具:整机电路图、机芯大板、示教板等 五、教学内容:

<一>场扫描电路 一、 场扫描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1. 积分电路,从同步分离电路的同步信号中分离出场同步信号 2. 场振荡电路,分立元件常用RC 锯齿波形成电路 3. 场同步电路,利用场同步脉冲去直接控制振荡器以实现同步 4. 场输出电路,常见有OTL 场输出和泵电源OTL 场输出电路 5. 场非线性补偿,为了消除场扫描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真 场扫描电路主要有:UPC1031 集成块完成,大部分的功能,UPC1031 直流供电脚2 脚、10 脚。信号输入脚1 脚,3 脚为场偏转提供50HZ 的锯齿波电压,形成锯齿波电流,控制电子束作垂直扫描,并为末 级视放提供,场消隐信号,消除场回扫线。 二、组成方框图 同步信号→积分电路→场振荡→场激励→场输出 各部分电路的作用: 1. 积分电路:从行、场同步信号中分离出场同步信号 2. 场振荡:受同步信号控制产生频率为50HZ 的矩形波 3. 场激励:对场锯齿波进行增益放大 4. 场输出:对场锯齿波进行功率放大 三、信号来源和去向。 1. 来源:来自同步分离的复合同步信号(50HZ、15625HZ) 2. 去向: 32 (1) 送往行、场偏转―锯齿波‖控制电子束进行竖直扫描。 (2) 送往末级视放e 极―尖脉冲‖消除场回扫线 一、 场扫描电路的工作原理 首先由积分电路从复合同步信号中分离出声同步信号去控制场 振荡以实现场同步,径场振荡器产生声锯齿波电压,经场激励增益 大,然后由声输出送给场编转线圈,控制电子来竖直方向的扫描。 (五)常见故障以及原因 1》图像上下不稳定(没有同步点)原因:A:场频失调B:积分元 器件损坏 2》场幅拉不满:原因:A:场幅电位器失调B:UPCB66 内部损坏, 以使功率放在减小 3》一条水平亮线,原因:A:偏转供电线断,B:TC9 损坏C:UPC1031 损坏D:偏转线圈损坏 4》开机正常过一会儿场幅变小原因:A:TC3 漏电TC2 漏电B:集 成声UPC1031 本身损坏 《二》行扫描电路 一、 扫描电路的组成和功能 1、(1)AFC 签相器 (2)行振荡 (3)行激励(行推动) (4)行输出 (5)高中压形成电路 33 2、组成方框图 二、各部分的作用 1.AFC 的作用:从复合同步信号中分离出行 同步信号(比较信号)然后再与行逆过程变压 器送来的行振荡频率(行逆程脉冲)进行比较 输出误差电压(UPC) 2.行振荡作用;受控振荡产生15625HZ 矩形 波 3.行激励作用:A、对前级送来的信号进行增 益放大 B、推动行输出工作 4.行输出作用:A、对行锯齿波进行功率放大 B、配合高压包产生高中压供其它电路 5.将行逆程脉冲径整流滤波转变成直流电压 三、信号来源和去向 34 1.来源:行振荡管发射极 2.去向:去偏转线圈和高压包 四、工作原理: 行振荡在AFC 输出的误差电压控制下,产生与 发送端同频,同相的15625HZ行振荡脉冲信号, 该脉冲经行激励电路放大,推动行输出管以开 关方式工作,进而在行偏转线圈吵产生一个幅 度足够,线性良好的锯齿波电流,行输出后逆 程期间产生一个幅度很大的行逆程脉冲,可用 于消隐经行输出变压器开压,整流及电容滤波 后产生高、中压给显管各极供电。 五 、AFC 电路的作用、原理及组成 1. 自行频率控制AFC 电路的主要任务是使行 振荡频率,相位与行同步信号的频率、相位保 持一致,也就是同步状态 2. AFC 的组成方框图 3. AFC 的原理: AFC 是一个锁相环路系统,积分电路将行逆程 电压积分式锯齿波电压,然后送入鉴相器,与 行同步脉冲电压进行相位比较。若两者同频, 同相,则签相器无输出,行频振荡电路按固有 频率振荡;若两者不同频或不同相,则签相器 35 输出正成负的误差电压,经低通滤波器形成平 滑的直流电压,然后去控制行振荡电路,调整 振荡频率和相位,直到完全同步为止。

六、行扫描故障维修分析 ①―三无‖故障:原因:电源电路和行扫描电 路同时损坏―因过载所致 ②―有音无光灯丝亮‖原因:A:行不起振B: 行不激励C:行振荡管击穿D:高度电位器损 坏或边线断 ③―有音无光灯丝不亮‖原因:除②的原因外, 另加大板与尾板连线,S3、S4、S5、S6 断路 ④―有音竖直一条亮线‖原因:行输出 6BG6C-6L6 之

7

间的故障A:6L6 内部断路B: 连线断C:6C17 开路6L5 断 ⑤―有音、有光、行幅窄‖A:网电电压低B: 行频低C:行逆程电容、漏电6C9、6C10 ⑥A:行频低B:调行频无效,则行振荡电路 工作不正常(6BG4 参数变化6C9、6C10 失容) ⑦有音、有光,图像失真,校正电容,6L17, 校正电感6L5 36

第九节:电视机整机电路分析(第11、12、13节)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和具体实践操作,使 学生熟读电视机原理图,掌握 电视机的整机组成电路及各部分电路的作用。熟练地掌握整机电路各部分 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信号流程。并能顺利地将各路直流供电准确地走通。在 理解和掌握电路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对常见 的机器故障,能够熟练地检测故障,最终达到排除电路故障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 整机电路的组成,交流信号流程及直流供电。 三、教学难点: 交流信号流程及其直流供电通道。 四、教学内容:

1. UPC 三片机电路组成: (1) 高频调谐器 (2) 公共通道 (3) 伴音电路 (4) 同步分离 (5) 末级视放及显像管附属电路 (6) 电源电路 (7) 场扫描 37 (8) 行扫描 2.各部分电路的作用 (1)高频调谐 作用:将从天线接收过来的高频载波信号(包括甚高频和超高频载波)进 行选频,从中选出一个人们所需要的某一电视台所发射的高频载波进行增 益放大。在放大过程中同时要受到高频AGC 的控制。然后将放大后的高 频载波信号与本机振荡所产生的高频等幅波信号进行混频,差频输出固定 中频载波信号。即38MHZ 运载视频信号、31.5MHZ 运载伴音信号。然后 输送到下一级――公共通道。 (2)公共通道的作用: 对固定中频载波进行增益放大(一般为4 级放大)前两级受中放AGC 的 控制,后两级以最大的增益进行放大。放大后,将38MHZ 所运载的视频 信号检出来,同时将第一伴音中频载波转变成第二伴音中频载波(即 38MHZ—31.5MHZ=6.5MHZ)。并且从视频输出级取出差分信号,经整流、 滤波、放大形成中放 AGC 信号去控制一中放和二中放。中放 AGC 控制 信号再经过放大延时形成高放AGC 控制信号去控制高频头中的高放管的 放大增益。 (3)伴音电路的作用。 对6.5MHZ 的中频载波信号进行增益放大、限幅。然后对6.5MHZ 的伴音 信号进行鉴频,即从6.5MHZ 中检出音频信号来。再经音频信号的前置增 益放大和音频信号的功率放大。最后从足够的增益和功率完成声音的再 现。 38 (4)同步分离电路的作用。 从视频信号中分离出复合同步和复合消隐信号来。 (5)末级视放及显像管附民属电路的作用。 对视频信号进行增益放大要求β ≥80。经电源和高压包输出,分别经灯丝、 加速极、聚焦极、阴极、提供工作电压、让显像管形成光栅、完成图像的 再现。 (6)电源电路的作用。 将220V 的交流市电,经降压、整流、调整提供18V――20V 的伴音功率 专供电压和各部分电路所使用的12V 工作电压。 (7)场扫描电路的作用。 经积分电路将复合同步信号中选出行同步信号给 APC 输出误差电压去控 制行扫描电路,让行振荡始终振荡在频率为 15625HZ 的位置上,然后经 行激励和行输出,对行锯齿波进行增益和功率放大后送行偏转,形成锯齿 波电流去控制电子束沿水平方向进行扫描。 3.交流信号流程(以UPC 三片机金工牌为例) (1) 固定中频载波信号的流程 IF 输出 38M 和 31.5M→2C1→2BG1 b、c→2C3→2LB1→2C6→ UPC1366⑧脚 (2)5MHZ 中频载波信号流程 UPC1366③输出→2C15→3LB1→UPC1353⑿ (3) 音频信号流程 UPC1353⑧输出→3C19→扬声器 39 (4) 图像信号流程 UPC1366③输出

8

→4LB1→4R9→4BG1 b、c→4C8→4R11→显像管阴极 (5) 复合同步信号的流程 UPC1366③输出→5R6→5C3→5R1→5BG1,b、c→5R5、5C2→5R2、5C1 →7C6→UPC1031⑤ UPC1366③输出→5R6→5C3→5R1→5BG1b、c→6R1→6C1→APC (6) 场扫描信号流程 UPC1031①输出→7C9→7L1(场偏转) (7) 行扫描信号流程 6BG4e 极输出→6R12→6BG5b、c→6B1 初、次→6BG6b、c→6C17→6L →6L6 (8) 场消隐信号流程 UPC1031①输出→7C9→7C10→7BG1→7R8→S2→S2→4BG1e (9) 行消隐信号流程 6B2⑦输出→6R4→S2→S2→4BG1e 4. 直流供电通道 (1)18V 伴音功率专供电压 8BG3C 极→8R2→UPC1353⑩ (2)12V 高频调谐器供电

第二章:彩色电视机原理及结构

第一节:光和色的基本知识(第14、第1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光的特性,明确可见光的概念,了解五种主要标准光源;理解彩色 三要素和三基色原理,掌握亮度方程。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彩电相关的光学问题,为以后学习彩电原理打下 理论基础。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教二、教学重点:三基色原理、亮度方程。 三、教学难点:对三基色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分钟)( 在彩电技术中涉及到许多光学知识,如可见光的颜色、配色实验、三基色原理以及亮度 方程等,当我们学好这些光学知识后,就为以后学习彩电原理与维修技术打下了一定的理论 基础。 〖新课〗第一节 光的特性与光源

一、光的特性 读书指导法、 分 析法、演示。 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兼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电磁波谱如 图所示。其中只有人们眼睛可看到的那一小部分叫做光、准确的叫可见光。

二、可见光谱与白光源 不同波长的光波所呈现的颜色各不相同,随着波长的缩短和频率的升高,依次为:红、 橙、黄、绿、青、蓝、紫。 只含有单一波长成分的光称为单色光或谱色光。 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长的光称为复合光。 1.白光的分解 白光可以被分解为单色光,称为白光的分解。 在实验室中也可以进行白光的分解 (作三棱镜分光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分解出的红、 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波长的彩色光,如图所示。)。 在这中间还有许多中间色。 2.标准光源 按国际规定选用如下五种主要标准光源(即标准白光),它们的光谱分布如图所示。 (1)A 光源 它相当于钨丝灯在 2 800 K 时发出的光。其波谱能量分布如图中曲线 A 所示,它的灯光 常带橙红色,不如太阳光白,A 光源的相关色温为 2 854 K。 (2)B 光源 它接近于中午直射的阳光,相关色温为 4 800 K,可以用特制的滤色镜从 A 光源获得。 (3)C 光源 它相当于白天的自然光,相关色温为 6 800 K,也可以用特制的滤色镜从 A 光源获得。 由图中的曲线 C 可以看出,其波谱能量在 400 ~ 500 nm 处较大,所含蓝光成分多。 (4)D65 光源 它相当于白天的平均照明光,相关色温为 6 500 K,被作为彩色电视中的标准白光,可 以由彩色显像管荧光屏上的三种荧光粉发出的光适当配合而获得, 相应光谱分布如图中的虚 -2- 线 D6500 所示,它与 C 光源很接近。 (5)E 光源 它是一种假想的等能白光( E白 ),光谱分布为一条直线,即所有波长的光都具有

9

相等 辐射功率时所形成的白光, 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采用它纯粹是为了进行理论研究和简化色 度学的计算。

板书 第一节 光的基本性质 一、光的特性 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兼有波动性和粒子性,并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 人们眼睛可看到的那一小部分叫做光、准确的叫可见光。 二、可见光谱与白光源 1.白光的分解 2.标准光源 有 A、B、C、D65、E,共五种白光源。 色度学的基本 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第1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光的特性,明确可见光的概念,了解五种主要标准光源;理解彩色 三要素和三基色原理,掌握亮度方程。 2.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彩电相关的光学问题,为以后学习彩电原理打下 理论基础。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三基色原理、亮度方程。

二、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对三基色原理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彩色三要素 1.亮度 是光作用于人眼时引起的明亮程度的感觉。对于发光物体来说,它所含的能量大则显得 亮,反之则暗。 2.色调 是指光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不同颜色分别表示不同的色调,是彩色 的重要属性。 3.色饱和度 色饱和度又称色浓度,是指彩色所呈现的深浅程度。色饱和度越高,颜色越深,反之则 越浅。 色调和色饱和度又合称为色度。它既反应了颜色的类别,又反应了颜色的深浅程度。

(二)景物的彩色 景物呈现什么彩色取决于两个条件: 1.景物表面的光学属性,即它对不同波长的光吸收、反射或透射的特性; 2.光源的光谱成分。 色对光并不具有单一的对应性,几乎自然界中所有的彩色都能由红、绿、蓝三种波长的 单色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配出。 三、三基色原理 选择三种基色,将它们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以引起各种不同的彩色感觉。 1.三种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即任一基色不能由另两种基色混合而成。电视技术中 确定以红、绿、蓝为三基色,分别用 R、G、B 表示,按国际上统一规定: R——红光,波长为 700 nm [R 为 Red(红)的缩写] G——绿光,波长为 546.1 nm [G 为 Green(绿)的缩写] B——蓝光,波长为 435.8 nm [B 为 Blue(蓝)的缩写] 2.自然界的所有彩色几乎都可以用三种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反之,任何彩色也 可分解为比例不同的三种基色。 -3- 这可以用空间混色实验证明: 我们将红、 蓝三种色光同时投射到一个白色屏幕上时, 绿、 通过调节三种色光的比例, 可以混合出千变万化的各种颜色, 典型的是如图所示的相加混色 效果,即: 红 + 绿 = 黄 红 + 蓝 = 紫 绿 + 蓝 = 青 红 + 绿 + 蓝 = 白 3.混合色的亮度等于参与混色的基色的亮度的总和。 4.用三基色混合成的彩色,其色调和色饱和度皆由三基色的比例决定。 相加混合法: 将三种基色光按不同比例投射到显像管的荧光屏上, 不同比例的三种基色 光相加而获得千变万化的彩色图像。

(三)显像三基色与亮度方程 1.显像三基色 显像三基色:彩色显像管荧光屏上的三种荧光粉在电子束轰击下分别发出红、绿、蓝三 种基色光。 不同荧光物质所呈现的亮度和色度各不相同, 我们可以通过配色实验得出任一彩色光所 需的红(R)、绿(G)、蓝(B)三基色的量值,从定性的角度得到各种颜色的混色规律, 得到亮度方程。 2.亮

10

度方程 我们可以通过配色实验得到白光,并可确定红、绿、蓝三种基色光的混合比例。白光的 强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亮度感觉,如果用 Y 表示亮度信号,则 Y 也可用配色方程写出: Y = R [R] + G [G] + B [B] 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具体含义后面讨论)的显像三基色是有差异的,所用的标准光也不 一样。现以 NTSC 制为例确定显像三基色配出白光的数量关系式: Y = 0.299 [Re] + 0.59 [Ge] + 0.114 [Be] 式中的[Re]、[Ge]、[Be]分别为显像三基色单位、为方便起见可直接写作 R、G、B。故 上式可近似地写作 Y = 0.30 R + 0.59 G + 0.11 B -4- 这是彩色电视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 我国采用的是 PAL 制、它的显像三基色和标准白光与前者略有不同、因而亮度方程也 有差异,如下式所示 Y = 0.222 R 十 0.707 G 十 0.071 B 由于 PAL 是在 NTSC 制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而且实践证明沿用 NTSC 制的亮度方程进行 设计,重现图像的亮度误差并不大,基本上可以满足人眼视觉对亮度的要求。

*板书: 第二节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一、彩色三要素 亮度、色调、色饱和度 二、景物的彩色 景物是在特定光源照射下反射一定的可见光谱成分作用于人眼而引起的视觉效果。 三、三基色原理 选择三种基色,将它们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以引起各种不同的彩色感觉。 四、显像三基色与亮度方程 Y = 0.30 R + 0.59 G + 0.11 B 练习法 小结: 彩色三要素和亮度方程等光学知识进行了初步学习,

第三节、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教学基本要求(17、18课时)

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视信号的产生,掌握全电视信号FBAS 的组成,理解NTSC 和PAL 编码制; 2. 了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3. 掌握黑白、彩色电视机的整机方框结构及信号流程; 4. 掌握电视机各主要单元电路的组成,理解其基本的工作原理; 5. 了解电视机中各专用元器件的基本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6. 熟悉近期国产典型机的主要集成电路及其功能;了解这些典型机 内部应用的新器件、新工艺、新技术; 7. 了解电视技术的新成果、新动向; 8. 了解数字电视信号的广播链路及数字电视接收机的特点。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掌握电视机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及近期国产机型的机芯分类方 法,能说出近期国产典型机的集成电路型号,正确识读其电原理图 和印制板图; 2. 掌握典型机各单元电路的基本结构,了解集成电路内部方框及外 2 围元件的功能。熟悉各部分电路的关键检测点及典型检测数据,学 会正确使用电视机维修中的常用检测仪器,了解规范化的操作要 求,能对测试的波形、曲线、数据等进行正确分析,做出正确与否 的判断; 3. 能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识读黑白、彩色典型机的电原理图,说明 常见故障现象与单元电路的大体关系; 4. 熟悉电视机常见故障的现象、特点,掌握正确的检测程序和基本 的检修方法,并能对修复的电视机进行必要的调试。 强化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养成规范化操作的职业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 础 模 块 (一) 色度学的基本知识 1. 了解光和色的基本知识; 2. 理解三基色原理和空间混色。 (二) 电视信号和电视制式 1. 了解图像信号的产生、传输和重显的基本过程; 2. 掌握视频信号的组成和特点; 3. 理解射频电视信号的调制方式和频谱; 4. 了解电视频道的划分和多种传播方式; 5. 了解什么是―兼容性‖与―逆兼容性‖,以及为了实现―兼容性‖ 3 彩色电视机必需满足的基本要求; 6. 掌握彩色电视三大制式的特点; 7. 理解NTSC 制和PAL 制彩色电视信号编码的过程。 (三) 电视接收机的整机结构 1. 了解电视机的分类方法、发展简史及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2. 掌握电视机的整体结构、各部分的作用; 3. 掌握黑白电视机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及信号流程; 4. 掌握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及信号流程; 5. 了解集成电路彩色电视机的发展进程及近期

11

国产典型机的常见 机芯; 6. 掌握红外线遥控的基础知识和遥控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电路方框 结构; 7. 了解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特点和功能。 (四) 电视机故障检修概述 1. 掌握学习电视机检修技术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2. 了解电视机的整机结构、各部分电路及主要零部件的分布规律和 基本的故障特征; 3. 了解电视机故障的一般检测程序及常用检测方法; 4. 了解电视机维修时的基本工具和主要检测仪器; 5. 了解电视机维修时应注意的人身安全及其他注意事项。 电路和典型故障分析模块 (一) 高频调谐器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4 1. 掌握高频调谐器的作用、技术要求和分类; 2. 了解高频电子调谐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 了解CATV 全频段高频调谐器的技术特点和基本电路结构; 4. 了解高频电子调谐器的常用外围电路; 5. 了解常用电调谐高频头的型号、各引脚功能及正常工作 时的电压值; 6. 了解高频头的常见故障和检测要点; 7. 了解更新或代换高频头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二) 图像、伴音通道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 了解图像、伴音通道的主要技术要求及常见电路形式; 2. 了解图像通道中的前置中频处理电路,理解SAWF 的作用及基本 工作原理; 3. 掌握集成化图像通道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和信号流程,理解AGC 电路和AFT 电路的作用及基本工作原理; 4. 掌握集成化伴音通道的基本电路方框结构和信号流程,理解陶瓷 滤波器及伴音制式切换电路的作用; 5. 了解典型机图像、伴音通道集成电路的常用型号、特点及图像和 伴音信号的主要处理过程; 6. 了解集成化图像、伴音通道的故障特征及正确的检修程序; 7. 了解典型机图像、伴音通道集成电路工作正常与否的检测方法; 8. 了解用扫频仪检测中放幅频特性曲线、伴音鉴频曲线及陶瓷滤波 器的频率特性的方法 5 9. 了解图像、伴音通道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三) 彩色解码器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 掌握 PAL 制解码器的方框结构,理解彩色全电视信号分解为三 基色信号的基本程序。 2. 了解典型机常用的解码集成电路型号、特点及解码过程。 3. 了解多制式接收机中色度通道的特点及制式切换的基本原理。 4. 了解典型机常用的基色矩阵与视放输出电路。 5. 了解彩色解码器的两种常用检测方法: (1) 常规检测法,即主要依靠万用表进行检测,借助于观察、推理 等综合分析进行判断; (2) 示波器检测法,即用示波器跟踪检测彩条信号在解码过程中的 波形变换,从而准确、直观地反映出彩色解码器各部分工作状态。 6. 了解无彩色及彩色失真等故障的产生原因及检修方法。 (四) 显像管及其外围电路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 了解黑白、彩色显像管的主要构造、各电极的作用及典型工作条 件下应提供的工作电压; 2. 了解自会聚管和单枪三束管的特点及基本工作原理; 3. 了解行、场偏转线圈、消磁线圈、会聚磁铁组合件的结构及基本 工作原理; 4. 掌握显像管附属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白平衡的调节方法; 5. 了解平面直角形管(FS) 和超平面(SF) 彩色显像管的特点; 6. 了解液晶显示技术和LCD 液晶显示器; 6 7. 了解显像管的衰老及内部严重故障时的故障特征、更新和代换的 基本程序及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8. 了解造成管脚电压异常的原因; 9. 了解末级视放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 10. 了解色纯故障的产生原因及机外消磁法。 (五) 扫描电路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 掌握扫描电路的主要技术要求及扫描系统的方框结构; 2. 掌握集成化扫描电路的常见电路结构,熟悉典型机扫描电路的常 用集成电路型号; 3. 了解典型机行、场扫描集成电路内部的主要功能方框,信号处理 的基本程序及工作正常与否的检测判断方法; 4. 理解分立元件行扫描后级的电路组成及基本工作原理; 5. 了解典型专用场输出集成电路的型号、内部方框结构、基本工作 过程; 6. 了解同步电路的方框结构,理解同步信号的分离过程及 同步控制的基本原理; 7. 了解扫描电路中各种专用元器件的基本结构、性能特征、常见故 障、检测及代换方法 8. 了解扫描电路检修中常用的几种检测方法: (1) 直观检测法 (2) 关键点电压检测法 (3) 在路电阻检测法 (4) 电流检测法 (5) 分贝电压检测法 (6) 波形观察法 9. 了解行扫描电路的一般检测程序及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7 10. 了解专用场输出集成电路的性能特点、故障检测的基本程序和 代换原则。 (六) 电视机电源电路的分析与故障检修 1. 了解电视机对电源主要技术的要求及常见

12

电路形式; 2. 掌握开关式稳压电源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方法; 3. 了解典型调宽式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4. 了解典型调频式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 5. 理解典型机开关稳压电源的工作原理,了解各元件的作用; 6. 了解电源电路中关键元器件的基本结构、性能特点、常 见故障及检测方法; 7. 了解电源电路检修的基本程序和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七) 遥控系统的电路分析与故障检修 1. 掌握彩色电视机遥控系统的基本方框结构,理解各有关电路之间 的逻辑关系; 2. 了解红外遥控发射与接收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键位码与功能指 令码的不同作用; 3. 了解电视节目搜索、存储及遥控选台的基本程序; 4. 了解CPU 各接口电路的组成及实现其遥控功能的基本原理; 5. 了解典型机遥控系统的电路组成,理解各控制功能的基本工作程 序; 6. 了解遥控系统的常见故障及主要的检修方法。 (八) 电视机综合故障的检修 8 1. 了解常见综合性故障的主要特征和检修程序; 2. 了解整机综合性故障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步骤。

第四节:开关电源的分类及基本工作原理 (第19、20、21、22、23、2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开关电源的优点及电视机对电源的要求。 2)知道开关电源的三种不同方式的分类

3)理解开关电源的基本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4)理解稳压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调节占空比稳压。

2、能力目标 通过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分析,使学生明确理论知识来源于实际,并能在实际 中发挥指导作用的辩论法教育。 二、教学重点:

1、开关电源的分类。 2、开关电源的基本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3、稳压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调节占空比稳压

三、教学难点: 稳压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调节占空比稳压。 四、教学过程(采用讲授分析法、知识回顾巩固法) : (一) 新课导入:

在电视机中,电源电路是整机的能源供给中心,若电源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则 整机将失去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许多检测项目都无法进行,维修工作也难以开展, 因此迅速排除电源电路的故障, 是整个维修工作进程中关键性的第一步。 要迅速排除 故障,必须弄清楚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 在黑白电视机中,电源电路主要用串联可调 式稳压电源(组成和原理已在电子技术书中讲过) ,在电彩中,主要应用开关式稳压 电源。 (从而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为什么彩色电视机中,要使用开关式稳压电源呢?因为它有许多优点,列举优 点并板书: 开关式稳压电源的优点(板书) 稳压范围宽,稳压性能好,效率高,重量轻,功耗小,可有多组稳压直流电压 输出,使用方便灵活。因此,在彩色电视机中被广泛采用,发展很快,其类型也越来越多,不同彩电 中,可能采用不同类型开关式稳压电源(从而引入分类) 。

一、开关电源的分类(板书) 可按三种方式分类,分为 6 种不同的工作方式。 1、

13

按开关晶体管的连接方式分类(板书) 1)串联型(板书) :开关管串联在输入电压与输出负载之间。 2)并联型(板书) :开关管与输入电压及输出负载并联(用得较多) 。 2、按开关电源的启动方式分类(板书) 1)它激式(板书) :电路中必须附加一个振荡器,在开机时起振,使开关电源 有直流输出,当电视机工作正常后,由行扫描输出电路提供行频脉冲作为开关信号, 振荡器停振。 2)自激式(板书) :利用电路中的开关管和脉冲变压器构成正反馈电路,完成 自激振荡,使开关电源有直流输出。电视机工作正常后,自激振荡被行频脉冲同步。 3、按稳压的控制形式分类(板书) 1)调频式(板书) :通过反馈来控制开关脉冲的频率,使输出电压达到稳定。 2)调宽式(板书) :开关脉冲的频率由行频锁定,通过改变开关脉冲的宽度, 调整开关管的导通时间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指出: 实际使用的开关电源并非单纯的串联或并联, 也并非单纯的自激式或它 激式,而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如自激振荡、并联输出、调宽稳压器开关电源。 开关电源又是怎样工作的呢?(引入第 2 个问题)

二、开关式稳压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板书) 1、基本电路及工作原理(板书) 1)基本电路框图(板书)(图 4-1(a)画在黑板上) : 由低频整流滤波电路,开关变压器,开关管,自激振荡电路、脉宽控制电路、 取样,基准及误差放大器构成。 2)工作原理(板书) 开关管,开关变压器和自激振荡电路的作用是使电路进入脉冲工作状态,利用 电一磁一电的转换,不断地将开关变压器一次的能量转换到二次供给负载,由取样、 基准、 误差放大和脉宽控制电路等组成反馈闭环控制系统, 对输出端由于负载变化等 原因引起的电压波动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脉宽控制电路调整开关管基极矩形脉冲的宽 度(或频率) ,改变向开关变压器二次转换能量的多少,自动补偿负载的变化,保证 输出电压的稳定。 (分析完后,叫学生钩书,教师指着框图分析) 2、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板书) : 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开)和截止(关)时间来实现稳压的,由脉宽控制电 路控制开关管导通时间的长短,宽度越大,通电时间越长。 (板书) 下面具体分析它的原理。画出图 4-1(b) 当正脉冲到来时节,开关管 V 饱和导通,电流 i 运经一次线圈 L 形成回路,流 过 L 的电流 i 转化为电感的磁场能,此时,L 的感应电动势为上正下负(由楞次定律 知) ,二次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上负下正,VD 截止。 (板书:当正脉中到来时:V 饱和导通,VD 截止) 当正脉冲过去后,V 截止,一次线圈 L 的电流为零,在开关管截止的瞬间,根 据楞次定律,开关变压器的一次线圈 L 中感应电动势为上负下正,二次线圈中的感 应电动势也相反,即变成上正下负,使 VD 被正向导通。储存在开关变压器中的磁能 以电能形式向负载 R2 放电,并向 C 充电,负载 RC 上得到直流输出电压 Vsc。 (板书: 正脉冲过去后:V 截止,VD 导通) 当正脉冲再一次输入开关管 V 基极时,V 又饱和导通,VD 又截止,负载所需的 电流由 C 放电供给。正脉冲过去后,V 又截止、VD 导通。这样周而复始,电源提供 的能量先以磁能的形式储存在开关变压器中, 然后再以电能的形式向负载提供并补充 给电容器 C。在开关周期(频率)固定情况下,只要能改变开关管 V 的导通时间, 即能调整开关变压器第一次储能的多少,从而也就控制了输出直流电压的高低、 ,使 滤波储能电容器 C 上有稳定的输出电压。 指出: ①VD 称为续流二极管(板书) 。 因为 VD 是在 VD 截止期间导过,使 R2 维持了原来方向的电流。 ②正脉冲宽度调节有两种方法(板书) 即调节正脉冲在重复周期中的占空比(板书) 。 一是调宽式(板书) :周期保持不变而改变脉冲宽度。图 4-2(a)画图示意。 二是调频式(板书) :改变占空比时,整个周期也改变。图 4-2(b)画图示意。 ③电视机对电源的要求(板书) :稳定性能良好,内阻小,纹波电压小,效率要 高,安全保护措施好。

小结: 1 开关式稳压电源的优点: 一、电源的分类: 1.按开关晶体管的连接方式分类 1)串联型: 2)并联型: 2.按开关电源的启动方式分类: 1)它激式 2)自激式 2)工作原理 二、关式稳压电源的基本工作原理: 1、 电路及工作原理 1)

14

基本电路框图 2.稳压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通过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开)和截止 (关)时间来实现稳压的。由脉宽控制电 路控制开关管导通时间的长短,宽度越 大,通电时间越长。 当正脉冲到来时,V 饱和导能 VD 截止。 当正脉冲过后:V 截止,VD 导通。 指出: ①VD 称为续流二极管 ②正脉冲宽度调节有两种方法 即调节正脉冲在重复周期中的占空比; 一是调宽式 二是调频式 ③电视机对电源的要求: 稳定性好,内阻小,纹波电压小,效 率高,安全保护措施好。

第五节:彩色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第25、26、27、28)

一、教学目标:伴音通道的作用、要求、电路组成,电路工作原理与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 电路工作原理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 一,伴音通道概述

? 1伴音通道的作用

? ① 限幅放大6.5 MHz第二伴音中频信号,提高第二伴音中频信号的幅度,并且抑制寄生调幅。

? ② 由鉴频器从6.5 MHz调频信号中解调出音频信号。 ? ③ 对音频信号进行功率放大,推动扬声器放出伴音。 ? 2 伴音通道的组成

? ? ? ? ? ? ? ? ? ? ? ? ? ? ? ? ? ?

3 伴音通道的性能要求 伴音中放的性能要求 (1)增益要大

要求伴音中频电路的增益应达到60dB以上,应有2~3级第二伴音中放电路。 (2)通频带要宽

伴音中放电路带宽要求为250~300 kHz。 (3)限幅特性要好

必须有效抑制各种寄生调幅干扰,减小伴音中的杂音。 鉴频器的性能要求

鉴频曲线的中心频率要准确,上、下曲线要对称,线性要好,直线部分的通频带要大于250 kHz。

低频放大器的性能要求

低频放大器的失真要小,频率响应范围要宽,不失真输出功率要大于0.5 W。 二,伴音中放电路

IC有三级直耦差分放大电路,其增益60dB。 伴音鉴频电路

IC用双差分同步鉴频器,外接鉴频相移90度网络。 低频放大电路

分立元件采用互补OTL电路,分流调整OTL电路。

15

? IC功放LA4265 ? 各脚功能见 表5.1。 音频信号经 C1从⑩脚输

入经前置放大、激励放大和功放后由C5输出至扬声器。R2,R1,C2组成负反馈可改善音质。C4,C5为滤波电容。

? ? ? ? 电子音量控制电路

概念:改变IC某脚电压来改变音量的方法。 特点:无控制噪声,无干扰,易于遥控。 分流式电子音量控制电路

? V3和V4为分流式增益控制电路,鉴频输出信号至V3和V4的射极。V1和V2为射极输出器,其射极输出电压分别为V3和V4提供基极偏置电压,V1基极外接电位器RP,调节RP可改变V1基极直流电位。当RP阻值调大时,V1基极电压增大,发射极电流也相应增大,使差分对的V4导通,V3的发射极电压上升,则V4的发射极电压也上升,V4的基极电压是固定的所以V4截止,无音频信号输出,音量最小;当RP逐渐阻值调小时,V4逐渐导通,输出的音频信号逐渐增大。V5为射极输出器,起缓冲隔离的作用。 ? 静噪(MUTE)电路(静音)

16

? 作用:消除无信号时的噪音。 ? 1.半静噪电路(略)

? 仅能消除开关机和切换频道时的噪音。

?

? ? ?

在接通电源开关时,+12V电压通过R2和R3对C1充电。充电电流在R3产生的电压达到0.7 V时,V1, V2, V3相继导通。V3导通后,集电极对地短路,即LA4265⑩脚的音频信号对地短路,扬声器无输出。经过一段很短的时间后,C1充电结束后,R3无电流通过,V1, V2, V3相继截止,失去静噪作用。 2.全静噪电路

作用:能消除开关机、切换频道和无信号时的噪音。 电路1

?

? ? ? ?

CPU的SYNC端没有同步信号输入,说明电视机没有接收到信号,MUTE静噪控制端为高电平,静噪控制三极管V导通,将噪声对地短路;CPU的SYNC端有同步信号输入,说明电视机接收到了信号,静噪控制端为低电平,静噪控制三极管V截止,静噪电路不起作用。 电路2

将静音控制与音量控制相结合,无信号时,音量控制为最小音量;有信号时音量控制仍正常使用。。 多制式伴音接收电路 1.两制式自动切换电路

17

? L1为6.5 MHz带通滤波器,L2为6 MHz带通滤波。本振频率为0.5 MHz。当输入6.5 MHz的信号时,混频器输出频率为6.5 MHz, 0.5 MHz, 7 MHz, 6 MHz四个信号。混频选频器L3为6.5 MHz陶瓷带通滤波器,选出6.5 MHz信号到鉴频器。当输入6 MHz的信号时,混频器输出频率为6 MHz, 0.5 MHz, 6.5 MHz, 5.5 MHz四个信号,L3也选出6.5 MHz信号。

? 本电路可实现自动转换,鉴频电路仅用一个6.MHz的即可。 ? 四制式伴音转换电路

?

? ? ? ? ? ?

开关S1为输入频率的选择开关,S2为本振频率的选择开关,它们采用电子开关电路,可用遥控实现转换。混频选频滤波器采用6 MHz,当本振频率选0.5 MHz时,可接收5.5 MHz, 6 MHz, 6.5 MHz三种制式信号;当本振频率选用1.5MHz时,可接收4.5MHz信号。 伴音通道电路分析

凯歌4C5401伴音电路见附图A。

1.电路介绍,TA7680内部功能见图4.12,LA4265功能见图5.5,静音电路见图5.7。

2.信号流程:TA7680的15脚输出的6.5MHz经C301.C302,C319,L301,Z301到TA7680的21脚。在TA7680内经中放、鉴频后从其2脚输出音频信号。 音频信号经R306,C309到功放LA4265的10脚,经低放、功放后从2脚输出经C316到扬声器。

3.主要外围元件:TA7680的1脚受遥控音量控制,23脚C306为去加重电容器,22、24脚外接鉴频相移中周L312。

18

第六节:电视新技术(第29、30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LCD、PDP、投影显示的基本原理; 2.了解倍频扫描原理; 3.了解电源新技术。 教学重点

LCD、PDP、投影显示的基本原理

1.组织教学:

维持秩序,清点人数. 2.课题导入: 本节内容简介

图像显示新技术 图像显示新技术 电源新技术 倍频扫描技术 一、图像显像新技术

1、液晶显示器(简称LCD) (1)液晶:

即液态晶体,它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又具有晶体的光学和电学特性。液晶是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它本身不发光,但可以产生光散射、光密度调制或色彩的变化。

(2)液晶显示的基本原理:

利用液晶的电光效应,通过施加电压改变液晶的光学特性,实现对入射光的调制,使液晶的透射光或反射光受所加电压控制。从而达到显像的目的。

1)TFT-LCD的基本结构:

2)彩色液晶电视屏

单色LCD要实现彩色显示,一般是在液晶盒与检偏器之间加上滤色片,组成一个子像素单元,

由红、绿、蓝三种滤色片分别和相应的液晶盒组成三个子像素, 在物理结构上无限接近,由这样三个子像素构成一个彩色液晶单元,这三个子像素由于位置非常近,通过空间混合,便产生各种各样的彩色。如果LCD的分辨率为 1024*768,则表明LCD有1024*768=786432个彩色液晶像素,有2359296个子像素。

3)背光源简介:

液晶本身不发光,只会调制光,所以液晶显示系统必须加上背光源。液晶显示器的背光部分,灯管是主要组成部分,也叫CCFL(冷阴极荧光灯管),直径仅为2.0毫米。 (3)液晶显示器具有以下特点:1)驱动电压低,一般只有几伏。2)不会产生X射线或紫外线辐射,对人体无害。3)功率损耗小,比传统电视机节能40%。4)屏幕平而且薄,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实现袖珍型和壁挂式平板显示。5)屏幕本身不发光,长时间观看不会引起人眼疲劳。

2、等离子显示器(简称PDP)(1)概念:PDP是指利用气体放电而发光的平板显示器件的总称,它属于冷阴极放电管。(2)基本原理:利用加在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压,使用气体产生辉光放电。

19

彩色PDP则通过气体放电发射的真空紫外线(Vacullm Ultraiolet,UVU)照射红、绿、蓝基色荧光粉,使荧光粉发光来实现彩色显示。(3)PDP显示板结构:

PDP按照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流型(DC-PDP)和交流型(AC-PDP),AC-PDP又根据电极结构不同,可分为对向放电型和表面放电型两种。

图2.82 交流等离子体显示板结构图

彩色PDP大多采用表面放电型的AC-PDP,等离子显示器的基本结构如图2.82所示。 (4)PDP显示器具有以下特点: 1)易于实现薄型大屏幕。

2)具有高速响应特性,开关速度极高,在微秒量级,可以显示高速运动的图像。 3)可实现全彩色显示。视觉宽,可达160度,亮度均匀而且非常明亮(这一点就是LCD液晶电视的缺点),不涉及聚焦问题。

4)具有存储功能,工作于全数字化模式。 5)无图象畸变,不受磁场干扰。

6)具有寿命长,彩色PDP可达3万小时以上。

PDP的缺点:目前彩色PDP还存在发光效率不高,驱动电压过高,功耗过大(42英寸大约300W),会产生电磁干扰(EMI)。 3、投影显示技术

(1)CRT背投:CRT背投的缺点是聚焦复杂和很难提升亮度,体积庞大,不易实现薄型化发展。

(2)微显背投: 1)LCD背投 LCD背投是采用透射式液晶目前最新采用的是晶极光液晶背投三片式液晶显示技术。

2)DLP背投 DLP是数字光器电视。DLP关键器件DMD是芯片,一个 DMD 芯片包含成千上万的微小的正方形反射镜片。

3)LCOS背投节 LCOS背投影电视机也叫硅晶背投电视,它采用了反射式液晶与CMOS半导体。

二、电源及扫描新技术

1、倍(变)频扫描技术(1)普通场频的缺点:扫描线实际上仍按帧频25Hz/30Hz出现,低于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故屏幕上亮度较高的细节会产生行间闪烁,大面积的亮区域还会产生闪烁。(2)改善方法:1)50Hz逐行扫描方式 在保证原有的每帧扫描625行的情况下,将隔行(interlace)扫描变换为逐行扫描(progressive)扫描,即625i变换成625p。这种逐行扫描电视机因为将一幅画面用一场全部扫描完毕,就不存在隔行扫描的缺陷。2)100Hz倍频扫描 每秒扫描100场,使每根扫描线的重复频率由普通电视机的25Hz(或30Hz)变为50Hz(或60Hz)。由于扫描频率高于人眼的临界闪烁频率,因而减小了图像大面积闪烁,减轻了长时间观看电视给观众带来的眼睛疲劳,提高了图像垂直清晰度。

2、电源电路新技术:桥式/倍压整流自动切换原理图如图2.84所示,K为切换开关,若开关K断开,则D1~D4组成桥式整流电路,C1与C2串联后作为整流后的滤波电容,R1和R2为均压电阻。若开关K闭合,则电路就成为倍压整流电路,在输入交流电的正半周,电流经D1、C1、K形成回路,CI被充电;在输入交流电的负半周,电流经K、C2、D4形成回路,C2被充电。C1所充电压与C2所充电压叠加后形成两倍压输出。

本课小结:1.LCD显示原理;2.PDP显示原理;3.投影显示原理;4.倍频扫描原理;5.电源新技术。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abb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