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资产减值

更新时间:2024-03-23 02: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① 计提八项准备,有三个列支渠道,即一般性流动资产项目计提准备, 计入管理费用;

投资性项目计提准备,计入投资收益;一般长期资产项 目计提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 项目 坏账准备 存货跌价准备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基础 估计坏账损失的金额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 成本与市价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 本金与可收回金额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 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 列支渠道 列入管理费用 列入管理费用 列入投资收益 列入投资收益 列入投资收益 列入营业外支出 列入营业外支出 列入营业外支出 ② 在会计报表上的列示 在资产负债表中,“八项准备”只列示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其余都用 相应资产的净额列示,如短期投资项目,用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减去短 期投资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列示。这样处理的原因,一是从形式看,如果 在资产方要将各种减值准备全部列出,则左边要增加约 16 个项目,资产 方和权益方不好排列;二是从实质看,企业容易通过计提秘密准备,操纵利润(所谓秘密准备,是指不需计提准备时,企业根据操纵利润的需 要,而计提的准备)。为了防止企业计提秘密准备,随意操纵利润,要 求企业填报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从明细表中可以看出各种准备的计提 过程。既然在明细表列示了各种准备,当然就不必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了。 ③计提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的抵税问题 计提准备产生的费用、 计提八项准备产生的费用、损失,根据税法规定,其中的“7.5 个”准 备产生的费用、损失不能抵税,只有“0.5 个”准备产生的费用才能抵税,即计提的坏账准备在应收款项 5‰以内部分可以抵税。八项准备产 生的费用、损失,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应当作为可抵减时间性差异进 行处理。 一、应收帐款和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

1.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 ①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 ②若应收票据到期,无法收回,应收票据转到应收账款→ 需计提坏账准 备 ③预付账款,到期收不回货物,预付账款转到其他应收款→ 需计提坏账准备 2.计提的方法 ①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期末按应收款项余额一定比例计算的金额为 本期坏账准备期末贷方余额。②账龄分析法:其原理与应收款项余额百分比法一致,是应收款项余额 百分比法的具体化。④ 销货百分比法:按本期赊销金额一定比例计算的金额为本期坏账准备计提数。④个别认定法。

3.会计处理 ①计提坏账准备如果贷方余额<计算出来的金额,要补提: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按当期应收账款计算的金额-贷方余额+借方余额) ①如果贷方余额>计算出来的金额,要冲销:

借:坏账准备(按当期应收账款计算的金额-贷方余额+借方余额) 贷:管理费用 如果有借方余额,则计提的金额=按当期应收账款计算的金额+借方余额

1

②当发生坏账准备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③收回以前的坏账 借:应收账款 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本期应收款项余额×计提比例,确定的金额并不是我们当期真正计入管 理费用的数额,还得考虑以前 期提取、以前期发生坏账的问题,也就是 说考虑在计提坏账准备之前的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再次计提坏账准备 时,减去的是坏账准备的贷方余额,而不是减去上期计提数。

二、存货提取跌价准备

1.计提方法①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②合并计提③存货类别计提,根据规定,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如果同一类存货,企业应区分有合 同价格约定的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的两个部分,分别确定其期末可变现 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分别确定是否需计提存货跌 价准备,由此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不得相互抵销。 2.会计处理 ①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管理费用—计提存货的跌价准备

贷:存货的跌价准备(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的差额)

②冲减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借:存货跌价准备(以\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贷:管理费用—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3.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①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 结转销 售成本的同时,应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结转的存货 跌价准备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如果按存货类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 也应按比例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 ② 生产领用存货时,可不同时结转相应的存货跌价准备待期末一并调整。

4.对于因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转出的存货,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但不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按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原则进行会计处理。①因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应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上期末该类存货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账面余额÷上期末该类存货的账面余额×因销售、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而转出的存货的账面余额 ②销售存货时,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管理费用

三、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成本低于市价采用成本, 高于市价采用市价)

1.计提方法:①单项投资计提②投资类别计提③按投资总体计提 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较重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 10%及以上),应按单项 投资计提的跌价准备。

2.会计处理 ①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借: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成本-市价-跌价准备

帐面数(贷方)) ②反冲以前期间多提的跌价准备

借: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最多只能冲减已计提数)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以每股单价计算跌价准备时,要考虑分派的股票股利,以增加持股数,减少单股成本.送股(白给)配股(交钱),注意“收益”是处置“时点收益”,还是持有到处置“期间收益”。 题中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多指投资收益科目的余额。 帐面价值指的是添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数值(要减掉跌价准备).注意同帐面余额的区别(不减跌价准备)。 四、长期股权投资计提跌价准备

1.计提方法:只能采用单项比较法.将来投资出售时,要同步同比例结转长期投资账面价值

2

>可收回金额,计提长期股权投资跌价准备(可收回金额,是指企业资产的出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有和投资到期处置中形成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出售净价是指资产的出售价格减去所发生的资产处置费用后的余额)

2.会计处理 ①投资时出现贷方差额,其后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Ⅰ.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应提减值额)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公司(应提减值额)

Ⅱ.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当初投资时形成的股权投资贷差额)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差额) 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公司(应提减值额)

②投资时出现借方差额,其后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Ⅰ.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股权投资差额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贷:长期股权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Ⅱ.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股权投资差额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或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差额)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公司 ③长期股权投资价值恢复时转回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

借: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公司(应反冲的减值准备额)

贷:投资收益—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先转回,当初计提

减值 准备时投资收益借方登记额)或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在恢复完当初计提减值准备时投资 收益借方登记额后,再恢复当初冲减的资本公积额,但要以原冲减的金额为限) 五、委托贷款计提减值准备 借:投资收益--委托贷款减值

贷:委托贷款--计提的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因委托贷款本金计提的减值准备在\委托贷款\科目下核算,故委托贷款的帐面余额和帐面价值相等。

六、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1.计提方法:固定资产是将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来确定是否发生减值以及减值的金额。账面价值=账面余额-已计提减值 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确定方法:销售净价(销售收入减相关税费)与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比较,其中较高者确定为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2.会计处理 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 可收回金额) ②计提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在计提完减值准备后,企业应当重新复核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或预计净残值率)。重新计算折旧的 计提金额。计提减值后重新确定折旧时,采用类似会计估计变更的

未来 使用法进行帐务处理。③已确认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 将少计提的折旧补提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累计折旧

④如果转回的减值损失大于不提的折旧,还要进一步转回以前确认的“营业外支出”。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冲减的减值准备以我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为限)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可收回金 额与不考虑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两者中较低者价值恢复前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七、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借: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八、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3

1.计提减值准备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2.已确认的无形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营业外支出——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3.转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bvr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