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八大误区

更新时间:2024-01-05 12:1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饭后八大误区 1. 饭后吃水果

很多人都喜欢饭后吃点水果,这是一种错误的生活习惯。食物进入胃以后,需要经过1到2小时的消化,如果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被先前吃进的食物阻挡,致使水果不能正常地消化。时间长了,就会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2. 饭后饮浓茶

饭后喝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另外,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饭后喝茶,就会使胃中没来得及消化的蛋白质同鞣酸结合在一起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影响蛋白质的吸收。茶叶还会妨碍铁元素的吸收,长期如此甚至能够引发缺铁性贫血。

3. 饭后吸烟

饭后吸烟的危害比平时大10倍!这是由于进食后的消化道血液循环增多,致使烟中有害成分大量吸收,损害肝脏、大脑及心脏血管,引起这些方面的疾病。

4. 饭后洗澡

民间有句俗话叫“饱洗澡饿剃头”,这也是一种不正确的生活习惯。饭后洗澡,体表血流量就会增加,胃肠道的血流量便会相应减少,从而使肠胃的消化功能减弱,引起消化不良。

5. 饭后放松裤带

很多人吃饭过量后感觉撑得慌,常常放松皮带扣,这样虽然肚子舒服了,但是会造成腹腔内压的下降,逼迫胃部下垂。长此以往,就会患上真的胃下垂。

6. 饭后散步

饭后“百步走”,非但不能活“九十九”,还会因为运动量的增加,影响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是老年人,心脏功能减退、血管硬化,餐后散步多会出现血压下降等现象。

7. 饭后唱卡拉OK

民间还有句俗话叫“饱吹饿唱”,这句话是正确的。吃饱后人的胃容量增大,胃壁变薄,血流量增加,这时唱歌会使膈膜下移,腹腔压力增大,轻则引起消化不良,重则引发胃肠不适等其他病症。

8. 饭后开车

司机饭后立即开车容易发生车祸。这是因为饭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造成大脑器官暂时性缺血,从而导致操作失误。

红棋必胜——周恩来与蒋介石对弈的故事

1945年9月,国共双方的代表团,正在重庆举行谈判。一天中午,蒋介石突然约周恩来对弈。蒋介石原以为周恩来不敢应战。没想到,他的电话刚一放下,周恩来就与王若飞等人过来了。蒋介石见面一惊:“你答应了?”周恩来风趣地说:“岂有不来之理?桌面上两党谈判,棋盘上楚汉相争,多么有趣!蒋先生您说是吗?”蒋介石微微一笑:“那是。”

在蒋介石的会客室中,两人隔着“楚河汉界”摆开了阵势。蒋介石问:“周先生是要蓝子还是要用红子。”周恩来手中早抓住了一个红“帅”,说:“我就用这个吧!”蒋介石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随即排兵布阵,大有猛虎下山之势。周恩来见蒋介石果然棋局不凡,便巧布迷阵。无疑,蒋介石不谙对方看似平常的阵势,加上求胜心切,想先发制人。于是使出他常用的突袭之术,首先来个当头炮,直逼红帅大本营。接着又是沉底炮,双炮齐上的火炮攻势,使周恩来的“帅”几乎无路可逃。蒋介石双眉一挑,对周说:“这一着,周先生大概还未想到吧!”

周恩来却是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态,将早已备好的“车”、“卒”,紧密配合,齐头并进,很快,就在对手不经意间化险为夷了。蒋介石这才意识到,对方战术非同一般。在场的两方“观战”人,无不佩服周恩来高超的棋艺。蒋介石边走子边问:“周先生你从小跟过名师?”周恩来笑道:“下棋不过是一个小玩意儿,哪从什么师哦。”其实蒋介石哪曾知道,周恩来5岁就开始下棋,到9岁时已是十里八村的象棋高手了。他的特点是后发制人,一旦看准战机,既敢拼杀,又善诱敌,临危不乱,处险不惊,获胜不骄,往往以少胜多,以劣势而转危为安,直到最后胜利。第一盘蒋介石输了。

第二盘,蒋介石又是老招,到中局时便节节败退,多次进攻都被对方化解,不免有些紧张起来。人们发现他的额头上已渗出一些汗珠。胜利在握的周恩来稳扎稳打,妙用“卒”、“车”、“马”、“炮”的技能,步步逼近蓝棋之“将”。蒋介石一时乱了阵脚,来了个倾巢出动。可是战局已定,他无法挽回危局,只得丢卒保车,最后到抛车护将。周恩来问:“蒋先生,你看怎么办?”蒋介石有些不高兴地说:“我看还是和了吧!”一旁观战的王若飞趁机插话说:“不,我看蓝棋输定了,红棋必胜,岂能以和了之。”蒋介石自己心中有底,只好一声长叹:“周先生棋艺果然名不虚传,我蒋某算是领教了。”周恩来一语双关地笑道:“蒋先生的火炮攻势还是功力不小的,可惜失误在于轻视我的这些小米加步枪。”

周恩来的烤鸭外交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取道巴基斯坦秘密到达北京,与周恩来举行秘密会谈。按尼克松的话说,是“探索同中国人和解的可能性”。

全聚德接到为人民大会堂送烤鸭的任务通知,烤鸭店领导经过反复筛选,选派了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厨师前去服务,并专门给他们开了思想动员会。出于安全保密的需要,领导只告诉他们大会堂有重要宴会,具体为谁服务一概不说,要求厨师精选鸭坯,精心烤制,周到服务,确保万无一失。

7月10日,是星期六,基辛格一行参观完故宫之后,接着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会晤。据基辛格后来回忆说,会议被安排在福建厅,当时并不明白其中的奥妙。后来才得知,因为福建是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寓意中美会谈的焦点就是台湾问题。

中美会谈之初,由于双方互不摸底,所以谈话都非常谨慎,神经高度紧张。周恩来阐述了中国对世界局势的看法,强调中国不是超级大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等观点。基辛格听后不断反驳周恩来的观点。

到了中午,会谈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周恩来话锋一转说:“我们如不先吃,烤鸭就要凉了。”建议大家先吃饭,放松一下神经。

午宴非常丰盛,一共十二道菜。当然,北京烤鸭“唱主角”。在吃烤鸭的时候,双方会谈时的紧张气氛一下子缓和了许多。周恩来又恢复了他那亲切和蔼的态度。周恩来向基辛格介绍全聚德烤鸭的吃法,并亲自为他夹上片好的鸭肉放在荷叶饼上。吃到最后,周恩来提议大家举杯,喝中国最好的茅台酒,预祝双方下午的会谈取得成功。

下午,会谈继续进行。基辛格首先发言,继续反驳周恩来的观点,反复强调美国不能背弃台湾国民党的“老朋友”。周恩来力争:“请问,你们怕失去的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是一些腐朽的、即将垮台的‘老朋友’,你们为了照顾这些‘老朋友’势必使自己陷入被动而脱不了身。”周恩来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问题;美国军队必须撤出台湾。这三条立场是不变的。”到了下午六点,暂停会谈,周恩来建议晚饭后十点钟再会晤。

又经过第二天的紧张谈判后,中美双方决定发表联合公报,中国政府邀请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这一邀请。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按计划如期访华。

周恩来在中美外交上表现出的聪明与智慧,给基辛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6年1月,当基辛格得知周恩来逝世的消息时是这么说的:“我深感悲痛。世界将不会那么富有生气了,前景将不会看的那么清楚了。”

由于这次美味的烤鸭给基辛格留下了美好记忆,所以在基辛格卸任后访华时,专门到全聚德再次品尝北京烤鸭。美国的新闻报道说:“登长城,吃烤鸭,品茅台是最美的享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9r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