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的护理22

更新时间:2023-08-06 20:3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

【摘要】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和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它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由于新法复苏的推广和使用,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窒息发生后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措施。现将莱阳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12月收住的34例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年1~12月莱阳市妇幼保健院共收住34例窒息新生儿,男20例,女14例。孕周≤34周8例,37~42周19例,≥42周7例。顺产20例,剖宫产8例,经阴道产钳助产6例。34例中脐带因素占首位,其中脐绕颈16例,最多1例绕颈5周,脐带缠绕2例,脐带打结4例,其中打真结1例,产程异常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巨大儿2例,羊水过少5例,羊水Ⅲ度污染7例。

2护理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与否,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

2.1保暖

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注意保暖极为重要,因新生儿窒息后呼吸循环较差,体温大多不升,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4℃~26℃,体温偏低的患儿可用热水袋保温,直到体温升至36℃以上,再根据不同情况置于暖箱内。用热水袋保温一定要注意勿烫伤皮肤,暖箱的温湿度要适宜,需经常观察,保持相对湿度在55%~65%.

2.2吸氧

本组34例患儿都有吸氧治疗,直至发绀消失,呼吸平稳,精神好转。根据患儿情况不同,采取不同的给氧方式。在氧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呼吸、面色及血氧饱和度指数的变化。

2.3喂养

重度窒息患儿常规禁食12~48h后开奶,因重度窒息可累及心、脑、肾等器官及消化、代谢等多系统损害。过早喂养可加重胃肠道损害,诱发消化道溃疡及出血。有的吞咽反射差的患儿还可能引起呛咳、误吸等。喂养时患儿头高脚低位,少量多次,喂完后轻拍背部减轻溢乳并密切观察面色、呼吸及精神状态,详细记录呕吐腹胀、腹围、大便(次数、形状、颜色)尿量等,以利于诊治。病情稳定后用母乳喂养,由于疾病本身和治疗上的因素不能直接喂养者,用鼻饲法。

2.4耐心细致地做好护理

出生后体温不升患儿每小时测体温1次,同时密切观察呼吸、心率、面色、肤色、神志及末梢神经反射,哭声、肌张力变化,注意大小便,呕吐的量、颜色及次数等情况,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严格控制探陪人员,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护理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勤洗手、勤消毒及保持病房温湿度合理的病室环境是减少病室患儿发生感染的必要措施。特别是住暖箱的患儿,尤应注意定时清洁和消毒,各项护理和治疗操作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使患儿保持安静状态,以免引起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2.5做好心理护理

做好解释和家属知情同意工作取得患儿家长的信任和配合,耐心解答家长关于患儿病情的询问,减轻家长的恐惧心理,使患儿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尤其是母亲,良好的心态能保证乳汁充分分泌,以助母乳喂养。

3结果

34例中,除2例因家属强烈要求转院外,余32例均抢救成功。32例均无并发症发生,有2个以上合并症的19例,其中黄疸20例,8例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吸入性肺炎8例,心律失常2例,颅内出血2例。

4讨论

窒息的新生儿胎儿可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胎儿肺脏充满肺液,出生时经产道挤压从呼吸道排出及肺门淋巴管、血管吸收两个途径,肺液清除,呼吸出现。窒息儿无此转变而发生呼吸窘迫或湿肺症。胎儿生后循环向成人循环转变,窒息时无呼吸,肺泡不能扩张,肺液不能清除,缺氧致酸中毒,肺血管呈收缩状态,肺循环阻力不下降,循环不能改变[2].其本质就是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导致血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和酸中毒。新生儿窒息所致损害程度因缺血缺氧程度、时间不同而异。本组患儿34例,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8例,其中缺血缺氧性脑病又以重度窒息发生率最高,占75%.说明缺血缺氧性脑病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抢救新生儿不仅是提高其存活率,同时要求存活者无后遗症,提高出生人口基本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系统合理的治疗方案,其中以保暖、合理氧疗、支持疗法、控制惊厥和治疗脑水肿是治疗重点。而正确的护理措施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朱延力.儿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8.

2韩玉昆,许柏芝,虞人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0c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