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袁纯清2010年7月29日全省领导干部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更新时间:2023-03-08 09:14:3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以转型发展为主线

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努力奋斗 ——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2010年7月29日)

袁纯清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

省委认为,山西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着眼“十二五”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从山西省情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发展思路、突出发展重点;必须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以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进一步动员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增强信心,埋头苦干,为开创富民强省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省委、省政府提出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把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合山西实际。经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战胜了国际

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经济回升稳步向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要成果,煤炭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循环经济迈出坚实步伐,节能减排得到切实加强,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交通、水利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三农”工作不断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以“五大惠民工程”和农村“五个全覆盖”为重点的民生关怀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以强有力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扭转了一度时期安全的被动局面,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发挥了首都“护城河”作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得到加强,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推出一批有影响的力作;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干部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健全,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新进展。今年上半年,大部分经济指标恢复或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步入稳定较快增长区间。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山西欠发达的省情

没有改变,山西转型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山西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面临巨大压力,与全省人民期盼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我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足。纵向比成绩明显,横向比差距不断拉大,一些经济总量长期排后于山西的省份这几年超越了我们。“十五”末的2005年,山西GDP在全国排第16位;2009年排全国第21位,先后被广西、内蒙古、陕西、江西、天津超过,四年后退五位。从人均看,我省2005年人均GDP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9%,排全国第15位,2009年为85.5%,下降伏3.5个百分点,后退两位。从增速看,“十五”期间我省GDP年均增长13.3%,而“十一五”前四年年均增长10.5%,在中部和周边均排末位。从城乡居民收入看,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排全国第23、22位,数量和增速在中部均排末位。毗邻的内蒙古,人口比我省少987万,2002年到2009年GDP年均增长18.7%,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经济总量从2006年起超越我省,2009年比我省多出2360.1亿元,同时煤炭产量和发电量均超过我省。 我省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新产业发展和新项目储备不足。尽管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了很大决心,但由于各方面原因,产业结构单一化重型化的问题依然突出,支柱产业多属于传统低端产业,新的增长点不多,新兴产业项目不足,而且产业链条短、规模小、高端产品少。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财政收入增长呈放缓趋势。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十

一五”前四年也落后于中部和周边省份,年均增长排最末一位。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中部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全省新开工项目3684个,在建项目5915个,分别居全国第19、21位,在中部居末位。从“十一五”规划落实情况看,新型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等指标离目标值还有较大差距,将对我省发展后劲形成制约。

我省面临的最紧要问题是干部队伍对大发展思想准备不足。全国各地千帆竞发,中部及周边竞相崛起。山西必须有大发展,这是形势所逼、群众期盼,也是中央的希望。但是干部队伍中,对大发展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行动措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高度和力度。一些干部不去想大发展,对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严峻形势缺乏清醒认识,心思用不到发展上,更想不到大发展上,满足于资源优势下的小日子,沉醉于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习惯于按部就班,以文件贯彻文件,以开会落实开会,在得过且过中打发时光。一些干部不敢干大发展,由于我省近些年在全国排位连续下滑,加上几起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导致缺乏大发展的胆气、魄力和信心,或者认为山西追赶已没有希望,或者认为山西只要不出乱子就可以了,稳重有余闯劲不足,不敢谋划大思路,不敢出手大举措,不敢跳起来摘桃子。一些干部不善谋大发展,有思想固化、观念保守的问题,有知识老化、本领不强

的问题,有情绪畏难、精神疲软的问题,有作风不实、干劲不大的问题,特别是谋发展、抓推动、干实事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打不开发展的新局面。

党中央、国务院对山西的发展寄予殷切希望,胡锦涛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明确指出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山西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资源、壮美的山川,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并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有着明清时代就走出去敢为天下先的晋商文化,有着共和国重要能源基地的承载,更有着3400万勤劳智慧的三晋儿女。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的历史趋势,面对工业化跃升期、城镇化加速期、节能环保攻坚期、新技术革命成长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期的时代特征,全面转型是山西的必由之路,加快跨越是山西的必然选择。走遍三晋大地,所到之处,我们无不被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的愿望和激情所感动,无不为这快黄土地的丰富资源、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所振奋。在7月23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上,大家一致表示,要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解放思想、开放创新,奋力进取、拼搏争先,在中部崛起和全国竞相发展格局中再造一个新山西。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顺应转型发展的时代潮流,登高望远谋划未来发展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在转型发展、安全发展、

和谐发展中,转型发展是基础,安全发展是保障,和谐发展是目标。只有转型发展,才能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提高发展的价值链,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转型迫在今天,跨越时不我待,必须抓住今天,把握明天,否则我们就会犯历史性错误。

第一,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谁能及时转型、成功转型,谁就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英国依靠技术进步转向工业立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上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拐点时期,美国把信息技术转向民用领域,把高科技作为主攻方向,一举成为信息时代最大赢家。拉美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实现人均GDP3000美元,但由于未能及时转型,导致掉进“拉美陷阱”,发展长期徘徊。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既是对过度负债消费发展方式的冲击,又是对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增长模式的冲击。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全球产业重新布局、科学技术实现突破和重振构建的过程。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孕育重大变革,发展模式面临重大转型,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和转移势不可挡。特别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绝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世界主要国家都在谋划新的转型突破口。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新能源战略,加大对生物、信息和航天等领域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欧盟首脑会议通过欧洲“2020”战略,提出要加快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灵巧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不转则罔,不进则退,必须紧紧抓住这次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

第二、转型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举。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7%左右,但每年耗用煤炭接近世界的四成,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总量的18%,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国之一。我国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50%,一次能源消费非化石能源比率达到15%,任务非常艰巨。发达国家则着力推动形成碳交易、碳关税等规则和准则,使我国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今后发展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空间就会越来越小、道路就会越走越艰难,并围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八个加快”的要求,为我们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各省区市都把加快转型,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作为面向未来的首选之举。广东首先提出“腾笼换鸟”,吉林最近提出转型“八大举措”,湖南提出弯道超车,一场新的发展赛跑,围绕转型全面开展。

第三,转型发展是山西的根本出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累计产煤110亿吨,净调出80亿吨。山西在享受煤炭红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格局令全省深思,为世所关注,转型发展亟待全面破题。 ——我省产业结构不合理,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源供应的老路。单一的产业结构,过度依赖煤炭产能扩张的增长方式,使山西经济脆弱性突出,大起大落成为难以摆脱的痼疾。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使山西两次受到重创。究其原因,一是能源重、化工轻。虽然长期定位于能源重化工基地,但是化学工业占全省GDP的比重不仅很低而且不断下降,1998年为9.78%,2009年为5.8%。能源转化更多地停留在煤电等初级过程,进入到煤化工、精细化工层面的不多。2006年国家发改委核准山西1500万吨煤化工指标,到去年煤化工实际产量为990万吨,其中尿素、PVC等传统化工产品为700万吨,甲醇仅为52万吨,其他新型化工产品更少。近年来,发展新型煤化工成为一大潮流,河南、陕西、内蒙古、黑龙江等省都筹划、建设了一批百万吨规模的大项目。鄂尔多斯提出“不当煤老大,要当煤化工老大”,着力构建世界级新型煤化工基地,正在编制5000万吨煤制油基地规划。在这一轮新型煤化工发展格局中,我省落地项目与独特的煤炭优势显得很不相称。二是采冶重、制造轻。装备制造业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1%,去年产值753.9亿元,居全

国23位,在中部和周边都排末位。特别是高端制造业总量偏小,集中度低,缺乏整机配套和拳头产品。三是生产重、服务轻。服务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为39.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生产性服务业有待提升,物流成本居高。四是材料重、加工轻。全省钢材、电解铝、氧化铝、金属镁产量分别居全国第8、第7、第4、第1位,但大多停留在原材料阶段,加工程度低,处于不经济状态。

——我省目前的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历史表明,在产业发展比较粗放的情况下,静态的自然的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的高级生产要素以及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我省“十五”时期的高增长,主要依靠煤炭产能的扩张和煤炭价格的提升,“十一五”以来增长放缓,也主要是煤炭产能扩张有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边际效应递减。目前全省煤炭产量为6亿多吨,“十二五”期间可望达到10亿吨左右,产能不可能无限扩张,而且煤炭市场价格已到高位,营利空间呈减少趋势。加上其他地区煤炭产量大幅度增长,国家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力度,对高耗能产业严格控制,能源需求增长将逐步进入相对平稳期,降低传统能源份额是必然趋势。同时要清醒认识到,在现有增长模式下,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都

在增大。2009年我省GDP占全国的2.2%,而能源消耗却占到4.3%以上。尽管“十一五”我们能够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但只是低水平的,万元GDP二氧化硫、COD、烟尘、粉尘排放分别是全国平均值的2.61倍、1.23倍、3.47倍、3.72倍。 第四,转型发展是更好更快的发展。转型发展不是推倒重来,是对原有发展的扬弃,是一个整合、提升、深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的发展。具体到山西,就是要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我省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处于一个必须从整体上进行实质性提升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要把转型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主题和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省委常委会认为,我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定位是,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十二五”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GDP年均增长13%,GDP总量力争达到17000亿元,努力实现翻番;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达到34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00亿元,实

现翻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投资总量力争超过5万亿元,年均投资达到一万亿元;工业增长年均超过15%;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城镇居民收入“十二五”末超过三万元,农民收入超过9000元。这是否个宏伟的设想,也是一个通过拼搏完全可以实现的理想。

二、以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为重点,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

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也是统筹兼顾、互促互动、有机统一的发展战略。

——关于工业新型化。所谓工业新型化,从趋势上讲,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从粗放能耗型增长到集约节能型发展的工业化;从驱动上讲,是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工业化;从产业上讲,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化;从形态上讲,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可持续的工业化;从经济学角度讲,是投入产出比高、经济效益好、增长速度快的工业化;从目标上讲,是落后生产力得到淘汰,先进生产力得到发展,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工业化。

我们仍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资本,山西的工业新型化在一定程

度上讲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我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概括起来就是: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首先要提升煤炭产业的整体水平,提高煤炭开采的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煤炭洗选率,推动煤炭安全生产状况根本好转,实现煤炭本身的高效绿色安全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提升焦炭、冶金、电力、建材等传统产业,加快壮大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物流会展、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研发设计、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合理化、高级化拓展,实现由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的跨越,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立体能源“中心”的转变,做一篇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市场的大文章。具体讲,重点抓好七条路径:

路径之一是围绕传统产业实行循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传统产业的潜力在循环、希望在循环、发展在循环。循环经济既是一个产业生态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开发由低端产业链到高端产业链,获得更高比较效益的过程。结合山西产业特点,要强化两个理念:一是全循环。就是在政策上,把循环经济作为基本的市场准入标准、技术原则和生产方案,用已经认知的循环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循环

改造,做到循环化生产,新上项目都要严把循环经济门槛;在内涵上,既包括从物理形态循环向化学形态循环转变,也包括资本、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循环;在外延上,不仅产业内部要循环,关联产业之间也要循环,动脉产业的循环与静脉产业的循环要结合起来;在全局上,从企业的小循环入手,向行业中循环拓展,最终形成区域大循环,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抓高端。首先是抓技术链条的高端,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不断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向资源转化的技术前沿进军;第二是抓产业链条的高端,用信息化、自动化和高科技推动主导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精、尖延伸再延伸,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品牌产品并形成新业态和新模式;第三是抓利润链条的高端,通过对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在不断加工转化过程中获得几何级数增长,实现发展效益最大化。山西是资源大省,也是“资源可循环大省”。这里,我们算几笔循环利用帐:一是粉煤灰。2009年全省电厂粉煤灰排灰量3596万吨,用来制砖,利润只有1亿元,但如果对其中有工业利用价值的1720万吨进行加工,可生产白炭黑228万吨(售价4000元/吨)、氧化铝570万吨(售价2400元/吨)、轻质碳酸钙1026万吨(售价500元/吨),利润在90多亿元以上,增值近100倍,如果氧化铝再向电解铝、铝材等延伸,增值空间更大。二是焦炉煤气。按现有100亿立方焦炉煤气发电测算,产值

为20亿元,如果做煤化工,产值可达100亿元,增值5倍,进入精细化工增值更为可观。三是煤焦油。全省每年可产煤焦油320万吨(以焦炭产量8000万吨算),同时可产粗苯80万吨。煤焦油加工成沥青,产值达30多亿元,制成超高功率电极,产值可达2000亿元;粗苯加氢生产为苯、甲苯、二甲苯等产品后,产值达40多亿元,做成已二酸、已内酰胺等精细化工产品,可达140多亿元。南非索萨尔公司已生产出300多种煤化工产品。山西煤化工研发力量在全国是比较强的,要依托国家级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资源优势、资本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把技术链、产品链、资本链、利益链统一起来,建立煤化工技术联盟,大力推进煤炭上下游产业的整合,以煤层气、焦炉煤气、劣质煤为重点,发展节水型煤化工,实现优势互补、优势嫁接、优势放大。要抓好潞安煤制油、晋煤甲醇制油等标志性项目的建设,发展一批百万吨级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和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路径之二是围绕煤炭装备制造业高端化,实现由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的转变。山西是煤炭大省,也是煤机大省。特别是资源整合后,全省有584座矿井需进行机械化升级改造,煤矿装备需求预计达500至700亿元。我省煤炭装备制造业规模小、高端产品少。全国煤机领域2009年销售收入451亿元,我省约占1/10。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地区工业化水平的

重要体现,而煤机制造是我省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所在。我们要依托太重煤机等龙头,集中力量突破0.5米以上薄煤层采煤机、新型安全生产装备等技术,形成集采煤、掘进、输煤、井下基础配件为一体的煤机设备产业链,建设以太原为中心的世界煤机产业基地,实现由煤炭装备买入省向制造省输出省的转变。

路径之三是围绕煤炭运销形成的巨大运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实现经济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就是要把传统煤炭运输业提升为现代物流业,把主导产业的物流业拓展为全省范围的综合物流业。我省年外调煤炭5亿多吨,调进调出货物10亿吨,总物流量全国第一;全省道路货运车辆38.7万辆,而空驶率在40%以上,每年浪费货运能力400多亿吨公里。2009年全省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28%,远远高于18.3%的全国平均水平。如果我省物流总成本降到全国水平,就相当于增加700亿的GDP。我省毗邻京津,出海便利,随着“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和大西、中南部出海通道等铁路大动脉以及一批支线机场的建成,一个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正在加速形成。要瞄准建设环渤海、黄河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依托煤炭优势策划一个整体物流产业链,整合提高物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配臵能力,将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入物流业,推进物流中转无缝连接,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在畅通人流、

力推进运城、晋中、大同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出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推进规划,把各项政策和要素集聚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上来,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聚集度,形成若干以十万亩、几十万亩和十万头(只)、几十万头(只)为片区的种植养殖基地。核桃、红枣、苹果要制定专项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对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扶优扶强,到2013年,使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8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使农业产业化走上规模、质量、品牌、效益的良性循环。

要突出县域工业化这个核心。县域是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壮大县域经济就是以工业化的思路和办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传统中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转变,传统农村向新农村的转变。江苏省始终把县域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从乡镇起步,从工业抓起,有27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全国十强县中江苏就有7个。山西县情差异较大,发展县域工业关键在因地制宜形成主导产业。比如,有煤炭资源的县,要以煤炭资源整合为契机,发展煤炭的配套工业和服务业,引导资源型企业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旅游资源的县,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农业基础好的,

要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如汾阳市种植核桃43万亩,形成了核桃产业链,使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工业基础好的,要以县级工业园区为承载,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做到一县一区或多区。其他县区以规划为引领,至少由一个产业聚集区。 要夯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这个基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扶持省市县级示范社为抓手,在提高质量、拓宽领域、完善机制上下功夫,让合作社覆盖更多农户。我省有2.4万个农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国第一,要引导和鼓励条件适宜的专业合作社,在产权清晰、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跨区域协作与重组,提升应对市场能力。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等形式流转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农科联动,因地制宜组建农科公司,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入股,与农民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制度。依托“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信息化平台,实现农民和市场有效对接。要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引导以煤补农资金和社会资源投向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县级调控经济的权限,允许以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金融产品。

要抓住农民增收这个关键。农民增收是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有两个情况需要关注。一是我省农民收入在全国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44元,排

在第22位,比全国平均水平少909元,在中部排末位。二是农民收入增速较慢,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拉大。2000年城乡人均收入比率为2.5,绝对差2818元,2004年收入比率为3.1,绝对差5313元,去年收入比率为3.3,绝对差达到9753元。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扩大用工用人岗位;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农民期盼的新政策;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向农村聚集,促进土地收益更多地用于 新农村建设。要按照“以片规划、突出产业、集中投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推动扶贫开发由整村推进向片区开发转变。要加大企业扶持贫困村的力度,这种扶持不仅是一种善举,更要成为企业本身发展的组成部分,实现企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双向互动。

——关于市域城镇化。工业化需要城镇化来承载,现代化需要城镇化来表现。首先,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要加以改变。山西近年来工业化水平在55%左右,而城镇化率2009年为46%,主要是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速度较慢,城镇集聚效应不够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深刻指出:“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二战后的日本,用30年左右时间把城市化水平从30%提高到了70%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

相继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城镇群,也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三大经济圈。可见,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第二,城镇化产生巨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城镇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1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所以,中央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拓展持续发展空间的战略重点。第三,城镇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经济结构铸化升级的过程。城镇的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能够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可以形成多样化消费需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城镇经济规模的扩大,会刺激民营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社会结构的调整。

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超过三千美元,城镇化率在30-70%之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键期。从发展规律把握,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快期、关键期。“十二五”时期,我省城镇化率每年要提高1.8左右,五年力争有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形成3000多亿元投资需求,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5%左右。我们要准确把握城镇化演进规律,以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三规合一”引领城镇化建设,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创新园区支撑城镇化建设,以城中村改

造、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推动城镇化建设,走出具有山西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路子。

一要形成以“一核一圈三群”为主体的城镇空间布局,实现中心城市、城镇群、经济圈的互促互动。组群发展是城镇化发展中最有效率和效益的范式,也是后发地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十五”以来,内蒙古大力度建设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城镇群。该城镇群经济以2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2009年以11%的土地面积、27.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区54%的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成为带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并带动内蒙古城镇化率在2007年就突破50%。考虑到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条件,按照一个规划统筹、一个标准建设的要求,我省要以太原都市圈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以大县城为重点构建城镇群,形成“一核一圈三群”的格局。“一核”即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区;“一圈”即太原大都市圈,是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大都市圈;“三群”,一是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二是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三是以临汾、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这一布局从地图上看,恰似一个“人”形,太原都市圈是人的胸部,大同、朔州城镇群是“人”的头部,吕梁、阳泉是

“人”的两臂,临汾、运城城镇群和长治、晋城城镇群分别是“人”的双脚。这是一个胸襟广博、头朝京津、脚跨中原、手牵东西的大踏步前进的“人”,预示着山西的赶超与跨越。 要特别强调的是,太原都市圈是全省城镇化战略的重中之重,要加大力度,全面提速,确保“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率、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和其他城镇群,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明显提升,通过构建高速公路“一小时通达”城市圈,形成有机融合的交通圈、旅游圈、经济圈、生态圈,形成类似内蒙古呼包鄂“金三角”的增长极和带动力。其他城市和城镇群也要加快发展。比如,大同的建设标准要向北京、天津看齐,依托塞外古都、大佛名城的底蕴建设现代化城市;阳泉要以建设新区为突破口,建设区域性大城市,成为与太原、石家庄相互策应的中心城市;运城要放宽视野,提高标准,建设新型工贸旅游大市,形成与郑州、洛阳、西安联动发展的格局,成为山西向西向东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以长治为核心的上党城镇群,具有优越条件和良好基础,要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城镇群。

二要强化规划的引领力和建设的创新性,充分体现城镇的历史感、生态性、文化味。规划是城镇化的方向标。要按照城镇群发展、大中城市提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开发、矿城转型、小城镇建设等不同层面,科学制定城镇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城市规划建设要体现独特的灵魂灵气

和人文情怀,做到环境艺术与特色建设兼收并蓄、历史传统与现代风貌相得益彰、自然风光与人工塑造珠联璧合,建设若干亮点片区和现代城镇,对内有宜居性,对外有吸引力。要加快工矿型城镇转型步伐,探索一些城市城区、郊区、矿区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通达性、功能性、安全性。城市的效率和魅力在功能。要保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强度,加快建设以高速公路、高铁、空港为主的立体交通网络,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为城镇群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要建设智能化城市,提高交通、水网、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要创新理念,把城镇化建设分解成若干项目,以新的融资形式搞好建设和经营。比如让大企业去做基础设施建设,把生地变成熟地开发,然后和当地政府分享升值收益;把政府和企业资金捆绑起来,做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项目,达到多赢目标。

四要创新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机制,让更多的人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努力消除户籍、住房、社保等方面的“玻璃门”,让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有序变为市民、融入城镇。山西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大量农村劳动力亟待向非农产业转移。目前全省城镇农业户口常住人口为435万人,绝大部分是农民工及其家属,他们的身份臵换要引起重视。要加速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以多种途径放宽中.小城市和城

镇户籍限制。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农民工与城镇产业工人劳动待遇平等化和社会保障全覆盖,农民工子女城市就学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完善土地管理使用制度,探索推广节地发展、错位发展、集约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城乡统筹。

五要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民生为本是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不断增加公共财政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充分体现其“普善效能”。健全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救助力度。领导干部对群众要倾斜,经常深入群众,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倾心,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成为群众的贴心人;要倾力,实实在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反对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关于城乡生态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对生态化提出新的要求,加上我省资源型产业结构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必须处理好经济和生态的关系,真正把环境作为生产力,努力建设绿化山西、

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

建设绿化山西。我省森林覆盖率比全国低2个百分点左右,全省尚有4000多万亩宜林面积。今后十年,要确保每年造林400万亩以上,到2020年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6%以上,也就是国际通用的生态良好指标最低线。一要牢固树立栽树就是栽历史、就是栽人文、就是栽政绩的理念。造林绿化不仅具有生态功用和经济功用,而且具有增加森林碳汇、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地区形象的人文功用。同等条件下,如果一个地方树木稀疏、了无生机,另一个地方郁郁葱葱、生态宜人,那么人才云集、商机无限的一定属于后者。所以,无论是算生态账,还是算经济账,无论是着眼当前发展,还是为子孙造福,植树造林的步伐都必须进一步加大、加快。二要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有效做法。把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和推动富民强省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快干果林经济林基地建设,发展森林旅游、生态疗养,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和种苗花卉、林下资源等产业;另一方面严格要求上项目、办企业、建园区,都要做到建设与绿化同步进行,经济与生态并驾齐驱。煤炭可持续发展资金要向林业建设倾斜,推广“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等好做法。让产业发展过程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三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抓住明晰产权这个核心,围绕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两大目标,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

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激励问责,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为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提供体制保证。

建设气化山西。气化山西,是一个产业工程,更是造福于民的生态工程。就是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同时可以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要着力解决好两大关键问题:首先是利益衔接机制要活。以政府为主导,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以资产为纽带,把各地各类资源和具备实力的企业连接起来,做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合资合作、共赢发展,形成有利于”四气“合一进入千家万户的体制机制,形成可持续的气化运行机制。其次是管网覆盖面要广。努力实现气源管网对市县和建制镇全覆盖、重点工业用户全覆盖、重点旅游区全覆盖。在推进城镇人口使用清洁能源的同时,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发展大中小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水平。

建设净化山西。净化山西是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的系统工程,就是要让城乡群众有一个清洁的环境。一要在“节”字上下功夫。坚决防止“两高一资”企业盲目扩张,综合运用经济、技术、管理、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特别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科学配臵黄河水,开发推广工农

业节水技术。二要在“减”字上下功夫。抓好火电脱硫工程,所有新建和改扩建燃煤机组必须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设施;大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坚决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三要在“治”字上下功夫。持之以恒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继续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和汾河流域、太原西山地区等重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矿山生态修复,煤矿企业要加强矿区植被恢复,积极参与所在地绿化和沉陷区治理。运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机制,发挥大型企业的优势,加快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集中供热工程,加快县城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四要在“创”字上下功夫。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对创建活动搞得好的,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奖励。 建设健康山西。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要素,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幸福指数。我们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目标就是为了山西人民身心健康。一些地方在富起来的同时,空气被污染了、水被污染了、食物不安全了,不是被垃圾封锁,就是被噪音包围。这种一手提钱袋子、一手拿药罐子的形态不是健康的生活,也不是科学的发展。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水源地保护、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方面都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地生活和工作。顺应群众想健身、盼健康的要求,广泛宣传健康生活理念,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大力发展卫生医药事业,

发展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健身健康产业,帮助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三、以解放思想和提升干部素质为先导,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大型说唱剧《解放》深刻启示我们,解放思想具有先导性,思想上的裹脚布解不开,现实中的裹脚布更解不开。思想的大门打不开,发展的大门也打不开。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在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再次吹响解放思想的冲锋号,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我们发展的思想心结和体制障碍,在转型和跨越的大道上劲跑。 (一)解放思想是前提,要甩掉包袱、快步前进。 第一,从煤炭依赖中解放出来。煤是大自然给予山西人民最大的恩惠,但是由于长期挖煤、烧煤、卖煤、炼焦,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推动经济增长依赖煤、提升区域地位依赖煤、干什么都不如挖煤”的思维定势。这种依赖的直接后果就是所谓“资源诅咒”:资源开发对其他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可持续发展能力衰退、社会问题突出、人的观念封闭保守,最后资源富集地区反倒成为经济滞后地区。在煤上解放思想是山西最大的解放思想。要从新技术的视角看煤炭,既要认识到煤是燃料,更要认识到煤是原料和资本,重新认识煤、科学定位煤、深度利用煤。要从多元优势的视角看煤炭,山西煤炭不仅具有成本优势、品种优势、运距优势,更有转化

优势、延伸优势,学会一生二、二生三,真正实现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要从立体的视角看煤炭,推进煤炭采掘、煤炭转化、煤炭装备制造、煤转化技术和安全生产设备研发、煤炭相关产品交易、煤炭资本运作和金融服务等产业相互融合、一体多元发展。

第二,从政府依赖中解放出来。一是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依赖,二是企业对政府的依赖。往往是各自把主要精力放在向政府要项目、要资金上,把心思放到与政府博弈上。需要强调的是,上级政府要加大对下级政府的支持力度,同时,各级政府作为施政主体,更应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谋发展、作决策,成大事。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倡导“找市场而不是找市长”,按照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土地政策指出的方向,在市场中寻找发展机遇,在开拓进取中创造业绩,特别是要靠资本运作、科技创新、品牌战略和先进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涌现出更多新晋商。政府要克服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内概括的“义爱情结”,少点管制、多点服务,主动给企业松绑,为企业闯占市场搞好服务。 第三,从内陆经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内陆经济思维定势,主要出于对改革开放从沿海向内陆“梯度推进理论”的简单理解,自觉不自觉地跟在沿海发达地区后面亦步亦趋。从一些兄弟省份快速发展来看,充分说明“内陆不是封闭落后的代名词”,只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抢抓机遇、

主动融合,同样能有大的作为。成都已建成一座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长株潭”正在成为新兴产业的聚集地;重庆仅引进惠普公司一个项目,通过垂直整合,建成后年可产出三千亿人民币的产值。随着交通网路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变平了、变小了,所有地区发展新兴产业都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内陆地区同样可以弯道超车,表里河山的三晋大地同样能创造伟大奇迹。要破除小富即安、不富亦安的小农意识,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观念,懂得“零永远是零、负数可以变正数”的辩证法,做到敢“舍”善“得”,善于捕捉信息、开放思维,在共生共赢中把握发展先机。 第四,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解放出来。我省计划经济的痕迹仍然较重,突出表现在国有企业普遍一股独大,现代企业制度不够健全,市场运作方式相对呆板。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闯市场的能力,特别是要学会运用金融手段谋求发展。现代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和制高点。要通过企业上市、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加强与银行业的战略合作,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有机融合。 第五,从守成求稳的心态中解放出来。当今时代,“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决不是危言耸听。昔日晋商就是成于“创业”、衰于“守成”。晋商最先进最积极最革命的因素就是敢于克服千难万险,走出山西到外面闯世界,走遍全国、走到

欧洲,史称“足迹半天下”。可以说,正是晋商的开拓进取,有了遍布全国的山西会馆,有了包头城的兴盛,有了让后人赞叹的晋商精神。然而在国内外大势发生巨大变化和现代金融势力挤压的情况下,晋商秉持“求稳守成”、“持盈保泰”的治商方略,更多把资产变为房产而没有变成资本,错失了与现代企业融合发展的机会,最后被历史湮没。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对新的信息、新的观念、新的规则保持高度敏感,在发展理念、发展速度、发展模式上不停歇地解决思想,坚持与时俱进,勇于走在时代前列,强化直接入轨、后来居上、三步并作两步走的紧迫感,摒弃四平八稳、留有余地的思维方式,以人一之我百之、人十之我千之的精神,敢于背水一战、跨越发展。

(二)干部保证是关键,要下大力气加强作风和本领建设。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实现发展转型,关键是干部要转型;干部转型,首先是思想要转型。总的要求是:素质提升,就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名利观、权力观,做学习型、知识型、实干型的领导干部;作风转变,就是坚强有力、奋发有为,不松懈、不折腾、不观望,勤思勤为不懈怠、脚踏实地不飘浮、立说立行争朝夕;能力加强,就是谋发展、干发展、能发展,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有办法、有主意、有对策,说话有人听、有人跟、有人干;管理从严,就

是对干部要以实绩和成效论英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具体讲,领导干部要做到以下六点: 一要有世界的眼光。干事业的舞台在山西,但发展的空间在山西之外。在信息化和“地球村”时代的今天,世界眼光已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认识山西省情和发展阶段离不开世界眼光,科学定位山西的产业和发展路径离不开世界眼光,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同样离不开世界眼光。既要立足山西看世界的发展,也要放眼世界看山西的发展。西方国家把信息产业、生物技术等作为新的发展引擎,我国也提出大力发展七大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考虑我省转型发展时,必须充分考虑这样的大背景。比如,我们要发展煤化工,就必须掌握世界煤化工的最新技术,积极与世界煤化工企业和有煤化工投资背景的银行、财团合作。比如,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南非、印度等发展中四家近年来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3左右,走在世界前列,很值得我们关注。总之,就是要用别人的眼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别人的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路径,用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本领。

二要有战略的思维。境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诸葛亮在荆州游学时,就善于“观其大略”,后来才有“隆中对”。每个领导干部要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时常关注政策的走向、世界的走向、经济的走向、科技的走向,善于在复杂局面中谋篇布局,在严峻挑战中抓到机遇,在激

烈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战略把握上高人一筹。当前特别需要我们立足省情市情,扬长避短,确定发展重点,实现弯道超车。

三要有“结合”的本领。领导工作难在“结合”,高在“结合”。要在用好政策与破解难题的结合上长本领。深刻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完善我省产业和项目规划。尤其是,近年来中央出台一系列扶持我省转型发展的政策,如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意见,支持煤炭化工产业发展的意见,50个县比照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4个市比照执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循环经济发展方案,等等,含金量都很高。 要用心学习政策、研究政策、用好政策,确实把这些政策吃透,用政策破解现实难题。要在项目策划、布局与项目推进的结合上长本领。在策划、布局项目的同时,要高度重视项目的推进和落地。如果说策划、布局项目体现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决策力,那么推进和落实项目则主要考验我们的执行力。有一本有趣的书叫《把信送给加西亚》,在1899年出版,几年内销量即达4千万册,激起了无数人的热血和激情。该书讲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罗文奉美国总统之命去给古巴丛林中的加西亚将军送信。罗文不认识加西亚将军,也不知道加西亚身在何处,但历尽艰辛,出生入死,终于把信送到加西亚手里。一百多年来,“ 罗文精神” 被许多管理者奉为圭臬,成为执行力

的象征。我今天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是提示我们的干部,要有点“罗文精神”,不怕困难,着力执行,决战决胜。要在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的结合上长本领。作为煤灰大省,必须树立强烈的安全危机意识,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始终信守所有发展中安全发展是最硬的发展,始终秉持所有指标中安全指标是最硬的指标,始终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把安全生产作为发展工程、生命工程、民生工程抓紧抓好,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稳定好转。在制定政策、布局项目的时候,都要进行风险评估,防止因工作不当造成被动。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手段,完善维护群众利益机制,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

四要有敢闯的勇气。邓小平说,敢闯敢冒才能走出好路。能否转型、何时跨越,关键看领导干部是否敢闯敢冒。要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大胆探索,比如在资源开发上闯,通过中南部铁路建立我们自己的出海大通道,在新兴产业发展上闯,打造山西经济新的支撑,要敢于和善于破解难题,越是面临严峻挑战,越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越要有勇气、有担当,要勇于争先,市县工作要按照山西一流来定位,全省性工作要按照中部一流来考虑,一些地区、企业和领域要争取全国一流、世界一流。鼓励尝试风险是英特尔公司的六条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英特尔公司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要在导向上和制度上激励干部大胆试、大胆闯,为大家创业、创新、创造提供宽松环境,允许在闯的过程中有失误,不能允许不去闯、不作为。

五要有学习的自觉。学习的本质是改变,改变你的观念,改变你的思维,改变你的境界。这就是学而知之的道理。所以,我们讲,学习者智,学习者强,学习者胜。现在我们的干部知识不够,本领不够,不如说是我们的学习不够。当前是一个知识化的时代,所以首先是一个学习的时代。热不热爱学习,善不善于学习,已经成为衡量干部的重要尺度,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工作业态。所以,全省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掀起一场学习的新高潮,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要学习经济、科技、历史、文学,要多了解一些互联网、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云计算等新知识。要建设学习型的党组织,进而实现全省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上的新跨越。

六要有高尚的操守。操守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关系事业的兴衰成败。要勤政为民、公道为政、廉洁为官,永葆政治本色,守住精神家园。要有公仆本色、赤子情怀、担当意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说实话办实事作为做人的基本品格,把职务当作事业来做,不说虚话、套话、官样话,不漂浮、不浮躁、不虚度,真正干出实绩来。要珍惜荣誉、珍惜职位、珍惜人生。始终保持清醒

头脑、淡泊名利,做到洁身自好、慎独慎微,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官。要直面艰苦、忍耐清苦、乐于吃苦。大力弘扬太行精神、纪兰精神、双良精神、右玉精神等山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工作上要夙兴夜寐,生活上要朴素无华,肯奉献、能舍弃、耐寂寞,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改革开放是突破口,要进一步激活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转型发展出题目,改革开放做文章。转型是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义无反顾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引进战略,把“造船出海”与“借船出海”结合起来,让劳动、知识、资本、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资源充分涌流。

一是要大力实施开放引进战略。古有“开卷有益”,今有“出去有益”。山西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关键在于我们走出去的频率、走出去的远近、走出去的力度、走出去的效果。昔日无奈“走西口”,今天积极“走东口”。我们要用好“拿来主义”,树立“发现即发展、开放即发展、招商即发展”的观念,把招商引资作为抓住战略机遇期的重大举措长期坚持,对于环渤海要主动融入,对于长三角、珠三角要加强互动,对于中部地区尤其中原地区要积极联手,进一步拓展发展半径。要抓住世界及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o4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