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更新时间:2023-09-25 00: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初中语文课外阅读

近年来,初中语文试卷出题范围多倾向课外知识的积累,而考查教本上的死知识甚少。通过学生的答题,我也发现平时爱看课外书的学生得分要高于几乎不看课外书的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迫在眉睫,那种传统的抱着教本死啃的老黄历将不复存在。

一、初中生目前的阅读现状

就目前的课外阅读情况而言,现状不容乐观,尤其在农村学校尤为明显。以我校安中为例,很多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里面有哪些人,讲的什么故事几乎一概不知,知道一点的也仅是通过动漫卡通电视剧获知的。至于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外国著名作品是闻所未闻。班上若有一本名著,其主人会觉得相当自豪的,大家仅有的认知是作文书。

我觉得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匮乏有几个原因:一是家长认为只要读好学校所发的教本就行,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读课外;二是学校在这方面的经济、精力投入不够,不够重视;三是周围没有阅读的浓厚氛围。四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题海战术上了,根本无暇去阅读课外书。

随着“新教育”这一理念如一缕春风潜入我校,学校领导意识到了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所以现在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课外阅读活动。虽然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已经开展了有2个月了,但我感觉学生的课外阅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目前学生还没有主动阅读的意识,只是处于被动状态;学生的阅读也很盲目,没有选择,什么都读;他们对课外书的阅读随意翻翻者居多,只是停留在消遣的表面上,对阅读的目的并不明确。教师对学生也是放任自流,只是停留在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扩大视野的阶段,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却很少。总之,目前学校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所带来的实际效果。

二、语文课外阅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两个要求:(1)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2)规定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3年累计不少于6―9部名著,9年累计\

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课外阅读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在现阶段摆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高度,完全符合中学生的实际和适应中学语文教学的需要。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总结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得失后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可见,教材的更新永远赶不上时代的节奏,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决不能培养出曹雪芹、鲁迅、余秋雨这样的大家。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

三、如何加强语文课外阅读

鉴于当前我校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实际,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多推荐一些名篇名著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报刊等有益的书籍。 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更何况中学生有学业负担,课外挤时间阅读已属不易,如不加选择,只能虚度时光而没有收获。可以说,学生能否正确选择读物,关乎课外阅读的成败。处于求学阶段的学生大都不大明确自己该读什么书,古人云:“开卷有益”,但并不是说“凡开卷必有益”。知识有新旧,信息有真伪之别,书自然就有好坏之分。好书不厌百回读,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定期每月或半月、一周向学生作一些阅读的推荐,如中国古典的四大名著、《繁星 春水》《骆驼祥子》《阿Q正传》《鲁宾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昆虫记》??

2、采取多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1)教师平时上课时,可有意识的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作家的相关文章、一些重要文人的成功史、讲解一些名著的概要,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可讲鲁迅其他一些作品《孔乙己》,让我们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课外去阅读鲁迅的有关文章。(2)每天上课前,教师还可以利用5分钟进行讲演,如一个好故事,一则热点新闻,一篇好文章,一句精短格言,一例精彩用词,一段读书心得??这种方式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的热情。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每周上交一篇至少100字的读书笔记并作出讲评,让学生把阅读当成一种习惯。

3、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引导。

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采取与课内阅读相同的方法,即“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同时还要作好读书笔记。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要求,养成随读随记的好习惯。这就要求美国学生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每天将阅读过程中精彩词句、生动描写、精彩片段、名言警句等摘录在笔记本上;每篇文章读完后写一篇读书心得,如作家作品介绍、作品内容、精彩语段点评、对主题的把握、内容的理解、对文中某一人物的评价、某一词句的赏析??在学生搜集、 整理、 归纳信息的基础上,对作品有了自己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这样的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扩大了课外阅读范围,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也得到培养。这样的课外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长期积累,学生的知识面必定会拓宽,写作能力必定会提高,文学素养必定会不自觉间上升一个新台面。

但是,各年级学生认识能力不同,阅读水平各有差异,因此读书选择的内容不同,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培养的能力同样有所侧重。初一年级应侧重于指导学生的阅读感受。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打开文学之门,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体验、感受和理解层面上下功夫,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初二年级应侧重于指导学生的阅读体悟。教师有目的地为学生创设阅读环境,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究、体悟和发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随感,做好简要评点。初三年级应侧重于指导学生的阅读欣赏。教师有选择地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评价机会,提升学生的读书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质疑、赏析、创新层面上做文章,指导学生写写美文赏析,做做名著荐评。

当然,由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不可能对所有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采取一刀切,步调不可能是一致的。成绩优良的学生,可引导其涉猎更多的课外书,基础差的中要求其阅读一些最基本的就行,否则,对他们而言会适得其反,出现囫囵吞枣、不消化的局面。

4、逐步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学校每天安排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学生可默看、大声读、齐读、比赛朗读等,形式自由。全校或各年级自行安排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参加“美文阅读推荐比赛”;具备读书笔记交流及读书报告交流会;开展自编教材活动,并举行读书征文比赛;自编小报展评;古典诗词联句比赛;以校报为阵地初步专

科,或开辟专栏推荐佳作;每周定期上好自由阅读课或专题阅读课;在学校网站上设立主题频道,为阅读及创作提高便捷的展示平台。当然,开展课外阅读的形式远远不止这些,只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的条件,坚持下去,收获必然丰厚!

当然,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学生要持之以恒,教师平时要及时检查督促,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表扬,特别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挖掘并大力栽培。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博览群书。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代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这一切,都离不开阅读。总之,课外阅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焦作的“新教育”也会在我校绽放出芬芳的花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sk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