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之80个针灸穴位

更新时间:2023-10-24 11: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之80个针灸穴位

1、尺泽 Chǐz?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图12-1)。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2、孔最 Kǒngzuì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手太阴经郄穴。 3、列缺 Lìeqūe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4、鱼际 Yújì

[定位]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 咳嗽 ,咳血 ,咽喉肿痛 ,失音,发热。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5、少商 Shàoshāng

[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 咽喉肿痛 ,咳嗽 ,鼻衄 ,发热 ,昏迷,癫狂。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6、商阳 shāngyáng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图12-2)。

[主治]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7、合谷 H?gǔ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1)手阳明经所过为“原”。(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8、手三里 Shǒusānlǐ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9、曲池 Qūchí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10、肩髃 Jiānyú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11、迎香 Yíngxiāng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 症。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1)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 12、地仓 Dìcāng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 [附注]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13、下关 Xiàguān

[定位]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14、头维 T?uw?i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 [刺灸法] 平刺0.5~1寸。

[附注] (1)足阳明、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2)《甲乙》禁不可灸。 15、天枢 Tiānshū

[定位]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主治] 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1)大肠的募穴;(2)《千金》孕妇不可灸。 16、梁丘

[定位]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刺灸法] 直刺1~1.2寸。 [附注] 足阳明经郄穴。 17、犊鼻 Dúbí

[定位]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 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刺灸法] 向后内斜刺0.5~1寸。 18、足三里 Zúsānlǐ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刺灸法] 直刺1~2寸。 19、条口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 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1~1.5寸。 20、丰隆 Fēngl?ng

[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主治]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足阳明经络穴。 21、内庭 Naitíng

[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主治] 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足阳明经所溜为“荥”。 22、公孙 Gōngxūn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主治]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刺灸法] 直刺0.6~1.2寸。

[附注] 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23、三阴交 Sānyīnjiāo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1)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 24、地机 Dìjī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主治] 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阴经郄穴。 25、阴陵泉 Yīnlíngquán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26、血海 Xuahǎi

[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 [刺灸法] 直刺1~1.5寸。 27、通里 Tōnglǐ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主治] 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络穴。 28、神门 Sh?nm?n

[定位]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 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 29、后溪 H?uxī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30、天宗 Tiānzōng

[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 31、听宫 Tīnggōng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刺灸法] 张口,直刺1~1.5寸。 [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32、攒竹 Cuánzhú

[定位]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刺灸法] 平刺0.5~0.8寸。禁灸。 33、天柱 Tiānzhù

[定位]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主治] 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热病。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34、肺俞 fai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肺的背俞穴。 35、膈俞 G?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 [刺灸法] 斜刺0.5之0.8寸。

[附注] (1)八会穴之一,血会膈俞。 36、胃俞 Wai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胃的背俞穴。 37、肾俞 Shan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1)肾的背俞穴。 38、大肠俞 Dàchángshū

[定位]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附注] 大肠背俞穴。 39、次髎 Cìliáo

[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对第2骶后孔处。

[主治]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腰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1~1.5寸。 40、委中 Wěizhōng

[定位]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主治]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刺灸法]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附注] 足太阳经所入为“合”。 41、秩边 Zhìbiān

[定位] 在臀部,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主治] 小便不利,便秘,痔疾,腰骶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 直刺1.5~2寸。 42、承山 Ch?ngshān [定位] 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 43、昆仑 Kūnlún

[定位]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脚跟肿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l)足太阳经所行为“经”。(2)《针灸大成》:“妊妇刺之落胎。” 44、申脉 ShēnMài

[定位]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 头痛,眩晕,癫狂痫,腰腿酸痛,目赤痛,失眠。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45、至阴 Zhìyīn

[定位]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tc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