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复习思考题gai

更新时间:2023-10-26 00: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计算

22

(一)某杉木林小班面积为10hm,林分年龄为5 年,平均高4m,株数2400株/hm,要求评估其价值。

[主要技术指标调查如下:该地区评估基准日第一年造林投资(含林地清理、挖穴和幼林抚育)4500元/hm2, 第二年和第三年投资为1200元/hm2,第四年投资为750元/hm2,每年地租300元/hm2,从第一年开始管护费150元/hm2 ,年利率为6%,当地平均水平的林分平均高为3.6m,造林株数为3000株/hm2,成活率要求为85%。]

根据所给条件,拟评估小班为用材林幼龄林小班,其资产评估宜采用重置成本法,其

n计算公式如下:

n?i?1 E?KCi?1?p i?1式中:E——林木资产评估值;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K=K1×K2×K3; K1为株数调整系数:当株数保存率r≥85%时K1=1、当株数保存率r<85%时K1=r;K2为树高调整系数;K3为蓄积调整系数);Ci——第i年以现时工价及生产水平为标准计算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各年投入的工资、物质消耗、地租等;p——利率;n——林分年龄。 根据上述公式可得:K1=2400/3000=0.8 K2=4/3.6=1.11 K3=1 K=K1×K2×K3=0.8×1.11×1=0.888

C1=(4500+300+150)×10×(1+0.06)(5-1+1)=66242.17元 C2=(1200+300+150) ×10×(1+0.06)(5-2+1)=20830.87元 C3=(1200+300+150) ×10×(1+0.06)(5-3+1)=19651.76元 C4=(750+300+150) ×10×(1+0.06)(5-4+1)=13483.20元 C5=(300+150) ×10×(1+0.06)=4770.00元

Ci=C1+C2+C3+C4+C5=66242.17+20830.87+19651.76+13483.20+4770.00=124978元 E=0.888×124978=110980元

(二)某村准备转让10公顷的杉木成熟林,要求对其林木资产进行评估。根据资产清查该小班面积10公顷,蓄积量1500立方米,平均胸径22cm,平均采材距1200米,运距30公里。查地利系数表,其地利系数为0.978 。

参照案例1:附近林场两年前花80000元向邻村购买年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都与该小班相近的杉木成熟林6公顷,蓄积量900立方米。其地利系数为1.023。由于通货膨胀,杉原木中径材的平均价格已由两年前的每立方米600元升至每立方米700元。 参照案例2:附近林场一年前花70000元向另一村庄购买年龄、树高相近、平均胸径为20cm的杉木成熟林5公顷,其蓄积量为800立方米,地利系数为0.92。一年前杉原木中径材平均价为660元每立方米。

参照案例3:附近林场不久前用52500元购买了年龄、平均直径、树高都与该小班相近的成熟林3公顷,蓄积量500立方米,地利系数为1.1。]

拟评估小班为用材林成熟林小班,根据所给条件,其资产评估宜采用市场成交价比较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E=K×Kb×G×M

式中:E——林木资产评估值;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地利等级主要考虑集运材距离);Kb——物价指数调整系数[物价调整系数为当年某径阶木材价与案例同径阶木材价的比值。(如是幼龄林用日工价)];G——参照物单位蓄积的交易价格;M——被估林木资产的蓄积量。

根据参照案例1可得:

??? 1

K=0.978/1.023=0.956 Kb=700/600=1.167 G=80000/900=88.89 E1=K×Kb×G =0.956×1.167×88.89=99.17 根据参照案例2可得:

K1=0.978/0.92=1.063 K2=22/20=1.1 Kb=700/660=1.061 G=70000/800=87.5 E2=K1×K2×Kb×G =1.063×1.1×1.061×87.5=108.55 根据参照案例3可得:K=0.978/1.1=0.889 Kb=1 G=52500/500=105

E3=K×Kb×G =0.889×1×105=93.55

由上面可知取三案例的估算值的算术平均数为评估值 E=(99.17+108.55+93.35)/3=100.36(元/m3) 总评估值

E总=E×M=100.36×1500=150540

2经济林林木资产评估计算

(一)某林场拟将100亩20年生每亩年产茶油27 kg的茶油林用于抵押贷款,请用收益法和重置成本法评估测算其市场价值。 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附表1 不同阶段油茶林投资成本表 单位:元/亩、年 时间 1 2 3 4 5-50 营林成本 1300 200 200 150 150 (含地租和管护费) 附表2 不同阶段油茶林产油量预测表 单位: kg/亩、年 时间 1-3 4 5 6 7 8 9 10 11 12-50 产量 0 1 3 5 8 12 16 22 30 30 另:茶油林一般第1-3年为产前期;第4-10年为初产期;第11-50年为盛产期;经济寿命期为50年。毛茶油平均市场销售价格30元/kg,提炼茶油后的茶肤收入抵榨油费用,不在另计收入;油茶桃的采摘、茶籽挑选、茶油销售费用及税费等按茶油销售收入的20%计算;投资收益率8%。 相关计算公式:

A、经济林收益现值法: u?n

nuu?n

E?A?1?P???1P?(1?p)式中: En——经济林资源资产评估值;Au —— 盛产期内每年的纯收益值; u——经济寿命期 ; n——经济林林木年龄 ;P—利率。 B、经济林重置成本法: m

n?

i?11、成新率:

n?m K??1??

E?K?K???Ci?Ai??1?p?u?mu?nu?mm?i?12

n—林分年龄;m—林分盛产期的开始年 ;u—林分的经济寿命

2、 林分质量调整系数的计算式:

待评估经济林林分年平均单位面积产量 K?参照经济林林分年平均单位面积产量

3、Ci-第i年以现时工价及生产经营水平为标准计算的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各年度投入的工资、物质消耗和地租等。 4、Ai —第i年经济林产品收入 5、P—利率 由上面可知:

林分质量调整系数K1=27/30=0.9 成新率Kα=1-(20-10)/(50-10)=0.75 E20=0.9×0.75×3200=2160元/亩

100亩总评估值为2160×100=216000元 收益现值法

E20=Au×[(1+P)u-n-1]/[P×(1+P)u-n]=0.9×570/0.08×(1.0850-20-1)/ 1.0850-20=5775元/亩 100亩总评估值为5775×100=577500元 成本法 2160元/亩 收益法 5775元/亩

二、填空题

1、林业提供的服务能成为市场需求,必须要具备消费者愿意购买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两个条件。 2、1950年,第一次全国林业会议确定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和合理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

3、森林资源资产主要可分为林地资产、林木资产、野生动植物资产、景观资产。在林木资产中根据其收获形式的不同,还可以分以用材林林木资产、经济林林木资产、薪炭林林木资产和竹林资产等。

4、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具有政策性、技术性、专业性、综合性、时效性、规范性、公正性、权威性、责任性、风险性等特点。

5、林业产品价格由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利润和税金四部分构成。

6、企业承包经营是发包方在不改变企业所有权的前提下,将企业发包给经营者承包,经营者以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并按合同分享经营成果。

7、按照企业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将企业分为公有制企业、私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三种形式。 8、我国股份制企业主要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组织形式。

9、我国林业的经营形式主要有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合作制、股份制企业、企业集团等多种形式。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企业的经营思想应包括(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质量观念、人才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等。

11、在组织运行过程中,控制的基本类型包括前馈控制、实时控制、反馈控制。

1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主要包括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四个方面。 13、依据竞争态势可将林业企业经营战略分为发展战略、维持战略和紧缩战略。

14、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企业环境、价值观念、企业规章制度、企业英雄、文化仪式、企业形象等。

15、林业企业文化的内容包括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精神文化等内容。

3

16、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组织经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法约尔,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

17、人本管理原理认为:在管理中的一切工作都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18、市场调查的内容主要有环境调查、市场需要量调查、消费者或用户调查、产品调查、竞争对手调查、价格调查、促进销售调查、销售渠道调查等

19、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们工作行为的有两类因素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20、现代企业是建立在劳动分工基础上拥有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营技术的经营权完整的经济组织。

21、市场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文案调查法、观察调查法、试验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 22、林业技术经济效果指标体系包括主体指标、分析指标和目的指标。

23、林产品价值是由生产过程中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三部分组成的。与此相适应,林产品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物质消耗支出、劳动报酬(工资)支出和盈利。其中前两部分支出构成产品成本即生产成本。

24、动力原理中三类基本动力为: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25、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26、林业经济管理属于行业(部门)经济管理。它是研究林业再生产过程中,林业经济活动的合理组织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27、第七次(2004年-2008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 28、西南峡谷地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和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天然林、人工林少,森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大面积的原始林在人烟稀少和经济落后地区。

29、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目的是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退耕的主要对象是坡度25°上的耕地和严重沙化的土地。

30、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国有林产权制度。

31、森林资源按其起源与演变划分为天然林资源,人工林资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森林,天然次生林 。

3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有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

33、管理保持适当的弹性,这是由管理的综合性、全局性与不确定性等特点所决定的。在确定目标、制定方针时,都要保持可以调节的弹性。不但要看到完成目标的可能性,还要看到完成目标的艰巨性。

三、名词解释

1、现代林业: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

2、林业产权:是林业财产控制者对林业上某一财产所拥有的排他性的支配权,或者称为控制者享有的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或林业产权是对林业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支配权)。

3、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强调企业精神、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

狭义的企业文化指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凝聚力,以及企业全体员工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广义的企业文化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企业中有关文化建设的措施、组织、制度等。

4、管理的反馈原理: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对指挥系统发出的指令信息的实施后果进行检查,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订指令信息,或者调整目标,以达到有效的管理。

5、林价:从广义讲,林价是森林价值的货币表现,它包括:森林中的立木价值,森林中的动物、

4

植物、微生物等产品的价值,森林的生态效益价值。从狭义上讲,林价是森林活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立木价格。

6、人力资源管理: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动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7、林业企业物资管理:是指对林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进行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供应,及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等一系列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是林业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林业企业生产前的一项复杂的准备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各种物资使用和消耗的过程。

8、“4P”策略: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四个方面。由于其英文均以字母“P”开头,故简称“4p”策略。

9、企业租赁经营:是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出租方将企业租赁给承租方经营,承租方向出租方交付租金并对企业实行自主经营,在租赁关系终止时,返还所租财产。

10、林业经济管理:是指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11、林业经营:是一种以森林资源为对象的经济活动,森林资源是林业经营的基础,森林资源状况是衡量林业经营成效的根本标志。

12、林产品市场:是林产品商品交换的场所和领域。 四、简答题

1、简述企业的作用

①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

企业是独立的经济组织,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面向市场,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经营机制由不\活\变\活\。

②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

要提高经济效益,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才能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的物质财富生活水平. ③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与之有关有两句话:一是企业是社会财富的生产者和流通者;二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把科技应用于生产,才能发挥作用,主要靠企业,直接制约经济发展,目前是脱节,所以要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系,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④ 总之,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2、我国林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⑴林地资源家底不清;⑵林地权属紊乱;⑶对林地的消长缺乏统一控制和管理;⑷对林地开发利用存在不合理现象;⑸林地管理机构、机制、法制等不健全。

3、简述林业企业目标管理体系内容

一个中心、三个阶段、四个环节和九项主要工作。一个中心:以目标为中心统筹安排工作;三个阶段:计划、执行、检查(含总结);四个环节:目标制定、目标展开、目标落实和目标考核;九项工作:计划阶段(决策论证、目标分解、定责授权),执行阶段(咨询指导、反馈控制、调节平衡),检查阶段(考评结果、实施奖惩、分析总结)。

4、简述成本的含义和降低林业成本的途径。

成本:指为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生产费用的总和。而且生产费用只有当其为一定产品分担时才成为成本。

(1)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减少工时消耗、节省人办,节省工资费用;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产品产量,减少单位产品所负担的固定费用;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2)节约原材料等物资消耗,即不断改进作业设计和生产工艺,降低消耗定额;充分、合理地综合利用资源;降低采购成本;加强仓储保管工作,减少浪费。

(3)提高设备利用率,即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搞好设备的技术改造和维修护理,提高设备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u0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