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08 07:03:46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6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2分)(2006?安徽)下列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的可燃性 B.铝的导电性

C.氢氧化钠的腐蚀性 D.碳酸的不稳定性 2.(2分)(2006?安徽)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作消毒剂 B.长期过量摄入食盐,会引起高血压等病症 C.刀剪是由生铁为材料制成的

D.经常使用染发剂,不利于身体健康

3.(2分)(2006?安徽)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元素是一种稀有气体 4.(2分)(2006?安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碱中一定含氢元素

B.钠元素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 C.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D.氧化物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5.(2分)(2006?安徽)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有金属单质生成 D.分解反应一定只有一种反应物 6.(2分)(2006?安徽)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2CO3、K2SO4、HCl B.FeCl3、NaNO3、NaOH

C.Ca(OH)2、NaCl、HCl D.CuSO4、NaNO3、H2SO4 7.(2分)(2006?安徽)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第1页(共16页)

A.

制取氧气

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

C.

收集氢气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8.(2分)(2006?安徽)现有下列5种物质:①浓盐酸②生石灰③胆矾④烧碱⑤铁,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9.(2分)(2006?安徽)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u→Cu(OH)2 B.Zn→Ag C.CaCl2→CaCO3 D.NaNO3→NaOH 10.(2分)(2006?安徽)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使他们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无任何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不含铜 B.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

C.滤液中含有FeCl2和CuCl2 D.滤液中含有FeCl2和HCl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5分) 11.(6分)(2006?安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被中国两院院士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首位.右图是费俊龙和聂海胜在飞船中的照片.

(1)航天员在太空中每人每天大约需要0.9kg氧气、2.5L水、0.6kg食物,并排出1.0kg二氧化碳,上述加着重号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2)为了处理人体排出的CO2,飞船上采用了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作为吸收剂.LiOH中Li的化合价是 ,用LiOH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 . 12.(6分)(2006?安徽)从2001年起,我国积极推广乙醇汽油,它是由汽油和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1)汽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它燃烧的主要产物是 和 .由于汽油中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等. (2)粮食中的淀粉经过发酵可以得到乙醇.绿色植物通过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淀粉,同时释放出 .

第2页(共16页)

(3)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 13.(6分)(2006?安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下列一些化肥: ①过磷酸钙②硝酸钾③磷酸氢二铵④氯化钾⑤碳酸氢铵⑥尿素. 请完成下列题目: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填序号).

(2)能使农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抗倒伏和病虫害并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生成的是(填序号)

?? .

(3)纯净的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保留一位小数). 14.(4分)(2006?安徽)根据物质的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时常用的方法.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同一组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现有Fe、H2、CO2、NaOH、NaCl、CaCO3六种物质,请仿照下表中的例子,完成方法一和方法二的分类(所分的每一类中包含的物质不少于两种).如果你还能从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中选取两个作为分类标准完成方法三和方法四(要求与上相同),每答对一种奖励2分,最多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 分类标准 分类 例1 组成 (1)单质:Fe、H2 (2)化合物:CO2、NaOH、NaCl、CaCO3 例2 化学性质 (1)与CuCl2溶液反应:Fe、NaOH (2)不与CuCl2溶液反应:H2、CO2、NaCl、、CaCO3 方法一 物理性质 方法二 化学性质 方法四 方法五 15.(6分)(2006?安徽)下表中的内容摘自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2006年4月安徽省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 编 号 河 段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指标 质量状况 ① Ⅱ 长江芜湖弋矶山河段 良好 ② Ⅳ 裕溪河裕溪闸河段 汞 一般 ③ 南淝河合肥新港河段 劣Ⅴ 总磷、氨氮 很差 (1)主要污染指标中,涉及的污染元素有N、 、 等(填元素符号).

(2)属于重金属污染的河段是 (填编号).

(3)造成南淝河合肥新港河段总磷超标的原因可能是 .

(4)水中的蓝藻等生物生长繁殖过快能导致水质恶化.上述河段中最可能出现蓝藻等生物大量繁殖的是(填编号) .

(5)请你举出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

第3页(共16页)

16.(7分)(2006?安徽)铜陵被誉为我国的“铜都”.右图是铜陵工艺品中著名的四喜娃娃,它是用纯铜或黄铜(铜锌合金)等原料制成的.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从不同地点找到了用这种原料制备的四喜娃娃以及用于实验的纯铜片和黄铜片,并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1)怎样用化学方法区分纯铜和黄铜? .

(2)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金属铜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能够和空气中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请你根据铜绿的组成推断,黄铜变成铜绿时,除了空气中的氧气外,还有 和 两种物质也参加了反应.

(3)消化发现黄铜四喜娃娃身上的锈斑比纯铜的多,于是得出结论:黄铜比纯铜更容易生锈.他的这种推理方法是否合理? .你的理由是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5分) 17.(5分)(2006?安徽)某同学在参加学校开展的综合时间活动中,对学校附近的一家造纸厂排出的污水中氢氧化钠含量进行测定.他去三份质量都是25g的水样,分别滴加质量分数为4%的盐酸,记下当溶液恰为中性时盐酸的质量,三次测定所用盐酸的质量平均为18.25g(污水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计算该污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第4页(共16页)

2006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2分)(2006?安徽)下列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气的可燃性 B.铝的导电性

C.氢氧化钠的腐蚀性 D.碳酸的不稳定性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可燃性等.

【解答】解:A、氢气的可燃性是在氢气燃烧这一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B、铝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需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D、碳酸的不稳定性是通过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B. 【点评】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了解二者包括的内容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2.(2分)(2006?安徽)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作消毒剂 B.长期过量摄入食盐,会引起高血压等病症 C.刀剪是由生铁为材料制成的

D.经常使用染发剂,不利于身体健康

【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生铁和钢;氯化钠与粗盐提纯;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70%的酒精对细菌蛋白质的渗透效果最好; B、长期过量摄入氯化钠会引起高血压; C、生铁容易生锈,不易做刀剪的材料;

D、染发剂中含有的对苯二胺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 【解答】解:

A、实践证明,70%的酒精对细菌的渗透能力最强,杀菌效果最好,在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作消毒剂,故A不可选;

B、高血压病人要吃低脂、低盐食物,长期过量摄入食盐,会引起高血压等病症的说法正确,故B不可选;

C、生铁容易生锈,且硬度大,较脆,不易做刀剪的材料,选项说法错误,故C可选; D、经常染发,易诱发白血病,染发剂中含有的对苯二胺是国际公认的致癌物质,经常使用染发剂,不利于身体健康说法正确,故D不可选;

第5页(共16页)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2分)(2006?安徽)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 C.该粒子是阳离子

D.该元素是一种稀有气体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由结构示意图推知,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是一种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

B、由结构示意图推知,该元素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B说法错误;

C、由图可知: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故C说法正确; D、稀有气体为原子,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2分)(2006?安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碱中一定含氢元素

B.钠元素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层 C.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D.氧化物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考点】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根据碱、氧化物、盐的定义解答.碱中一定含有氢氧根离子,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盐中阳离子可以是金属阳离子,也可以是铵根离子.

【解答】解:A、碱是电离时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故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

B、钠元素原子的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B错误;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故盐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铵盐,故C错误;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但氧化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如非金属氧化物、 CO,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明确氧化物、碱、盐的组成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解答本题关健.

第6页(共16页)

5.(2分)(2006?安徽)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B.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置换反应一定有金属单质生成 D.分解反应一定只有一种反应物

【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概念的掌握.氧化反应强调的是有氧气参加,但产物不一定是一种;中和反应强调的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要注意不是说只有酸和碱反应才生成盐和水,如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碱性氧化物和酸的反应都会生成盐和水;置换反应一定有新的单质生成但不一定就是金属单质;分解反应是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成物的反应.

【解答】解:A、氧化反应的生成物不一定是一种,故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B、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置换反应不一定有金属单质生成,可能生成非金属单质,故C错误; D、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反应类型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2分)(2006?安徽)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2CO3、K2SO4、HCl B.FeCl3、NaNO3、NaOH

C.Ca(OH)2、NaCl、HCl D.CuSO4、NaNO3、H2SO4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A、碳酸根离子会和氢离子反应, B、铁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 C、氢离子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 D、各个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反应.

【解答】解:A、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和盐酸中的氢离子会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错误, B、氯化铁中的铁离子会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B错误, C、氢氧化钙会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盐和水,故C错误,

D、三种物质中的各个离子交换后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溶液中的离子交换后会生成沉淀、气体、水的离子是不能够共存的. 7.(2分)(2006?安徽)下列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第7页(共16页)

A.

制取氧气 B.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

C.

收集氢气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固体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氧气的制取装置,固体加热型的装置中,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了便于氧气的导出,试管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进行解答;

B、根据粉末状药品的取用,取用时可以用药匙(或者纸槽),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进行解答;

C、根据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下排气法收集,解答; D、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氧气的制取装置,固体加热型的装置中,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为了便于氧气的导出,试管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可判断A装置正确;

B、根据粉末状药品的取用,取用时可以用药匙(或者纸槽),操作要领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可知B操作正确;

C、根据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应用向下排气法收集,可判断C操作错误; D、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可知D操作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装置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第8页(共16页)

8.(2分)(2006?安徽)现有下列5种物质:①浓盐酸②生石灰③胆矾④烧碱⑤铁,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考点】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利用5种物质的特点解题,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不断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溶液质量变小②生石灰易吸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使自身质量增加③胆矾易风化失掉结晶水,自身质量减小④烧碱易潮解且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质量增加⑤铁会与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反应而生锈,自身质量变大;结合题目要求利用这些相关性质解题即可.

【解答】解:浓盐酸易挥发,是物理变化,且质量减少;胆矾在空气中失去结晶水,质量减少发生了化学变化;生石灰会和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最后变成碳酸钙发生了化学变化,质量增加;烧碱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是发生了化学变化质量增加;铁会被腐蚀生成氧化铁,是发生了化学变化质量增加. 故选B

【点评】此题是对5种物质特点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各物质特性的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9.(2分)(2006?安徽)下列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u→Cu(OH)2 B.Zn→Ag C.CaCl2→CaCO3 D.NaNO3→NaOH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制备;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根据题意,一步反应实现即源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

【解答】解:A、根据金属的性质及转化规律,铜不能与其它物质反应而生成氢氧化铜,反应不能一步实现;故A正确;

B、锌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金属银,反应能一步实现,故B不正确; C、氯化钙可与碳酸钠等物质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沉淀,反应能一步实现,;故C不正确; D、硝酸钠不与能任何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因此硝酸钠不能一步反应转化为氢氧化钠;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规律,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的知识基础. 10.(2分)(2006?安徽)把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一定量的盐酸中,搅拌使他们充分反应后,过滤.取滤液加入少量铁粉,无任何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不含铜 B.滤渣可能是铜和铁的混合物

C.滤液中含有FeCl2和CuCl2 D.滤液中含有FeCl2和HCl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氧化铜和铁粉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混合盐溶液.若溶液中同时存在这两种盐,加入铁粉时铁会置换氯化铜中的铜,从而出现红色物质.

【解答】解:加入铁粉没有任何现象,说明盐酸不过量,已经全部反应完;氧化铜和铁粉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混合盐溶液,若溶液中同时存在这两种盐,加入铁粉时

第9页(共16页)

铁会置换氯化铜中的铜,从而出现红色物质.但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出现任何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可能同时有这两种盐. A、滤渣中若不含铜,那么铜只能以氯化铜的形式存在.溶液中有氯化铜加入铁粉应有现象,即红色固体析出.故A答案不正确.

B、由A分析可知,滤渣会含有铜,同时只要铁粉加的够多,也会有铁.故B答案正确. C、滤液中若含有FeCl2和CuCl2,那么加入铁粉应有红色固体析出.故C答案不正确. D、因为加入铁粉没有气泡冒出,那么说明没有HCl.故D答案不正确. 故选B.

【点评】在混合盐溶液中加入金属,金属首先跟酸发生反应,再跟盐溶液发生反应.在这一类题目中应注意观察所给的结论,根据结论排除其它选项.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5分) 11.(6分)(2006?安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被中国两院院士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首位.右图是费俊龙和聂海胜在飞船中的照片.

(1)航天员在太空中每人每天大约需要0.9kg氧气、2.5L水、0.6kg食物,并排出1.0kg二氧化碳,上述加着重号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O2 ,属于化合物的是 H2O、CO2 ,属于混合物的是 食物 . (2)为了处理人体排出的CO2,飞船上采用了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作为吸收剂.LiOH中Li的化合价是 +1 ,用LiOH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 2LiOH+CO2═Li2CO3+H2O .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 【分析】(1)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即可求得LiOH中Li的化合价;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写出LiOH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因为氧气是由O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O2属于单质;

H2O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O2是由C、O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H2O、CO2都属于化合物;

食物中含有多种物质,故食物是混合物.

(2)在LiOH中O元素的化合价为﹣2,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

则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L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又知氢氧化锂与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相似;

所以,氢氧化锂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锂和水;

故LiOH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CO2═Li2CO3+H2O. 故答案为:

(1)O2,H2O、CO2,食物;

(2)+1;2LiOH+CO2═Li2CO3+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考查的比较全,但比较简单.

第10页(共16页)

12.(6分)(2006?安徽)从2001年起,我国积极推广乙醇汽油,它是由汽油和乙醇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1)汽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它燃烧的主要产物是 水 和 二氧化碳 .由于汽油中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等.

(2)粮食中的淀粉经过发酵可以得到乙醇.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淀粉,同时释放出 氧气 .

(3)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有哪些?(至少写出两点) 污染小,可再生 . 【考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专题】开放性简答题;生活实际型.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含有碳、氢元素或含有碳、氢、氧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解答】解:( )汽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水,二氧化碳;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生产氧气,所以本题答案为:光合作用,氧气;

(3)汽油中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等,但污染较为严重,乙醇的主要成分是碳、氢、氧三种元素,能够燃烧充分,污染较少.乙醇可由淀粉发酵制得,淀粉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水和二氧化碳转化得到的,属于可再生资源.使用乙醇作为燃料,主要的益处为污染小可再生,所以本题答案为:污染小,可再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6分)(2006?安徽)“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业生产中常常使用下列一些化肥: ①过磷酸钙②硝酸钾③磷酸氢二铵④氯化钾⑤碳酸氢铵⑥尿素. 请完成下列题目: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②③ (填序号).

(2)能使农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抗倒伏和病虫害并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生成的是(填序号)

?? ②④ .

(3)纯净的尿素〔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46.7% (保留一位小数).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1)复合肥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 (2)只有熟悉各种化肥的作用,就能正确解答本小题.

(3)依据尿素的化学式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①中只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 ②中含有氮、钾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③中含有氮、磷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料; ④中只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 ⑤中只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 ⑥中只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

(1)复合肥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因此②③复合肥料.

第11页(共16页)

(2)钾肥能使农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抗倒伏和病虫害并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生成,因此应选②④. (3)尿素的含氮量为

×100%≈46.7%.

故答案为:(1)②③;(2)②④;(3)46.7%.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各类化肥的概念、判断、作用和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度稍大. 14.(4分)(2006?安徽)根据物质的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时常用的方法.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对同一组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现有Fe、H2、CO2、NaOH、NaCl、CaCO3六种物质,请仿照下表中的例子,完成方法一和方法二的分类(所分的每一类中包含的物质不少于两种).如果你还能从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中选取两个作为分类标准完成方法三和方法四(要求与上相同),每答对一种奖励2分,最多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 分类标准 分类 例1 组成 (1)单质:Fe、H2 (2)化合物:CO2、NaOH、NaCl、CaCO3 例2 化学性质 (1)与CuCl2溶液反应:Fe、NaOH (2)不与CuCl2溶液反应:H2、CO2、NaCl、、CaCO3 方法一 物理性质 (1)可溶于水:CO2、NaOH、NaCl (2)难溶于水:Fe、H2、CaCO3 方法二 化学性质 (1)与盐酸反应:Fe、NaOH、CaCO3 (2)不与盐酸反应:H2、CO2、NaCl 方法四 组成 (1)不含氧:Fe、H2、NaCl (2)含氧:CO2、NaOH、CaCO3 方法五 物理性质 (1)气态:H2、CO2 (2)固态:Fe、NaOH、NaCl、CaCO3 【考点】物质的简单分类;酸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按不同的依据物质的分类方式不同.对于物质的分类,要注意分类依据的选择,依据不同就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根据题给的信息然后可以从物质的组成或或性质等方面考虑,分析各物质间的不同点,找出它们间的区别,再根据示例格式进行回答

【解答】解: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很多方面: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溶解性等等很多种,同理根据物质的组成也有很多种分类:含有氧元素的不含氧元素的等,而化学性质可以根据酸碱盐的性质来进行列举,例如和酸反应的、不和酸反应的,和碱反应的、不和碱反应的等等可以参照物质的性质来列举并解答. 故本题答案为: 分类标准 分类 例1 组成 (1)单质:Fe、H2 (2)化合物:CO2、NaOH、NaCl、CaCO3 例2 化学性质 (1)与CuCl2溶液反应:Fe、NaOH (2)不与CuCl2溶液反应:H2、CO2、NaCl、、CaCO3 方法一 物理性质 (1)可溶于水:CO2、NaOH、NaCl 第12页(共16页)

(2)难溶于水:Fe、H2、CaCO3 方法二 化学性质 (1)与盐酸反应:Fe、NaOH、CaCO3 (2)不与盐酸反应:H2、CO2、NaCl 方法四 组成 (1)不含氧:Fe、H2、NaCl (2)含氧:CO2、NaOH、CaCO3 方法五 物理性质 (1)气态:H2、CO2 (2)固态:Fe、NaOH、NaCl、CaCO3 【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它们所包含的范围,然后进行比较得出分类即可. 15.(6分)(2006?安徽)下表中的内容摘自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2006年4月安徽省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 编 号 河 段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指标 质量状况 ① Ⅱ 长江芜湖弋矶山河段 良好 ② Ⅳ 裕溪河裕溪闸河段 汞 一般 ③ 南淝河合肥新港河段 劣Ⅴ 总磷、氨氮 很差 (1)主要污染指标中,涉及的污染元素有N、 Hg 、 P 等(填元素符号). (2)属于重金属污染的河段是 ② (填编号).

(3)造成南淝河合肥新港河段总磷超标的原因可能是 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或大量使用磷肥 .

(4)水中的蓝藻等生物生长繁殖过快能导致水质恶化.上述河段中最可能出现蓝藻等生物大量繁殖的是(填编号) ③ .

(5)请你举出一种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①工业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②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③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④农业上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 【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N、P、Hg是监测水域主要污染物,其中的Hg属于重金属,造成磷元素过高的原因可能是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或者是农业上大量地使用磷肥造成的.磷元素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其含量过高会导致水生植物过快生长.可以根据水体的污染原因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改善水质. 【解答】解:(1)根据表中信息,N、P、Hg是水域主要污染物. 故答案为:Hg;P.

(2)在表中所涉及的污染物中,其中的汞元素属于重金属,相对应河段的编号是②. 故答案为:②.

(3)水体中的磷元素可能来自含磷洗衣粉或者是磷肥.因此造成南淝河合肥新港河段总磷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或者是农业上大量地使用磷肥. 故答案为: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或大量使用磷肥

(4)蓝藻等生物生长繁殖过快是因为水体中提供了大量的营养元素,上述中的氮、磷恰好就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故在编号为③的南淝河合肥新港河段最有可能出现. 故答案为:③.

(5)针对水体的污染源,可以从工业、农业、生活三个方面制定防治措施. 故答案为:①工业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②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③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④农业上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点评】结合具体的实例,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考查对水体污染及防治方面的知识.

第13页(共16页)

16.(7分)(2006?安徽)铜陵被誉为我国的“铜都”.右图是铜陵工艺品中著名的四喜娃娃,它是用纯铜或黄铜(铜锌合金)等原料制成的.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从不同地点找到了用这种原料制备的四喜娃娃以及用于实验的纯铜片和黄铜片,并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1)怎样用化学方法区分纯铜和黄铜? 取两种样品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就是黄铜 .

(2)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金属铜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能够和空气中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铜绿[Cu2(OH)2CO3].请你根据铜绿的组成推断,黄铜变成铜绿时,除了空气中的氧气外,还有 H2O 和 CO2 两种物质也参加了反应.

(3)消化发现黄铜四喜娃娃身上的锈斑比纯铜的多,于是得出结论:黄铜比纯铜更容易生锈.他的这种推理方法是否合理? 不合理 .你的理由是 没有说明是否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对比 .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纯铜和黄铜组成上的不同,设计实验区分两种物质;

(2)依据守恒定律,由铜绿〔Cu2(OH)2CO3〕的组成元素,推测铜生锈与空气中哪此物质有关;

(3)该问题的比较没有说明是同等条件下,推断哪种铜更易生锈的推理方法不科学. 【解答】解:(1)题中信息“黄铜(Cu、Zn合金)”可知,青铜中含有金属锌(Zn),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锌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就可以使用酸区分纯铜与黄铜.取两种铜片样品,滴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者为青铜.

故答案为:取两种样品分别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的就是黄铜

(2)铜绿【Cu2(OH)2CO3】由Cu、C、H、O四种元素所组成,其中C元素应来自生锈时参与反应的空气中的CO2气体,H元素则应来自于空气中的H2O. 故答案为:H2O;CO2; (3)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发生锈蚀的结果会不同,该比较并未经过同等条件下的对比,不具有推理价值.因此,该推理方法不符合科学探究的精神. 故答案为:不合理,没有说明是否在同样条件下进行对比;

【点评】黄铜中含有活泼金属锌等,能够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而纯铜则不能.黄铜属于合金,合金比纯金属更容易生锈,在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空气)作用下,黄铜容易产生铜绿,而纯铜不易生锈.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5分) 17.(5分)(2006?安徽)某同学在参加学校开展的综合时间活动中,对学校附近的一家造纸厂排出的污水中氢氧化钠含量进行测定.他去三份质量都是25g的水样,分别滴加质量分数为4%的盐酸,记下当溶液恰为中性时盐酸的质量,三次测定所用盐酸的质量平均为18.25g(污水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计算该污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14页(共16页)

【专题】压轴实验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溶液为中性时说明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判断反应中氢氧化钠与HCl的质量关系,利用处理污水所消耗HCl的质量,计算出污水中所含氢氧化钠质量即可求得污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污水中氢氧化钠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18.25g×4%

X=0.8g

该污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3.2%

答:该污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3.2%. 【点评】利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由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

第15页(共16页)

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海影;723383;zlfzlf;fqk;张向丰;727056;xzoldman;529012;zzz;易水寒;豆豆的哥;陈华(排名不分先后) 菁优网

2016年1月21日

第16页(共16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1z.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