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任务

更新时间:2023-10-19 21: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西方经济学(本)03任务解答

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一、简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称为绝对收入理论,他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是西方消费理论的基础。

2.消费函数: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分为长期消费函数和短期消费函数,其中短期消费函数:C=C0+bY;长期消费函数:C=bY.

3.平均消费倾向APC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如:APC=C/Y,平均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消费增长幅度要小于收入增长幅度。

4.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指增加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MPC=△C/△Y,边际消费倾向应该小于1,但大于0。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即:APC﹥MPC。

5.消费支出随收入增加而增加,但消费支出增加幅度小于收入增长幅度,0<MPC<1。

6.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一种规律,随着收入的提高,在增加的收入中增加的消费支出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就是凯恩斯著名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这一规律之所以起作用,是基于人类的基本心理法则。

7.储蓄函数S=f(Y);其中短期储蓄函数S=S0+sY;长期储蓄函数 S = f(Y) =sY. 8.边际储蓄倾向 MPS是指增加的储蓄(△S)占增加的收入(△Y)的比例即: MPS=△S/△Y;平均储蓄倾向APS是指储蓄(S)占收入(Y)的比例即 APS=S/Y;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减的,这是由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决定的;边际储蓄倾向小于1大于0,同时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平均储蓄倾向,即:MPS﹥APS;

9.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是由消费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一般认为收入为消费和储蓄之和,即:Y=C+S,当国民收入Y为一定时,消费增多,则储蓄减少,消费减少,则储蓄增多。

10.平均消费倾向APC和平均储蓄倾向APS之和恒等于1即APC+APS=1,边际消费倾向MPC和边际储蓄倾向MPS之和恒等于1即MPC+MPS=1; 二、简述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1.杜森贝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

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2.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这一点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相同。

3.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因为其影响因素在长期中变化不大,这种长期消费倾向的稳定性对消费函数之谜是一个很好的解释。这一点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的结论相同。

4.从短期考察,储蓄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

5.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

三、简述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答:生命周期理论又称消费和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安尼提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他认为工作期的总储蓄和退休期的总消费应该是相等。

四、简述佛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答:佛里德曼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相对水平,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

五、我国采取的消费政策、效果、原因和建议:

答:从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出口外贸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由于产品无法出口销售,产品堆积,在沿海一带,不少企业纷纷倒闭。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相继出台的很多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培育消费热点,才能拉动经济的增长。在这种条件下我国始终坚持走以“扩大内需保增长”的首要战略,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由于消费观念问题和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的制约,居民储蓄率仍然高居不下,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居民户存款增加4.63万亿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高达3倍,2009年这一数据仍然在增加,居民储蓄意愿增强,居民消费倾向趋于保守,已经严重制约了内需的增长。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一是长期以来我国“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生活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的“广就业、低工资、高福利”的保障制度被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建全,社会保障功能相对弱化,使广大群众生活安全感降低,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项预期支出压力和失业风险已经成为许多家庭支出的后顾之忧,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信心。因此,转变消费观念,鼓舞

消费热情、增强消费信心已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着力点和核心问题。而转变消费观念的关键取决于能否成功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近期看,有利于稳定居民支出预期、减少后顾之忧、提高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从长远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保障民生的根本手段、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为此,我建议:

一是要改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采取各项补贴、补助,促进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

二是要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的工资水平,使城乡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在目前基础上再提高。

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尽快恢复和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小病不出门,大病有人保,从基本上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在有条件的地区尽快建立农村养老保险,解决百姓老有所依的问题;

五是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把全民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中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bw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