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习题6

更新时间:2023-10-07 06: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医学中成功地运用辩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论》D.《诸病源候论》

2.疾病过程中,先有高热汗出,面红脉洪,后突然转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用下列何种理论解释()

A.重阳必阴B.寒极生热C.阳损及阴D.阳盛格阴

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下列何种治法()

A.阳中求阴B.热者寒之C.阴中求阳D.阳病治阴

4.“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说明了下列何种关系()

A.阴阳对立B.阴阳互根C.阴阳消长D.阴阳转化

5.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B.炎上C.润下D.从革

6.阴偏衰,其病证的性质是()

A.实热证B.虚热证C.下寒上热证D.真寒假热证

7.水气有余,而致土气衰弱,属于下列何种关系()

A.制已所胜B.侮所不胜C.侮而乘之D.轻而侮之

8.手少阳经所属的脏腑是()

A.心包B.胆C.三焦D.膀胱

9.与足太阴经相表里的经脉是()

A.足阳明经B.足少阳经C.足太阳经D.足厥阴经

10.绕阴器,抵小腹的经脉是()

A.脾经B.肾经C.肝经D.胆经

11.对心主血脉的功能起最关键作用的是()

A.心血的充盈B.心气的充沛C.心神的安宁D.脉道的通畅

12.奇恒之腑的主要功能是()

A.行血气B.藏精气C.传化物D.主生殖

13.“孤腑”是指()

A.胆B.三焦C.膀胱D.胃

14.以调节气机升降为主要关系的两脏是()

A.脾与肝B.肾与肝C.肝与肺D.肾与脾

15.与脑髓充盈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B.肝C.脾D.肾

16.所以称“肝肾同源”,是因为()

A.水能涵木B.津血同源C.精血互化D.同居下焦

17.既恶湿又能化湿的脏腑是()

A.肾B.肺C.肝D.脾

18.积于胸中,上走息道,下注气街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

19.血运行于脉中而不逸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的()

A.防御作用B.湿煦作用C.推动作用D.固摄作用

20.具有慓悍滑疾特性的气是()

A.营气B.卫气C.宗气D.元气

21.“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A.气为血帅B.血为气母C.津能载气D.津血同源

22.首次将病因分成阴阳两大类的是()

A.汉。张仲景B.宋。陈无择C.《内经》D.晋。陶弘景

23.易生风动血的病邪是()

A.风邪B.火邪C.湿邪D.燥邪

24.易袭人体阴位的病邪是()

A.风邪B.湿邪C.寒邪D.燥邪

25.七情致病,引起“气消”的情志是()

A.恐B.惊C.悲D.喜

26.易于阻歇气机而见胸闷脘痞的邪是()

A.寒邪B.瘀血C.湿邪D.暑邪

27.阴阳互损多发生在何脏()

A.心B.脾C.肾D.肝

28.形成实证的病机是()

A.邪盛正衰B.邪盛正未衰C.邪胜正负D.邪去正衰

29.内脏下垂的病机是()

A.气滞B.气脱C.气陷D.气闭

30.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最早见于()

A.《内经》B.《难经》C.《伤寒论》D.《金匮要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有()

A.阴阳对立制约B.阴阳互根互用C.阴阳消长平衡D.阴阳相互转化E.阴阳偏盛偏衰

2.下列属于“虚则补其母”治法的有()

A.滋水涵木B.泻肝补脾C.培土生金D.补肺滋肾E.泻南补北

3.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具体表现在()

A.脏与腑是个整体B.五脏与形体诸窍是个整体C.五脏与精神情志相关

D.五脏之间是个整体E.五脏与自然界相应

4.循行于躯干腹面的经脉有()

A.任脉B.肾经C.胃经D.脾经E.膀胱经

5.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A.督脉B.任脉C.带脉D.冲脉E.肾经

6.下列属于络脉系统的有()

A.十二皮部B.十五别络C.十二经别D.浮络E.孙络

7.肾主津液的基本涵义包括()

A.主司津液的生成B.主司津液的气化C.主司津液的输布

D.主司尿液的生成E.主司尿液的排泄

8.头发的生成和润泽与下列哪些物质有关()

A.气B.血C.津D.液E.精

9.胃失和降可出现()

A.口臭B.腹胀C.便秘D.腹泻E.呃逆

10.气的哪些功能对尿液、汗液的排泄有控制调节作用()

A.温煦B.防御C.固摄D.推动E.气化

11.血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温煦机体B.营养脏腑C.化生元气D.滋润机体E.化生神志

12.液的主要分布部位有()

A.脏腑B.肌肉C.骨节D.脑髓E.孔窍

13.下列易伤津的邪气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火邪E.燥邪

14.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A.升散B.炎上C.生风D.动血E.耗气

15.与痰饮形成有关的脏腑是()

A.肝B.脾C.肺D.肾E.三焦

16.气滞主要发生于哪些脏腑()

A.肺B.心C.肝D.胃E.肾

17.血虚的病理变化多发生于哪些脏腑()

A.心B.肺C.脾D.肝E.肾

18.下列病理表理,因肾精亏虚导致的有()

A.发育迟缓B.智力低下C.过早衰老

D.骨脆易折E.发脱齿摇

19.肝主流泄的功能失常可引起哪些病理变化()

A.胃失和降B.脾失健动C.胆汁排泄不利

D.肺失津肃E.肾不纳气

20.下列治法属于“因时制宜”的有()

A.寒因寒用B.用凉远凉C.热因热用

D.用温远温E.寒者热之

三、填空题(每空0.5分,共14分)

1.“金元四大家”中,李杲提出“_______________,百病由生”的论点,后世根据其治疗特点,称他为_______________派。

2.五行的特性,古人称“木曰_______________”,“土爰_______________”。

3.用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来分析,“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的_______________关系的失调;“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是阴阳的_______________关系的失调。

4.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_______________,被称为“阴脉之海”的是_______________. 5.以经络理论来确定病位,头痛在前额者为_______________头痛;在后头部者为_______________头痛。

6.中医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功能统归于_______________,而分属于_______________. 7.肺在内脏中位置最高,故称为_______________;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_______________. 8.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____,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的_______________. 9.气的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四种。

10.脏腑的气血变化,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如肝气实则_______________,肝气虚则_______________. 11.劳神过度,最易损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脏。

12.《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_______________,精气夺则_______________”。

13.气的失常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

14.治未病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二方面内容。

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2.简述经络的生理功能。

3.简述选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4.简述营气的生成、分布与功能。

5.简述七情的概念与致病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试述肺主宣发、肺主肃降的含义及具体生理作用。

2.阴阳偏胜、偏衰与邪正盛衰的关系如何?请结合病机特点分别阐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d6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