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更新时间:2023-03-08 09:20:1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翻译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摘 要:翻译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技能,已成为很多英语教师的共识。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本文阐述翻译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翻译;中学英语教学;英语文化;语用意识;语言学习 翻译就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1]。这里所说的在课堂上运用翻译不只是那种逐字逐句的语法翻译,而是指通过难字难句的翻译,英汉互译,情景写作,语篇翻译等去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拓宽言外知识等。从我多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及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翻译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科学、恰当地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开展翻译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的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在中学现阶段的外语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法、词汇、阅读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加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英语听说能力的极大提高。但不难发现在繁荣的英语教学当中,翻译教学却鲜有问津。翻译人才在目前的中国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翻译同说与写一样也是产出性技能(productive)[2]。但在中学阶段却被忽视了。wolframwilss[3]指出翻译是与语言行为抉择密切相关的

一种语际信息传递的特殊方式,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蔡基则[4]认为:就翻译这个涉及说和写的综合交际能力来说,越来越被社会看重。因此,学生走上社会,翻译能力作为综合应用和实用能力之一,是在工作中用得较多的一种技能。它也是综合性很强的技能,包括了各种知识如:语言学、文艺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等。他有自身的规律及其特点。既有赖于基础教学,同时又需经一定的技能传授和不断的翻译实践。但在初中高中课本,翻译方面的练习很少,以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为例,平均每课汉译英练习2-3句,英译汉练习0.6句/课(只有4个单元有)。初中和高中都不培养翻译能力,然而翻译却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不同,它缺乏直接且真实的语言环境,翻译是架起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之间的桥梁。自然翻译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学生分析语言、指示语言规律与结构,了解语言的文体,转换语言思维,达到准确运用和理解语言的能力。

翻译不是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翻译是跨语言

(cross-linguistic)、跨文化(cross-cultural)、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5],翻译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技能,它与语言学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既要对原语的充分掌握,又需具有译语的功底,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要对原语文字、词义、句型等进行深刻的剖析,对译语的反复复斟酌,才能准确地

在不同文化间传达信息。因此翻译和语言学习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促使翻译成为语言学习的最好方式和最佳途径之一。 1.翻译可以促进中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翻译的本质是意义传达活动,即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完整的重新表现出来。但翻译并非完全是一种语际转换,这个过程携带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所以翻译能传达大量的社会文化信息。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社会文化知识。尽管现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繁,但由于各个国家几千年的不同历史地域差异,不同的国家、民族会有各不相同的风俗、习惯。汉英两种语言的互译必然会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这两种文化的差异不仅表现在语言的表层意义,还体现在语言的深层含义中。因此在翻译中,每时每刻都要对语言的深层含义加以推敲理解,将其含义准确译出。根据中英文的语言和文化的特点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在保持原文文化神韵的基础上,尊重中英两个不同民族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将直译和意译结合起来。使译文更为生动、流畅。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师生运用翻译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问题。正确的处理可以增进对语言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这不仅要求学生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也要求外语老师加强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

翻译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技能,已成为很多英语教师的共识。他们逐渐看到,“听”不仅可以用“听”来培养。还可以用“说、读、写、译”来培养。李阳的“口语突破

听力”就是用“说”成就“听”。钟道隆教授的“英语学习逆向法”就是用“听”成就其他技能。同样,翻译也可以用来培养其他技能。同时开发各种资源和手段,是一条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效果的英语教学路子。

2.利于掌握语言规律。通过翻译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如果能在中学课堂中,结合课文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举例,分析,训练学习的翻译能力,并能自然地将这些语言规律传授给学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中英语言异同,同时促进学生对两种语言学习的热情,起到正迁移的效果。 3.培养语用意识。语言的意义与社会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对语言意义的理解不能只囿于字典上的意义,而应联系其生成的语境,这就是语言的语用意义。语言不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由于社会不同,文化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对语用意义不重视,则会导致文化的冲突或信息的偏差,将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结合起来,才能译出语义内涵。语言的学习不再是单纯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言的学习也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翻译既涉及语言又涉及文化,语言和文化相互缠绕,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语言同时加强文化知识的传递,有助于增强学习兴趣,语用

意义的培养能使语言的学习更为准确和全面。只有在中学英语教育中融入翻译教学才能促进整体语言学习的进步。 参考文献

[1]diane larsen-freeman: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2]nida,evgene a,and jan de waard: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m].newyork:thomas inc,1986.

[3]陈宏薇,新实用汉译英教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4]蔡基则.翻译理论,实践与评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fe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