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骆驼祥子》

更新时间:2023-06-07 09:2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骆驼祥子》

浅析《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创作于1936年,此时的老舍已经有了很丰富的生活阅历: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过学;游历过欧洲;到过新加坡。这些人生经历使得老舍的思想变得很开阔,对东西方的文化进行比较之后,他对当时中国现实的黑暗腐败一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三十年代初期到四十年代中期,中国正受着日本的侵略,彼时的老舍关心着中华民族的命运,更关心着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他 一半恨一般笑的看世界 ,用巨大的热情关注劳苦大众。然而到了三十年代中期,老舍变得非常冷静了,他感到了改造旧社会的艰巨性,看到了太多的黑暗,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和旧社会妥协,他也认识到光同情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是不够的,必须把黑暗和不公平揭露出来,从而引起 疗救者的注意,用艺术的手段去改造社会。所以当他偶然得知洋车夫的故事后,立刻燃起来创作热情,一口气写出了《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作为描写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的代表作,是老舍创作生涯中的一次巅峰。它真是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露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

《骆驼祥子》极其生动的刻画了祥子等一批小人物形象,描写立体饱满;语言也带有鲜明的老舍特色。因此本文将从人物,语言,内容等三个方面对《骆驼祥子》进行粗略的赏析。

人物形象

《骆驼祥子》中的人物众多,涉及各个层面。其中主要人物按照类别

浅析《骆驼祥子》

来分,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类:一是以祥子为代表的社会底层的受压迫者形象,二是剥削阶级人物,其中以刘四爷为代表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人物为一派,以孙侦探为代表的军阀人员为一派;三是以曹先生为代表的蕴含先进思想旧社会知识分子。本次主要分析祥子,虎妞以及小福子。

祥子:文章开篇便交待了祥子的身份——来自于乡间的车夫。农村与车夫的结合使得祥子不同寻常。首先,他具有一般农村人所拥有的淳朴特质——善良。他给曹先生拉包月的时候,虽然曹家给的工资不多,但是曹先生与曹太太待他却非常和气,没有架子,因此他常常帮着收拾院子,浇浇花,尽其所能的做一些小事儿来回馈曹宅给予他的人情味。同时,祥子虽然生活在底层,但是却有着自己的理想,并且能够为之而付出,努力奋斗。在最初,祥子是一个 高等车夫 ,他用了至少三四年的时间为自己赚来了一辆车,可以不必再受人的气,也无法须再敷衍别人。他不怕吃苦,尽管后来车被兵掳了去,但他仍没有放弃,赁了车想挣钱再买一辆;和虎妞结婚后,他也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份理想。同时,非常可贵的是,但一群车夫中,祥子能够不沾染恶习, 他不吃烟,不喝酒,不赌钱,没有任何嗜好,没有家庭的累赘 。作为青年的祥子,血气方刚中也有着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急躁。他拉车的时候 不能专心一致的跑,好像老想着什么,越想越害怕,越气不平。 通过大段的心理描写,老舍成功的塑造了一位有志气同时又很实诚的入城青年。

然而到了后期,祥子逐渐堕落,最后变成了一个懒散,贪小便宜的

浅析《骆驼祥子》

无赖。他跑车不再像以前那样,用尽全身力气,他中途倒车,瞪客人,和巡警打架,他成了 头等的‘刺儿头’ 。虎妞死后,当他再次拉到刘四爷时,他竟然像阿Q一样运用精神胜利法,认为自己打到了刘四爷。同时,他也变得更加麻木,为了钱而不择手段。他染上了吸烟,喝酒。为了筹到钱,利用自己残余的人格去以前的老主顾那里借钱;为了六十块大洋出卖了阮明,用黑手在无人的地方数着昧良心的钱。此时的祥子与前期判若两人,生活的逼迫使他彻底沦丧为小马儿祖父,二强之流。

虎妞:虎妞首先是一个很精明的人,这可以在其毁誉参半的出场中看出来。作者在介绍 仁和车厂 时,说到 她长得虎头虎脑 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 ,读到这里,给人一个很直观的印象:虎妞是属于 武则天 式的实干女强人,不仅仅是做事能力,更在于性格上的强势。然而当虎妞真正出场后,作者却体现了其作为女性的柔情的一面:她像招待好朋友一样对祥子说 你要是还没吃了的话,一块儿吧 。个人认为这一段的描写其实是在为后文揭示虎妞的精明埋伏笔。虎妞为了嫁给祥子,用怀孕的谎言去蒙蔽这个老实人从而逼他就范,看似美好,却暗藏杀机。其次,虎妞是一个十分泼辣凶悍的人,在刘四爷揭穿虎妞对祥子的感情之后,她能 痛快的反驳刘四爷 ,即使四爷要和她断绝父女关系她也顾不得,只知道赚取一时的口头之快。在和小福子的相处过程中,作者则刻画出了其变态的一面。她要小福子将一些 享受 的 蹂躏 。从而满足她心灵上的空虚。的小福子身处困境, 她不但不安慰小福子,反倒愿意帮她的忙 ,让小福子在

浅析《骆驼祥子》

自己的屋子里做皮肉生意,更直观的去窥探男欢女爱。

小福子:与祥子不同,作为一名女性,小福子完全没有能力抵抗社会带给她的不幸。她被父亲卖给军人,一两年之后不但被抛弃,还要偿还房租。回家之后,等待她的是暴躁的父亲以及两个不懂人事的弟弟。为了孝义,她不得不去做皮肉生意,得罪了虎妞之后,为了不断掉生存之路,只能带着弟弟给虎妞下跪。她曾经一度把希望寄托在祥子身上,然而祥子却一去不返,她只得去白房子,最终不堪受辱,在林中上吊。作者以小福子这一形象控诉了传统社会中男尊女卑,父权至上的道德观念,从而引导男女平等,双方相互依存的态度。 悲剧的原因

祥子的悲剧首先是其性格上的原因。

纵观祥子的一生,无论前期还是后期,祥子都有一个局限性——迷信。在早期,当孙侦探敲诈他时, 坐牢 等字眼一下子就刺激到了他的神经。他对孙侦探的话没有一点质疑,除了被动接受连一点反抗也没有。由此可以看出其对官方权威的迷信。在虎妞临产的时候,他没有带她去医院,反而听信收生婆的话,请了陈二奶乃来装神弄鬼。 其次,祥子的淳朴是其作为农民的体现,,是其农民阶级的独特个性。但是祥子的生活坏境却是在城市,这二者在本质上就构成了冲突,在城市中生活,需要的是高妈式的八面玲珑与精明,虎妞式的咄咄逼人与强悍。祥子虽然在城市中生活了很多年,却始终都没有融入到城市生活圈里去,没有学会市民的处事行为方式,因此,他的梦想注定会破灭。

浅析《骆驼祥子》

祥子的不合群也是其性格上的一个原因。比如曹宅遇难时,祥子躲到老程那儿,文中写道 平日,祥子与他并没有什么交情不过是见面点头说说话儿 。而这在刘四爷办生日时体现得尤为明显。当众人挨了四爷的骂后, 大家的怒气仿佛忽然找到了出路,都瞪着祥子的后影 ,由此可见,祥子与众人的关系并不是非常融洽的。

祥子的悲剧和其婚姻的失败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祥子对于虎妞一直都具有排斥感。他们的婚姻从根本上来说双方都不情愿。首先,祥子是因为虎妞的逼迫与意识中的道德认知才会与虎妞成亲。而虎妞则是因为没有愿意娶她,选择祥子大半是因为他老实,容易控制。婚后,虎妞阻止祥子拉车进一步的说明,祥子并不是虎妞心目中的丈夫,只是充当了一个形式的掩盖。

虎妞是刘四爷的女儿,长期帮助打理 人和车厂 ,潜意识中有着剥削他人的性质。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虎妞都极力的试图控制祥子,希望祥子能够按照她的意愿去生活, 她不允许祥子有任何主张 。但是祥子本生也是一个极为要强的人,不愿意依着女人生活,更不愿意依着刘四爷生活,可面对虎妞他又无可奈何。在祥子的心里,虎妞已经被魔鬼化。实质上,虎妞和祥子的婚姻对于祥子而言是对其精神的一次慢性蚕食,在和虎妞对抗的过程中,祥子慢慢的失去了自己的脾性与生活动力。所以当虎妞难产死后,祥子一下子失去了支柱,彻底失去了自我。

祥子的悲剧最根本是有社会环境造成的。、

祥子想拥有一俩人力车的愿望就像农民梦想拥有土地一样,是一个

浅析《骆驼祥子》

独立劳动者的最低愿望,然而这个愿望在当时却成了奢望。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在这种背景下,祥子只能沦落为牺牲品。军阀混乱,祥子的车被士兵掳走后,苦不堪言却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第二次,孙侦探危言耸听,强逼豪夺,抢走了他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环境的压迫不仅仅体现在祥子一个人的身上。小马儿祖父努力了大半辈子最后却连自己的孙子都没有保得住;小福子为人善良,却落得上吊自杀的下场,这些人的经历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祥子的人生观。而当阮明被揭发后,从众多看戏的帮闲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整个社会都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

语言艺术

老舍的语言俗白清浅,惯用北京口语。例如在描写刘四爷的形象时 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 老舍抓住刘四爷身上的本质特征,运用口语,如实描绘,形象逼真,让人一读之下,一个凶神恶煞的刘四爷顿时站到了眼前。这完全避免了古典小说中人物肖像描写的程式化套语,显得生动活泼,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其次,老舍的语言简洁而准确。他非常注重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他说 语言是与任务的生活,性格等等分不开的 观察生活时要注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词汇,语气,神态,要接着对话写出性格来 。例如,当正在吃饭的虎妞看到刚从兵营逃出来的祥子,粗声粗气的文: 祥子!你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 过来吃

浅析《骆驼祥子》

饭,毒不死你!两碗老豆腐管什么事! 这里的语言是非常个性化的,它属于虎妞,大家闺秀绝对说不出口来,正是通过这种语言,老舍吧一个泼辣粗野,热情豪爽,关于发号施令的虎妞刻画了出来。

老舍的文字还非常注重情景交融。例如文中写北京的夏天的烈日与暴雨,老舍用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开篇,他写太阳,写天空,写街道,写拉养车的苦力,写人们口渴和别的感受〃〃〃〃五六千字的写景文字令人叹为观止。但是老舍的这段描写绝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绝不是脱离开主人公祥子,脱离开全书主题思想的 附加成分 。老舍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一文中说 人与人,事与事虽以车为联系,我还感觉着不易写出车夫的全部生活来。于是,我就再去想:刮风天,车夫怎样?下雨天,车夫怎样?假若我能把这些细琐的遭遇写出来,我的主角必定能成为一个最真确的人,不但吃的苦,喝的苦,连一阵风,一场雨,也给他的神经以无情的苦行。 老舍是以祥子成亲之后心情烦躁,身体劳累的特定情况下写景的,这样是本来不具备生命的劲舞有了人的感情,因而才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老舍的情不仅仅体现在主人公身上,行文时,老舍自己的感情也融入其中例如,在祥子从兵营中逃回到城里的时候,文中写道 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因为它们都属于北平 ,从大段的景色描写中,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老舍对于北平的热爱。

参考文献:

浅析《骆驼祥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老舍小说》、《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窥探——宋红芳》、《论老舍名著<骆驼祥子>的任务及语言——阿格涅什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fi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