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充市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更新时间:2023-03-08 07:05:5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南充市城市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陈学珍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02级3班,四川南充,637002)

摘 要: 南充市是川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要道,在四川的城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改革开放以来,随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南充城市化速度加快。但任何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对南充市城市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从自然、经济条件考虑进一步阐述了南充市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因地制宜,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经济增长 ,完善城市布局结构,建设具有南充特色的生态城市,是南充市城市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城市布局 ;可持续发展; 南充市;生态城市

南充市是四川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建城也有2200多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一直是川北重镇,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陆交通要道。自改革开放尤其是90年代以来,南充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化速度加快。2004年,四川省的南充与攀枝花、绵阳、自贡一起,跨入大城市之列。目前,南充市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5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达到56.71万人。最近,南充市政府提出了将南充市建设成为“特大城市”的口号。城市的发展要受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与历史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扬长避短,驱利避害,明确城市的定位,走出自己的特色,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得以快速稳步前进的重要途径和最终目的。 一、南充市自然、经济条件

1、自然条件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嘉陵江中游。经纬度位置大概为北纬30.5°,东经105.5°。其地形以浅丘为主,市区周围多小山,市区被嘉陵江和西河一分为三。南充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川盆地底部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暖、春早、夏长、秋雨、云雾多,霜雪少。年均气温约为15.8~17.8℃。土壤为遂宁组侏罗纪红色岩系。多干旱,水土流失严重。 2、经济条件

南充居于“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的特殊地理位置。铁路、公路、水陆、航空港俱全。嘉陵江川流南北,达成铁路横贯东西,318国道、212国道环经全市,已建成的成(都)南(充)高速公路将成都至南充的距离缩短为218公里,南(充)渝(重

庆)高速公路建成之后,南充至重庆的距离布道200公里;国家光缆和微波通讯干线于此过境,是川东北交通通讯枢纽,川北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国家三峡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四川八大中心城市之一,享有“川北心脏”之称。

南充的工业基础教好,有传统的丝绸业,也有新兴的石油、化工产业。工业门类较齐,优势产品众多。南充资源富集,石油、天然气、地下盐矿资源极其丰富;水能资源开发前景广阔。劳动力充足,科技教育发达。 二、南充市城市发展现状 1、城市职能

南充是最早跨入全省大城市行列之一的城市,也是全省社会经济和城镇发展“K”字行主轴线之一,达成线上的重要节点,四川省城镇体系中的二级中心城市。省政府在《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将南充城市定性为“川东北最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内涵是:①、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区域间的经济、贸易中心,对区域经济具有相当的支撑力和影响力。②、集中了较多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大型公司,是区域经济集散中心,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区域经济活动。③、具有很高的开放程度,生产性服务(特别是通讯、信息、科技、商业、市政公用业)发达,具有方便快捷的市际和市内交通系统。④、区域性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集散中心,新思想、新技术、新体制的创新基地。⑤、众多的人口,面积巨大,有一定数量的卫星城市作依托。⑥、要有庞大的企业集团,中介组织和相当存量、要素流量和内外贸易额。⑦、有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和人居生态环境。 2、城市经济现状

南充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是川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2002年,南充GDP总值为219.11亿元,在四川省排名第六,经济状况较好。但是南充的人均财政收入低,仅111元,在全省21个市中排列17位,而城镇人均收入为8716元,列18位。从工业水平看,南充工业水平低下,我们用工业增加值占社会从业人口的比重两个指标来监测,就四川来看,工业增加值比重较高的五个市州是:攀枝花59.4%,宜宾市39.5%,乐山市39.0%,自贡市39.0%,德阳市38.0%。南充工业增长值与GDP的比重是19.6%,列第18位。从这些方面分析,南充的经济现状不是很乐观。 3、南充市城市布局现状

最好有南充市的城区图,并围绕图做分析

由于地形条件及其他客观形势所迫,南充市城市布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受地形条件影响大。南充市周围多山丘,一方面给城市建设带来困难,但另一方

面,城市建设中对山体的过度开发又破坏了自然植被和原有地貌。嘉陵江横穿南充市市区,给两岸市民带来不便,给城市布局带来一定影响。嘉陵江中心的江心洲是南充市区内的一大景点,但是对江心洲的开发,不利于防洪也给南充的生态环境带来危害

城市布局分散。南充市城区被西河和嘉陵江分为三大组团,顺庆区,嘉陵区,高坪区各是一组团。因江流阻隔,各组团之间联系松散,发展不平衡。这样的分散布局结构给城市建设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低等。

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分布不均。顺庆区是市中心所在地,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较多,用地紧张,人流量大,交通拥挤。而其他两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较少,造成组团内购物,交通不便。

各组团之间分工不明确。各组团之间各自为政,职能不明确,没有做到因地制宜,给城市的总体规划带来不便,城市的聚集效应不明显。 三、南充市未来城市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加快经济建设,促进城市发展。

经济增长无疑带来城市化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了经济增长。对中国来说,由于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很高。南充市城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所以要加快城市化步伐,还是要提高经济水平。

(1)发展特色龙头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增长

城市的发展需要经济发展为本基础,而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持。有地方特色,又有良好发展前景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如绵阳市之所以城市建设和经济实力都在四川名列前茅,长虹电子集团公司起到了很大作用;宜宾近几年经济突飞猛进,与五粮液集团公司有密切的联系;攀枝花市的经济实力雄厚和攀枝花钢铁公司也是分不开的。绵阳,宜宾,攀枝花都根据地方特色发展了地方特色龙头企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可见,发展地方特色龙头企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意义很大。

南充已形成以丝绸、纺织、机械、食品、电力、石油、化工、电子、医药、服装工业为支柱的多门类、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地方工业体系。但是缺乏资金雄厚的龙头企业带动,经济不够活跃。在西部地区中等城市中,南充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99,与泸州、德阳、内江、南充、遵义、白银属三级区。南充也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如丝绸业,南充是中国著名的丝绸产地之一,自古以盛产丝绸而被誉为“丝绸之乡”,早在西周,南充丝绸就享有盛名;唐代,南充丝绸为朝廷贡品;广销长安,东渡日本,被日本皇室珍为国宝;1915年,南充丝绸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头奖。不管从历史还是从名气来说,南充丝绸业都比四川其他

城市的许多产业占优势,但是近几年,由于技术的落后和宣传力度不够,南充丝绸业日渐衰落,到如今也是徒有虚名。在今后,改进技术加强宣传力度,将丝绸业发展成为南充的特色企业,肯定给南充经济带来很大收益。

(2)规范市场吸引投资

南充是达成铁路线上的重要节点,是川东北交通枢纽,川北最大的商品集散中心。南充拥有川北,西门及刚在嘉陵区建成的荷花池等三个大型的批发市场,吸引了许多商家来此交易。根据笔者调查,西门和川北批发市场市场混乱,交易环境恶劣,有许多商铺因生意不好而停业,西门和川北两个市场都有大量商铺闲置。规范市场,改善投资交易环境,吸引更多商家来此投资交易,使南充成为名副其实的商品集散中心是南充城市经济水平得以提高的又一途径。

(3)积极发展旅游业

南充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是三国文化策源地和三国文化国际旅游热线的必经之道,是陈寿、张澜、罗瑞卿等文士武将的出生地。位于嘉陵江边,江边城市的夜景是南充的又一特色。总体说来南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积极发展旅游业是南充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2、合理规划,完善城市结构

加进南充城区规划图,并围绕图做阐述

根据城市自然地理条件和城市功能组织的要求,以及实施的有序性因素并考虑到城市现状的特点,南充发展沿嘉陵江呈带状组团式分布,根据河流流向将南充市区分为三个组团,即顺庆区、嘉陵区、高坪区各为一组团,各组团内的布局结构如下:

(1)城市建设的重点放在顺庆区,因为顺庆区地形较平坦,利于建设,交通方便。又因为其位于城市的上游,是办公居住购物的最佳场所,顺庆区应是市中心所在地。市中心以五星花园为中心,向四周呈辐射状,以前市中心公共设施,市政设施建设集中,人流量大,交通拥挤。随城市的发展,市政府往北迁移,市中心也逐渐向北转移。市中心辐射范围更广,公共设施,市政设施更分散。可改善目前市中心城市用地紧张,设施建设拥挤的状况。

(2) 嘉陵区位于城市的下风下游,是工业布局的最佳选址,在嘉陵区形成工业区,既减少对城市的污染。又利于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资源共享,更好的体现城市的聚集效应。将嘉陵区的西山风景区列入城市规划范畴,一方面在自然旅游自然缺乏的条件下,把西山发展成为自然旅游风景区,为南充市民及外地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场所;另一方面,注重西山风景区的生态绿化建设,使其成为顺庆区与嘉陵工业区之间自然的绿色屏障。

(3) 由于历史习惯和交通问题,高坪区城市发展相对较慢。南充高坪机场和川北医学院新区在高坪的建成,加速了高坪区的城市化速度。但高坪多低山丘陵,城市建设空间狭

窄,不宜连片建设,无法成为商业中心和工业区。根据实地调查发现高坪区生态环境较好,适合对居住环境要求较高的人居住,可改善高坪区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在高坪区建设居住小区和别墅群,使高坪成为居住的好地方。

由于各组团之间交通不便,为使各组团之间市民的生活,工作更方便,应在各组团内都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各组团内形成自己的区域中心,这样一来既缓解市中心人流,交通压力,又为各组团内居民购物,休闲,办公带来方便。组团内和组团之间都应有相应的绿化带,以避免互相污染。

各组团之间的分工明确外,还要加强各组团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布局结构,既做到因地制宜,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各组团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便于城市分期分批建设,组团式的结构布局灵活而富有弹性,对城市未来发展变化具有较大的适应能力。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保证城市稳步发展

“人们为了安全,来到城市;为了美好的生活,聚居于城市。”(亚里士多德)可以说这是城市的最基本内涵。以人为本、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城市发展的最基本内涵。全面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永恒的发展。南充市城市发展过程中,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永恒的发展呢?我对南充市城市发展有这样一些建议:

(1) 南充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程叶青等人的关于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中可以看出,南充市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其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29;社会持续发展指数为-39;环境持续发展指数为152;持续发展综合指数为-166,协调指数为-421。其协调指数为负值,说明南充城市基本呈现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仍存在较大矛盾。 通过分析,新兴的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以及区位条件较优越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而资源型城市及农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由此可见南充在今后的发展中向工业型和旅游型城市转变,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治理,优先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是城市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 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许多城市追求的目标和实现城市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它是遵循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价值、文化、经济等三个层面。从价值取向上看,生态城市

的建设不以经济建设为唯一目标,它还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进步和人类进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文化的角度看,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动力,具体表现在城市的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城市人的道德规范、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等方面的和谐性;从经济形态上看,生态城市强调发展循环经济,强调集约内涵式的发展和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相互统一。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是南充市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建设生态城市的主要策略有: ①、将生态理念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城市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依法对城市发展与建设实施的一种宏观调控行为,以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城市规模的合理控制为目标。城市规划是一种规范城市人类活动行为、协调城市各类生态要素的组成,获得城市最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法律效力的手段。为实现城市的生态化和建设生态城市。需要将生态的理念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中,包括研究符合生态基础设施(光、热、水、气候、土壤、生物等)的合理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实现城市景观生态的时空量的组合。例如在考虑城市布局结构时,就应充分考虑南充各区的地形、气候、水文等相互影响对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城市居民小区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住宅环境不仅应满足人的生理需要,还应满足人的心理需要

②、实现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南充以前属于农业型城市,发展潜力较小,事实证明新兴的工业城市更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南充应充分发挥产业聚集、技术领先、人才集中、信息量大的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的转变。

③、运用经济手段控制环境污染。许多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以环境作为代价谋求经济利益,导致城市环境的更为恶化,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呈明显的不同步性。要控制污染排放,保护环境需要运用各种手段。一般将环境政策分为行政命令型环境政策和经济鼓励型环境政策。行政命令型政策具有强制性,从效果上看,由于这种政策导致更多的关注末端治理,对排污者缺乏激励,不利于技术创新。经济激励政策强调市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通过或改变市场参数来影响政策对象的市场利益,通过市场这一中介,把保护与改善环境的责任交给污染者,既调动污染者减少排污和促进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也有利于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

④、注重公民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城市的建设不是政府的事,它需要整个城市的参与。只有让市民了解什么是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的重要性,生态城市对城市发展和对居民生活的好处是什么,人们才会自觉的参与配合生态城市的建设,如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爱护绿化设施,节水,节能等。

参考文献:

⑴、许学强, 周一星, 宁越敏编著.城市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⑵、都沁军.论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及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2005 ⑶、李安均.十堰市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⑷、程叶青,李同升.西部地区中等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3 [5] 南充年鉴编辑委员会编.南充年鉴(2002年)[M].南充:南充市年鉴编辑部,2002. 修改意见:

1、 按文中所提的做修改

2、 参考文献太少,需在20篇左右,并要有英文文献 3、 英文对照

4、 文章结构不完整,需要有结束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g9.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