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的四大定律

更新时间:2024-05-23 18: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因果的四大定律

藏地出家师父开示:因果的四大定律

有些师兄可能刚刚进入佛门,甚至有些还没有皈依,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习、了解与自身解脱利益息息相关的业因果规律?不必担心,藏地雪域高僧,文殊菩萨的真实化身宗喀巴大师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为了帮助初学者学习,宗喀巴大师依据经论把业因果的道理总结归纳为四点:业决定、业未造不遇、业已造不失、业增长广大。其中的每一点都会令我们受益匪浅,认真学习后一定会对大家的人生产生极其重大的正面影响。

下面首先来看业决定。

1.业决定

什么叫业决定?佛陀在经典中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包括我们的身体、思想、性格以及家庭、工作、社会、自然环境,甚至整个宇宙,这一切唯一是由众生的业力所决定,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作者。

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偶然,也没有所谓的运气,现在所感受的每一个安乐——哪怕是在炎热的夏天喝了一杯饮料、吹来一丝凉风的安乐,也完全来自于我们以前所造的善业;而现在所感受的每一个不幸、痛苦、难受和纠结也全都是由往昔所造的恶业引起的。

以六道总体而言:假如恶业成熟,众生就会下堕三恶道,即地狱、饿鬼、旁生;善业成熟的众生会投生在人道或天道。即使是同一道众生,由于往昔各自所造的业力差别,所感受的苦乐也不尽相同:比如现在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但根本找不到命运、苦乐、遭遇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为他们以前在因地时所造的业有差别。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他往昔既造过善业,也造过恶业,这一世的遭遇也会苦乐交杂:假如恶业比较多,那这一世感受的痛苦就会比较多;反之,这一世感受到的快乐就会相对多一些。

因此,轮回中的一切都是由业因果决定的,丝毫不差。知道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对人生做一些规划。上师曾说过:修行其实就是通过正确的方式来获得安乐。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正确的方式:想要希求什么样的果报,只要把握住因就可以了。

就像在代数中,想要得到什么样的Y值,取决于对应自变量X的值。同样在世间法上,如果我们希求庄严的相貌,就要好好修安忍;如果希求财富圆满,就要广修布施,好好供养上师三宝或布施贫苦众生;如果想要

健康长寿,就要爱护其他生命,多多放生等等。

不仅是世间圆满,出世间的成就也依赖于因果。在座的师兄里肯定有很多都是发了菩提心的大乘菩萨,而成就佛果的因就是在愿菩提心的摄持下,广修六度万行,圆满福慧二种资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因就是往生四因;很多人对

密法很有信心,想要即生证悟大圆满,这也要把因做好才行,即好好修加行、积资净障,更重要的是增上对上师的信心,获得上师的意传加持才能证悟大圆满;再比如要生起菩提心,就要好好地观修四无量心;要生起出离心,就好好地思维四外前行??总而言之,业因果是不虚的,丝毫都不会空耗。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天上不可能无缘无故掉下馅饼。

因此,我们应当放下所有的侥幸和怀疑心,踏踏实实地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而因缘一旦具足,就算我们不希求果报,它也会自然产生;而倘若没有造作相应的因缘,即使再怎么强求,果报也不会产生。所以我们应当记住那句古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2.业未造不遇。

简单来说,如果前前没有造一个业,后后就绝对不可能遇到它的果报。由此我们便可以放松下来,不必担心自己会遭到不公平的待遇——因为如果我们往昔没有伤害过任何一个众生,那无论走到哪里,即使有成千上万手持利刃的敌人也不可能伤得到我们;如果以前(不仅这一世,还有前世)从未对别人说过恶语、离间语、妄语,那何时何地都不可能有人说我们哪怕一句坏话;如果以前从未偷盗过别人的东西,即使晚上连门都不关也不会丢一分钱。

有这样一个公案:明朝嘉靖年间,仪征县生意人金某经营着一家当铺。有一段时间,镇上来了群盗贼将富人们洗劫一空,唯独金某的当铺平安无事。当地官员非常纳闷,于是便怀疑金某和盗贼有所串通。盗贼被捕后,官府询问他们与金某是否同流合污,盗贼们说:“不是我们不去偷他,而是偷了几次都没成功,每次都发现他屋顶上有金甲神守卫,根本不敢动手。”官员不太相信,找来金某的邻居询问,发现确实是事出有因:平时镇上其他商人做生意都缺斤少两,只有金某是出入公平;而且他还为了贫穷的人专门在冬天免去寒衣,夏天免去暑衣的利息,年年如此。官员恍然大悟,便对金某赞赏有加。

从因上看:其他商人欺诳顾客、缺斤少两,造了偷盗的业,即欺诳不予取的业;而金某不仅出入公平,丝毫没造偷盗的业,还布施穷人广造善业。后来镇上来了盗贼,其他富人全部被抢劫,这是他们所造恶业的果报

成熟了;而金某没有造这样的恶业,所以盗贼去偷时,显现上有金甲神在守卫着,结果只有他家平安无事。也许金某没有其他商人的精明算计,但业因果的天平是最精确的,不会偏袒任何人,宽厚善良的金某正是凭着他所积累的福报才感召到这样的结果。

如前所说,业因果未造不遇,没有造业就绝不会感果。反过来,我们现在感

得了某种遭遇,说明以前肯定造过这样的业因。知道这个道理后,当我们遇到逆境和不如意时,没必要再去怨天尤人,认为都是别人导致自己受到了损失。

其实,我们一直都是自己对自己负责。古人有句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当不如意或所求不得时,我们应向自身找问题。这样自省:是以前造的恶业成熟,才感召了如今的恶果;若是以前没有积累相应的福报,那再怎么求也求不到。接下来应该生起惭愧心,好好忏悔自己的业障,积德行善、立足当下,未来才可能是一片光明。即使暂时处于顺境,一切春风得意比别人都好,也没必要心生傲慢,而要意识到这只是自己往昔所造的些许善业成熟了而已,没什么可骄傲的。假如不居安思危继续积德行善,一旦福报享尽,等待我们的就是往昔所造的无量恶业现前,那时再想改变

生的生命,我们就把一万世的命运全部塑造好了。

因为业是增长广大的,如果我们不谨言慎行、仔细取舍因果就会造下无量无边的罪业。有一个公案:曾经有个人非常贫穷,一次他听说城里有人在举行婚礼,就想去凑凑热闹。因为家里很穷,就只带了一把豌豆准备向新娘抛撒。没想到路上遇到了佛陀,看到佛陀庄严的身相后,对佛陀产生了很大的信心,于是随手就把豌豆欢喜地供养给了佛陀。其中有四粒豌豆落到了佛陀的钵中,有

两粒接触到了佛陀的胸口。后来,仅以四粒豆落到佛陀钵中的异熟果报,他转生为南瞻部洲的转轮王,统治了四大部洲八万年;两粒豆接触到佛陀的胸口,其中一粒的果报是成为四大天王的主尊八万年,另一粒的果报是在三十三天与帝释天平起平坐、执掌王政。

可以看出:这个穷人没什么好供品,只有一把豌豆,而且原本是要撒给新娘的,只不过偶遇佛陀后临时改了主意,因此他的发心其实也不强。但仅以此微小的善业却获得了享受帝王、天王的福报,令无数人羡慕不已。估计很多人奋斗终生的成果连他的亿万分之一也达不到。

由此可见,依靠佛法僧不可思议的加持力,以三宝作为殊胜对境来行

持善法可获得无量的福报;反之如果我们造了恶业,欠下了业因果“账”,这个“高利贷”是很难还清的。

从前有位年轻的比丘看到一位老比丘过河的样子非常滑稽可笑,便随口说了一句:你刚才过河的样子真像一只猴子。仅仅因为这一句话,后来他五百世变为猴子,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其实,我们的命运正在被当下的身语意所塑造着。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即使非常微小的善业,我们也应当尽心尽力去成办;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恶业,我们也要尽心尽力去断除。

如果因为烦恼、业力现前一不小心造下了恶业,也要立即忏悔。因为业一直在不断增长,如果不及时忏悔,就会越来越难以对治,最终果报成熟时,一定会带来不可思议的痛苦。

前面简要介绍了业因果的四个道理。业因果的力量不可思议,为了自己和他人今生来世的安乐,大家一定要生起断恶修善的定解。善业和恶业的标准是什么?上师在著作中说:从长远来看,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安乐的结果和行为叫善业;反之就是恶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ix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