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像摄影

更新时间:2023-10-22 17: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人像摄影

对于大多数摄影者来说,都比较喜欢用焦距为85~100mm的中长焦镜头来进行人像拍摄,这类镜头通常被人们称作是人像镜头。使用85~100mm的焦距拍摄,不仅可以让摄影者在一个很恰当的距离范围内进行拍摄(离被摄体3~4m,留给自己和被摄主体一定的空间,但仍能使被摄体充满景框),而且使用这个焦段的镜头拍出来的人像效果比较自然、真实,既不会像广角镜头那样引起面部失真,也不会像较长的长焦镜头那样引起压缩。 尼康24~120mm F/3.5~5.6变焦镜头

在人像摄影镜头的选择过程当中,很多摄影者经常在最理想的镜头焦距是选择85mm还是100mm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其实,摄影者完全可以选择一款能够包含这两段焦距的变焦镜头,比如尼康的24~120mm变焦镜头,它可以完全满足摄影的不同需要。这样,摄影者就可以在85~100mm的范围内选择任意焦距来拍摄自己想要的照片。

光圈 F5曝光时间 1/250s

焦距 85mm感光度 100

利用85mm定焦镜头拍摄的人像照片

虽然焦距在85~100mm的中长焦镜头比较适合拍摄人像,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利用长焦镜头进行拍摄。当摄影者选用较长的长焦镜头拍摄人像时,可以更好地虚化背景,使画面更加简洁、明了。但要注意的是,长焦镜头对背景的这种虚化,可能会有些过度,略显不自然。

除了长焦镜头,广角镜头也得到了众多摄影者的青睐。使用广角镜头,可以比较好地收取更多的画面元素,从而来反映环境、烘托气氛。并且,对于人像拍摄,广角镜头打破了长焦镜头单一的表现形式,为摄影者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发挥空间。需注意的是,要尽可能避免广角镜头给被摄体带来的过度透视变形。

长焦镜头具有虚化背景和突出人物主体的效果广角镜头的使用,使人像环境元素更加丰富

人像摄影构图

要学好人像摄影,初学者完全可以从构图方面来快速入门,构图相对于其他摄影技法来说,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人像构图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被摄主体自身的表现力;二是需要摄影者有一定的创意和想法,并能够通过手中的相机,把被摄主体完美地表现出来。

1.画幅的形式

构图的三要素包括:画幅的形式、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和画面中的空白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准确把握和安排构图的三要素,是快速入门人像摄影构图的最简单的方法。

画幅的形式是指照片是采用横幅面、竖幅面,或者是其他形式来进行构图的。在进行人像构图时,摄影者首先需要考虑,采用何种画幅形式来框取被摄体。如果仅仅考虑使画面适合被摄体的需要,则可以按被摄体的具体形态来确定画幅形式。比如,采用横画幅拍摄躺着、坐着的人物;采用竖画幅拍摄站立着的人物等。如果要使画面更有创意,则可根据表现意图的需要,使用其他形式的画幅。总之,确定画幅同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是构图的首要步骤。

2.画面中的主体

人像摄影画面中的主体实像部分,即摄影者想要表现的人物主体。其表达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人像构图公式法,即采用特写公式构图、半身公式构图、七分身公式构图和全身公式构图;二是带景艺术构图法,即通过人物和景物的完美搭配来进一步美化和表现主体。不论是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在构图中确定主体实像的兴趣中心。

画面主体的兴趣中心,是指画面主体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它不一定占据很大的面积。比如,在人像特写画面中,眼睛往往就是兴趣中心;在半身人像照片中,脸部就成了兴趣中心。一幅画面一般只有一个兴趣中心,或者只能有一个主要的兴趣中心。否则,就有可能破坏画面的完整性,造成构图上的无序和混乱。

3.画面中的空白部分

在摄影构图中,画面的空白部分并不都是指照片中白色的,没有任何形象的部分,而是指除了主体实像以外的部分。因此,构图上的空白并不一定是白色的。在一个摄影画面中,主体实像与空白部分是互为依存的。空白部分既可以衬托、说明主体,同时还可以对主体形象进行补充、强化。

在拥有比较专业的摄影器材的前提下,如何创作出美好感人,让人回味悠长的人物艺术摄影写真作品相信是很多摄影爱好者的愿望。

本文就来具体的谈一下如何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人物摄影写真作品。而且本文所指的创作人物摄影作品主要是指时尚类商业广告中的模特摄影或是杂志专题内的人物摄影(比如一些时尚杂志为了推广品牌来拍摄人物封面)以及影楼和个人摄影工作室为了招揽顾客,推广自己的品牌,彰显拍摄水准而精心拍摄的模特艺术写真。

下面我们先来分析单个人摄影写真作品各个流程所要注意的事项。

1. 策划。

策划是在人物摄影写真作品拍摄之前非常重要的一作。正所谓纲举目张,如果没有很好的策划,我们的拍摄工作就没有了指引和统领,就是没有了“纲”,拍摄的时候如果出现了什么问题,也往往成了突发事件,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理和解决。如果没有了策划而匆忙上手拍摄,很难说作品出来之后顾客会不会满意。而且这种没有步骤,没有计划的拍摄行为很难说能在预期的经费和时间内获得非常出色的拍摄效果,达到自己或顾客满意的艺术水准。

策划主要是进行主题的策划,主题就是时尚类杂志在某一期想要着重突出和探讨的话题。而摄影师的工作就是要结合杂志的文字,深入理会主编和想法和意图,并且作出相迎的理解和反馈,并且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通过这样的互动和沟通能够最终将文字主题和拍摄方案确定下来。举个例子,如果某期杂志想要讨论和介绍“双面伊人”的话题。那么,主编和摄影师应当在事先形成文字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最终确定拍摄作品的方案。方案应当包括模特的选择,拍摄时间的安排,初步交稿的时间,资金的预算,摄影场所的选定(是在摄影棚还是在户外取景)等等。这种策划方案最好是形成初步简略的书面稿作为备忘录留着,并且主编和摄影师分别持有一份。注意,这个主题和某些摄影爱好者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而自己策划出来的摄影写真集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这种为了时尚杂志而进行的摄影是工作,而且往往不是自己可以决定拍摄风格,这是需要在和其他相关编撰人员协调,沟通的基础上确定的主题。因为如果这一期杂志的主题和个人所拍摄的不相符,那么即便个人的创意和作品再好,也是难以用上。除非提前和主编沟通,提出下一期的主题策划,这也许可以用的上自己的创意。另外自己在工作之余用自己的设备而非公司的摄影器材拍摄的作品,著作权应该是归属自己的。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将其以无偿或有偿的方式提供给公司。有时候,一些杂志还会从别的渠道购入优秀的图片作为库存,以便于今后的使用。

2. 模特的选择。

这时拍摄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如果模特选择不好,则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效果。比如确定了“冷美人”的杂志主题,拍摄的时候就最好不要去找看上去一副乐天派,娃娃脸的模特,而是要找那些线条分明,带有冷峻美感的模特,否则,摄影师的拍摄工作会显得困难。而“童话公主”的主题则可以考虑用那些看上去娇小,甜美,俊俏的模特。总之,这种根据主题,在众多模特里甄选模特的方法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死板的思路来,有时候别出心裁甚至有可能出现强烈的反差效果,但是只推荐对自己有信心的策划人员和摄影师采用,而且最好征得主编的同意。

3. 场景的选择。

背景是最能够烘托出最后的摄影作品效果的元素。如果是在摄影棚内拍摄,那么场景的选择要自如的多。而在户外拍摄,就仍要切合主题。比如要拍摄“运动让女孩美丽”的主题摄影,就要找合适的体育场,在合适的时间内把握光线的变化,以及光线在人物皮肤上照射产生出来的光泽度等要素,肤色在摄影中是很重要的因素,大家可以仔细研究一番拍摄出来的肤色对于作品整体效果的影响。如果是特写,可以拍摄出她们的汗珠和露着洁白牙齿的笑容,还有挥动网球拍或跑步的样子。拍摄的角度也应该是多样的,自己可以尝试俯拍,仰拍,动态

拍摄,斜拍,趴在地上拍等多种方式。而后面则是运动场的跑道或其他能够烘托人物快乐美丽的场景。有时候在黄昏时拍摄可以取得不错的影像效果,大家不妨一试。

4.可以嵌入故事情节。有时候,作品要成套成套的拍摄。套与套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它们是拥有各自的独立的艺术生命的个体。每一套中都可以让人物通过肢体语言表述或暗示一个故事,或者是单纯通过影像来渲染模特的心情也不错。这类套装作品一旦存在产生了就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拍摄某一套作品的时候,通过故事情节,每一幅照片在某种线索的连接下都可以独立成篇。另外多人写真中这种故事情节也可以用上。连起来就是静态电影。

5.暗示和象征。

受众欣赏作品时能够从画面中感悟体味到什么?他们猜测摄影师想要表达什么。往往优秀的人物摄影写真作品中,摄影师体现出来的艺术美感是隐含在作品深层的。如果受众能够在内心通过语言描述出摄影师想通过作品表达什么的时候,说明摄影师和受众之间通过作品含载的信息得到了交流,获得了高层次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

6.服装和化妆。

服装的选择是为了突出画面的美感和主题。如“运动女孩”的主题最好就是穿时尚品牌运动装。而化妆和服装的完美结合可以拍摄出效果比较完美的图片。这个今后另文论述,这里不详述。

7.情调。

如果用通俗点的话语来描述情调的话。我觉得不妨做这样的解释。给自己的摄影作品配上一段音乐,作成电子相册,这个音乐应当是什么风格的呢?这种可以由画面联想到的音乐或是最合适配合作品展示的音乐风格,往往就是摄影作品的情调。

8.细节和局部。

有时候摄影从细节,小处和局部着手,不拍全面,反而更容易引发受众的遐想,感念,反思等高层次精神活动。即使是一副拍摄全景的人物摄影作品,也可以在整个画面布局中找到可以体现摄影师艺术感觉的靓点。有时候在他人都注重全景效果的时候,我们则可以从小处着手,从细节上体现人物,引起受众在欣赏作品时的思考。

9.视觉冲击力。

视觉冲击力的体现往往跟创作者,即摄影师的创意,拍摄手法,布景有关。动态的艺术创意往往可以体现出这种视觉冲击力。比如关于跑鞋的广告,通过一种体现速度的同台摄影,可以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体验。但是视觉冲击力并非什么场合都能够用的,需要摄影师专业的创意和尺度的拿捏。否则就会成为画蛇添足的蹩脚作品。有些人物摄影需要大气,需要迷离感,而另外一些却需要平和,典雅,雍容华贵。当然,如果能够把视觉冲击力应用地恰到好处,我们还是可以获取更多的艺术收获的,不过随之而来的可能有非议等等。

10.温度。

摄影作品的温度是通过综合运用光线,场景,摄影角度,曝光强度,通过后期色彩加工等手段体现出来的一种温度感觉。受众通过欣赏作品在自身的心理上感知到了这种冷热程度。如一些含有性暗示的视觉摄影图片往往让人感到发热,而另外一些诡谲,恐怖,阴冷的摄影图片则让受众感到寒意。。\\

11.另类摄影。

如果采取另类摄影的方式,这里所指的另类是超出了目前我国新闻行业制度的一种摄影方式,这种人物摄影作品大多是地下摄影作品,不能刊载于主流商业时尚杂志,只能通过互联网传播。西方发达国家的广告创意和摄影想象空间因此也比我国的摄影师高出一个层次。比如有些恐怖感创意的人物摄影广告,或者是情色暗示浓厚,暴力色彩渲染浓厚的摄影作品。虽然能够造成很高的视觉冲击力和影响力,但是因为时尚类杂志没有分级制,你不清楚会不会有未成年人购买你的杂志并受到不良影响,或者成年人对此种摄影风格持有异议。因此,这种摄影技术和手法建议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人创作追求即可。如果你有相关渠道,也可以投往德国,奥地利,西欧等国一些政策宽松的商业或艺术摄影杂志。需要指出的是现在大多数时尚类杂志缺乏创新意识,大致相同的创意风格的人物摄影作品不少,很难让人有新鲜感,最终只能造成审美疲劳。而摄影师的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镜头语言塑造人物影响作品,给受众带来刺激和另类的视觉享受。今后这方面可以深入研究和尝试。也希望我国能够诞生大胆细致另类的摄影艺术家。摄影艺术本应是多元化的艺术,如果大家拍摄出来的艺术风格都大体上一样或相似,那么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

上述文字主要谈论了单人时尚艺术类人物摄影写真的拍摄,如果多人,比如两人或两人以上的摄影写真,就要在注意上述事项的同时注意使摄影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关联,并且还要注意画面中人物的布局,当然,有时候两个人在同一画面中从事看起来根本没有联系的不同的动作也能产生出别样的艺术效果。比如法国剧作家贝克特写的剧本《等待戈多》,多个人在同一画面中的互无关联的动作往往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和对于社会,个人生存的荒诞感。但是一定要强调他们互不联系。假如他们两个人远远相望,却可以引出思念,互相观察,两个人互相凝望彼此的世界等多样的遐想和思考。这些需要看摄影师个人的思考和创意了。所以如果喜好摄影的朋友多研读哲学和美学,还有艺术学,相信可以在其中找到与以往大师的共鸣点,用哲学思考来融入摄影艺术作品,相信大家也许可以开拓出自己的路子。

总之,摄影实质上是一门静态影像艺术,它通过摄影师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感觉还有拍摄手法和技能水平来传达给受众多元化的艺术享受。摄影师本身要表达的东西就蕴含在自己的作品里。随着计算机软件产业迅速发展的今天,自己将拍摄的作品(通常4-6张或更多)通过多种软件来优化,美化,连接,形成套装作品,进而体现自己的思想,思维,意识,审美,感情或哲学体验是比较合适的。大家也不妨多尝试一下不同的创作拍摄手法和后期创作方法,希望大家都能够多多观察生活,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感觉,用自己的智慧和摄影器材拍摄出更好的人物写真作品。其实不管是独立追求艺术美感的摄影师还是那些为了工作而制作的商业性质的艺术摄影广告,都可以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让人感动,沉思,冥想,欣喜或是叹为观止。但是最后要指出的是不应该滥用计算机图像优化软件,有时候一些人物摄影作品需要真实来打动受众,而不是富丽堂皇和浮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56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