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方案

更新时间:2024-05-12 22: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巴山小学六年级教研活动方案

一、 课题的提出

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发展阶段,不论是口语交际能力,还是文字表达能力,小学阶段的培养都是极为重要的。然而目前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容乐观,我校学生大多是农民工子女,这种现象尤其严重。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校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现象较严重。从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来看,有些学生即使发言则词不达意,声音极轻,似蚊子哼哼,大部分学生课上不是很积极主动发言,即使有的问题是会说的,他们也不愿意去说。。

针对目前存在的情况,我校六年级组教师希望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如何把握年段特点,提高六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这就是我们研究的主题。 二、原因分析

其实大部分孩子刚进校门的时候是天真、活泼,爱说话爱表达的,为什么渐渐的,孩子还没出小学就默默无闻了呢?通过观察、调查,仔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方面:其一,当学生面对众人时,往往会表现得紧张、畏惧,导致学生说话张口结舌或断断续续等;其二,学生生活圈狭窄,语言积累少,加之于阅读量少,结累词汇有限,因而表达单调;其三,

他们不会观察生活,缺少表象素料的积累,想象不够,因而语言表达机械。归纳起来就是畏难、紧张、惰性、依赖、自卑、逆反。 2、教师方面:在说话训练时方法不当:

(1)训练目标过高,超出学生最近发展区域;(2)说话训练内容有脱离学生的生活,激发不了学生的表达兴趣(3)训练形式过于单一、无序不成系统,(4)教师自身表达水平不高,影响学生的发展。(5)对学生的内心考虑不够,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其他因素:

周围交际的环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不够重视、缺少与孩子应有的言语交流。久而久之他们上课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即使有的问题是会说的,想表达,他们也不愿意去说,也不愿意去表达。 三、研究策略

六年级组教师围绕本次研究的主题,围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一些探索。

1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相关理论资料,转变教师观念。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素材。 3扩大学生阅读量,加强积累。 4训练学生复述和表达能力。 四、研究过程、方式

第一阶段:形成方案(4月6日——4月17日)

接受任务后,六年级教师初步拟定了研究方案,全组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等相关理论。

开展我校六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现状调查和分析。

第二阶段:深入实践,探索研究阶段4月18日——5月10日) 1、教会观察,善于 “发现”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要给小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他们思维发展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鲁迅先生说过,“对任何事物必须观察透彻,方能下笔。”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歇”。 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观察,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从生活的海洋里一点一滴地捕捉浪花,摄取素材。因此我们一要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学校、家庭、社会,教会他们用心观察、聆听、发现、体验、感受、思考、想像,让学生把语文实践活动,上学放学路上、与父母外出时、日常生活中种花植草、饲养虫鱼鸟兽、家务劳动、手工制作、考察生态环境等等的体验、感受一切通通装进“素材库”。这样就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只要学生善于“真诚、真实、真切、真挚地”发现就会有收获和启迪,学生的语言不再担心无米下锅,写的内容自然达到言之有物,写作水平一定会随之提高。

2教会学生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对说话教学作了明确规定,如:说普通话,语音清晰,态度自然,说话语句连贯,意思完整,明白;用语文明,得体;叙述时要内容具体,有条理,用比较恰当的语调表达感情,发表意见,

观点要清楚,有一定说服力等。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教会学生说话的方法。 3给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学会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孩子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孩子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因此,教师在教学在多提供素材,让学生学会说话,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拿看图说话来说,它是让学生看着图画说话,有利于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那些适合于小学生看懂的图画,大部分用简洁明了或幽默夸张的笔法来描绘儿童生活,其趣味性、教育性都能深深地打动孩子们的心弦,为孩子们所喜欢。经常进行看图说话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

4消除胆怯,鼓励表达

要想培养学生想写、敢写、能写、会写,必须对学生的习作心理有全面深入地了解,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细致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年龄特征,采用适切的方法改变教学高效低能的现状,克服学生的表达障碍心理,有效提高口头表达的教学效益,使每个小学生都能达到叶老提出的“要使学生觉得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的理想境界。

在教学中可以每天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不限,可以是寓言笑话、成语故事,也可以朗诵课文或精彩片段。在学生演讲

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明确说话训练的要求,把握说话的中心和条理。教师可以抽出时间教学生演讲的技巧,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可以利用每天课余时间对第二天要演讲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这样,可使学生上台演讲显得自然大方,胆子放大了,就会越讲越有兴趣,越讲越有声有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从阅读中耳濡目染,得到熏陶。大量地阅读、背诵是语言材料和思想感情的积累和训练,是提高口语水平的捷径。教师此时应成为阅读兴趣的引路人和好书的推荐者。如借助教材中的名篇佳句指导学生欣赏、品味,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读书的习惯,并把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名家的其他作品推荐给学生,让他们有书可读,读有所悟,在阅读时运用学到的方法适当地做读书笔记(摘录或谈感受),这样,学生就不会苦于无话可讲了。

6练习复述,续编课文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中学过的语句,将课文的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达出来的一种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复述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培养他们的运用能力,利用语文课本来复述课文,可以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凡是讲读课文,我都要求学生在字、词过关的基础上加强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前提下,让他们复述课文内容,要求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明白和流畅。复述课文,充分地进行口语交际的培养。同时,我们还可以续编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学到的词语、句式、布局谋篇等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口头语言实践中去,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7激励评价,诱发动力

要注重习作评价方式的改革,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通过适当的评价诱发学生的语言表达动力,激起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切忌用一把尺子去量水平各异的学生。对每个层面的语言表达都应该作纵向比较,发现进步及时鼓励。此外要多渠道、多层次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孩子们品尝到了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语言表达动力。

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很好地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必须不断地深入研究与实践,要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因人而宜。通过训练,努力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乐说、有话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阶段:总结(5月11日——5月18日)

1让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把表达当做自己生活的一个部分。老师做好收集工作,每个班编成一个小集子。

2全组教师将前期做的工作进行小结提炼,然后交学校语文组讨论。 五、展示活动

(一)目的:抛砖引玉,向片区六年级语文教师展示我校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一些做法,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 (二)活动时间:2012年5月21。 (三)活动地点:巴山小学多媒体室。 (四)参加人员:片区六年级语文教师。

(五)展示活动流程:

1、课堂展示:本组熊淑芳教师执教阅读课《琥珀》教作文课。 2、执教老师作课后反思。

3、唐漪莲老师就我校本次六年级语文教研活动做交流发言。 4、65中学丁映秀老师作总结发言。 5、片区老师评课。 6、总结。

(六)展示活动人员分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mu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