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智备课

更新时间:2023-03-08 06:36:5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集体备课过程记录

备课组 六年级语文 备课组 成员 主题 侯青敏 柴 波 曹守昌 中心发言人 侯青敏 第 周 地点:教导处 过 程 记 录 活 动 反 思

集智备课

章丘市刁镇中心小学 六年级 语文 侯 青 敏

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了一组“古诗词背诵”,提供了10首供学生读背的古诗词。在教材的最后,还安排了“综合复习”,为教师准备了9篇复习材料以供期末复习时使用。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教材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1篇,其中精读课文10篇,略读课文11篇。这五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5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五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成语故事”“趣味语文”“课外书屋”穿插安排,不再设“展示台”栏目。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各安排了两次,“课外书屋”安排了一次。

三、教材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会写80个,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 (2)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文段。

(3)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课外阅读不少于15万字(完成配套课外阅读30篇)。 (4)学习浏览,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根据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5)学习用钢笔和毛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

(6)学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简单的读书笔记、关于自己的事。

(7)在阅读中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8)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2.过程与方法

(1)会使用字典、词典进行识字,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5)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6)在阅读中能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表达方法。 (7)会读诗歌。

(8)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9)能写简单的记事作文、想象作文、读后感等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作,书写规范、整洁。

(10)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通过了解自我、阅读报刊、书籍及采访等途径,小结自己的小学生活和成长足迹,能够写简单学会活动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家乡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思想教育;增强环保意识,陶冶爱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热爱科学、敢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在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教材的重难点:

1、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全面完成各课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得更有真情实感。要恰当安排教学的序。

要把握教学重点,在阅读中学习并掌握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一些方法。

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学观,以育人为主,培养创新型人。

2、认真学习新课表,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

3、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电教(全学期不少于全册教材的80%),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加强读写训练,启发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读好课外书,和好书交朋友,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积累,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5、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补漏查缺,加强培优补差,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平时精心设计各类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教师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日 期 2.25—3.2 3.3—3.9 教 学 内 容 1、文言文两则 2 匆匆 3、桃花心木 4、顶碗少年 5、手指 备注 3.10—3.16 习作、拓展一 6、北京的春节 3.17—3.23 7、藏戏8、各具特色的民居 3.24—3.30 9、和田的维吾尔 习作、拓展二 3.31—4.6 4.7—4.13 一、二单元复 机动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11、灯光 4.14—4.20 12、为人民服务13、一夜的工作 4.21—4.27 习作、拓展三14、卖火柴的小女孩 4.28—5.4 5.5—5.11 15、凡卡 16《鲁宾逊漂流记》 期中抽查 17、《汤姆.索亚历险记》 习作、拓展四 5.12—5.18 三、四单元复习 机动18、跨越百年的美丽 5.19—5.25 19、千年梦圆在今朝5、1放假 5.26—6.1 6.2—6.8 6.9—6.15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好之后 古诗词背诵 古诗词背诵 6.16—6.22 综合复习 6.23—6.29 综合复习 6.30—7.5 综合复习 考试

教 学 过 程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 ⑴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②可适时补充台湾作家林清玄《与时间赛跑》一文中,父子俩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去年的你和现在的你一样吗?③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 ⑵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 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②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 ⑴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 ⑵体会写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 ⑶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一有生命的东西来写,让我们感受时间就在身边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 2.学生自由仿写。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

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⑴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⑵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 ⑶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教师出示搜集的名言警句,生朗读。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 2.出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师生齐读这首诗,深化认识。 附: 1.林清玄《和时间赛跑》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样小,现在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时间,就永远不会回来了。”爸爸说。 2.朱自清简介(略) 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略)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去了,有( )的时练候,( )枯了,有习板书( )的时候,桃花作设计 ( )了,有业 ( )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 )呢? 匆 匆 一去不复返 无影无踪 留恋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短暂 跨过 飞去 溜走 闪过 无奈 如轻烟 如薄雾 惭愧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反思 重建

第 一 单元 课时备课 课题 3、桃花心木 课时安排 2课时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 教学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目标 3.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种树喻育人,体会重点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 教学难点:理解种树人的话。 教学合作探究学习 方法 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教具 木这种植物。 准备 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预习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学案 2.搜集并阅读林清玄的资料和他写得的其他散文。 基本集 智 备 课 个 人 备 课 环节 中心发言人:侯青敏 第一课时 一、直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章。(板书: 教 桃花心木)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 过 下文的方法理解。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程 三、细读课文,了解内容。 1、细读,准备介绍文中的桃花心木和种树人。 2、启发交流: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桃花心木 这种树,也结识了一位举止奇怪的种树人,谁来给大家介绍 一下?可用文中句子描述,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 3、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使大家心中满是疑惑,如果老师就是这位种树人,就在你面前,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引导学生读出

4、作者和你们一样,也有一箩筐的问题想问种树人,看——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这么容易枯萎吧?” 5、同学们一定急于解开心中的疑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种树人,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 6、自读种树人说的话,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7、同桌两人分角色扮演作者与种树人,通过对话解决刚才的问题。 四、再读读文,重点探究。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引导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指导朗读。 (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教 学 过 程 作者心中深深的疑问。 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第二课时 更近。 一、复习导入 (-)主动探究,悟道理。 1.重点探究:“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水也不会 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 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读了这篇文章,联系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二)精读,领其意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三)、潜心会文,领会主旨 1、种树人朴素的话语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话,更是领悟到了深刻的道理。 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2、默读,启发思考:同学们能理解吗?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了解的名人事例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有困难的地方可在小组里展开讨论。 3、总结:同学们,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屋檐下的小鸟飞不上广阔的蓝天,在逆境中自强不息,是成才的一条通路。 (四)、深化感受 拓展延伸 1、种树人的一番话,给了作者,也给了我们不少启示。而当初仅及膝盖的树苗,如今又怎样了呢,课件出示——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2、假如你就是如今长成大树的桃花心木中的一棵,你想说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感受:对种树人说??;对已枯萎的同伴说??;对一起成长的伙伴说??;对前来散步的人们说??) 3、桃花心木 浇水无规律 1.联系课文,说说树的不确定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指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之板 练习处呢? 书 作业 2.种树人给树苗浇水的时间为设 什么都不确定? 计 3.种树人一番语重心长的话给作者什么启示? 树的不确定 人的不确定 拼命扎根 生活考验 汲水生长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借事喻理 反思 重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y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