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6 15: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

课程目标

? 了解R04硬件系统结构 ? 了解R04各单板功能和技术指标 ? 了解组网方式和系统配置

R04)介绍

目 录

第1章 概述................................................................................................................................................... 1 1.1 引言 .................................................................................................................................................... 1 1.2 系统结构 ............................................................................................................................................ 2 1.3 功能和特点 ........................................................................................................................................ 3

1.3.1 基本功能 .................................................................................................................................. 3 1.3.2 系统特点 .................................................................................................................................. 4 1.4 技术指标 ............................................................................................................................................ 6 第2章 结构和原理 ....................................................................................................................................... 9 2.1 硬件系统 ............................................................................................................................................ 9

2.1.1 结构布局 .................................................................................................................................. 9 2.1.2 工作原理 ................................................................................................................................ 13 2.2 软件系统(软件功能原理) .......................................................................................................... 16

2.2.1 总体结构 ................................................................................................................................ 16 2.2.2 接口和功能 ............................................................................................................................ 17

第3章 组网和配置 ..................................................................................................................................... 19 3.1 组网方式 .......................................................................................................................................... 19

3.1.1 星形组网 ................................................................................................................................ 19 3.1.2 链形组网 ................................................................................................................................ 19 3.1.3 环形组网 ................................................................................................................................ 20 3.1.4 混合组网 ................................................................................................................................ 20 3.2 配置说明 .......................................................................................................................................... 21 第4章 安装和调试 ..................................................................................................................................... 23 4.1 安装准备 .......................................................................................................................................... 23 4.2 开箱验货 .......................................................................................................................................... 23

4.2.1 准备工作 ................................................................................................................................ 24 4.2.2 清点货物总件数 .................................................................................................................... 24 4.2.3 开箱 ........................................................................................................................................ 24 4.2.4 清点物件 ................................................................................................................................ 26

i

4.2.5 货物检验 ................................................................................................................................. 26 4.2.6 货物移交 ................................................................................................................................. 27 4.3 安装 ................................................................................................................................................... 27

4.3.1 安装流程 ................................................................................................................................. 27 4.3.2 天线安装 ................................................................................................................................. 28 4.3.3 电源防雷箱、室外功分器安装 ............................................................................................. 29 4.3.4 R04安装 .................................................................................................................................. 31 4.3.5 光纤接线箱安装 ..................................................................................................................... 35 4.3.6 电缆布放 ................................................................................................................................. 35 4.3.7 标签制作 ................................................................................................................................. 42 4.3.8 安装检查 ................................................................................................................................. 43

第5章 设备维护 ......................................................................................................................................... 45 5.1 维护概述 ........................................................................................................................................... 45 5.2 部件更换 ........................................................................................................................................... 46

5.2.1 整机更换 ................................................................................................................................. 46 5.2.2 射频电缆更换 ......................................................................................................................... 47 5.2.3 防雷箱更换 ............................................................................................................................. 48

ii

第1章 概述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产品的发展情况及应用领域、功能和特点、技术特性和参数。

1.1 引言

TD-SCDMA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成熟以及国家对该技术的支持,建设TD-SCDMA网络已经是大势所趋。

采用智能天线的TD-SCDMA技术导致馈线多,施工难度大,同时也加大了新兴移动运营商站址资源获取的难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影响TD-SCDMA能够大规模部署的一个重要因素。

采用基于基带池构架的RRU(Remote Radio Unit)远置的Node B能够有效解决馈线多、施工难度大以及站址资源获取难的问题,是规模部署中的一种常用机型。 中兴通讯推出系列化基站,满足运营商的各种要求,将Node B分为基带池BBU(Base Band Unit)和远端射频单元RRU。BBU和RRU划分方式如图1.1-1所示。BBU和RRU之间的接口为光接口,两者之间通过光纤传输IQ数据和OAM信令数据。

GPS接收机主控和时钟基带处理单元数字中频(对外中频接口为模拟信号)收发信单元TRX功放和低噪放Iub接口Iub接口板………室内单元(BBU)射频拉远单元(RRU) 图1.1-1 Node B划分为BBU和RRU

1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 提示:

多个基带处理单元作为资源池,可以灵活分配给本地和远程各站点不同扇区的载波。多个射频单元可以组成本地站点或多个远端站点。 基带部分称为基带池,射频单元称为远端射频单元。 IQ:IQ数字基带信号,OAM:运行、管理和维护。

ZXTR R04是符合3GPP TD-SCDMA标准的、基于基带拉远的一种RRU,和BBU一起完成TD-SCDMA系统中Node B的功能。

ZXTR R04施工方便,可以使运营商节省建网成本,快速开展业务,早日收回投资,满足运营商快速建网和盈利的需求。

1.2 系统结构

R04是Node B系统中的射频拉远单元,在Node B系统中的位置如图1.2-1所示。

图1.2-1 R04系统在Node B中的位置

2

第1章 概述

与R04相关的外部系统及接口说明见表1.2-1。

表1.2-1 外部系统说明

外部系统 BBU UE 扩展RRU 级联RRU 外部监控等设备 RRU LMT 功能说明 基带资源池,实现GPS同步、主控、基带处理等功能 UE设备属于用户终端设备,实现和RNS系统的无线接口Uu,实现话音和数据业务的传输 R04是4天线的RRU系统,组成8天线时需要扩展RRU 实现1个或多个RRU级联 用户监控设备 对RRU进行操作和维护,在RRU本地接入 接口说明 光纤接口 Uu接口 控制接口和时钟接口 光纤接口 干节点 以太网口 1.3 功能和特点

下面介绍基本功能和系统特点。

1.3.1 基本功能

1. 支持6载波的发射与接收

系统最多可以支持6载波的发射和接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容量。 2. 支持4天线的发射与接收

每个ZXTR R04支持4个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从而支持4天线的发射和接收。

3. 支持两个RRU组成一个8天线扇区

两个RRU共8个收发通道,可以共同组成一个8天线的扇区。 4. 支持RRU级联功能

RRU提供上联光接口和下联光接口,能够使得RRU级联组网。 5. 通道校准功能

通过对发射通道和接收通道分别进行校准,使各个发射通道间达到幅相一致的要求,各个接收通道也达到幅相一致的要求。 6. 支持上下行时隙转换点配置功能

支持BBU对上下行时隙切换点的配置,支持的时隙切换点配置主要包括:

3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1) 时隙切换点在TS3和TS4之间; (2) 时隙切换点在TS2和TS3之间; (3) 时隙切换点在TS1和TS2之间。 1.3.2 系统特点

7. 支持到BBU的光纤时延测量和补偿 8. 发射载波功率测量

支持各发射载波、天线DwPTS时隙周期性功率测量。各载波、各发射通道分别测量。参考点为天线连接处。 9. 操作维护功能

主要包括: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版本管理。

1) 故障管理功能

系统提供远程告警上报、远程告警查询功能,同时提供本地告警查询功能。2) 性能管理功能

主要包括CPU利用率远程查询、内存使用率查询、光接口通讯链路性能统计查询、主备通讯链路统计查询。

3) 安全管理功能

系统对并发访问进行控制,当多用户并发操作时,保证系统安全。

4) 版本管理功能

主要包括远程版本下载、远程版本信息查询、本地版本下载,本地版本查询、以及Boot版本本地下载以及硬件版本信息查询等。

多种版本管理功能在实际的组网应用中提供了多种选择性,方便用户工作。10. 电源管理功能

主要包括本地射频通道电源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命令打开或者关闭本地射频通道电源、远程射频通道电源管理,以及断电告警。 11. 透明通道功能

系统提供一条到远程操作维护终端的透明通道,方便用户操作。

1. 关键技术

4

((( 第1章 概述

(1) 天线校准

由于BBU+RRU支持智能天线,要求各收发通道幅相一致。但由于各收发通道的离散性,其幅相一致性能不能满足智能天线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天线校准进行补偿。天线校准在RRU进行。

天线校准(AC)和功率校准(PC)一起为波束赋形和联合检测提供最优的条件。

(2) 功率校准

在RRU中,通过高精度的功率检测和补偿方法,使得收发通道模拟部分的误差得到降低,保证天线单元的准确的发射功率和接收通道准确的增益。

(3) 通道时延测量

智能天线对各通道时延一致性的要求比较高,在时延不一致的情况下需要产生相应的告警,并对通道重新同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对通道时延一致性进行测量。

(4) 主从概念

当一个扇区配置8天线时,需要两个RRU才能实现。组成一个扇区的两个RRU之间的主从关系包括时钟主从、校准主从和控制主从。

(5) 光接口通讯

系统提供两个光接口,用于RRU的级联和环形组网。光接口速率为1.25 Gbps,提供24A×C的容量。

(6) 无线口同步

无线口同步是指Node B间的TDD同步,采用GPS方式进行同步。 2. 应用优点 (1) 应用范围广

适用于密集城区、一般城区、城市郊区、县城、城镇等多种区域。

(2) 功率大,覆盖面积广 (3) 容量大

系统支持6载波发射和接收,系统容量大。

(4) 支持多种天线

5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系统支持多种天线,包括8天线圆阵列智能天线、8天线线阵列智能天线和4天线线阵列智能天线和非智能天线。

(5) 避免馈线过长,方便工程安装

1.4 技术指标系统采用光纤拉远方式,避免射频馈缆太长,增大建设建网的工程量和成本,方便工程安装。

6) 支持软件在线平滑升级

系统支持远程在线软件平滑升级,方便维护操作。

7) 支持远程操作维护,减少维护工作量

8) 支持灵活的组网方式

系统与BBU配合支持星形组网、链型组网、环型组网以及混合组网,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组网需求。 3. 工艺结构特点

1) 采用自然散热形式的铝合金压铸壳体结构,整体结构分为上下壳体两部分,

结构紧凑,体积较小,散热面积大,且批量生产成本低。

2) 壳体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表面进行导电氧化处理,外表面喷漆(中兴银)。

壳体的壁厚均匀,在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用于增加强度。

3) 上下壳体之间有一对铰链,保证在开关壳体时不会损失内部的电缆。铰链

直接和壳体铸在一起的。

4) 在上下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两只把手,以方便各种场合下的搬运。同时为

了便于工程现场进行吊装的需要,可在壳体的顶部加装吊环螺栓。

5) 设备的所有对外接口都分布在底部,所有电缆通过转接头进入壳体内部,

电缆转接头都自带密封垫,满足防水和防尘的要求。整机防护设计满足IP65要求。

1. 结构参数

? 外形尺寸:480 mm×440 mm×200 mm(长×宽×厚) ?

重量:28 kg

2. 供电

6

((((((((

第1章 概述

-48 VDC(变化范围:-35 VDC~-57 VDC)

220 VAC(变化范围:130 V~300 V;频率波动范围:45 Hz~65 Hz) 3. 环境要求

?

工作环境要求见表1.4-1。

表1.4-1 工作环境要求

工作环境 生物环境条件 化学活性物质条件 温度 气候环境条件 相对湿度 温度变化率 气压 太阳辐射 凝露条件 ℃ % ℃/min kPa W/m2 - 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室外) 4B1 4C2 -40~+55 5 ~ 100 0.5 70~106 1120 有 ? 贮存环境要求见表1.4-2。

表1.4-2 贮存环境要求

应用环境条件 温度 气候环境条件 相对湿度 温度变化率 气压 太阳辐射 凝露条件 ℃ % ℃/min kPa W/m2 - 贮存(有气候防护场所贮存,带包装) -40 ~ +70 10 ~ 100 1 70 ~ 106 1120 有 4. 功耗

单机最大功耗:150 W 5. 系统指标

? ? ?

双工方式:TDD

频率范围:2010 MHz~2025 MHz 射频信道栅隔:200 kHz

7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 ? ? ? ?

码片速率:1.28 Mcps 载波带宽:1.6 MHz 最大支持的载频数量:6

每通道最大发射功率:2 W/6载波(单通道)

天线类型:支持8/6/4天线智能线阵/圆阵天线,支持两天线分集,支持单天线

? ? ?

接收机灵敏度:-113 dBm(单通道) 输出频率稳定度:± 0.05 ppm

物理接口:光接口、天馈接口、电源接口、校准接口、主从控制接口、干节点接口、主从时钟接口

6. 接地

不超过10 Ω 7. 可用性指标

? ? ?

可用性指标:99.9997% MTBF:大于200000小时 MTTR:30分钟

系统中断服务时间:全系统中断<1.656分钟/年

8

第2章 结构和原理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产品的结构和原理。包括软件、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软件的接口和通信、配臵说明等。

2.1 硬件系统

下面介绍R04的硬件结构和硬件工作原理。

2.1.1 结构布局

1. 整机外形

R04整机外形如图2.1-1所示。

图2.1-1 R04外形结构

2. 机箱布局

机箱内部布局如图2.1-2所示,单板说明见表2.1-1。

9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12345689710

1.指示灯 3.RSP 4.RPP 5.绝缘盖板 6.RIIC 7.RTRB 8.RPWM 9.RFIL 10.RLPB

图2.1-2 机箱单板布局

表2.1-1 单板说明

单板名称 RIIC RTRB RLPB RFIL RPWM RPP RSP RRU接口中频控制板 RRU收发信板 RRU低噪放功放子系统 RRU腔体滤波器子系统 RRU电源子系统 RRU电源防护板 RRU信号防护板 说明 2. 外部接口

R04外部接口如图2.1-3所示,接口说明见表2.1-2。

10

第2章 结构和原理

1234567891011

1.MS_COM 2.PWR 3.EAM 4.MS_CLK 5.OP-B 6.OP-R 7.ANT_CAL 8.ANT1 9.ANT2 10.ANT3

11.ANT4

图2.1-3 R04外部接口

表2.1-2 R04外部接口说明

接口标识 ANT1 ANT2 ANT3 ANT4 ANT_CAL OP_B OP_R MS_COM MS_CLK 上联光纤端口/对纤密封光纤插座 下联光纤端口/对纤密封光纤插座 主从通信互联端口/10芯航空插座 主从时钟互联端口/10芯航空插座 外部设备环境监EAM 控端口/10芯航空插座 PWR 电源端口/3芯航空电源插座 RRU→电源设备 RRU→外部设备 M_RRU→S_RRU M_RRU→S_RRU RRU→BBU或RRU 实现与BBU或者级联RRU之间的IQ数据和通讯信令的交互。 天线端口/N型FEMALE密封插座 RRU→天馈系统 接口名称/型号 连接外部系统 接口功能概述 天馈连接接口,用于与天馈连接实现与UE的空中接口的传输,以及天线校正。 实现主从RRU组网的通讯,同步等信息的互连和交互。 通过该接口为外部设备提供环境告警和控制信息的交互。 通过该接口实现对RRU的电能供应和保护接地 3. 指示灯

11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RIIC板指示灯如图2.1-4所示。

12345678

图2.1-4 RIIC板指示灯

RIIC指示灯定义见表2.1-3。

表2.1-3 指示灯说明

序号 1 2 3 4 5 6 7 8 指示灯丝印 4V3 3V3 FPGA OP2 OP1 ALM ALM RUN 信号描述 6V电源指示 5V电源指示 FPGA运行指示 光口2告警 光口1告警 告警指示灯 告警指示灯 运行指示灯 指示灯颜色 绿色 绿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物理属性 硬件 硬件 硬件 硬件 硬件 软件 软件 软件 RIIC指示灯状态说明见表2.1-4。

表2.1-4 指示灯状态说明

指示灯名称 ALMRUN ALM 3Hz周期性快闪 EPLD 1.5 Hz周期性慢闪 常灭 12

FPGA无版本 FPGA有版本 EPLD没有烧入(可以在线下载) 指示灯可能状态 参见表2.1-5 状态的含义 第2章 结构和原理

指示灯名称 OP1 OP2 FPGA 3V3 4V3 指示灯可能状态 常亮 常灭 常亮 常灭 Hz周期性闪烁 常灭 常亮 常灭 常亮 常灭 状态的含义 光接口1无功率告警 光接口1工作正常(需要FPGA有版本) 光接口1无功率告警 光接口1工作正常(需要FPGA有版本) 目前定义的为FPGA 正常运行 FPGA无版本或FPGA运行异常 单板电源工作正常 单板电源工作异常或电源关闭 单板电源工作正常 单板电源工作异常或电源关闭 RUN和ALM的状态组合说明见表2.1-5。

表2.1-5 RUN与ALM指示灯状态组合及表示意义

状态名称 初始化 正常运行 RUN状态 5 Hz周期性闪烁 1 Hz周期性闪烁 常亮 Boot指示 常灭 2 Hz周期性闪烁 版本下载 5 Hz周期性闪烁 1 Hz周期性闪烁 故障告警 1 Hz周期性闪烁 5 Hz周期性闪烁 常灭 自检失败 常灭 常灭 ALM状态 常灭 常灭 常亮 常灭 常灭 常灭 常亮 1 Hz周期性闪烁 常亮 5 Hz周期性闪烁 2 Hz周期性闪烁 0.5 Hz周期性闪烁 表示含义 RRU处于初始化状态 RRU结束初始化状态 复位按钮按下(灯全亮),硬件 处于boot过程中BSP以及vxworks初始化 处于人工模式 版本下载中 时钟告警 BBU通讯断 FPGA下载失败 - - 自检失败,中频芯片发现错误 2.1.2 工作原理

1. 总体框图

R04作为NodeB系统的室外拉远单元,其核心功能就是完成多载波多通道的上行和下行的基带IQ信号和天线射频信号之间的转换,为整个NodeB系统提供收发信通道。

13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该收发信通道主要包括RIIC、RTRB、RLPB、RFIL这4个部分,如图2.1-5所示。

光纤接口光处理模块DUC ×4DDC ×4DAC ×4ADC ×4时钟发射通道×4发射通道×4天线滤波器4天线光纤接口接受通道×4主从RRU时钟接受通道×4RIICRTRBRLPBRFIL

图2.1-5 R04收发信通道

(1) 发射通道基本原理:

?

RIIC的数字中频部分接收光处理模块送来的多载波多通道的下行发射基带IQ数据,通过FPGA完成多载波和多通道的解复用;将各个载波和通道的信号分别送给DUC部分,完成下行IQ信号的成形滤波,同时将每个通道的多个载波的基带信号进行不同的数字上变频后合路为多载波信号;然后将该多载波信号调制到要求的数字中频后通过数模转换(DAC)变换为模拟中频信号送入RTRB板;

? RTRB板对接收到的模拟中频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后调制到射频信号放大合适的增益,滤除杂散后送入RLPB板;

? RLPB板将接收到的射频信号进行线性放大目标增益后通过环行器送入RFIL子系统;

? RFIL滤除RLPB板送来的信号中的杂散,保证发射信号满足3GPP要求的杂散指标后,送给天线通过空口发射出去。

(2) 接收通道基本原理:

? ? ? ?

每个天线接收用户的上行多载波射频信号,将信号送入RFIL; RFIL对工作频带外的干扰信号滤除后,将信号送入RLPB板; RLPB将接收到的用户的小信号进行低噪声放大后送入RTRB板; RTRB板对该信号进行滤波后下变频为要求的中频信号,将该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后送入RIIC板;

? RIIC完成模拟中频信号的ADC转换,将得到的多载波数字信号进行数字

14

第2章 结构和原理

下变频分离为每个载波的信号后成型滤波,降采样为基带要求的数据格式送入FPGA,FPGA将得到的多个通道和多个载波的基带IQ信号复用后送给光模块。 2. 单板功能

(1) RIIC板主要功能包括:

? ? ? ? ? ? ? ? ?

光接口,IQ交换功能;

数字中频下行4路发射功能,数字中频上行4路接收功能; 控制单元(CPU小系统);

射频单元控制,包括对RTRB、RLPB的控制; 单板温度检测; 离线生产数据存储;

时钟电路,主从同步,并参与空口同步(主要是FPGA部分); 天线校准的控制及数据缓存; 参与TX和RX环回时延测量。

(2) RTRB板主要功能包括:

?

4个下行通道:中频信号滤波、放大、上变频到射频,滤波、放大输出至RLPB;

? ? ? ? ? ? ? ? ? ?

4个上行通道:射频信号滤波、混频到中频后,滤波、放大输出至RIIC; 上行通道提供下行检测旁路功能; 实现校准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射频本振信号的产生和主从本振和时钟的复用输出; 上下行通道的收发模式切换功能;

四个收发通道共本振;

主从本振和时钟互连的残余雷击防护功能; 板位识别,版本以及部分离线参数的存储功能; 通道的电源管理功能;

校准输出端口的残余雷击防护功能。

15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3) RLPB板主要功能包括:

? ? ? ? ? ? ?

下行信号的线性功率放大; 上行通道的信号低噪声放大; TDD双工功能;

发射信号采集,并通过上行通道传输功能; RLPB电源管理和控制功能; RLPB子系统内部温度检测功能; RLPB的板位识别功能。

(4) RFIL板对整个RRU的发射杂散和带外阻塞指标非常关键。主要完成对下

行发射杂散和上行干扰的抑制,还具备防雷功能,能够吸收天线残余雷击,防止对系统的损坏。

(5) RSP板实现主从通讯的RS485信号的防雷,以及外部环境监控的干节点防

雷。RS485采用一级防雷。干节点采用两级防雷。

(6) RPP板实现直流-48 V的D级雷击浪涌防护,同时实现一级EMI滤波。另

外RSP作为整机的等电位连接排,所有的浪涌电流都从RPP泄放到大地;RPP通过等电位连接线连接到基站外壳。

(7) RPWM板完成电源转换功能,将输入的-48 V电源转换为各单板需要的各

种直流电源, 3. 和BBU及RRU通信

和BBU的通信,物理层是通过光纤链路上分配的信令通道传送数据,数据链路层采用IP/PPP/HDLC协议栈。

当两个RRU组成一个扇区时,两个RRU之间的通信采用串口通信,物理层为485标准,二者之间的通信采用半双工的方式,其中一个RRU为主控。

2.2 软件系统(软件功能原理)

2.2.1 总体结构

RRU中只有一个软件子系统RSW。该软件子系统位于RRU内部的RIIC光接口中频控制板上,软-硬件总体层次结构如图2.2-1所示。

16

第2章 结构和原理

RSWRTOS(VXORKS)BSPHARD PLATFORM 图2.2-1 软-硬件总体层次结构

1. BSP是硬件子系统的接口,主要作用是为商用操作系统以及RSW提供一

个操作硬件的接口,作为上层软件操作硬件的代理,屏蔽硬件实现和操作的复杂性,方便软件系统的设计以及移植;此外,BSP针对硬件平台提供一定的初始化功能,建立起商用操作系统运行的环境。

2. 实时操作系统vxWorks在BSP之上,提供通用的操作系统资源管理功能,

并可根据配置提供一定的组件服务,如FTP、TELNET等。

3. RSW是应用层软件,使整个系统能够正常工作,提供对系统的操作维护流

程。

2.2.2 接口和功能

软件子系统外部接口如图2.2-2所示。接口说明见表2.2-1。

RRU3BBU4RSW软件子系统2LMTRIIC硬件子系统图2.2-2 软件子系统的外部接口

1

17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表2.2-1 软件子系统的外部接口说明

序号 1 2 3 4 接口类型 软硬件接口 外部接口 外部接口 外部接口 连接的子系统 RIIC硬件子系统 LMT RRU BBU 功能说明 软件控制硬件的接口,通过BSP实现。 本地操作维护接口,通过命令行实现。 组成8天线系统时的RRU之间的通讯接口。 和BBU的通讯接口。 RSW包括保证RRU正常工作的所有操作维护的内容。包括配置管理、版本管理、性能统计、测试管理、安全管理、诊断测试、天线校准、功率校准以及虚拟机环境、系统控制、通讯处理等功能模块。

18

第3章 组网和配置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R04的组网和配臵方式。

3.1 组网方式

ZXTR R04与BBU配合支持星形组网、链形组网、环形组网和混合组网。

3.1.1 星形组网

ZXTR R04星形组网方式如图3.1-1所示。

BBURRURRURRURRU

图3.1-1 ZXTR R04星形组网

星形组网时BBU和每个RRU直接相连,RRU设备都是末端设备。

这种组网方式简单,维护和工程都很方便。信号经过的环节少,线路可靠性较高。

3.1.2 链形组网

ZXTR R04链形组网方式如图3.1-2所示。

19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BBURRURRURRU 图3.1-2 ZXTR R04链形组网

链形组网方式最后一个RRU信号经过的环节较多,线路可靠性较差。

适用于呈带状分布的,用户密度较小的地区,可以节省传输设备。缺点是可靠性差,一旦某个RRU和BBU出现断链,该RRU后面的RRU都会和BBU断链。

3.1.3 环形组网

ZXTR R04环形组网方式如图3.1-3所示。

BBURRURRURRURRU

图3.1-3 ZXTR R04环形组网

环形组网时一个BBU与多个RRU相连,起始RRU和最后一个RRU都连接到BBU上,形成一个环。

环形组网比链形组网可靠性高,当环的某一部分出现断链后,系统具有自愈功能,一个环分成两条链,保证了各个RRU的正常工作。

3.1.4 混合组网

ZXTR R04混合组网方式如图3.1-4所示。

20

3.2 配置说明第3章 组网和配置

RRUBBURRURRURRU 图3.1-4 ZXTR R04混合组网

1. 系统容量

单个R04支持6载波4天线。

两个R04互连支持6载波8天线,并需要使用1跟主从通信互连电缆和1根主从本振互连电缆。 2. 典型配置

下面介绍单扇区频点数大于等于3情况下外部设备以及电缆配置。

1) 标准配置(单扇区频点数大于等于3的情况)

两个RRU,一个主一个从。 一个电源防雷箱。 一个8天线阵列。 一个室外功分器。 安装组件1套。

每个扇区(单扇区3频点以上)外部电缆配置: RRU馈电电缆2根。 RRU主从通信电缆1根。

21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RRU N型2M标准射频跳线9根。 RRU N型标准跳线3根。

大于50M单头2芯铠装光缆2根。

(2) 级联配置

级联配置除了光缆配置存在差异外,其余的跟标准配置一样。级联情况下的单扇区光缆配置如下:

? ?

大于50M单头2芯铠装光缆:1根(仅主从级联)/2根(从RRU有级联) 标准双头1M光缆跳线:1根。

(3) 光纤接线箱的配置

根据光纤接线箱的转接容量(单位:芯)进行计算。如果按照标准配置,假设某转接点附近要求通过该转接点转接的扇区数为N,单个光纤接线箱的转接容量为X芯,而实际需要的光纤接线箱数量为Y。那么: Y=INTER(N×4/X)+1

? 提示:

INTER()函数为取整函数。这里配臵只考虑与RRU相关部分,不兼考虑BBU端的情况。

22

第4章 安装和调试

摘要

本章详细介绍产品的安装方法和步骤,调试方法和步骤,使用户掌握产品的安装和调试过程。

4.1 安装准备

为保证系统安装质量,在系统安装前需要检查安装环境,准备好相应的安装工具、仪器和资料。

1. 工具、仪器和资料

活络扳手、带孔内六角扳手、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快刀、尖嘴钳、斜口钳、专用馈线刀具 水平仪、角度仪 工具 仪器 2. 安装环境检查

环境要求 电源要求 接地要求 防雷要求 附属设施要求 参见表1.4-1 标称电压- 48V的直流电源或220V的交流电源 接地电阻不大于10 Ω的情况下,R04能正常工作。对于实际应用环境,要求接地电阻越小越好 设备在避雷针顶点下倾角45°保护范围内,避雷针通过接地引下线引入地网 抱杆:Φ80 mm~Φ100 mm 墙面:钻或混泥土墙面 4.2 开箱验货

ZXTR R04是贵重的电子系统设备,在运输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包装并采取防水、防震动措施,到达目的地后,要防止野蛮装卸。

货物运输到达目的地后,必须有中兴通讯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方可开箱验收。在开箱之前,应按各包装箱上所附的货运清单点明总件数,检查包装箱是否完好。

23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4.2.1 准备工作

环境条件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开箱验货的准备工作:

1. 确定双方参与人员,验货时一定要有用户代表和供方代表参与。 2. 确定验货后货物的存放地点及保管方式。 3. 准备好相应的工具,包括铁锤、裁纸刀、撬杠等。

4.2.2 清点货物总件数

设备验货清单(“开箱验货报告”)放在包装箱编号为1#的包装箱内,首先应打开1#包装箱,取出“开箱验货报告”查点货物总件数是否与验货清单相符。 观看包装箱外观是否完好。如出现错货、缺货或外包装严重损坏,则应停止开箱,并立即查明原因,向有关部门汇报。

4.2.3 开箱

如货物完好,即可开箱验货。

开箱过程中注意轻拿轻放,保护物件的表面涂覆,特别注意电路板的防静电要求。 开箱后,根据装箱单,核对装箱单与箱内实装货物是否相符、装箱单与开箱验货报告中的验货清单是否相符。如出现错货、缺货或外包装严重损坏,则应先停止开箱,并立即查明原因,向有关部门汇报。 中兴通讯货运包装箱分木箱和纸箱两种。 1. 木箱

木箱一般用于包装机架等沉重物品。

机柜木箱由箱体、泡沫板、珍珠棉、塑料罩等包装材料组成。内装ZXTR B30机柜,开箱前最好将包装箱搬到机房或机房附近进行开箱,以免搬运时损伤机柜。开箱时,把木箱竖立起来,注意支脚朝下,从木箱中拉出机柜来,机架拉出前不能去除机架的包装胶袋。在搬运、抬放机架过程中,双手应一直抬着底座等坚固的地方,而不应在刚性差的地方用力,如电缆支架、电缆固定横梁等,以免损坏机架或发生意外。 使用木箱包装时的开箱示例如图4.2-1所示。

24

第4章 安装和调试

1234

1 上盖 2 前后侧板 3 左右侧板 4 底板

123456

1 上盖 2 顶部泡沫 3 侧面泡沫 4 前后侧板 5 底板 6 左右侧板

图4.2-1 使用木箱包装时的开箱示例

2. 纸箱

纸箱一般用来包装电路板和终端设备。电路板置于防静电保护袋中,每个纸箱内都附有装箱单,开箱后首先取出装箱单,对箱内单板类型、数量要做到心中有数。

25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单板/模块一般是置于防静电保护袋中运输的,拆封时必须采取防静电保护措施,以免损坏设备。同时,还必须注意环境温度的影响。防静电保护袋中一般有干燥剂,用于吸收袋内空气的水分,保持袋内的干燥。从箱内取出包装好的单板,拆开防静电保护袋,取出单板时注意防静电操作。

? 注意:

当设备从一个温度较低、较干燥的地方拿到温度较高、较潮湿的地方时,至少必须等30分钟以后再拆封,否则会导致潮气凝聚在设备表面,损坏设备。

4.2.4 清点物件

开箱后,根据装箱单,清点物件是否齐全完好,最后供求双方共同会签《开箱验货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其返回中兴通讯维护处及工程部。 注意事项:

1. 开箱前应保证设备放置方向如包装箱示意图所示。

2. 开箱时应采用专门开箱工具,严禁砸、敲、撬等野蛮操作,以防损坏箱内

货物。

3. 开箱后包装材料能回收的应保存回收,废弃物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或焚烧。

4. 开箱后,按装箱清单逐一检验配件、附件,如有遗漏、短缺立即通知供方

代表。

4.2.5 货物检验

1. 外观检查

机架取出木箱后应直立于坚实地面上,无倾斜、弯曲现象,检查外观有无出现凹、凸、划痕、脱皮、起泡及污痕等现象,各紧固螺钉有无松动、脱落、错位现象,机柜插箱安装槽位矩形性能是否良好,插件槽位导引条有无缺损或断裂,安装机柜所需的各种配件和附件是否配套完整。安装槽位识别标志是否完好、清晰、无脱落,机架上汇流条的安装部位有无受伤或变形,连接线有无脱落、断开现象。 2. 单板拆封和检查

26

第4章 安装和调试

拆封后检查单板外观有无划伤或损坏、单板上元器件有无损坏、漏装等现象,板号、版本号是否与装箱单相符。

对于电气特性易受影响的设备和器件,应以供方为主进行检查。检验好的货物应按类放好。

4.2.6 货物移交

验货完毕,双方须在《开箱验货报告》上签字确认,货物随即移交用户保管,《开箱验货报告》双方各执一份,工程督导还应在7天内将《开箱验货报告》中的“验货结论”及时反馈给供方归档。

4.3 安装

R04工程安装和接线涉及到的外部设备有:

? ?

电源防雷箱、天线阵、室外型功分器。这些设备与塔或者抱干安装在一起。 光纤接线箱。该设备在塔下或者室内,RRU的进出光纤在该设备内进行镕接后与BBU方向来的光纤实现连接。

4.3.1 安装流程

R04安装流程如图4.3-1所示。

27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开始安装天线安装R04、安装R04到天线的跳线安装电源防雷箱和室外功分器、并进行接线安装光纤接线箱、并进行接线N系统测试通过Y防水密封处理室外接头定位故障并处理结束图4.3-1 R04安装流程图

4.3.2 天线安装

天线阵有圆阵和线阵两种,安装在防雷箱上边,抱杆的顶部,如图4.3-2所示。

28

第4章 安装和调试

图4.3-2 天线安装

4.3.3 电源防雷箱、室外功分器安装

1. 电源防雷箱

电源防雷箱提供一个扇区的RRU的电源雷电防护。电源防雷箱所有的外部接口都是用堵头,共有6个。电源防雷箱如图4.3-3所示。防雷箱端口排列如图4.3-4所示。

图4.3-3 电源防雷箱外形 29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电源防雷箱-48VRTNPGNDPWR1-48V左 PWR2右 ALARM

图4.3-4 电源防雷箱接口示意

2. 室外功分器

主从RRU的校准天线端口通过室外功分器汇接后,接入天线阵的校准端口。室外功分器的左右端口完成主从RRU的校准汇联。室外功分器的外型如图4.3-5所示。

图4.3-5 室外功分器外形

30

第4章 安装和调试

3. 安装

室外功分器与电源防雷箱采用背靠背的安装方式,安装在R04的上方,如图4.3-6所示。

图4.3-6 室外功分器与电源防雷箱安装

4.3.4 R04安装

根据具体配置以及现场环境因素,安装方式可分为3种,下面具体介绍安装方法。 1. 单机安装

(1) 使用M12×60螺钉组件将两组长夹板与短夹板固定在抱杆上,拧紧螺钉,

如图4.3-7所示。

31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1234567

1 抱杆 2 固定长夹板 3 固定短夹板 4 M12x100螺钉组件 5 Φ12平垫圈 6 弹簧垫圈12 7 M12六角螺母

图4.3-7 夹板安装-单机抱杆安装方式

(2) 用四组螺钉M10×25,将R04与长夹板固定,用内六角扳手紧固,如图

4.3-8所示。

1234567891011

1.R04 2.抱杆 3.固定长夹板 4.固定短夹板 5. M12x100螺钉组件 6.Φ12平垫圈 7.弹簧垫圈12 8.M12六角

螺母 9.Φ12平垫圈 10.弹簧垫圈10 11.M10x25螺钉

图4.3-8 R04固定-单机抱杆安装方式

32

第4章 安装和调试

2. 背靠背安装

(1) 使用M12×60螺钉组件将R04(1)的两组长夹板与短夹板固定在抱杆上,

拧紧螺钉,用同样的方法固定R04(2)的两组夹板在抱杆上,注意背靠背安装,拧紧螺钉,如图4.3-9所示。

1234567

1 抱杆 2 固定长夹板 3 固定短夹板 4 M12x100螺钉组件 5 Φ12平垫圈 6 弹簧垫圈12 7 M12六角螺母

图4.3-9 夹板安装-背靠背抱杆安装方式

(2) 用四组螺钉M10×25,将R04(1)与长夹板固定,用内六角扳手紧固,

用同样的方法将R04(2)与另一侧的两组长夹板固定,如图4.3-10所示。

1234

1 R04 2 Φ12平垫圈 3弹簧垫圈10 4 M10x25螺钉

图4.3-10 R04固定-背靠背抱杆安装方式

33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3. 挂墙安装

(1) 按照划线模板尺寸,在墙面上标记出适合膨胀螺栓组件M10×100的安装

底孔位置,如图4.3-11所示。

图4.3-11 R04挂墙安装划线模板

(2) 钻孔(安装M10×100膨胀螺栓)。注意保证深度尺寸。打孔完成后用吸尘

器吸净灰尘,并对孔距进行测量,对于误差大的孔需要重新定位、打孔。用四组螺钉M10×20,将R04与墙面安装夹板固定,用内六角扳手紧固。如图4.3-12所示。

1234561 膨胀螺栓组件 2 墙面安装夹板 3 R04 4 螺钉组件M10×20 5 弹簧垫圈 6 平垫圈

图4.3-12 R04挂墙安装 34

第4章 安装和调试

? 提示:

如果是双机配臵,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个R04与墙面固定。

4.3.5 光纤接线箱安装

光纤接线箱是实现RRU与BBU光纤转接必备的设备。根据工程应用主要有以下两种应用情况:

1. BBU在RRU附近(塔下或者楼下),这种情况下光纤接线盒直接放在BBU

机房进行镕纤转接。

2. BBU离RRU比较远,中间通过干线关联进行连接,这种情况下RRU就在

塔下室内挂墙进行镕纤连接。

4.3.6 电缆布放

工程外部接线涉及内容如下:射频电缆接线、光纤互联接线、RRU主从互联电缆接线、电源馈电和干结点输出接线,下面具体介绍。 1. 射频电缆

每个RRU通过 4根天线完成Node B与UE之间的通讯和交互。每个RRU通过1根校准天线实现自身的校准。

天线端口接线通过两端为N型插头的标准射频跳线将RRU天线端口和天线的输入端口连接起来。射频电缆连接见表4.3-1。

表4.3-1 射频电缆连接

序号 1 2 3 4 5 线缆名称 ANT_LINE1 ANT_LINE2 ANT_LINE3 ANT_LINE4 ANT_LINE5 A端实体 RRU的ANT1端口 RRU的ANT2端口 RRU的ANT3端口 RRU的ANT4端口 RRU的CAL_ANT端口 B端实体 收发天线1 收发天线2 收发天线3 收发天线4 校准天线 35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双机射频电缆接线如图4.3-13所示。

天线阵标准2M射频跳线1234Cal5678合路器主RRU从RRUAnt1Ant2Ant3Ant4Ant_calAnt1Ant2Ant3Ant4Ant_cal标准1M射频跳线 图4.3-13 R04天线端口到天线的接线指导

天线连接的标准的射频天线有两种:

?

两端为N型连接器的2M跳线,实现RRU天线端口与天线阵馈缆输入端口的射频连接。

?

两端为N型连接器的1M跳线,实现RRU的校准通道端口与天线阵校准连接端口实现连接。

两种馈缆外形如图4.3-14所示。

36

第4章 安装和调试

图4.3-14 射频跳线

? 提示:

8天线线阵或者8天线圆阵对应两个RRU,一主一从。

主从RRU天线端口与天线射频输入端口的接线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主RRU的ANT1、ANT2、ANT3、ANT4分别对应天线阵端口1、2、3、4;从RRU的ANT1、ANT2、ANT3、ANT4分别对应天线阵端口5、6、7、8。 2. 光缆

每个RRU有两对光纤接口,承载本RRU与BBU或者级联RRU的IQ数据和通信信令的交互。其中一对光纤接口与BBU或者前级RRU实现向上级联,另外1对光纤接口与下级RRU实现级联。光纤连接见表4.3-2。

表4.3-2 光纤连接

序号 1 2 线缆名称 OPTIC_LINE_FRONT OPTIC_LINE_NEXT A端实体 BBU或者上级RRU 下级RRU B端实体 本RRU 本RRU R04外部光纤互联有两种典型方式。

(1) 一种是主从RRU直接与BBU通过铠装电缆连接,如图4.3-15所示。该种

方式主要应用于单扇区的载波数大于三的情况,比如S333或者O3 站型。

37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主RRU从RRUOP_BOP_ROP_BOP_ROP_B2芯铠装光缆镕纤盒到BBU 图4.3-15 RRU光纤互连1

(2) 另外一种主RRU通过铠装电缆与BBU连接,从RRU通过约1M左右的

光纤跳线与主RRU连接,如图4.3-16所示。一般情况下从RRU的OP_R端口悬空。如果从RRU带了一个远端RRU单元,其OP_R 端口与光纤接线箱之间采用单头2芯铠装电缆连接。

主RRU从RRUOP_BOP_R标配互联光缆组件连接或者悬空OP_BOP_ROP_B镕纤盒到下一个RRU到BBU或者上一RRU 图4.3-16 RRU光纤互连2

RRU与光纤接线箱连接采用单头双芯铠装光缆,外形如图4.3-17所示。

38

第4章 安装和调试

图4.3-17 单头双芯铠装光缆

主从RRU级联是采用标准双头1M光缆跳线,外形如图4.3-18所示。

图4.3-18 标准双头1M光缆跳线

3. RRU主从互连电缆

主从RRU的LO互连、时钟采样信号,通过射频电缆实现互连。主从RRU的同步信号、主从通讯信号、保留信号,通过多心插座共用一簇电缆实现互连。主从RRU的互连电缆连接见表4.3-3。

表4.3-3 主从RRU电缆连接

序号 1 2 M_LO_S M_COM_S 线缆名称 A端实体 主RRU 主RRU B端实体 从RRU 从RRU 主从互联分为主从时钟互联和主从通信(或者控制)互联。主从互联示意如图4.3-19所示。

39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主RRUMS_COMMS_CLKMS_COM从RRUMS_CLK主从时钟互联电缆主从通讯互联电缆 图4.3-19 主从互联的接线指导

主从时钟互联电缆是两端为N型连接器的射频电缆,长度1M,该电缆无方向性,外形如图4.3-14所示。

主从通信电缆为两端为10芯航空插头的多芯屏蔽电缆,长度为1M,该电缆有方向性。标识为“主RRU”的一端接主RRU,表识为“从RRU”的一端接从RRU,外形如图4.3-20所示。

图4.3-20 主从通信电缆

4. 电源、干节点电缆

电源和干节点电缆连接需要经过防雷箱。

一个电源防雷箱对应两个RRU,共同配置一个扇区。电源和干节点电缆接线如图4.3-21所示。

40

第4章 安装和调试

主RRUPWREAM从RRUPWRPWR-48V电源导线防雷箱3芯标配1M电源电缆标配1M干节点电缆防雷保护接地线 -48VRTN 电源导线 图4.3-21 电源端口到防雷箱的接线指导

从机房或者室外电源机柜的-48V电源通过两根馈电导线:-48V和-48VGND连接到防雷箱的电源输入端:-48V,-48VGND。电源防雷箱有两个输出端口,一个输出端口接给主RRU供电,一个端口给从RRU供电。如图4.3-22所示。

电源输出1-48V输入-48VGND雷电保护地电源输出2告警输出

图4.3-22 防雷箱电缆连接

防雷箱电源输出端口通过一端是航空插头另一端为开线的1M标准配置3芯电缆与RRU的电源输入端口连接。

41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防雷箱的干节点输出端口通过一端为8芯航空插头一端为开线的1M标准配置电缆与RRU的EAM输入端口连接。

电源防雷箱的所有输入输出的接口都是通过堵头进出防雷箱的。

4.3.7 标签制作

在工程维护和设备的安装中都需要标签,标签的准备在工程开始实施前就必须准备好,一般标签都随设备发到工程的现场。

在发来的标签分为空白标签和已打印好的标签,我们在开箱验货的时候要区别好这些标签,在进行设备安装前要整理和使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出来。

印刷标签上R指远端Remote,一般在标签的左侧,L指本端Local,一般在标签的右侧。下面介绍制作和粘贴标签的方法。 1. 电源线缆标签

电源线共分2种颜色,一般情况公司采购的是蓝色和黑色。共有线缆2根,蓝色代表-48V,黑色代表GND。 电源线缆标签如图4.3-23所示。

POWER CABLE(R)ZXDU300 -48VPOWER CABLE(L)-48V 图4.3-23 电源线缆标签

POWER CABLE(L):电源线,L表示近端,R表示远端。

每根线缆两端贴标签,标签一般贴在距插头根20 mm处。电缆的右侧,在水平面内或在与插头垂直且与电缆相切的平面内,对折粘贴,要求对折整齐,不能露出明显的白边,两端对贴好后再将根部左右折一下,压紧。粘贴方向要一致,粘贴高度一致,无歪斜,粘贴牢固,标识清晰。

? 说明:

标签粘贴的朝向不作规定,由现场根据操作习惯自行确定,但同一机房需保持朝向的统一。

42

第4章 安装和调试

2. 射频电缆标签

室内外跳线和馈线标签:由公司统一发货,具体数量根据具体的站型配置来定。

跳线和馈线标签如图4.3-24所示。

CELL A-1

图4.3-24 跳线标签图示

? 说明:

O:表示全向站 A(B C):表示定向站的扇区

粘贴位置距连接头5 cm~6 cm处。粘贴方向要一致,粘贴高度一致,无歪斜,粘贴牢固,标识清晰。 3. 设备地线标签

保护地电缆标签如图4.3-25所示。

CABLE(R)PGNDCABLE(L)EARTH BAR 图4.3-25 设备到地排的地线标签图示

标签一般贴在距插头根部20 mm处,电缆的右侧,对折粘贴,要求对折要整齐,不能露出明显的白边。

4.3.8 安装检查

所有硬件安装工作完毕后,必须对安装工作进行检查,为后面的系统调试工作作好准备。

1. 机箱安装检查

安装完成后,检查所有螺钉是否固定紧,机箱应固定牢靠,无松动等现象。 2. 线缆检查

43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电源线、地线检查:检查整机外接电源线数量、类型、连接关系、标签、接地质量。

检查整机外接射频电缆数量、类型、连接关系,外接天线数量、类型按合同要求检查。

检查外接光纤数量、类型、连接关系、标签,检查光纤线缆两端接口配合状况是否正常。

3. 插座、插头及插片的检查

加载电缆的插头及插片应扣紧,不得有松动现象,插座、插头不得有缺针或插针弯曲现象。 4. 标签检查

所有标签应整齐、干净,位置正确。 5. 现场环境

现场不应留有扎带、线头、螺钉、干燥剂带等施工杂物。

44

第5章 设备维护

摘要

本章详细讲述产品的操作使用方法,使用户掌握产品的正确操作使用方法。

5.1 维护概述

在日常维护时,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定位故障,常用的维护方法有: 1. 告警和操作日志查看

告警和操作日志查看是维护人员在遇到故障时最先使用的方法。主要通过操作维护子系统OMCB的告警管理和操作日志查看界面来实现。

通过告警管理界面,可以观察和分析当前告警、历史告警和一般通知等各网元报告的告警信息,及时发现网络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定位故障、隔离故障并排除故障。

通过查看用户管理中的操作日志,可以追查系统参数的修改情况,定位相关的责任终端和操作人员,及时发现由于个人操作所引起的故障。 2. 指示灯状态分析法

指示灯状态分析是维护人员在遇到故障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它主要通过观察机架各单板面板的指示灯状态,来排除和判断故障位置。

该方法要求维护人员熟悉各单板的指示灯状态及含义。

3. 性能分析法

主要通过Node B操作维护子系统OMCB的性能管理界面来实现。 通过性能管理界面,用户可以创建各种性能测量任务,产生各种性能报表,了解Node B系统的各种性能指标,通过分析这些信息,维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网络中的负载分配等情况,及时调整网络参数提高网络性能。 4. 仪器、仪表分析法

主要是指在维护过程中,维护人员使用测试手机、信令分析仪、误码分析仪等辅助仪器,进行故障分析、故障定位和排除。 5. 按压法

45

TR_SS12_C1_0 ZXTR NODEB系统结构(R04)介绍

5.2 部件更换5.2.1 整机更换

断电后按压电缆接头,排除因接触不良所产生的故障。

6. 互换法

互换法是将可能发生故障的部件用备件或者是系统中正常运行的其他相同部件替换,根据故障是否消失来判定部件是否确实发生了故障。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替代法时,要按照本手册部件更换中的相关说明进行。 7. 自检法

当系统重新上电时,通过自检来判断故障。一般在重新上电自检时,其面板上指示灯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闪烁,因此可以依此判断是否自身存在问题。 8. 综合法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将以上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结合维护人员平时积累的经验,排除维护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故障。

1. 工具

活络扳手、带孔内六角扳手、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 2. 更换前的准备

1) 通过故障观察和分析,确定模块故障,并确认需要更换; 2) 确定备件功能完好,并且型号与故障模块一致;

3) 准备防静电袋、防潮袋和纸箱,并准备若干标签,以作标记用; 4) 记录好待更换模块上的电缆位置(包括光纤、天馈跳线等),待模块更换完

毕后,这些电缆要插回原位。 3. 更换步骤

1) 关闭该R04的电源。

2) 拔掉R04上的电缆,如光纤、天馈跳线等;

3) 松开长夹板(或墙面安装夹板)上的固定螺钉,将R04取下;

4) 将替换下来的故障R04放入有防潮袋的防静电袋中,并粘贴标签,注明模

4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yu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