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地理必修一: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练习及

更新时间:2024-05-27 16: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精编地理教学资料

2019.4

4.3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作业

1.(2015·广东省中山一中等七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读 “我国某地理资源分布图”,该地理资源最可能是( )

A.风能 C.水资源

B.森林 D.太阳能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 熟悉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理资源在西北和沿海地区分布最丰富,结合选择项和所学知识可知,该资源为风能。

答案:A

(2015·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下表,完成2~3题。

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1.00 0.86 0.82 0.93 1.65 城市化水平(%) 52.57 47.44 42.43 56.90 63.20 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 1.00 0.14 7.74 1.00 0.83 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 1.00 0.95 1.07 0.29 2.56 全国 青海 河南 黑龙江 浙江

2.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3.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为浙江,但其人口对水资源压力指数并不高, A错;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耕地压力不是最小,B错;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越高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也越高,C正确;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河南,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较大,D错。第3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四省中青海技术水平较低,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不好;河南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浙江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高,不适合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黑龙江地广人稀,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D正确。

答案:2.C 3.D

(2015·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下,土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示意图(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蚀作用越显著),据此,完成4~5题。

4.如果水分条件相同,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的是( ) A.无植被耕地 C.柏树林

B.人工草地 D.天然草坡

5.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沙化 C.石漠化

B.泥石流 D.滑坡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准确解读“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蚀作用越显著”和图

中信息以及熟悉我国南方石漠化成因是解题的关键。第4题,根据题目信息“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蚀作用越显著”,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人工草地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所以如果水分条件相同,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的是人工草地,B正确。第5题,云南地区降水丰富,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那么水土流失很严重,而且南方地区酸性土壤,土壤肥力较低,所以最终会导致石漠化,C正确。

答案:4.B 5.C

(2015·湖南省岳阳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右图为大西洋中一个小岛。读图,回答6~7题。

6.M的经度可能为( ) A.20°W C.80°W

B.160°E D.120°E

7.岛上植被分布均匀,甲、乙、丙、丁四处,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是( )

A.甲 C.丙

B.乙 D.丁

解析: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西洋主要分布在西经度地区,排除BD选择项;而(80°W ,45°N)分布在北美大陆,(80°W ,45°S)分布在太平洋地区,A正确。第7题,乙地附近河流短小,说明其地势较陡,同时该地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B正确。

答案:6.A 7.B

(2015·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下表回答8~9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集水面积(km) 5.3 2.7 20.0 4.5 2平均坡度(°) 24.3 30.1 40.8 26.1 沟谷编号 流域落差(m) 537.2 670.3 1353.7 384.7 植被覆盖率(%) 15.7 19.6 13.2 20.5 ① ② ③ ④ 8.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9.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气温高低 C.光照强度

B.风力强弱 D.降水量大小

解析:本题考查泥石流灾害, 坡度、降水量、植被覆盖率是影响泥石流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准确解读表格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第8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③地坡度最大,流域落差最大,植被覆盖率最小,所以其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最大,C正确。 第9题,泥石流往往与暴雨相伴而生,所以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降水量大小,D正确。

答案:8.C 9.D

(2015·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下图是2015年3月下旬拍摄于邯郸郊区的一张景观照片。为了发展塘鱼养殖,某农户在耕地中开挖了水塘。水塘虽还没有人工蓄水,但在B处已经有了浅浅的一层。读图,回答10~12题。

10.水塘中B处水的直接补给来源主要是( ) A.雨水 C.河水

B.地下水 D.积雪融水

11.由于春季蒸发旺盛,容易造成土壤返盐,最可能出现盐碱的地方是( ) A.A处 C.C处

B.B处 D.D处

12.该农户将耕地改为鱼塘的主要考虑因素是( ) A.交通 C.地形

B.市场 D.气候

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土地盐碱化、农业区位分析, 准确解读图中信息及熟悉盐碱化形成原因、农业区位变化特点是解题的关键。第10题,该地位于河北地区,3月下旬未到该地雨季,而且没有人工灌溉,所以水塘中B处水的直接补给来源主要是地下水,B正确。 第1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处、D处地势比水塘或河流高,盐分随着水下渗到地下,再渗入水塘或河流,不会有盐碱化;B处有积水,不会出现盐碱化;C处也在水塘底部,地下水位距地表近,水份蒸发,盐分在地表积累,导致土壤盐碱化,C正确。 第12题,影响

农民种植什么作物,种植多少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所以市场是决定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类型的主要因素。交通、地形、气候是重要影响因素,不是决定因素,B正确。

答案:10.B 11.C 12.B

13.(2015·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平均海拔400米,是一个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城市依山而建,人谓“山城”;冬春雨轻雾重,又号“雾都”。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

(1)分析四川盆地自然资源组合方面的主要优势。 (2)分析重庆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的优势条件。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资源, 准确把握“自然资源组合”定义及熟悉工业区位分析一般规律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 ,本题要注意两点,一个是自然资源种类,二是组合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组合好;土壤多为肥沃的紫色土,地形较平缓,河流众多,气候温和湿润,所以土、地、水、气候组合状况好;铁、有色金属等金属矿产丰富,煤、天然气、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两者形成良好的组合。第(2)题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分析。注意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自然条件是:地理位置、水源、原材料、能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交通、政策、市场、科技、劳动力、资金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1)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组合好;多为肥沃的紫色土,地形较平缓,河流众多,气候温和湿润,形成完美组合;铁、有色金属等金属矿产丰富,煤、天然气、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两者形成良好的组合。

(2)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位于两江汇合处,淡水资源丰富,工业用水便利;既是重要的钢铁工业中心,又是电力工业中心,原料、动力充足;是长江上游城市群的中心,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设施完善;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水、陆交通便利。

[备课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dz7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