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十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专题

更新时间:2023-12-18 20:0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十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专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9小题36分)

(2014·深圳模拟)下面右图所示小岛建有世界上著名的风能发电示范区,基本上能达到能源自给自足。读图完成1~2题。

1.该岛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原因是

( )

A.季风气候显著 B.东北信风强而且稳定 C.盛行西风强盛 D.风沙天气频繁

2.与该岛所在地区相比,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在发展风力发电方面的不足之处为

A.风能资源不够丰富 B.土地面积狭小 C.劳动力人口缺乏 D.科技力量薄弱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岛屿位于西风带,故C选项正确。第2题,我国内蒙古高原土地面积广阔、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劳动人口虽然不太丰富,但风力发电不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对发展风力发电影响不大,其在发展风力发电方面的不足之处为科技力量薄弱。 答案 1.C 2.D

1

读某假想地图图中阴影示意某种资源的分布,回答3~4题。

3.关于图示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赤道地区没有分布 ②分布范围不固定 ③主要分布在高纬和高山地区 ④南极地区分布最广泛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4.目前,从全世界角度来看,该资源

( )

A.近年来分布面积越来越小 B.直接开发利用率较高 C.各国都非常充足

D.世界上人口大国均需要进口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种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极洲、格陵兰岛、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高山地区,由此可以判断该资源为冰川蕴藏的淡水资源,其在赤道地区的极高山区也有分布。第4题,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世界上的冰川在加速融化,该资源分布面积和蕴藏量在逐步减小。 答案 3.C 4.A

(2014·江西六校联考)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回答5~6题。

2

5.图中①~⑤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

A.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6.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

A.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解析 第5题,根据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①为西气东输路线,②③为南水北调路线,④⑤分别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第6题,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资源区域分布不均。 答案 5.D 6.C

积极开发低碳清洁的新能源,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3

7.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风能丰歉与海拔呈正相关 B.风能丰歉与纬度呈正相关 C.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D.风能欠缺区的分布主要与地形因素有关 8.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 )

A.受盛行西风影响 C.受台风影响

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D.受地形影响

解析 第7题,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第8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不包括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答案 7.D 8.A

下图中黑点表示某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图回答第9题。

9.该资源主要分布在

( )

4

A.各大洲沿海地区 B.大气降水较多的地区 D.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

C.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

解析 根据该资源主要分布区的经纬度可知,该资源主要分布在高纬度或高海拔的地区。 答案 C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小题16分)

(2014·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高三期中)内蒙古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其东部的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据此回答10~11题。 10.导致内蒙古草原草场载畜量东西部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 )

A.年降水量 C.荒漠化程度

B.海拔高度 D.人口密度

11.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有

( )

A.实行划区管理,规定适宜的载畜量 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 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 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

解析 第10题,内蒙古草原东部距离海洋近,年降水量比西部地区大,草原的牧草生长的好,荒漠化程度低,草场载畜量远高于西部。第11题,合理利用内蒙古草场资源的措施应该主要是保护,合理利用。 答案 10.AC 11.AD

(2014·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资源诅咒”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基本理念即丰富的资源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而非促进经济发展。读我国部分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度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示意图,回答12~13题。

5

12.下列省区中与“资源诅咒”命题相符的省份是

( )

A.四川 B.河北 C.福建 D.辽宁

13.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其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

( )

A.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 B.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C.延长生产链,提高附加值 D.关停高污染高能耗企业

解析 第12题,根据题意“资源诅咒”即资源丰富但是趋于阻碍经济发展,表现在经济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图示显示为四川和辽宁。第13题,摆脱“资源诅咒”的主要措施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以及延长生产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 12.AD 13.BC 三、综合题(共48分)

14.(18分)读我国石油进口部分通道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6

(1)“新月沃土”是指两河流域及其附近一连串的肥沃土地,因其在地图上好像一弯新月而得名。这片沃土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______和________。(3分)

(2)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及6~8月降水少的共同原因。(5分) (3)我国西南油气进口通道与海上油气进口通道相比 ,优势有哪些?(5分) (4)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除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5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新月沃土”位于西亚,气候较为干旱,农业生产中过度开垦容易导致土地沙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第(2)题,从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两地的气候差异。乙地最热月均温高于甲地,最冷月均温与甲地相当,则气温年较差大于甲地,而年降水量甲地大于乙地。6~8月两地均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第(3)题,西南油气进口通道线路短,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提高石油进口的安全性。第(4)题,确保我国能源安全,除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外,从能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分析,还需要做好开源与节流工作。开源就是要努力加大本国能源的勘探与开发力度,开发新能源;节流就是要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此外还要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答案 (1)沙漠化 次生盐渍化

(2)气温年较差乙地大于甲地;降水总量甲地大于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影响,

7

6~8月甲、乙两地降水少。

(3)线路短,可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提高石油进口的安全性。

(4)努力加大本国能源的勘探与开发力度;开发利用新能源;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1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区域政策和资源影响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西南、西北等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其中长三角地区集中了我国60%的光伏企业,20%以上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环渤海地区集聚了我国30%左右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西北地区集聚了我国90%以上的风电项目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西南地区则是我国重要的硅材料基地、核电装备制造基地。下图示意我国新能源产业区及产品流动方向。

材料二 下表是某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情况统计表。

水电 风电 光伏发电 生物发电 合计 利用规模(万千瓦) 17 152 1 217 15 300 18 684 年发电量(亿千瓦时) 5 633 148 2.2 75 5 858.2 (1)简述我国可再生能源生产结构特点。(2分) (2)简析甲地区风电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集聚的原因。(4分) (3)说明乙地区能源供给紧张的原因。(4分) (4)简析丙地区水能开发的不利条件。(4分)

8

解析 第(1)题,能源生产结构分析应考虑能源组成、比例及变化等。第(2)题,能源项目集聚表示能源资源丰富。风能资源受地理位置、地形、风力、风频等因素的影响;太阳能受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的影响。第(3)题,应从供需状况分析,既考虑生产,也考虑需求,更要考虑地区协调发展。第(4)题,应考虑两方面: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质、生态等;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远近、淹没耕地、超高压输电技术等。

答案 (1)可再生能源构成多元化,其中水电、风电比重较大,光伏发电比重最小。

(2)甲地区为西北地区,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地势平坦;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风能资源丰富;地势较高,气候干旱,晴天多,日照强,太阳能丰富等。

(3)乙地区人口、城镇密集,工农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储量及生产不足,故能源供给紧张。

(4)丙地区为我国西南地区,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地质灾害较多;生态环境脆弱;距离市场较远;水能开发容易淹没农田,导致移民,同时也会产生生态和环境问题等。

16.(2014·南通如东四校联考)(16分)近年来,呼伦贝尔和通辽等城市承接了山西、辽宁等地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呼伦贝尔市位于呼伦贝尔高原上,高原上的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多家奶制品厂的重要奶源基地,但毒奶粉事件后,国内销量也不乐观。据统计,目前中国市场上进口的新西兰大包奶(包括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占到了中国总进口量的80%,占中国进口婴幼儿食品总量的40%左右。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内蒙古部分地区含煤地层分布示意图。

9

材料二 图2为内蒙古自治区不同经度的植被(包括森林、草原和农作物)覆盖率的变化。

材料三 图3为2009~2013年内蒙古、山西和全国煤炭产量统计。

(1)图1中甲地的年降水量范围是________mm。含煤地层按岩石成因分类是

10

属于________岩。(2分)

(2)图2中导致植被覆盖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107°E附近(河套平原地区)植被覆盖率突然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图3中内蒙古地区的煤炭产量比山西省的煤炭产量________,在全国、内蒙古、山西三者中,煤炭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2分)

(4)目前境外新西兰奶粉涨价及香港奶粉限购,我国奶粉进口受挫;境内毒奶粉事件让老百姓不放心,国内奶粉打不开销路。对此我国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4分)

(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在呼伦贝尔和通辽两城市重点承接煤炭开采与加工的设备制造项目中应该防止出现哪些问题?(6分)

解析 第(1)题,读图甲地位于年降水量线50 mm和200 mm之间,所以甲地的年降水量范围是50~200 mm。含煤地层按岩石成因分类是沉积岩。第(2)题,顺着经度看植被覆盖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主要因素是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河套平原地区植被覆盖率突然升高的原因是黄河水作为灌溉水资源较为丰富,耕地比重大。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内蒙古地区的煤炭产量比山西省的煤炭产量大;煤炭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也是内蒙古。第(4)题,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如实行优惠政策,增加牧民收入,并大力发展我国的乳畜业;加强我国乳制品的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实行清洁生产,提高乳制品产品质量;增加乳制品进口的多元化。第(5)题,从经济、生态、社会三方面回答。生态:改进传统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提高污染工业的进入门槛,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开采煤矿,防止过度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经济:深加工煤炭产品,延长煤炭产业链,防止产业结构单一;社会:完善道路、住房、通信等设施建设,防止配套设施不完善。 答案 (1)50~200 沉积

(2)降水(水分) 灌溉水资源较为丰富,耕地比重大 (3)大 内蒙古

(4)实行优惠政策,增加牧民收入,并大力发展我国的乳畜业;加强我国乳制品的食品安全监督与管理;提高生产技术,实行清洁生产,提高乳制品产品

11

质量;增加乳制品进口的多元化。

(5)生态:改进传统工艺,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提高污染工业的进入门槛,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开采煤矿,防止过度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经济:深加工煤炭产品,延长煤炭产业链,防止产业结构单一;社会:完善道路、住房、通信等设施建设,防止配套设施不完善。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fy5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