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二)考试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05 02: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文学史

才子。 一、翻译题

魏晋南北朝

二、问答题

1.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总体艺术特色:陶渊明诗歌总体艺术风格:平淡自然,淳真亲切。他的诗境界高远,平和淡泊、心与自然融合为一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描绘了一个宁静恬淡、高远舒展的境界。他的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清高超逸的人格,真切深刻的生活体验,使诗句更富有感染力。如《五柳先生传》。

具体的说陶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1)将日常生活诗化,是陶诗的艺术特点也是他的一种开创。多写田家生活中日常之景之物,令人觉得亲切平和,所以形成质朴无华,不加雕饰的纯净之美。钟嵘《诗品》:“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 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语俗而意雅,平常之景而蕴含深意。

(2)情、景、事、理的浑融。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已理为统摄。例如《饮酒》《拟挽歌辞》其三也是情景事理浑融的佳作。

(3)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穷巷。质朴无华而又诗意盎然,多采用白描手法,稍加点染勾画,明白如话,却见绮丽,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悲风爱静夜”。

(4)精当而不漏痕迹的语言锤炼:陶诗的语言看起来似乎是很平淡,但并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漏痕迹,显得平淡自然而已。陶诗中的语言质朴而简练,用字不追求新奇和藻饰,而是努力寻求精当的语句,自然贴切恰到好处,同他的诗歌题材、风格协调一致。

2.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论述南朝民歌的特点。

①内容上 ,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多清丽缠绵的情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情歌主要真实的再现了江南女子在爱情问题上的复杂心态,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曲更多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突出特点是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与吴歌的闺阁气息不同,西曲更开朗明快。

②形式上,体质小巧,大多数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便将内心深处细腻缠绵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大量运用双关语,语言更加活

泼,表情达意更加含蓄委婉。如《西洲曲》。

3、中国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几个方面

(1)神话传说:有的神话传说在口头流传中不断丰富发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节,一旦被记录下来,就成了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逸史。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两种重要的小说因素。从神话传说到小说的这根链条中,逸史是关键的一环。甚至不妨说逸史是中国小说直接的源头,逸史中最接近小说或竟可视为早期小说的,莫过于《穆天子传》和《燕丹子》。前者对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细节描写;其中的西王母与《山海经》中的记叙相比,减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后者写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与《战国策》和《史记》相比,不仅增加了细节描写而且突出了燕丹这个复仇者的形象。

(2)寓言故事: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韩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明白地用“说”来标目,也透露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显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说的源头之一。

(3)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唐代传奇小说多取人物传记的形式,《三国志演义》径直标明是史传的演义,都证明了史传是小说的一个源头。在传统的目录学著作中,有些书或归入子部小说家类或归入史部杂传类,这两类缺少严格的区别,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史传对小说的影响之深。

三、名词解释 1.建安文学

建安文学以汉献帝的年号“建安”作为这个时期文学的开始,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文中心,集聚王粲、孔融、陈琳、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的文学团体。建安文人开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2.永明体

“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3.《世说新语》

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它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反映士族阶层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方式,揭露魏晋时期的黑暗社会、腐败政治以及统治集团的残暴和荒淫。其内容体现了当时一些真实的社会史实和文学思想,具有史料价值。语言精练,简约含蓄,隽永传神,以短小文字突出事件的中心,以特征性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不仅是记叙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小说、戏剧有深远的影响。也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起到教科书的作用。

四、填空

1.曹氏父子三人的文学的创作风格。

曹操:古质悲凉 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曹丕:便娟、婉约

2.阮籍的代表作及其风格。

《咏怀诗》八十二首

隐约曲折。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诗或者写时光飞逝,人生无常;或者写树木花草由繁华转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复;或者写鸟兽虫鱼对自身命运之无奈;或者直接慨叹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

3.关于左思的代表作及其影响。

《咏史》八首 《三都赋》

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 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4.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

孙绰 许询 庚亮 桓温

5.南朝的保存在乐府诗集的民歌分为哪两类?

吴歌 西曲

6.南朝齐、梁两代形成以皇室为中心的三大文学集团是?

南齐竟陵王萧子良 梁代萧衍、萧统 萧纲

7.关于江淹的著名作品。

《别赋》《恨赋》

六、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典型的乱世文学,在创作形式上形成共同主题,有哪些?

生死 游仙 隐逸

2.关于曹氏父子及王粲的诗歌风格。

曹操:诗歌在风格上以慷慨悲凉为基调,语言上本色自然,常引用现成的诗句来表达复杂的内容,使作品含蓄精炼。

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诗歌:主要表达的是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曹丕:更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文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语言工丽绮练,便娟婉约。

王粲:感情深沉,慷慨悲壮。 3.关于曹植的作品有哪些?

《白马篇》《仙人篇》《美女篇》《名都篇》《浮萍篇》《种葛篇》《远游篇》

《赠应氏》《赠白马王彪》《赠徐干》《赠丁仪》《赠王粲》 《野田黄雀行》《薤露行》 《杂诗》《七步诗》

《五游吟》《七哀》《辩道论》《箜篌引》《升天行》

《洛神赋》《铜雀台赋》

4.“马边在男头,马后载妇女”出自哪里?

东汉 蔡琰《悲愤诗》

5.魏晋三国汉创作的四言诗的著名作者有?

陶渊明 曹操 嵇康

6.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

《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大子夜歌》《读曲歌》 《石城乐》《莫愁乐》《那呵滩》《拔蒲》《西洲曲》

7.对山水诗的形成产生影的响因素有哪些?

社会动乱 江南经济发展 魏晋后的隐逸之风 玄学和玄言诗

山水审美意识增厚、山水绘画及理论 五言诗的成熟

文学准备 江南民歌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经验 谢灵运

8.关于鲍照的诗歌艺术风格。

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

9.关于王粲、曹植、鲍照、江淹各自的作品。

王粲:《七哀诗》三首、《公宴诗》

曹植:《白马篇》《仙人篇》《美女篇》《名都篇》《浮萍篇》《种葛篇》《远游篇》《赠应氏》《赠白马王彪》《赠徐干》《赠丁仪》《赠王粲》《野田黄雀行》《薤露行》《杂诗》《七步诗》《五游吟》《七哀》《辩道论》《箜篌引》《升天行》《洛神赋》

《铜雀台赋》

鲍照:《代放歌行》《代出资蓟北行》《代苦热行》《代白头吟》《代东武吟》《登庐山》《山行见孤桐》《学刘公干体》《卖玉器者诗》《咏史》《拟行路难》《行京口至竹里》

江淹:《别赋》《恨赋》

10.关于志怪小说有哪些?

1.地理博物:托名东方朔《神异经》、张华《博物志》

2.鬼神怪异:曹丕《列异传》、干宝《搜神记》、托名陶渊明《搜神后记》、王嘉《拾遗记》、吴均《续齐谐记》

3.佛法灵异:王琰《冥祥记》、颜之推《冤魂志》

五、默写 1.《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于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左思《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3.谢灵运《登池上楼》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宵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祈祈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2a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