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模拟试卷2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06 17: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文学史(下)》模拟试卷二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桂阳教师进修学校 姓名:吴丽红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1分) 1.北宋初期善于写“影”的词人是(A )。

A.张先 B.王安石 C.欧阳修 D.晏几道 2.慢词本始于民间,唐代文人偶尔为之,至(B )始大盛。 A.苏轼 B.柳永 C.晏殊 D.秦观 3.( B )词的最大特点,可以用“以诗为词”来概括。 A.黄庭坚 B.苏轼 C.姜夔 D.吴文英 4.宋代第一个以“四声”入词的大家是( D )。

A.范仲淹 B.晏几道 C.李清照 D.周邦彦 5.词作被后人誉为“易安体”的词人是( C )。

A.张孝祥 B.陆游 C.李清照 D.辛弃疾

6.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除了陆游、杨万里、尤袤外,另一位作家是( C A.文天祥 B.徐照 C.范成大 D.朱熹 7.元杂剧中女主角称为( C )。

A.贴旦 B.卜儿 C.正旦 D.孤

8.元杂剧把有关人物动作、表情、效果等舞台提示叫做( A )。 A.科泛 B.宾白 C.曲辞 D.楔子 9.元杂剧《两世姻缘》的作者是( A )。

A.乔吉 B.郑光祖 C.秦简夫 D.康进之 10.套数又称“散套”,是由同宫调的( B )支以上曲子组成。 A.三 B.二 C.四 D.五

11.散曲到了( c )手里,才真正成为能与诗词分庭抗礼的新体诗。 A.卢挚 B.姚燧 C.马致远 D.关汉卿 12.明代“吴中四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是( B )。 A.杨基 B.高启 C.张羽 D徐贲 13.归有光一般被认为是( C )作家。

A.前七子 B.后七子 C.唐宋派 D.竟陵派

14.“市井之常谈,闺房之碎语”是用来评价( D )的语言特点的。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金瓶梅》 15.明代杂剧《中山狼》是( C )的作品。

A.王九思 B.徐渭 C.康海 D.冯梦龙

第 页 共 7 页

。 1

16.属于清代“江左三大家”的诗人是( B )。

A.黄宗羲 B.钱谦益 C.王夫之 D.朱彝尊 17.论诗标榜以神韵为宗的诗人是( B )。

A.吴伟业 B.王士祯 C.袁枚 D.翁方纲 18.桐城派散文的奠基者是( B )。

A.戴名世 B.方苞 C.姚鼐 D.曾国藩 19.在整个清代骈文作家中,( D )被公认是成就最高的一位。 A.洪亮吉 B.袁枚 C.陈维崧 D.汪中 20.苏昆生是( A )中的人物。 A.《桃花扇》 B.《长生殿》 C.《清忠谱》 D.《还魂记》

二.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5分)

1.南戏: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它原是宋代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在

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富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和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元灭宋统一中国后,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南戏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形式。

2.讲史话本:讲史话本又称平话(评话),是宋元话本中的一类,讲史话本取材于历史

故事,初具长篇规模,对后世历史演义小说有较大影响。

3.公安派: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

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4.性灵说:中国古代诗论的一种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主张,以清代袁枚倡导最力。它与神韵说、

格调说、肌理说并为清代前期四大诗歌理论派别之一。一般把性灵说作为袁枚的诗论,实际上它是对明代以公安派为代表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袁宏道《序小修诗》)诗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三.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

1.简析周邦彦词的主要艺术成就

答: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词风浑厚醇雅而又有沉郁顿挫之致。沉郁主要指感情深沉含蓄,顿挫主要指手法变幻多端。第二,善于铺叙,长于勾勒。他进一步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写法,但又讲究章法结构,布局疏密相间,婉曲回环,严谨之中富于变化。第三,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他善于描摹,以工笔写景咏物,精雕细琢,形神兼备。第四,语言富艳精工而又浑然天成。周邦彦

第 页 共 7 页

2

既善于锻练字句,自铸伟辞,更善于熔化典故成语、櫽括前人诗句入词,浑化无迹。第五,格律精严,音韵谐美。

2.清代骈文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清朝的科举制度已经到达了极度完善的阶段了,科举是有极其严格的写作格式,那就是骈文的格式。再加上明清时代,统治者是不允许平民议论朝政大事的。对那些参加科举的人来说,当官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所以他们只有尽力写好科举要求的格式,他们的出路就更加明确了。首先是清朝统治的日益稳

固和文化政策的调整,乾嘉考据之学走向鼎盛,文化风气总体上趋雅,使骈文更容易得到肯定。朴学精于考据,而一般考据家大都学有本原,精通经学、史学,诂经考古,用事使典,句栉字比,都有依据,这些都有利于讲究骈偶、用事、辞藻的骈文发展,踵事增华、编织丽词美语和具有匀称错综形式之美的骈文,在浓重的学术文化的氛围里,重新又得到肯定和利用;其次,由于汉学和宋学的长期论争,又让骈文的兴起带上了和桐城派对峙的色彩。方苞“义法”中程朱理学的内核,实际上比唐宋古文的“道统”更为迂腐固执,其文章不近人情处,也远甚于唐宋古文家,在社会已历经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它遭到的反对是必然的。桐城派专主宋学,疏于名物考据,而且桐城派没有在唐宋古文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其作品往往流于空泛。汉学重学问、重考据、训诂、音韵之学,风气所及,饱学之士喜爱重典实、讲音律的骈体文,借以铺排遣使满腹的书卷知识,从而刺激了骈文的写作和运用。清代文体上的骈散之争也往往成为学术上汉宋之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正如宋学家多写古文,清代汉学家则多写骈文。当时不少著名骈文家,如毛奇龄、汪中、洪亮吉、孙星衍、孔广森等人都治汉学。

3.简述《西厢记》故事的流变。

西厢记最早的故事雏形是唐元稹的《莺莺传》,这个唐传奇在当时就十分有名,开了中国才子佳人故事的先河。但故事的结尾张抛弃了莺莺,故事不是十分完美。

后又有金元之际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尚不是典型元杂剧)结局作重大改变,张生和莺莺得以结合,为一喜剧结局。后来被王实甫的《西厢记》所沿袭,“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成为了西厢故事中最深入人心的结局。一般说起西厢记的结局,就是指的这一种。但故事的矛盾在两个年轻之间展开,还牵扯了因果报恩的思想爱情上还不纯洁。

真正达到顶峰的是王实甫的《西厢记》,文辞优美,五本二十一折的结构宏大,故事去除了原来因果报恩的思想。剧本更加臻善。主要矛盾也转移到了两个年轻人和老夫人之间。此剧影响甚光。明带刊本有49种。

西厢记在明代有很大影响,流传很广。对这个故事也就产生了许多改编本,如《翻西厢》,《锦西厢》,《东厢记》之类。都对故事做了改动,结局也就不同。有张生落第,莺莺终嫁郑桓的;有张生看上红娘,莺莺吃醋,经过周折双美并嫁的;有张生大彻大悟,意识到私情不对,终于痛改前非得升仙界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但都思想拙劣,境界庸俗。所以很少被人接受。

明代人对《西厢记》的第五本,也就是描写大结局的那一本颇有争议,认为与前四本非出于同一作者之手,艺术水平也大大不如,所以不少人认为《西厢记》应该在第四本结束,以“草桥店梦莺莺”为结局,

第 页 共 7 页

3

则张生在离别莺莺,上京赶考的路上做了一个梦,把以前欢会的场景重演一回,后以梦醒之空幻为结局。最早在版本上做出这种改动的是《六幻西厢》,即以“草桥惊梦”为结局。后来,著名的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西厢记时,也力主到第四本为止,但他并没有删掉第五本,仍予以保留。清代以来,金批西厢一直是最为流行的西厢记本子。所以这种结局也很有影响。

不过,以上只是针对文学本而言。从西厢记的表演上来看,自明代北曲西厢记已经不能演出,广泛流行的演出本是李日华的《南西厢记》。这个本子虽然在曲白和体制上对王实甫的西厢记有所变动,但在故事内容上变化不大,结局依然是大团圆的。所以,以后舞台上演出的西厢记仍然是大团圆的结局,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一样的。

西厢记还被改编成不少地方戏曲,但这种大团圆的结局都是一样的。田汉写有京剧《西厢记》,在曲词上大量采用北西厢,结局则变为张生落第,老夫人不肯允婚,莺莺与张生遂一起出走,“反封建”的意味颇浓,恐怕也是当时时代思潮的反映吧。

总接来说,西厢记是按 唐传奇 改元杂剧 改明清小说走的。

四.论述题(30分,每小题15分。选择其中二题回答,多答不给分)

1.试述苏轼对词发展的贡献。

苏轼的词创作与他的诗歌和散文的创作相比较,则表现出更大的独创性。他把诗文创新的精神贯穿到词的创作中,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突破了词的形式格律的限制,开创了与传统的婉约派词相对的豪放派词,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途径。因此,他在词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具体来说,苏轼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为词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1 、开创了豪放派的词风

苏轼的豪放词与传统的婉约派词性质上的区别,大体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指在遭遇逆境时,超脱现实,以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这类词主要呈现出旷达的风格。所谓“旷达”即指词人在作品中描写出一种开阔深远的境界,从而以这种境界寄托自己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这类词的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两首词,一个是“问月”,一个是“怀古”,但都展示出一个广阔深远的境界,可以说集中体现了苏轼词旷达型的特点。

第二类是处于顺境时,努力干预现实,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这类词呈现的是豪放风格。如他的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其著名代表作。此词以游猎为题材,塑造了一位威武的英雄形象。他希望建功立业,挽起雕弓射天狼,字里行间洋溢着豪情壮志,表露着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以上两类词是作为苏词中豪放词的代表,作者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与所抱的态度。这也是苏轼的豪放词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

2 、扩大了词的题材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的境界,是苏词改革词体的主要方面。在这一方面,他的主要贡献是,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柔情的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豪情的词;将传统的、只表现人的爱情的词改革为表现人的性情的词。

3 、在艺术形式上大胆创新

东坡词的创作在艺术形式上也作了大胆创新。首先在表现手法方面,他以诗为词,以文为词,即以写诗和写文的笔法来写词,特别是用议论手法写词,更是一种独创。其次,在语言运用上,他努力冲刷北宋词坛上的脂粉气,而以清秀雄丽见长,有时还偶尔拾取方言俗语入词。其三,苏轼的词在创作上还大胆冲破音律的束缚,使词摆脱了依附乐曲而存在的状态,成为一种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其四,苏轼也是第一个在词中大量用典的词人,使词在表现手法上多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

第 页 共 7 页

4

2.“三言”“二拍”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1. 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

晚明社会,随着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都市的繁荣,城市市民的急剧增长和重商思想的抬头,商人作为当时商品经济中最活跃的分子和市民的主要代表,在“三言”、“二拍”中频频亮相。“三言”中的商人,多数已不是贪得无厌之徒和为富不仁之辈,而往往是一些善良、正直、纯朴,而能吃苦、讲义气、有道德的正面形象,如《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中拾金不昧、心地善良的吕玉,《徐老仆义愤成家》中长途贩运、历尽艰辛的阿寄。新兴商人所获之“利”都被蒙上了传统道德之“义”而显得那么温情脉脉和天经地义。比较起来,“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更注重描写商人的逐“利 ”而不是求“利”。如《转运汉遇巧洞庭红》写一个破产商人出海经商而终致巨富,赞扬了商人们靠“转运”致富,靠冒险发财,反映了晚明海运开禁后,市民百姓对于海外贸易的兴趣,对商人们投机冒险、逐利生财的肯定。

2、 婚恋自主和女性意识的高扬

歌颂婚恋自主,张扬男女平等的作品在“三言”、“二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也最脍炙人口。比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一篇,少女莺莺与张生私订盟约的故事与《西厢记》相类似,但结局却是莺莺指控张浩“忽背前盟”,要求法庭“礼顺人情”。小说最后以喜剧结尾,实际上肯定了“情”对“礼”的挑战。又比如《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秦重与辛瑶琴的婚姻,是建立在真正相爱的基础上的,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了解的关系。“二拍”中,像《通闺阁坚心灯火》中的罗惜喜与张幼谦、《李将军错认舅》中的刘翠翠和金定,也都是经过青梅竹马、耳鬓厮磨、相互熟悉的过程后才萌发了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三言”、“二拍”所表现的这种婚恋自主的精神,既突破了门当户对、父母包办的陋习,也突破了“一见钟情”、人欲本能的冲动,而打上了新时代的印记。

3、 “三言”、“二拍”在描写爱情故事时,还具有尊重女性的意识,流露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三言”的第一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兴哥知道妻子三巧被陈大郎勾引失贞后“如针刺肚”,万分痛苦地休了她,但还是对她深情不减,十分尊重,只是责怪自己“贪着蝇头微利,撇她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在这些市民上身上,讲究的是人生的真情实感和尊重自己爱的权利,传统的三从四德、贞操守节之类已失去了支配的作用。“二拍”中更是不同程度上用谅解、同情的笔触写到了丈夫与失节之妇重归于好,甚至“越相敬重”。有的小说不仅仅表现了女性婚恋的自主和平等,而且歌颂了女性为追求人格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与百宝箱一起的杜十娘,用生命来维护自己的爱情理想和人格尊严的人格力量震撼人心。像这类作品,最能使人感受到晚明涌动的人文思潮。于贪官酷吏的抨击和清官的市民化 在“三言”、“二拍”中,还有为数不少的作品旨在揭露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如“二拍”《恶船家计赚假尸银》中指出的那样,“如今做官做吏的人,贪爱的是钱财,奉承的是富贵,把那‘正直公平’四字撇却东海大洋。”“三言”、“二拍”的作品在鞭挞奸臣、贪官、酷吏和种种社会黑势力时,主要是用一颗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良心来观照的;而他们在刻画一些“清官”形象时,则往往较多地带上了市民化的色彩。那些贤明的“清天”,有的在精明公正、为民作主的过程中,也不忘给自己捞点实惠;有的则不拘礼法,风流自赏公开娶妓,或者“以官府为月老”,去成全有情人的“越礼”行为。这些官吏显然不那么死板、僵化冷酷,多少体现了新兴市民的意志和愿望。

“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

1. 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

在日常题材、平凡故事中显示出小说的传奇性,是“三言”、“二拍”的共同的艺术取向。从总体上说,他们的故事比以往的话本小说写得更为波谲云诡、曲折多变。在表现上,常常采用巧合误会的手法,把情节弄得迷离恍惚,波澜起伏。例如《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中,“无巧不成书”的手法运用得好,才使小说的情节发展腾挪顿挫,出人意外,又县得合情合理。为了使情节巧妙多变,作者还运用了一些“小道具”贯穿始终,使整个故事既结构完整,又波澜迭起。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珍珠衫,《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中

第 页 共 7 页

5

的金钗钿。

“三言”、“二拍”情节之“奇”,还表现在突破了单线结构的模式,而尝试用复线结构、板块结构和变换视角。如在《张廷秀逃生救父》中,一方面,写赵昂夫妇害人,另一方面写张廷秀逃生救父,两条线有分有合,交叉推进,将复杂丰富的生活场面交织在一起。《田舍翁时时经理》将昼夜的故事分成两大块:白天牧童放牧受苦,夜晚在梦中享尽富贵,相互更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襄敏公元宵失子》写襄敏公儿子被拐骗,从仆人、孩子、拐子三个角度来复述同一件事情,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写得曲折生动、摇曳多姿。悲剧性与戏剧性的情节交互穿插,创造出一种“奇趣”,也是“三言”、“二拍”常用的手法。“三言”、“二拍”虽然中也有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那样震撼人心的悲剧,但冯梦龙、凌?初更乐意写一个完美结局并在作品中营造一种戏剧气氛。象“三言”中《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以计中计、错中错、趣中趣相互交叉,最后又以戏剧性的“乱点鸳鸯谱” 作结。《玉堂春落难逢夫》中的主要人物都有一段悲剧性的经历,如王景隆金银散尽,沦落“在孤老院讨饭吃”时,却与玉堂春合作,骗得老鸨团团转。在“二拍”中,同样也充满着幽默、讽刺和戏剧性。他们将悲喜的情节巧妙搭配,相互衬托,而增加了小说的新奇性和趣味性。 2.细致入微的写心艺术

在刻画人物个性方面,“二拍”比“三言”略嫌粗糙,有类型化的倾向。但总的来说,这两部小说还是运用了传统的白描手法,塑造了许多血肉饱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如杜十娘、辛瑶琴等人物的性格,写得流动变化,富有层次感。在具体表现手法上,这两部作品都比以前的话本小说显得更为细腻。写环境、写动作、写对话、写细节,时见精雕细刻的笔墨。特别是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更是受人们的重视。如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写见到珍珠衫,确知妻子与人有私后,用长达五六百字的篇幅,把他内心的气恼、悔恨、矛盾、痛苦,写得丝丝入扣。《卖油郎独占花魁》写秦重初见“花魁娘子”时,既惊又喜,既自卑又自豪,既想追求又有担心,最后决定积钱以求见。作者将他的心底波澜刻画得纷繁复杂,又入情入理。这些细腻精致的心理描写,在中国古代写心传神的艺术史上,是一种新的开拓。 3、体式和语言的变化

冯梦龙在加工、编写“三言”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说话人的普通话本模式,而重塑了一种专供普通人案头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的文体。比如,他改写了话本的“入话”,使之与正文的内容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大幅度的删改话本中夹杂的大量韵文和话本结尾的套话,扫除阅读时的障碍。更重要的是,冯梦龙、凌?初在语言的通俗性上进一步作了努力。把原先话本中的陈词滥调改写得较为洗练、流畅,自然贴切地传达出人物的感受。

3.《桃花扇》对我国戏曲艺术发展的贡献表现在哪些方面?

《桃花扇》对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首先,《桃花扇》的爱情描写与政治斗争描写的巧妙结合,是我国古代爱情戏的新发展。我国古代爱情

戏很多,但其中反映政治内容的很少。《西厢记》和《牡丹亭》有反封建礼教的意义,但没有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更没有反映社会政治斗争,这是由其题材决定的。《浣纱记》试图通过爱情纠葛来反映政治斗争,但范蠡与西施的爱情并没有贯串全剧,爱情纠葛与吴越两国争斗无内在的必然联系,只不过是在政治斗争中穿插了两人的爱情。《长生殿》一方面歌颂李隆基、杨贵妃的爱情,一方面又批判他们荒淫误国,着重表达“垂诫来世”的思想。爱情与政治,两者之间不是相互结合,而是相互削弱。真正将政治与爱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桃花扇》。《桃花扇》中男女的悲欢离合牵动着政治斗争,政治斗争又促进了悲欢离合,

第 页 共 7 页

6

两者结合得十分密切。侯方域与李香君之间由合到离,由离到合,都是政治原因造成的。这样,剧作把男女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同南明王朝的兴亡紧密地结合起来,表现了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活,两者互为因果,融为一体,这是《桃花扇》剧作的高明处,也是我国爱情题材的新发展。

其次,《桃花扇》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完美的戏剧性的统一,使我国古典戏曲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具体表现在:(1)以政治斗争推动爱情发展,又借爱情纠葛来表现政治斗争的风雨。爱情上的悲欢离合,都是由政治上的原因造成的。侯、李两人的合,是杨龙友、阮大铖等人促成的;离,也是由阮大铖诬陷侯方域而产生。侯、李两人最后的合也非以往戏曲中的大团圆,而是在南明王朝灭亡之际,男女主人公于逃难的混乱中偶尔相逢;其最后的离,也是因国家的灭亡而分离。这样,政治与爱情的结合十分紧密。(2)以爱情发展的主线,带动纷繁复杂的人物事件,又通过中介人物杨龙友的勾通撮合,使两方面密切结合,有机地反映了明末广阔的社会生活。孔尚任善于选择关键人物作为敷演情节的基本点。如侯方域,作为大官僚的后代,他可以交结上流社会;又是进步团体复社四公子之一,与阮大铖、马士英等奸臣产生矛盾;不得志的地位,使他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由侯方域,可以联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李香君的特点也是如此。她是秦淮名妓,既有机会接触上层社会,又有接近下层社会的条件;作为复社文人的宠妻,她必然要卷人政治漩涡。作者用这两个特殊人物作为交待情节的基点,是颇有艺术匠心的。这样的匠心在杨龙友的身上、在李香君之母李贞丽的身上也同样凝聚着。(3)虚写与实写,明写与暗写,详写与略写相结合,巧妙地组织剧情,集中地反映主要情节冲突,有重点,有深度。在剧中,实写李香君,则虚写侯方域,反之亦然。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南下,都作暗写,而权奸、复社之争等都用明写;描写李香君、侯方域、阮大铖、马士英、史可法、苏昆生等都用明写,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十分突出,使读者、观众觉得既丰富又集中。(4)用桃花扇这样一个小道具贯串全剧始终,使全剧的血脉贯通。从侯、李结合的赠扇,一直到题扇、寄扇、撕扇,都反映了桃花扇与政治斗争、爱情生活的关联。同时,桃花扇也成了他们爱情的象征。尽管道具很小,但对组织剧情十分必要。

4.试论《儒林外史》从哪些方面对我国古代小说艺术作出重大发展的?

《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对古代小说艺术作出了诸多杰出的贡献,其讽刺艺术更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儒林外史》对我国古代小说艺术作出的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一、从传奇性到现实性——小说进一步接近现实人生; 二、从故事性到性格化——小说艺术发展到更高峰; 三、从类型化到个性化——小说人物更切近人的真实面貌; 四、从评述法到叙事法——小说形象更贴近读者; 五、从累积型到独创性——小说创作主体性的空前加强;

六、“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模式——没有连贯全书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 七、杰出的讽刺艺术成就

第 页 共 7 页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ft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