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北师大版语文选修《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word教案

更新时间:2024-05-26 17: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授课人】莱西市城关中学 解凤霞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翻阅工具书,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对诗句的赏析,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鉴赏诗歌的角度和方法。

3.体会诗人慷慨激昂,充满自信的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赏析,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会鉴赏诗歌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方法】以学生展示为主,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新课,预习展示

预习展示:1.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3.文体常识: 边塞诗 二、初读感知,通文意,了解内容

1.齐读题目。看标题,你从标题读出了哪些信息? 地点是在走马川,事件是送封常清出师西征。

岑参的诗,意奇语奇,多描写奇异壮丽的边塞风景,表达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他的诗或清新俊逸,或雄浑豪壮,根据了解你觉得这首诗属于哪种风格呢? 那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腔调读这种风格的作品?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 2.同桌对读。

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3.个人去掉标点、节奏标记读。 4.齐读。

5.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概括诗的主要内容。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写出师的环境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 汉家大将西出师。 写出师的原因

将军金甲夜不脱, 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 幕中草檄砚水凝。 写寒夜行军的情况

虏骑闻之应胆慑, 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写出师的结果(虚写)

三、再读赏析,品语言,体会情感

请同学们用豪迈奔放,高亢激昂的语调读这首诗,找出你喜欢的句子大声读出来,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并选取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友情提示:品析语言可从修辞、用词、写作手法的运用等不同角度展开。

第一句描写了空旷辽远,狂风怒吼,黄沙弥漫,遮天蔽日的画面。“黄入天”形象的写出了风势之凶猛。

第二句描写了夜间狂风怒吼,一块块大石头被狂风吹的满地滚动的奇异画面。“吼”写出了风的猛烈,强大。“乱”写出了风的狂暴。(比喻、夸张)

第三句写了一群匈奴人,骑着剽悍肥壮的骏马,在绿色的平原上奔驰,所到之处卷起一片片尘土。“烟尘飞”写出了敌人来势凶猛。(反衬)

第四句描写了将士们夜晚在军营中休息,连铁甲都不脱,随时待命,严阵以待。 半夜在凛冽的寒风中,将士们军容整齐的前进,他们的兵器互相碰撞,发出咔咔的响声,寒风像锋利的刀刃一样,吹在将士们的脸上,让人感觉疼痛难忍。(比喻)

第五句描写奔腾的战马身上沾着的雪和汗水冻在一起,在马毛上结起了冰,军营中的墨水也因为寒冷而凝结成冰。细节描写,以马的斗风傲雪,衬托战士的意气风发。

第六句描写了敌军看到我军战士意气风发,斗志昂扬,锐不可当的气势,吓得破胆而逃,诗人带领着一班人马,高举着胜利的旗帜,在车师西门外,迎接我军的胜利归来,远远的,将士们疾驰而归,他们脸上挂着胜利的微笑。(想象)

刚才大家从不同角度品析了这首诗的语言,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又有了新的理解,从诗歌的字里行间,你体会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诗人通过对险恶环境和行军过程的描写,热情歌颂了出征将士不畏艰苦,勇于征战的顽强精神和爱国思想,并对出征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请你带着新的理解再读这首诗,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四、学以致用,赏佳作,小试牛刀

刚才我们共同赏析了这首雄奇豪壮,满怀豪情的边塞诗,通过学习,你认为赏析一首古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内容理解 4.思想感情 5.佳句赏析6.写作技巧7.反复诵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个方面鉴赏岑参的另一篇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齐读。

2.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方面加以赏析。 3.小组展示。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以“春天”为主题,充分发挥想象,选用比喻、夸张、对比、衬托等手法,写一两句诗,描绘你眼中的春天。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超市:(任选一项完成)

1.背诵并默写《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改写为一篇写景叙事散文。 3.推荐阅读赏析:王昌龄的《从军行》,高适的《燕歌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3r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