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田园小卫士

更新时间:2024-06-05 2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二年级数学下册备课

第五单元

张义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五、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

(一)单元教学方法、措施: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充分交流算法,理解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多样性。

2.运用迁移的方法,数学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以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采用尝试、讨论等学习新的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又可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口算、估算、笔算等不同方法。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从而根据题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

4.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得到提高。

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对计算速度不宜提过高或统一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帮助和鼓励,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工具性。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多样的练习形式,为学生创造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工具性。

二、课时划分

本单元总课时数:11课时

新授课3课时,练习课3课时,复习课2课时,考试2课时, 讲评1课时。

第1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七星瓢虫吗?你都了解它哪些方面?(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大家知道的真多,七星瓢虫吃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田园里的小卫士。你想不想去看看它们是怎样捉害虫的?

[出示信息图]

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

……

活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大家提出的“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这个问题。你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好吗?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尝试解决。

2、师: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巧妙。 小组交流 。 师:哪个

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算法说给大家听? 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1)估算:179≈180 364≈360 179+364≈540(棵)

2)口算:100+300=400 70+60=130 9+4=13 130+13=143 143+400=543(棵) 3)笔算:179+364=543(棵) 179 + 364 543

让学生板书竖式,通过观察、比较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说出算理及算法。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3、师: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地里一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竖式解答。 全班交流做法。

4、师:大家已经自己解决了两个加法问题,想一想,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加法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适时的总结。

5、师:下面我们再来解决“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你能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吗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算法:

1)估算:435≈440 276≈280 435-276≈160(棵) 2)用学具摆一摆

3)笔算:435-276=159(棵)

435 - 276 159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把你喜欢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同学。

6、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已经检查的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做法。

师:你觉得我们在计算减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活动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做法,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点拨。

2、看图填算式,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位互相商量一下,弄懂图意再做题。然后全班交流做法。可能会出现以下答案:

265+45=310(块) 350-178=172(米) 265-45=220(块) 3、自主练习第3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然后根据学生整理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独立解决。 全班交流。

3、找规律,填一填。

让学生尝试自己独立填写,如果有困难可以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做法。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注意了层次性和坡度,从基础的竖式计算起,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找规律,都充分体现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工具性和实用性。]

活动四:归纳总结,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

第2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过程:

活动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今天我们用新学的知识一起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活动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

1、师: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加减法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在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

师:今天我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出现这些方面的错误。

2、用竖式计算

234-267= 564+342= 168+743= 657-489=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师:在做题的时候,你都注意了什么? 3、完成自主练习第6题。

弄懂题意,先让学生估一估,然后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出结果,比较估计结果和准确结果有什么不同?体会估计的用途,最后小组内交流。 4、小游戏:

1)每个人掷三个骰子,根据掷出的数字写出一个三位数; 2)用写出的两个三位数进行加减法计算。

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长分好工,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任务完成的好。 小组汇报,并进行评价。 5、完成自主练习第8题。

先让学生自己分类整理图中的信息,然后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自己解决,最后小组交流提出的问题。

活动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 完成自主练习第7题。

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到珍禽馆走哪条路近”的策略,就是要找出到珍禽馆一共有几条路,每条路是多少米,然后通过比较再回答问题。交流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进行解决。

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第3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

1、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 2、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

3、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4、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夜幕降临,月亮出来了,山林里静悄悄的。老鼠们来到田园要偷点儿粮食,正在这时,被躲在枝干上的猫头鹰一家看到了,(出示情境图)瞧,它们可是捕捉老鼠的大英雄。 师:这是前几周猫头鹰爸爸妈妈捕鼠的情况:请你算出爸爸每周比妈妈多捉几只老鼠? (教师通过点击课件出示答案) 二、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猫头鹰有高超的捕鼠本领,当它看到野鼠就会没有一点儿声响的飞到它们头顶。用利爪逮住,然后吞掉。 (出示情境图)

这是猫头鹰一家,每月捉鼠情况的统计,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2、师: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列出算式吧!

学生提出减法问题,接着用算式表示出来: 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300-116

猫头鹰爸爸比猫头鹰妈妈多捉多少只? 300-88

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288-116=172(只)(因为这道题不需要退位,所以鼓励学生直接口算出来) 3、师:先算300-116,会算吗?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想估算;

※我想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然后进行验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进行语言评价:看来你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估算意识;对,计算时要养成演算的好习惯;你的想法很好……)

师: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 4、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我是估算的,116接近100,300-100=200,所以300-116大约是200; ※:我用计数器拨一拨

先拨300,再在个位上减6,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我用竖式算: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用了竖式,现在咱们再来算一算。(教师边说边板书竖式:个位上0-6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 ,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10-6=4,十位上9-1=8,百位2-1=1,结果是184。)

5、师: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300-288请同学们用列竖式的方法在练习本上完成。 (学生计算,进行巩固,教师指导。) 全班交流:

师:谁想介绍一下你的计算过程?(学生到展台前说出计算的过程。) 师: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学生说出粗心出错的地方。)

6、教师小结:刚才计算的两道题都是用300来减,300是一个整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百数减三位数。

板书:整百数减三位数

师:像这样,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 ,你怎样来解决?

学生可能回答:就要从百位上退1在十位上作10 ,现在可以从十位退 1在个位上作10 (学生通过回答,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

(教师及时评价:你说的这一点很重要,希望大家在计算的时候都应注意到这一点。) 三、创设情境,巩固新知。

1、同学们知道吗?猫头鹰除了能捉老鼠,还有捕食蝗虫的本领,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课件:等全班交流时教师点击课件再出示相应的答案) 师:你了解到哪些情况?想解决哪些问题?

生:每只猫头鹰7月份比8月份多捉几只?

师:请你选择一名家庭成员来进行计算,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师:猫头鹰捉到了老鼠和蝗虫,帮了农民伯伯的大忙。我们看看它们这一个夏天就 可以为人类节约多少粮食?(出示表格)

师:你能提出哪些减法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妈妈多多少千克?

爸爸节约的粮食比宝宝多多少千克?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来解决一下。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全班交流。(提醒学生算作得数马上改正。)

师:看来猫头鹰为人类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要保护它。 四、课堂小结,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猫头鹰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

第4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

1、会计算连续退位的整百数减三位数。 2、增强估算意识,强调算法多样化。

3、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4、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了解到猫头鹰一家捉老鼠的情况,大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了整百数减三位数的知识。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加法问题,你能快快找出来吗

二、探求新知

1、师:请同学们直接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提出问题: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 288+116 猫头鹰妈妈和爸爸一共捉了多少只?300+288

猫头鹰妈妈和孩子一共捉了多少只?300+116(后面两个问题在计算时不需要进位,所以学生提出来时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口算。)

2、师:如果把第一个问题改成:猫头鹰妈妈和孩子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你想怎样算? 学生可能会回答:

※:我估算:288≈300,116≈100,所以288+116≈400(只) ※:因为问“大约一共捉了多少只?”所以要来估算。 ……

3、师: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来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估算。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5题。

下面是海宁小学去年几种物品的使用情况。 笤帚 拖把 纸张 上半年 132把 106把 483令 下半年 128把 143把 408令 (1)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笤帚? (2)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把拖把? 去年大约用了多少令纸张?……

讲完例题后直接做这个练习,起到巩固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估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自主练习3:火眼金睛辩对错。

要求学生先独立改正,再说一说错误的原因。课堂教学时,可根据学生这几天学习的实际情况,一些出错比较多的题让学生改一改。如:

以后在计算连续进、退位加减法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自主练习4:

师:谁能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进行简单整理、联系)

星期天,小明和爸爸去书城买书,付钱的时候看到屏幕上显示价格为169元,结果爸爸付了200元钱,应该找回多少元钱?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全班交流。(注意提醒学生写上单位名称) 自主练习5:

在做练习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并对学生采用的方法给予评价。 自主练习6: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的估算能力。课堂上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教师提前制作好若干张漂亮的卡片并写上算式,学生选择一个数,踩比600大的或是比500小的,通过估算,比比看谁能一下全部“踩”对。

在原题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521-198 700-387 189+210 206+330 自主练习7:

对于动物的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袋鼠、企鹅和鸵鸟的奔跑速度,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如:鸵鸟每分钟比袋鼠多跑多少千米?980-725=155(米)

鸵鸟每分钟比企鹅多跑多少千米?980-473=503(米) 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每分钟跑多少米? (猎豹每分钟大约是1680米) 自主练习8:

第二种和第三种:150+75=225(张)102+82=184(元) 只买第三种:75+75+75=225(张) 82+82+82=246(元)

这个信息图中的信息比较多,学生在思考时既要考虑到光盘架是否够用,还要想到要经济实惠,不一定最便宜的方案就是最好的,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周围生活的联系。 自主练习9

下面是王月和张强的识字情况。 姓名 会读字数 会写字数 王月 532 398 张强 710 379 (1) 刘雨会写多少个字? (2) 王月会读的字比张强少多少个? (3)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李伟会读多少个字?

王月会写的字比张强多多少个?

王月会读的字比会写的字多多少个?……

这道题不难,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时重点考察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意义,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计算的正确率。

第5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 树林医生——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三。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在田园里认识了菜园卫士和灭鼠能手这两位田园小卫士。今天我们再到田园里,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出示大树:哎吆,最近呀,我生病了,真难受哇。怎么办呢?)

多可怜的大树呀,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还可以请谁来帮忙?对,请树林医生来帮忙。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贴问题)

同学们提了这么多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指板书)。 活动二 请医生 ? 求喜鹊有多少只

? 我们用圆片来摆一摆。如果用绿色圆片表示黄鹂的只数,应该摆几个?利用你手

中的圆片摆一摆。(师生同时摆)

? (指着圆片)这五个绿色圆片就代表——黄鹂的只数。(板贴黄鹂) ? 如果用桔黄色圆片表示喜鹊的只数,你想怎么摆?自己试一试。

? 谁上来摆一摆?(指名到黑板上摆)

生先摆5个,再摆3个。

这5个是什么?(和黄鹂一样多的。) 也就是先摆了和黄鹂同样多的只数。(指着圆片) “3”呢?“8”呢?

求喜鹊有多少只,也就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你能用算式表示吗?(板书:

5+3=8(只))

在算式里,“5”“3”“8”各表示什么?你能不能指着自己摆的圆片,合同位说一说。 谁愿意上来指着说给大家听一听?多勇敢。 ? 求啄木鸟有多少只

? 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解决了“喜鹊有多少只”的问题,你能不能

也用这种方法摆一摆、算一算啄木鸟的只数呢?(板贴啄木鸟)自己试一试。 ? 汇报。谁来摆一摆?(先摆再说) 先摆黄鹂的只数,再摆喜鹊的只数。

(先摆5个圆片)这个“5”是什么?(相同部分) (拿掉2个圆片)拿掉的是什么?(少的2个) 剩下3个代表什么?(代表啄木鸟的只数)

也就是说,求啄木鸟的只数,就是从5只里面去掉2只。用什么方法?(减法)谁

来列算式吗?(板书5-2=3(只))

在算式里,“5”“2”“3”各表示什么?先和同位说一说。 谁想跟大家说一说? 活动三 捉虫子

求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过渡:这么多树林医生辛苦工作,终于治好了大树的病!他们捉了不少虫子呢!看!

(出示主题图)

从画面上,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贴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不能用圆片摆出喜鹊和黄鹂捉虫的只数呢?(板贴

黄鹂、喜鹊)

生:能。

师:那就摆摆看吧! 生:不能摆出。

为什么?(数太大了。没有那么多圆片,摆起来也麻烦。)

那么怎么办?你能不能想好办法摆出他们的数量?(线段、1个圆片代表10只虫子

等)

这个方法可以。老师来介绍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用纸条来摆一摆。每个同位的桌

子上都有这样的纸条,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摆一摆吧。

1、请大家拿出白纸条,我们用白纸条表示黄鹂捉虫的只数。(贴纸条)多少只?(板

书:146只)

2、如果用红纸条表示喜鹊捉虫的只数,你来试一试,选一选?(摆出4根不同长

度的纸条)

谁说你选的哪一条?(上来选择后拿起来)

为什么选这一条?(因为啄木鸟捉的虫子比黄鹂多。)

(拿另外一条长的)这条也比白纸条长,为什么你不选它?(他说多38只,是多

一些。这条是多得多了。)

他说的有道理吗?你真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

3、喜鹊捉的虫子比黄鹂多38只。这38只应该写在哪里?谁能上来指一指?(补

充板书)

4、(指纸条)另一部分表示什么?问题是什么?应该写在哪里?(指一指,补充

板书)

5、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看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你能算出喜鹊捉虫的

只数吗?

6、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指名板书:146+38=184(只))

为什么用加法?(求喜鹊捉虫的只数,就是把146与38合起来。) 7、146、38、184各表示什么?(上来指着板书说) 求啄木鸟捉虫的只数

1、你能用摆一摆、算一算的方法求出啄木鸟捉虫的只数。(指名:一人摆,一人列

式)

2、汇报。你是怎么想的?(求啄木鸟的只数也就是从146只里面去掉12只) 算式里各数表示什么意思? 活动四 拍手游戏

过渡:我们来做个拍手游戏轻松一下吧! (师拍2下) 师说:我拍了几下? 指名:你能拍的比我多3下吗? 生拍

你怎么拍的?谁听出来了?它先拍了几下?又拍了几下? 再来试一试?(师拍4下)你们拍的比我多5下。(全班齐拍)

老师刚才和小朋友玩了一个拍手游戏,你们自已想玩吗?那么同位来合作吧。老师喊停你们就停下来,好吗?玩吧!

活动五 青蛙的工作

过渡:想不到轻轻松松的游戏中也运用了数学知识呢!刚才我们又认识了三位树林医生,其实,还有许多田园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课件出示)

一起去看看青蛙的工作。(点击青蛙出示)大、小青蛙 你能看明白吗?

试一试?做到练习纸上。(指名说,用实物投影)

汇报。算式各数表示什么意思?都是这样做的吗?真棒! (点击返回) 活动六 蜻蜓吃蚊子 (逆向思维的题目)

过渡:让我们再去看看捉蚊子的高手,蜻蜓在干什么呢?(点击蜻蜓) 谁来读读题?

先摆一摆,再算一算,作到练习纸上。 汇报。(直接说算式)12-3=9(只)

都同意吗?为什么有个“多”字还用减法?(#比¥多,也就是¥比#少)

小结:不能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要认真分析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来判断到底用什么方法来解答。

活动七 我说你猜

过渡:蜻蜓捉了那么多蚊子,螳螂也不示弱。看,他们在比赛呢!(点击螳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根据蜻蜓提供的条件,你能猜出蜻蜓和螳螂各有多少捉了多少只虫子吗?

我也想来说一个。螳螂捉了40只蚊子,蜻蜓捉了多少只? 还想说?那就说给同位听听吧! 活动八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树林医生一起为大树治了病,还解决了“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板贴)。认识了更多的田园小卫士,他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

应该——爱护他们!

最后,这节课的优胜组是哪个组?快速统计一下你们得到多少小卫士标志? 一组汇报。

再指名,提要求:你能用比他们组多几个或少几个来让大家猜猜吗? 向优胜组表示祝贺,其他组表现也不错!大家继续努力!下课!

第6课时 总第 课时

课题:信息窗3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能利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并检测学生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算理掌握程度及熟练计算程度。能感受到数学得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亲近数学。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仔细听老师的要求,你只列出算式计算结果。

1、一个数是163,另一个数比它多26,另一个数是多少。

163+26=189

2、一个数是284,另一个数比它少77,另一个数是多少。

284-77=207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对学生的算理及时肯定并提出建议。 二、课堂练习

(一)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各种鸟类265种,海洋性水生动物比鸟类多153种,淡水鱼类比鸟类少157种。

1、请你仔细读题目中的文字,找出主要信息。试着记住题中的主要信息。

给学生留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能熟读题目的文字,了解题目的信息,并试着给题目中的信息分类。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你编成完整的数学问题,说给同桌听。

3、请各位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你提的问题,并列算式解决、列竖式计算和验算。最后还要写答案。

培养学生独立、完整的完成作业能力。尤其是验算,在平时的作业或练习中一定要养成随时验算的良好习惯。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辅导学困生。

4、集体订正。

对做的对的同学予以表扬,对没做好的同学予以鼓励。

海洋性水生动物有多少种? 265+153=418(种) 淡水鱼类多少种? 265-157=108(种)

对验算,教师要着重指出验算的重要性,再一次引导学生会正确的进行验算,比如如果遇到计算结果不一样的情况怎么办,如何能证明这道题我们做对了。集体订正时也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验算的过程,为什么自己这道题做对了。会正确验算。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即算理),检查学生的算理掌握情况,尤其是三位数的减法算理。

(二)自主练习第5题 1、出示情境图: 你能找到哪些主要信息? 这些信息分为几类? 哪两个信息是一类?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你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

(1)剑麻有146棵,海芋比剑麻多38棵,海芋有多少棵?

(2)卖了120棵海芋,卖出的剑麻比海芋少27棵,卖出的剑麻有多少棵? 2、请同学们独立解决这两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辅导学困生。 3、集体订正。

146+38=184(棵) 120—27=93(棵)

(三)补充题:估一估,算一算

304+253 546+217 487+139 734-575 912-804 428-169 603-205 500-206 看题目要求,知道这样的题目应怎样做? 先来估算结果,然后运用竖式来验证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以后如何解决类似这节课的问题?

第7课时 总 课时

课题:教材P66—P68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三位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以计算技能的提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比多”、“比少”问题的数量关系,梳理解题思路,并能正确的进行解答。能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用数学得意识,体会计算的工具性,亲近数学。 教学重、难点:

以计算技能的提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性,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算式分类。 (一)小组活动:

在第四、五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参观了蜜蜂王国,检阅了田园卫士。回想一下,通过这两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引导学生说出——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如果老师让你写出几个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算式,你会不会写?试一试,每人写一个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和一个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算式。

(二)引导分类:

在组织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对算式进行分类。 比如:第一组:

300+400 500+200 900-500 800-300

第二组:120+370 430+210 750-520 360-340 第三组:324+153 634+205 352- 213 653-421 第四组:592+374 267+405 562-527 680-367 第五组:288+354 592+109 367-179 452-189 第六组:300-116 700-149 603-197 710-205 仔细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每组算式的共同特征,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 第一组: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

引导学生能在做题的基础上梳理算理,如300+400表示3个百加 4个百得7个百,就是700。

(二) 第二组:估算——计算(竖式计算):末尾是0的三位数 加减法。

1、估算得数: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组题与第一组题目相比较,有什么不同? 算式的结果不如第一组的好算,那我们就来估算一下得数吧!

在汇报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梳理估算的算理,如120+370表示1个百加4个百是5个百,大约是500。即:

120≈100 370≈400 100+400=500 120+370≈500 2、计算(竖式计算)

同学们能不能算出每一个题到底得多少?

引导学生进行梳理与总结算理:通过计算,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题都不用进位和退位,聪明的学生还可能发现“这些题目都可以进行口算”,口算也可以从前往后想……

对于学生说:可以口算,让其介绍口算的方法。

引导学生抽象计算的算理——120+370表示12个十加37个十得49个十,就是490。 (三) 第三组与第四组:估算——计算(竖式计算):不进位与 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一次进位与一次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

1、估算:我们知道,当计算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首先进行估算。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怎么样进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估算?

引导学生进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估算方法的梳理——首先把相加减的数看成整百数,然后在算。

2、计算(竖式计算) 3、对比辨析:

在计算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能够发现——第三组在计算时不用进位、不用退位,第四组在计算时要进位(进一)与退位(退一)。

在计算需要进位(进一)与退位(退一)的题目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计算时不要忘记加上从低位进上来的1及从低位已经借去的1。 (四)第五组:两次进位(进一)与两次退位(退一)的三位数加减法。

引导学生在估算、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与第四组题目的比较,对两次进位与两次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的难点进行梳理——两次进位(进一)与两次退位(退一),两次都不要忘记加上从低位进上来的1。减去低位已经借去的1。

(五)第六组:连续退位(退一)的三位数减法计算。

在估算、竖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连续退位(退一)、两次退位(退一)的三位数减法计算的算理进行对比与梳理,如300-116,个位上0-6不够减,向十位上借1又没法借,只有十位先向百位借1(个百)当十(个十),然后个位再向十位借1(个十)当十(个1)。

三、总结梳理,抽象升华。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觉得在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5h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