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学第1阶段测试题1b

更新时间:2024-04-12 07: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城市社会学》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沃思认为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城市化 B、城市社会关系 C、城市社会问题 D、城市生活方式 2、卡斯特分析城市过程的核心概念是(B )。

A、产业全球化 B、集体消费 C、环境感知 D、社会空间 3、城市发展以一定的地域为基础的城市群的共同发展,这体现了( B )的趋势。 A、国际化 B、集群化 C、知识化 D、生态化 4、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城市发展的( C )趋势。

A、集群化 B、分散化 C、 生态化 D、知识化 5、西美尔着重研究了城市的(C )。

A、社会团结 B、社会整合 C、社会心理 D、社会规范 6、城市社会学基本完成了创立阶段的标志( A )。

A、芝加哥学派对城市理论的发展 B、涂尔干的理论发展 C、韦伯的理论发展 D、滕尼斯的理论发展

7、蕴含城市社会学端倪,第一个采用农村——城市连续统一体模式的是( B )。 A.涂尔干的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B.滕尼斯的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 C.西美尔的都市与现代性 D.韦伯的合理性与非理性 8、在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中,位于城市中央的是( D )

A.中产阶级住宅带 B.工人住宅带 C.贫民区 D.中心商业区 9、列斐伏尔将( A )应用到城市分析中。

A、经济学范畴 B、政治学范畴 C、心理学范畴 D、社会学范畴 10、凯文·林奇对城市空间与( C )的关系有着深刻的洞解。

A、地理环境 B、经济发展 C、人类行为 D、科学技术

1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城市社会学研究中,常用的定性分析法有( AB )。

A、系统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定量分析法 D、社会分析法 2、下列反映我国近代城市发展特点的是( ABCD )。 A.工商业城市与传统城市并存的二元结构 B.具有浓厚的殖民地半殖民 C.城市发展不平衡 D.城市畸形发展

3、下列正确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特点的表述有( ACD ) A.城市发展由北向南移动 B.城市的商业职能突出

C.城市体系完整,但功能分化不明显 D.以封建统治为依托

4、城市社会学常用的资料搜集方法有( ABCD )

A.问卷法 B.访谈法 C.观察法 D.文献法 5、从城市社会学学科本身来看,城市社会学有两大方法论传统是( AC ) A.实证主义 B.理性主义 C.反实证主义 D.马克思主义

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新城市主义注重城市空间尺度与( 社会交往 )的关系。 2、社会空间方法认为,( 空间因素 )与社会因素同样重要。

3、新城市主义是城市建筑与规划中服刑传统社区空间格局的运动,也被称为( 新传统主义 )。 4、美国社会学家怀特的(《街角社会》 )是一项有关社区空间的经典研究。

5、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将人类社会抽象为两种对立的类型:以农村为代表的( 礼俗社会 )和以城市为代表的法理社会。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系统分析法

就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和部分、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以实现最佳目标的一种方法 2、同心圆模型

伯吉斯关于城市发展最著名的理论,城市的发展依据竞争进行分配,竞争的结果导致空间与功能的区分,城市最终成为高度集中地中央商业区为中心,并为其他四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如居住、通勤等同心环带所环绕的同心圆结构。

2

3、邓肯的“生态复合”模型

缩写“POET”,即人口、组织、经济、技术,这四个元素构成一个反馈的系统,其交互作用导致某一特定社会的状态。 4.实证主义

首创于法国社会学家孔德,主要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释客观的“社会事实”,并用精确的定量分析来发展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规律 5、历史研究法

又称纵向研究法,即用历史的、动态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揭示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

五、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科学认识城市社会形象;揭示城市社会发展规律;理性认识城市问题;科学预测城市社会发展趋势。

2、简述高狄纳总结出的“社会空间方法”的特征。

它将房地产发展视为城市地区变化的前沿阵地;社会空间理论认为政府干预和政治家们在发展中的利益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空间理论用一种全球化观点来看待城市发展。 3、城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4、西美尔看来,什么样的都市制度造就了都市人相应的心理特征?

5、简述城市社会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79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