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备考试题题库

更新时间:2023-03-08 17:26:0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入学联考

(专科起点升本科)

大学语文备考试题题库

2013年

一.单项选择题(计97题。) 1.诗集《女神》的作者是 A: 闻一多 B: 戴望舒 C: 郭沫若 D: 冰心

2.曲兴盛于 A: 唐 B: 宋 C: 金 D: 元

3.有“曲状元”之称的元曲作家是 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张养浩 D: 王实甫

4.辛弃疾的词集是 A: 《漱玉词》 B: 《乐章集》 C: 《东篱乐府》 D: 《稼轩词》

5.《风波》选自鲁迅作品集 A: 《呐喊》 B: 《彷徨》 C: 《故事新编》 D: 《坟》

6.号为“易安居士”的作家是 A: 李煜 B: 李璟 C: 辛弃疾 D: 李清照

7.《稼轩长短句》的作者是 A: 苏轼 B: 柳永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8.宋代词坛上开创豪放一派的作家是 A: 欧阳修 B: 辛弃疾 C: 柳永 D: 苏轼

9.下列作品属于契诃夫的是 A: 《羊脂球》 B: 《米龙老爹》 C: 《麦琪的礼物》 D: 《苦恼》

10.《炉中煤》中“我年轻的女郎”指的是 A: 心中的恋人 B: 古老的中国

C: 五四后新生的祖国 D: 未来的理想中国

11.李清照的词集是 A: 《漱玉词》 B: 《乐章集》 C: 《东篱乐府》 D: 《稼轩词》

12.《日出》的背景是 A: 30年代中国农村 B: 30年代中国城市 C: 20年代中国城市 D: 40年代中国乡村

13.《西厢记》的作者是 A: 关汉卿 B: 马致远 C: 王实甫 D: 郑光祖

14.下列出自闻一多《发现》中的诗句是 A: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B: 我爱这美丽的中华

C: 这是我的中华,是的,是的! D: 这是咱们的中国

15.在郭沫若《炉中煤》中,作者让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 B: 借代 C: 拟人 D: 拟物

16.《季氏将伐颛臾》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A: 治国以法、为政以德 B: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C: 隆礼重法、为政以德 D: 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17.《选择与安排》选自朱光潜的论文集 A: 《悲剧心理学》 B: 《谈美》 C: 《谈文学》 D: 《诗论》

18.钱钟书是中国现代著名 A: 散文家、小说家 B: 学者、作家 C: 诗人、小说家 D: 政论家、散文家

19.“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这句话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A: 拟人 B: 夸张 C: 反复 D: 比喻

20.“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一语出自 A: 培根 B: 莫泊桑 C: 富兰克林 D: 契诃夫

21.“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对偶、用典 B: 排比、比喻、夸张 C: 对偶、拟人、用典 D: 拟人、对比、对偶

2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 B: 排比 C: 鼎足对 D: 拟人

23.“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的修辞是 A: 夸张、比喻、用典 B: 夸张、比喻、对偶 C: 对偶、比喻、拟人 D: 用典、比喻、对偶

24.屠格涅夫的《门槛》所赞颂的革命者的主要品质是 A: 对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 B: 对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 C: 对革命理想的热烈追求 D: 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

25.闻一多提出的新格律诗“三美”的主张是 A: 色彩美、意境深、意象新 B: 格律美、音韵美、语言美 C: 音乐美、绘画美、形式美 D: 思想美、形式美、节奏美

26.《风波》开头所描绘的“田家乐”景象的主要意义在于 A: 暴露农民的愚昧落后 B: 嘲讽文人的不合时宜 C: 衬托后文的风波动感

D: 启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27.《风波》中描写七斤:“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 A: 肖像描写 B: 语言描写 C: 细节描写 D: 心理描写

28.《宝玉挨打》中描写探伤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说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这个人物是 A: 黛玉 B: 宝钗 C: 王熙风 D: 袭人

29.《风波》中下列典型细节,属于刻画七斤形象的是 A: 知道张大帅是张翼德的后代

B: 知道什么地方的闺女生了个夜叉之类 C: 遇事一句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 D: 夏天吃饭不点灯

30.苏轼《前赤壁赋》主要描写的景物是 A: 清风、明月、江水 B: 明月、山川、湖泊 C: 江水、孤舟、晚霞 D: 小岛、孤舟、清风

31.《陈情表》写作的朝代是 A: 西汉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32.《谈时间》的文体是议论性 A: 笔记 B: 随笔 C: 消息 D: 辞赋

33.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A: 《左传》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国语》

34.古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 A: 《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35.“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出自 A: 富兰克林 B: 培根 C: 拉封丹 D: 伏尔泰

36.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 王安石 B: 欧阳修 C: 苏轼 D: 梅尧臣

37.《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 A: 柳宗元 B: 韩愈 C: 刘禹锡 D: 李贺

38.《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是 A: 柳宗元 B: 韩愈 C: 司马迁 D: 欧阳修

39.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A: 《五代史伶官传序》 B: 《答司马谏议书》 C: 《谏逐客书》 D: 《报刘一仗书》

40.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A: 司马迁 B: 韩愈 C: 柳宗元 D: 欧阳修

41.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A: 史论 B: 奏疏 C: 小说 D: 辞赋

42.《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A: 《国语》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左传》

43.《礼记》是一部 A: 法家著作 B: 道家著作

C: 墨家著作 D: 儒家著作

44.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 《韩非子》

45.李密的《陈情表》是一篇 A: 书信 B: 小说 C: 词赋 D: 奏疏

46.贾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 A: 与小旦琪官交往 B: 淫辱母婢金钏 C: 贾环的拨弄是非 D: 背离封建礼教

4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最能体现“兼怀子由”的词句是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48.下列词句中,运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 遥岑远目 B: 献愁供恨 C: 玉簪螺髻 D: 求田问舍

49.柳永《八声甘州》中“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修辞是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借代

50.鲁迅小说《风波》在总体上采用了 A: 比兴手法 B: 铺陈手法 C: 白描手法 D: 对比手法

51.苏轼《前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对偶 B: 排比、比喻 C: 对偶、拟人 D: 拟人、对比

52.下列词句中,表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是 A: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B: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C: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5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片中具有转折作用的一句是 A: 把酒问青天 B: 今昔是何年 C: 高处不胜寒 D: 起舞弄清影

5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富有哲理的词句是 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5.《米龙老爹》在叙述人称上的特点是 A: 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交替 B: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 C: 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 D: 自始至终运用第三人称

56.苏轼《前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所采用的手法有 A: 比喻、对偶 B: 对比、比喻 C: 对偶、对比 D: 拟人、对比

57.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 B: 排比 C: 鼎足对 D: 拟人

58.在《风波》中,赵七爷将自己头上的辫子盘上、放下、又盘上,这一典型细节描写所表现的赵七爷的性格特征是 A: 不学无术 B: 装腔作势 C: 愚昧无知 D: 梦想复辟

59.《死水》的作者是 A: 郭沫若 B: 闻一多 C: 冰心 D: 戴望舒

60.“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一句出自 A: 《炉中煤》 B: 《发现》

C: 《我爱这土地》 D: 《再别康桥》

61.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遥岑远目”之后,紧接着所写的是 A: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B: 尽西风、季鹰归未

C: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62.《麦琪的礼物》中的两个主人公是 A: 米龙老爹和法朗索阿?? B: 姚纳和姚尼奇 C: 杰姆和德拉??

D: 示巴女皇和所罗门王

6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 A: 悼亡词 B: 中秋词 C: 端午词 D: 爱情词

64.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 A: 郭沫若 B: 茅盾 C: 闻一多 D: 老舍

65.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A: 《骆驼祥子》 B: 《茶馆》 C: 《龙须沟》 D: 《月牙儿》

66.《米龙老爹》的故事背景是 A: 1848年革命 B: 1870年普法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67.闻一多最具代表性的诗集是 A: 《猛虎集》 B: 《北方》 C: 《死水》 D: 《女神》

68.《米龙老爹》中的米龙老爹的身份是 A: 法国军人 B: 普鲁士士兵 C: 法国农民 D: 法国市民

69.柳永《八声甘州》中表达事业无成,时光流逝的词句是 A: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C: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D: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70.徐志摩所属的社团是 A: 创造社 B: 新月社

C: 文学研究会 D: 语丝社

71.从李清照《声声慢》词中“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词语看来,这首词语言上的一个特点是 A: 采用典故??? B: 采用口语 C: 用经史语??

D: 化用前人诗词成句

72.屠格涅夫的《门槛》中的“门槛”象征 A: 革命征途的艰难险阻 B: 囚禁革命者的监狱 C: 革命者的秘密组织 D: 敌人设下的陷阱

73.辛弃疾《水龙吟》下片所用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是 A: 比喻 B: 象征 C: 夸张 D: 用典

7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所描绘的秋日黄昏行旅图的中心画面是 A: 枯藤老树昏鸦 B: 小桥流水人家 C: 古道西风瘦马 D: 夕阳西下

75.《麦琪的礼物》采用虚实双线并行的结构,其主要作用是 A: 制造悬念 B: 避免重复 C: 强化矛盾 D: 留有余地

76.辛弃疾《水龙吟》中运用典故表达壮志未酬、时光虚度的感伤之情的是 A: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77.《炉中煤》所运用的拟人化手法体现在 A: 将五四以后的祖国称作年青的女郎 B: 让炉中煤来倾诉对年青女郎的热爱 C: 作者用炉中煤来作自己的化身 D: 用炉中煤的燃烧来暗示爱国激情

78.“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一语出自 A: 《谏逐客书》 B: 《六国论》

C: 《答司马谏议书》 D: 《论气节》

79.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A: 五十步笑百步

B: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80.《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A: 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B: 帝国主义 C: 资本主义

D: 中国的奴隶制度

81.李密的《陈情表》所要陈述的情是 A: 忠君之情 B: 孝亲之情 C: 手足之情 D: 夫妻之情

82.在《灯下漫笔》一文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 A: 崇奉国粹

B: 赞颂固有精神文明 C: 热心复古

D: 创造第三样时代

83.“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A: 《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84.孟子和孔子同属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85.《灯下漫笔》是一篇 A: 散文

B: 文艺性论文 C: 小说 D: 报告文学

8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 刘向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 战国史官

87.鲁迅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赞美 A: 《论语》 B: 《春秋》 C: 《左传》 D: 《史记》

88.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 荀子和韩非子 D: 孔子和老子

89.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 A: 小说家 B: 诗人 C: 政论家 D: 散文家

90.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抒写羁旅之情的方法主要是 A: 直抒胸臆 B: 借景抒情 C: 寓情于事 D: 寓情于理

9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现作者出世归隐的词句是 A: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C: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92.《炉中煤》的作者假借“我”向年青的女郎倾诉爱情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激情,这种表现方法是 A: 托物言志 B: 侧面烘托 C: 象征暗示 D: 对比反衬

93.《再别康桥》是一首 A: 咏物诗 B: 政治抒情诗

C: 借景抒发个人情怀的抒情诗 D: 山水诗

94.《答司马谏议书》的总体行文风格是 A: 慷慨激昂 B: 平易质朴 C: 含蓄委婉 D: 刚柔相济

95.下列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句中,最能体现其主旨的是 A: 寡人之民不加多 B: 五十步笑百步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96.鲁迅指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治一乱”的历史是 A: 咱们向来就是很好的

B: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C: 汉族文化发达的时代 D: “古已有之”的时代

97.《谈时间》主要论述 A: 时间的作用

B: 要挽住时光的流逝

C: 如何打发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 D: 时间的珍贵

二.阅读分析(26题计40小题)

(一)阅读《炉中煤》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第1、2、3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请回答:

1.“年青的女郎”的喻义是什么?

2.说出“我”的双重身份。

3.“重见天光”有哪些寓意?

(二)阅读《风波》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第4、5、6题:

七斤将破碗拿回家里,坐在门槛上吸烟;但非常忧愁,忘却了吸烟,象牙嘴六尺多长湘妃竹烟管的白铜斗里的火光,渐渐发黑了。他心里但觉得事情似乎十分危急,也想想些方法,想些计画,但总是非常模糊,贯穿不得:“辫子呢辫子?丈八蛇矛。一代不如一代!皇帝坐龙庭。破的碗须得上城去钉好。谁能抵挡他?书上一条一条写着……” 请回答:

4.七斤为什么忧愁?

5.通过这一段描写可以看出七斤怎样的性格特征?

6.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七斤形象的?

(三)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一段文字,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所表达的观点,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7.

(四)阅读《灯下漫笔》作品片断,回答这段话揭示了旧中国社会怎样的社会本质?

……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8.

(五)阅读《论学问》中的片段,回答问题:这几种读书方法主要针对什么问题?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有些书也可以请代表去读,并且由别人替我作出摘要来;但是这种办法只适于次要的议论和次要的书籍……

9.

(六)阅读《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论证这一论点的?

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 ,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彷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 10.

(七)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描写箫声的一段,然后回答第11、12、13题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请回答:

11.作者是从哪三个角度描写箫声的?

12.这段文字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13.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中的哪个方面?

(八)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回答下列问题,然后回答第14、15、16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请回答:

14.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该词语言上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16.该词描写了哪几种残秋景物来抒发愁情?

(九)阅读《陈情表》中的一段文字,文中有哪些沿用至今的成语?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7.

(十)阅读《论学问》中的片段,回答问题:这段文字主要阐明了什么问题?

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做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盖人的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他们需要学问的修剪;而学问的本身,若不受经验的限制,则其所指示的未免过于笼统。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因为学问的本身并不教人如何用它们;这种运用之道乃是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一种智能,是由观察体会才能得到的。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18.

(十一)阅读《大同》中的这一段文字,分析概括这段文字中所言小康社会的主要特点。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

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19.

(十二)阅读《选择与安排》中的这一段文字,回答:作者是用什么道理和方式来阐明观点的?

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精兵一人可以抵得许多人用,疲癃残疾和没有训练、没有纪律的兵愈多愈不易调动,反而成为累赘或障碍。一篇文章中每一个意思或字句就是一个兵,你在调用之前,须加一番检阅,不能作战的,须一律淘汰,只留下精锐,让他们各站各的岗位,各发挥各的效能。排定岗就是摆阵势,在文章上叫做?布局?。调兵布阵时,步、骑、炮、工、辎须有联络照顾,将、校、尉、士、卒须按部就班,全战线的中坚与侧翼,前锋与后备,必须有条不紊。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文章的布局也就是一种阵势,每一段就是一个队伍,摆在最得力的地位才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用。 20.

(十三)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解释这段文字中加下划线字的含义。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21.举: 莫:

(十四)阅读《秋水》中的这一段文字,将这段文字中的“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译成现代汉语。

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22.

(十五)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这段话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3.

(十六)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在论据上有何特点?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24.

(十七)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将这段文字中的几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6.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十八)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将这段文字中的“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一句译成现代汉语。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随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

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28.

(十九)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一段文字,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9.

(二十)阅读《谈时间》中的这一段文字,回答:这段文字中作者提醒大家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所以有人宁可循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麂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地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嵇康在大树底下扬锤打铁,?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刘伶?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最彻底的超然的例子是《传灯录》所记载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曰:‘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寸丝不挂即是了无挂碍之谓,?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

人,诚如波斯诗人莪漠伽耶玛所说,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胡里胡涂地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我们是以心为形役呢?还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还是参究生死直超三界呢?这大主意需要自己拿。 30.

(二十一)阅读柳永《八声甘州》下片,回答第31、32、33题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请回答:

31.下片抒情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2.“叹年来踪迹,何事苦俺留”包蕴着怎样的情感内容?

33.体现委婉曲折抒情笔法的典型词句是哪几句?为什么?

(二十二)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回答第34、35、36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请回答:

34.开头七组叠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35.“雁过也,正伤心”抒发的哪两件伤心事?

36.“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抒发了词人什么感情?

(二十三)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挑出这段文字的排比句,并分析其效果。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c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