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及政策环境分析

更新时间:2023-03-08 09:25:0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及政策环境分析

(一)标准化定义

标准化,就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这个活动过程由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监督标准实施三个互相关联的环节组成,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标准化的实质: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标准化的目的: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农业标准化是指与农业有关的标准化活动,是运用标准化原理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的活动。其目的是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不但能使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其内涵就是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农业标准化的对象主要包括:农产品、种子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安全、卫生要求;试验、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方法;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术语、符号、代号等。

(二)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1、农业标准化体系基本形成

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截至2011年10月,制修订农业国家标准2196项、行业标准3706项、地方标准16000多项,覆盖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为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业标准范围从原来的少数农作物种子、个别种畜标准,发展到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饲料工业、农业机械、乡镇企业、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贯穿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2、地方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加强了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和推广工作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现代农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近几年来,大多数省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重视和加强了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成立了涉农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79个,集聚了近万名委员开展农业标准化研究及标准制修订;积极组织农业标准的宣传及贯彻实行,带动广大农业从业人员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3、农业标准化法规逐步健全

农业部门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的同时,重视有关农业标准的规章和管理办法的建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了8项规章。这些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农业标准的制定和质检体系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标准化工作。

4、农业质量认证开始起步

质量认证是对产品的质量水平、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进行的第三方公正确认。产品质量认证是以具有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国际水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应的技术要求为依据,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形式,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技术要求的活动。认证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信誉和知名度,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农业部已分别建立了农机产品和水产品的认证机构,广泛开展了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和农业系统生产许可证管理;正在筹备组建农作物种子、种植业产品、畜产品、饲料产品的认证机构。近年来部分省在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培育、发展和认定名牌农产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得到社会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 经营更稳健

第2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dq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