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更新时间:2023-11-04 19: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人不识礼仪,寸步亦难移”。讲文明、懂礼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于

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居多,学生流动性大且参差不齐。这些孩子的家长为了生计而奔波,没有时间与精力去管理孩子,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住的现象相当严重。家长素质偏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调查发现,我校有三成以上的学生为外来民工子女。因此,我校学生在文明礼貌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校园内摸、爬、滚、打现象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有的还把垃圾倒入下水道搭板缝隙中;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文明礼貌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整个肥西县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从大的方面来说,几十年来,文明国家意志都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尤其在文明礼貌方面不容乐观。譬如,在语言文明方面,礼貌待人方面等,中国人的表现和形象确实差强人意,深州在国际上出现了某种道德危机。从教育上看,究其原因,主要是违背了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脱离青少年实际,追求“搞、大、全”的德育,不从日常生活细节开始,忽视了基本文明礼貌的培育。“万丈高楼平地起”,整个社会道德大厦的构筑是建立在全体公民的日常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之上,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对全社会道德大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正因如此,中央两厅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小学德育工作中要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我校德育教育工作实践,我觉得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研究日趋重要和紧迫。

所以,要想使城乡结合部小学生有良好的习惯和行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从大局抓起。根据我校学生流动性大,特殊群体占比重高的特点,学生文明礼貌习惯培养需从大局抓起:言传:学期初,制定一学期周期性文明礼貌的训练重点,要求班主任老师利用文明礼仪课、班队活动进行理论教育。身教:老师们在业余以身作则,作画表率作用。同事,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关于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比如:“园文明星星评比“等。做好资料的争论工作。

二、 从细节入手。俗话“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特殊群体文明礼貌的细节教育,促进本课题的顺利实施,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寻找校园内的不雅之处,学生的点滴不文明现象和行为。要求值周老师利用现代化设备(照相机,摄像机)记录学生点滴不良习惯(如:讲方言、脏话,同学之间吵架等)。通过对资料的整合,提出有效措施,促进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让学生自行记载、自我监督、自我小结。

对学生习惯、行为养成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从评价对象本身出发,良好的抱我评价目标,有效利用评价手段,除了解以外,还兼顾道理字学生自身、学生之间、社会家庭的评价,房租春夏评价主体的局限性,文明每周一张的学生日常行为卡和每月一期的家校联系表,上有学生自评、教师评、家长对学习的建议等内容。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而拥有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的孩子,就是祖国的希望。良好的习惯和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需要耐心的引导,并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不然无法落实学生的文明和利用。所以,让我们全社会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培养城乡结合部小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gb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