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与治理

更新时间:2023-06-06 10:26: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七章 国有企业改革与治理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问题

国企改革的简单回顾

1979~1986: “放权、让利”阶段,主要内容:利润留成、 盈亏包干、以税代利1987~1993:完善经济责任制时期 ,主要内容:承包制和 租赁制、企业自主权、厂长负责制、政企分开 1994~1997:企业制度创新时期,主要内容:公司制、出售 产权、股份合作制以及过渡形式(租赁、托管、兼并、破 产)。 1998年~战略性改组时期,主要内容:优化结构、资产重组、 抓大放小

国企低效率及其解释

国有企业低效率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电信、石化 等少数垄断部门外,与私企、外企相比,大多数国 有企业经营不善、效益不佳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经历了“利改税”、经营 责任制(如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改 革 国有企业的改革到目前为止并不算成功,但改革的 不断实践加深了人们对国有企业的认识,时至今日, 大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国有企业的问题主要出在两 个方面

原因1:委托-代理问题

个体私营企业:所有者就是经营者,有足够的积极性把企业 经营好规模较大的股份企业:所有者大都已不能自己经营企业,必 须委托一个有才能的人经营管理企业,我们说产生了“所有 权” 和“经营权”的分离 这时所有者(老板、股东、东家、委托方)必须确信,经营 者(总经理、掌柜、代理方)必须有能力并且有积极性,为 自己赢得利润,尤其不能谋取私利 这个问题表面上很容易解决:一是平时对总经理进行严格监 督。二是当企业经营好时,所有者(股东)给予经营者(总 经理)奖励;经营业绩不好时,给与惩罚,或干脆解雇,这 样经营者就有足够的激励

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

但实际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比如: 没人监督:股权分散,老板太多,如许多上市公司,持

有股票的人很多,每个人只持有很小的股份,每个股东 都想,其他股东会监督总经理,我就不管了;但每个人 都想这样“搭便车”,结果是没有人去监督总经理 监督失效:总经理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企业了如

指掌,有时候谋取私利甚至腐败,外人无法发觉;更有 甚者,企业经营不好,可以造假账,让股东以为企业经 营很好。股东和外部监管者(比如证监会)由于不能掌 握企业的所有信息,很容易被蒙蔽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委托-代理问题很普遍,只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不 管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企业,不管是中国公司还是外国企业, 都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即使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这个 问题

也没有彻底解决;如美国股市的监管公认是全球最规范、 最严格的,但也冒出了“安然事件”(经理人员造假账蒙骗 股东)

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更复杂,原因有两个 Cause1:多重委托-代理问题 Cause2:政策性负担问题

Cause1:多重委托-代理问题委托方 全国人民 (所有者) 第一层委 托代理 代理方 委托方 政府 第二层委 托代理 代理方 国有企业经理 (经营者)

全国人民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他们委托政府——人民 的合法代表管理国有企业;政府进一步委托国企领导人经 营国有企业,形成了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考虑政府内部 存在上下多个级别,事实上委托-代理关系更复杂 每多一层委托-代理关系,监督难度就增加一点,代理方 损害委托方利益的可能也就增加一点,最终国有企业的发 展就可能完全违背其最终所有者和委托人——人民群众的 初衷

Cause2:政策性负担问题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经营不好,股东可以名正言顺地 解雇总经理;尤其是上市公司,如果经营不善,股价大跌, 就可能被恶意收购,管理人员可能被集体“炒鱿鱼”国有企业经营不好,是否可以因此解雇总经理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很有可能冤枉好人。比如有的国有企业 领导人确实兢兢业业,但企业就是经营不好,原因不在于其 个人的能力和积极性,而在于国有企业确实困难重重——如 人员冗余,但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不让随便下岗;如一些 重工企业过去服务于国家计划,改革后产品不再有竞争力, 但没有能力更新改造,我们称之为“政策性负担”

国有企业经营不好时,既有可能是总经理能力不够、 积极性不足、甚至腐败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历史负 担造成的——问题是对一个具体的企业,很难做出 区分,于是造成: 能力不够、积极性不足、甚至腐败的总经理可以搬出

“历史负担沉重”的理由,不能被及时发现或被处罚、 解雇 营不佳甚至腐败,我也不会受到处罚,因此有可能变得 消极、甚至腐败

原本有能力、有积极性、不腐败的总经理会想,如果经

因此,政策性负担加重了委托-代理问题,使我们对 国有企业经理很难进行真正的、有效的监督

原因2:总经理权威问题

国有企业经营不善的第一个原因我们将之归结为委托-代理 问题:即认为很难监督国有企业领导人,因此其腐败的可能 要大大高于其他企业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绝大多数是想经 营好企业的,也有能力,但问题是缺乏足够的权威和行政资 源,比如: 私营企业的老板或总经理认为某个员工、中层、甚至高级管

理人员

能力不够、热情不足时,可以:减薪、降职、解雇,但一个国有企 业的领导人很难具有如此高的权威和行政资源,顾虑较多国有企业的某个副总或书记可能就是上级派来监督总经理的,合作 困难

成功的私营企业一定有一个融洽、和谐、紧密合作的领导团队,但

其他原因 如政企不分,政府干预过多;国企领导人选

拔考核任用制度不合理;年薪太低;国有企 业所属的行业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等等。 不过前两个原因是根本性的。

结论 国有企业经营不善有复杂的体制背景,但最

直接的原因出于两个方面: 领导层(总经理)的激励和监督问题 领导层(总经理)的权威问题

当前国企新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内部人控制和国有资产流

失 国企垄断与利益集团

第二节 国有法人治理机制

1、为什么要进行公司治理?

当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关注的公司治理问题东欧转轨经济国家公司治理问题的出现 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

当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关注的公司治理问题 (一)经理人员的高薪酬引致的不满 (二)股东诉讼事件大量增加 (三)反兼并过程中的股东权益保护 (四)机构投资者的兴起 (五)来自利害相关者的呼声

(六)知识经济下的新要求

东欧转轨经济国家公司治理问题的出现

东欧企业改革面临问题

缺乏有效资本市场

传统体制遗留问题

缺乏完善劳动力市场

内部人控制

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产生内部人控制的危害: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意志和利益被架空,国有资产被蚕食、 转移或流失 一是国有民营的转化中对国有资产的低估 二是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产被大量非国有化 使企业经营状况对外界而言更加不透明,增大了投资者 的风险 一是企业领导人的更迭不透明 二是企业财务状况不公开 三是企业经营受政府干预的情况仍普遍存在 拉大了收入差距,激化了社会矛盾,为改革的进一步深 入设臵了障碍

2、公司治理有哪些内容?

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公司治理内涵 公司治理的主体与客体 公司治理的形式: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

治理与管理的区别

说明责任 监督

治 理

监督 管 理

经营管理 决策与控 制

公司治理与管理的比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o1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