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宫醴泉铭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17 16: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1

起笔规律分析:首先应在写点之前加上反向的空中发笔动作,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接着写点,受北碑影响,《九成宫》笔画起笔写点时也有“横画直下笔,直画横下笔”的特点,所以写横(提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陡,与水平线呈大于60度左右夹角(左尖横除外),竖(撇与之同)起笔时点的方向较平,与垂直线呈大于60度夹角(上尖撇除外)。后面带笔和转笔步骤可借鉴楷书入门教材介绍的相应方法。

一、起笔规律:点、带、转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重写出

前尖后圆的杏仁点。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竖向下、撇向左下、捺向右下、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中锋运笔。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 转:是为了调整笔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提为逆时针转动,竖、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须转动),带动笔

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注意:转笔时毛笔不要

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

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

心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

带、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看下表。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

(不能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下图)。

三、收笔规律

(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

?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

完成收笔。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关键一步。这里用

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第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触。 ?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结束。 垂露竖、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上图)。 (二)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与藏锋收笔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锋为止。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

“踢”)。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

《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分析2 ? 一、折和钩的书写规律分析:

(一)起笔折法,这种方法是把折看作上一笔收笔和下一笔起笔的相连,上笔收笔反弹转换和轻挑完成后紧接着下一笔起笔的点、带、转,巧妙地完成折的过程。

(二)三角折法,这种方法除了写折便于操作之外,最宜写钩。当然写时不宜夸张做作,把三角形画得很空,然后慢慢去填。要轻松自然,一气呵成。

二、折钩的书写规律

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挑、折、折、转”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竖提更适合用弹、挑、点、带、转法书写。(见图)。

三、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折”两步,这样,写出的弧钩才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转”四字概括(见图)。

难写笔画的技巧点拨

一、长横 除了按起、行、收笔的一般规律书写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拱形造型。左半段略向上 倾斜,与水平线的夹角在5 °左右,右半段在行笔刚过左半段及时压平,收笔时自然有拱形造型。2、中段略细。行笔时笔锋略提,笔画自然变细,但不可太细,否则成为“蜂腰”横病笔。3、收笔上方下圆。收笔的“挑”和“折”形成方角,使横神采顿生;最后“转”一定要圆,与

方角形成对比,即和谐又有变化。

二、左尖横

1、起笔写点要水平、左要尖。笔锋调好后沿水平方向由轻到重

顺锋而下(手指执笔的轻重感要敏锐),略拉长形成左尖右圆的

杏仁点。2、收笔仰势上抬。反弹转换笔锋提起后,提锋由下边

沿向前向上延伸,再左上折与起笔下边保持平行,最后从上边

收锋。3、笔画左低右高。与长横略斜带笔相同,带笔后保持斜

向直接行笔(由于平点起笔笔锋指向已达到横的中锋运笔要求,

故省略转笔调锋这一步而直接行笔),收笔后必然左低右高。

三、悬针竖

1、收锋要在正中。收笔完成时,笔锋要在笔画的中轴线上,

这就要求起笔转笔时要到位,保证笔锋的方向指向正前方且在

笔画正中央。

2、笔画要饱满。铺毫行笔要写到整个笔画的四分之三或五分之

四方可提笔收锋。

3、收锋动作小。反弹转换动作幅度要小,写出的笔画才能精致

利索。

四、短平撇

1、角度要平。取决于带笔方向,所以点之后要向左平缓带笔,

而不是斜下带笔。2、转笔变大。随之而来的是转笔幅度加大,

笔锋由向左前转为向右,写成的撇自然是较平的(不需要绝对

水平)。

五、竖弯撇

1、转弯幅度大。由起笔的垂直向下到收笔的水平向左,靠腕的

灵活转动控制笔锋转弯。2、锋向要跟踪。由于转弯幅度大,所

以转弯时笔锋指向也要用手指顺时针捻动笔杆跟踪调节。否则

两点应稍长而斜,上边沿要整齐。

? 8、向心四点:用在字的两边。左为两点水,右为撇点和斜点。右下部斜点稍大。

与上笔边缘搭尖),这样写出的字就有空灵的感觉;还有一种虚接是上一笔收锋与下一笔边缘搭尖,如字例中的“为”字,如全用实接(即下一笔起笔全部隐没在上一笔中或上一笔收笔全部隐没在下一笔中),写出来的效果可想而知…… 笔画组合系列二 主笔长横字例分类临习 ? 长横在字中作主笔,分三种情况:

? 长横作天覆,放开写长,除了覆盖下面的部分;还要注意右端适当下压,以平衡整个字的重心。为突出长横,下部应写窄写小。

? 长横作地载,放开写长,除了承托上部之外,还要注意右

端适当下压,以平衡整个字的重心。为突出长横,上部应

写窄写小。

? 长横作腰横,放开写长,注意右端适当下压,以平衡整个

字的重心。为突出长横,上下部应写窄写小,如笔画多还

应向中部紧收。如“響”和“樂”的上部。

笔画组合系列一 虚接法字例分类临习

《九成宫》接笔以虚为主,实接不多。这是一条重要的规律。

如实接太多,字必闷塞,缺少空灵,无法产生美感。如单人旁

里撇和竖的接笔,卧人头里撇和横的接笔以及卜字旁里竖和反

捺的接笔等等,都要用搭尖法(在此即下一笔起笔露出的笔锋

笔画组合系列三 主笔竖弯钩字例分类临习

竖弯钩是《九成宫》中富有鲜明特色的笔画,在欧字中均作主笔,写含有该笔画的字,字中从属笔画尽量左让和上让,留出足够的空间突出这个主笔。如左部有撇画,大多写成斜撇,不可写成弯撇或竖撇。如上部有横,均写成左低右昂的短横,目的也是让出下部空间以突出这个主笔。 笔画组合系列四 主笔斜钩字例分类临习

? 斜钩在欧字中均作主笔,写含有该笔画的字,字中从属笔画尽量写得紧凑,留出足够的空间突出这个主笔。如上部有横,均写成左低右昂的短横,目的也是让出下部空间以突出这个主笔。而斜钩起笔应尽量左靠,与之相交的撇画尽量上靠,使中宫更紧凑,主笔更突出

楷书部首组合规律

? 一、左右结构字的组合规律 ? (一)、左右结构字的宽窄比例规律

多数情况下,左右结构字左偏旁占1/3,右偏旁占2/3,这是因为主笔(横向主笔,如长横、斜捺、平捺、斜钩、竖弯钩、横折钩、竖折折钩等)一般都在右偏旁中,所以右偏旁占空间比例要大一些。

还有一类情况,就是当左偏旁笔画多于右偏旁,且右偏旁没有横向主笔时,左偏旁就可以写宽,甚至超过右偏旁的宽度。如:影、到、耐、部等字。

一、左右结构字的组合规律 (二)左右结构字的高低变化规律

? 这里有左右偏旁的大小、长短、高低的巧妙搭配规律在起作用,称作左右偏旁的高低变化规律。大多数初学者都容易把这类字写得左右平齐,以为方块汉字就应该写成正方形才好看,王羲之曾说:“……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所以,真正的楷书很少有写成正方形的,绝大多数都是不规则的形状。这样才有可能把字写活。 ? 下面分四种情况介绍:

? 右偏旁中有纵向笔画如悬针竖、竖钩、斜钩及上纵下纵笔画或左小右大时,应写成上高下低。

? 这类字左偏旁不要写得太长,应当收敛而留有余地,重点是突出右偏旁的纵向长度。

? 同上面相反,右偏旁中上下皆有横向笔画如横、横折或左大右小时,应写成上低下高。

? 这类字很容易将右偏旁写得同左平齐或上沿低下沿齐,如

“仁、江”等字。应该将右偏旁上下压缩,放在中间。

?

粗细平衡规律

? (一)密细疏粗。笔画多的字为了能写在格子正中且不拥挤,就要将笔画写细些;相反,笔画少的字虽然很容易写在格子正中,但如果也写细就会有寒俭之感,所以要写粗。 ? (二)长细短粗。初学者写字遇到长短笔画时总是忽略这一规律。不是长短一样粗细,就是短细长粗,这样写不符合视觉平衡原理,长笔画相对于短笔画来说,其视觉张力大,即它比短笔画显眼,只有将其写得比短笔画细,才能让短笔画也较显眼,从而取得视觉平衡。

? (三)横细竖粗。这可用建筑学中的道理来解释,横相当于房梁,竖相当于顶梁柱。如果顶梁柱细了,而房梁很粗,会给人以不安稳的感觉,只有将顶梁柱加粗,房梁变细,才有安稳的感觉。

? (四)左细右粗。这是对字的左右两边都是竖而言的,因为这样写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习惯。

主笔优先规律-1以长横为主笔的组合

? 很多初学者为什么在写楷书时,把字写得四平八稳,老气横秋?因为不懂得这一重要规律,所以写楷时犹如布算。要想把楷书写得有生气,耐人寻味,掌握这个规律是主要途径。

? 主笔即字中的主题笔画,一个字只有一个主题笔画,其他笔画皆为从属笔画。从属笔画应让位于主笔,不可喧宾夺主、抢占空间,只能烘云托月,以突出主笔。相对从属笔画而言,主笔占的空间要大一些。所以写主笔时应张扬放开,写从笔时应抑制收缩。这就是主笔优先规律。基本笔画中作主笔的有长横、悬针竖、斜捺、横钩、竖钩、斜钩、横折钩、横折斜钩、竖弯钩、竖折折钩等。

主笔优先规律-2悬针竖作主笔有以下规律

1、悬针竖相当于大厦的顶梁柱,与长横(相当于大厦的横梁)搭配时要写得比横粗,这样才觉得大厦很稳固。2、有悬针竖的字,悬针竖都是最后写。所以“车、军”等字先写竖后写横是不符合笔顺规律的。

主笔优先规律-3以斜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以“戈”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斜钩”:

?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置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长的长横;

? 2、撇的位置应尽量靠上,将斜钩拦腰截成两半或接近两半;

? 3、先写撇后写点;

? 4、戈偏旁的字,如左下部首有捺画一律以点代之。如“栽”等字。

主笔优先规律 -4以斜捺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 一、斜捺与撇的相接组合:以“大”为典型字的系列

? 1、撇要用竖弯撇,不可写成长斜撇或竖撇(这些笔画的不同见下图),否则难以表现捺主撇从的关系; ? 2、捺上横不能写成很平的长横,一般是写成短横,如欧体字;在颜柳中可写成长横,但要斜——左低右高,不能写平;而且要写在方格的偏左位置而非正中;

? 3、撇捺是实接关系,不是虚接关系。实际在写时是交叉关系,即捺起笔在撇之左,横之中,由于横掩盖了捺的起笔,所以看起来像实接关系。

主笔优先规律-5以竖弯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 以“己”为字根的组合系列

? 规律与斜捺大同小异,为突出主笔“竖弯钩”:

? 1、钩上横应左低右高,而且位置偏左,不能写成很平很长的长横;

? 2、与撇搭配,撇应写成斜撇不要写成弯撇。 主笔优先规律-6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

? 横折钩有两种,一种是横长折短式,另一种是横短折长式。 ? 以横长折短式横折钩为主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与撇搭配时,撇不可过长,撇收笔一般高于钩的最低点; ? 撇与钩基本保持平行;

? 钩内其它部首应偏左偏外,不能放在钩内。 主笔优先规律-6以横折钩为主笔的组合规律2

? 横折钩有两种,一种是横长折短式,另一种是横短折长式。 ? 横长折短式横折钩和横短折长式横折钩用在口字框中,应注意:

? 扁口框应上宽下窄,长口框应上下等宽;

? 封口横末端架在钩上,但不相连,故折钩应长于左竖; ? 扁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左,长口框内部首应适当偏上; ? 框内如有捺画,应写成反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k8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