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同步练习(学生版)

更新时间:2023-03-08 09:02:4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同步练习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

1.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者是( )

A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B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C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D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2.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或,最显著的成就/最突出的标志)是( )(或 / )

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开拓创新

3.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或,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是( )(或 / / )

A统筹兼顾 B发展 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可持续 4.党的早期领导人( )曾经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去的思想。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周恩来 5.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的(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新阶段》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6.( )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理论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是( )。

A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9.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基本实现现代化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0.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是第一次( )。

A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B阐述“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 C阐述“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D阐述“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是( )。

A坚持与时俱进 B执政为民 C坚持党的先进性 D发展生产力 1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 )。

A保持先进性 B具有科学性 C体现民族性 D富于创造性

13.党的( )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A十六大 B十五大 C十四大 D十三大 14.以人为本的“人”是指( )。

A个体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抽象的人 D公民

二、多项选择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

A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解释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设市场经济

1

C什么是和谐社会,怎样建设和谐社会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这是因为( )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B它们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它们具有相同的社会理想 D它们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E它们都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5.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 )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E科学发展观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A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 B就是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C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相结合

D意味着马克思主义能够自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8.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解放思想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10.我党对孙中山先生的评价是( )。

A伟大的革命家 B伟大的民族英雄 C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D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11.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 )。

A最坚定的支持者 B最亲密的合作者

C最忠实的继承者 D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答案要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使中国处于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最前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探索,党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党的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党建面临的新任务是:在实现了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搞建设转变为完全开放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建设的党,面临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2

3.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4.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及局限性。

四、论述题:

1.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内涵是党的十七大确认的“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统筹兼顾,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答案要点】∵它们具有1)共同的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共同的理论品质: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它们本身都是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产物:3)共同的历史任务:它们都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改造社会的根本手段;4)共同的价值取向: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宗旨立场;5)共同的奋斗目标:它们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理论创新 C实事求是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C《整顿党的作风》 D《改造我们的学习》 3.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

A解放思想 B与时俱进 C实事求是 D求真务实

4.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 )。

A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B实事求是 C理论创新 D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5.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 )。

A1927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6.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针对“大跃进”的“左”的错误,为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号召全党( )。

A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 B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C大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风 D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开拓创新 8.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 )。

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9.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 )。

A形成阶段 B发展阶段 C成熟阶段 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10.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11.在实践基础上的( )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 D文化创新

3

12.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品质是( )。

A解放思想 B开拓创新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13.基本明确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在毛泽东撰写的( )

A《反对本本主义》 B《新民主主义论》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共产党人〉发刊词》

二、多项选择

1.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 )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E从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 )

A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B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全过程 C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方面

D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基础 E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 3.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最直接重大意义表现在( )

A有力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 B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 C解决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课题

D使我们党成功地找到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E为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提供了科学的精神法宝

4.根据邓小平的论述,党的十二大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把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准确表述为( )

A解放思想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 E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 )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E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 6.“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因为( )。

A对领袖人物的话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B它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 C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它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产生 E违背了改革开放 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

A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B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 C是个政治问题 D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

8.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 )。

A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B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D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E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 9.解放思想的内涵有( )。

A前提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 B内容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C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D目的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0.下列表述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系的是( )。

A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思想认识与时俱进的过程 B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C只有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与时俱进的前提 1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

A体现时代性 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 D富于创造性

4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答案要点】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2)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4.解放思想的内涵是什么?

四、辨析题: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论述题:

1.邓小平为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要点】“文革”结束,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倡导实事求是。1)批评“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强调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2)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3)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1)首先实事求是是实质与核心、是目的与归宿,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2)解放思想是前提、基础;3)与时俱进是必须,因为时势在变;4)求真务实是根本,它要求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3.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答案要点】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有自己的具体国情,一无现成模式,二无现成经验。故必须在思想方法上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基本立场上体现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理论原则上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自己的路。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

1.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 D农民问题 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建立的国家体制是( )

A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B无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C工农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D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3.毛泽东所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是指( )

A软弱性 B妥协性 C动摇性 D两面性 4.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领导权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对象不同 5.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6.“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 )

A抹煞农民阶级的革命性 B夸大资产阶级的作用 C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D忽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7.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

5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 8.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9.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 )

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有 10.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11.毛泽东说认清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是( )。

A认清国情 B认清民情 C认清历史 D认清发展方向

1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D人民的愚昧不觉悟 13.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 )。

A封建主义 B民族资本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帝国主义 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不包括( )。

A城市小资产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阶级 15.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时( )问题。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革命的动力 C革命的对象 D革命的前途 1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

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无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1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就是(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19.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性质是( )。

A农民阶级的革命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 D无产阶级革命 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文献是( )。

A《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1.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工商业实行( )。

A没收 B赎买 C保护 D改造

22.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A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B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23.毛泽东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 )。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持久战》 24.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

A从思想上建设党 B从作风上建设党 C从组织上建设党 D从制度上建设党 25.在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D武装斗争、统一战线、革命根据地

2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的最基本联盟是( )。

6

A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B无产阶级和其他非劳动阶级的联盟 C工农联盟 D无产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27.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重要论断的是( )。

A朱德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28.毛泽东为党和人民军队确立的宗旨是( )。

A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B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 29.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

A武装斗争 B议会斗争 C合法斗争 D地下斗争

二、多项选择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 )

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E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

A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 B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 D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是( )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统一战线 D农村革命根据地 4.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因为( )

A 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 B 农民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C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E 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5.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

A 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 没收富农的土地归国家所有 D 保护民族工商业 E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 )

A 统一战线 B 武装斗争 C 实事求是 D 党的建设 E 群众路线 7.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必须坚持( )

A 独立自主的原则 B 发展进步势力的方针 C 争取中间势力的方针 D 坚决斗争的原则 E 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8.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 )

A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B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C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D 统一战线的作风 E 加强党的建设的作风 9.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

A 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B 科学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 C 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 D 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 E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10.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由( )

A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B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同盟者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C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予政治教育 D对同盟者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7

E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小资产阶级 12.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是( )。

A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革命最坚决、最彻底

B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易于结成工农联盟 C分布集中,便于组织,有利于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D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

13.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 )。

A政治纲领 B经济纲领 C军事纲领 D文化纲领

14.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构成是(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5.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 )。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和党的领导 D中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16.毛泽东指出,近代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指的是( )。

A农民阶级 B无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三、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四、论述题:

1、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答案要点】依据: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基本国情决定,当时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只能武装夺取政权;②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度,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发动农民壮大革命力量;③反革命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对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且军阀林立,但各军阀间矛盾重重,可以利用;④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创立根据地提供了现实条件。

可能性:①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经济上城乡割据,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提供了生存条件;政治上封建割据,军阀长期混战,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提供了生存的地域空间;国土广大使革命力量有广泛的回旋余地。②受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③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为红色政权提供了重要的客观条件;④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⑤有党的领导,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关键的主观条件。

2、简述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中关于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依据和意义。

【答案要点】依据:近代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改变,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的中国,严重地压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少了一个工业化和近代化;再加上中国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民族资本中商业、金融资本占很大部分,工业比重不高,尤其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技术和设备方面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所以中国民族资本受到了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买办资本、官僚资本和封建制度的多重压迫,在它们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和发展,使得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成为带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他们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到封建主义的束缚,它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期表现出明显的摇摆性。

8

意义:首先近代中国多了一个外国侵略者,少了一个民族独立;多了一个外国支持的封建统治势力,少了一个工业化、近代化,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所以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应该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由于敌人力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远远超过革命力量;在阶级力量对比上,中国又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所以保护民族工商业,不仅有利于中国工业化和近代化建设,而且可以进一步壮大革命力量,集中打击革命的主要敌人。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辩证统一的。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五、辨析题:

1.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帝国主义“侵华有功”。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中国进入(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份中,完全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开始进入( )。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4.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 )建立起来的。

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 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共有经济 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5.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

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6.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7.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的主体,两翼是( )。

A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 D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 10.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

9

A改造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阶级 D改造个体农民和手工业 1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稳步前进

12.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是( )。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低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组

13.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

A集体经济 B国营经济 C混合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4.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 C国家资本主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15.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 )政策。

A统购包销 B经销代销 C加工订货 D委托加工

1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政策是( )。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二、多项选择

1.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 )

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 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 E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

2.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有( )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B遵循自愿互利的、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政策 D全面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E采取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3.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有( )

A 加工订货 B 经销代销 C 统购包销 D 公私合营 E 股份制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 )

A 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 B 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C 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D 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和管理经验 E 争取和团结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5.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考虑到了实现的可能性,包括( )

A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土改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C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D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E马克思列宁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6.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

A消灭资本家 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逐步实现( )。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

9.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

10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

三、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哪5种经济成分?其中哪3种是主要的?为什么? 2.简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3.简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4.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历史上,有哪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

【答案要点】一是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在人民普遍拥护下完成。

5.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6.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答案要点】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3)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四、论述题 1.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答案要点】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 划时代的历史巨变。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2.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3)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五、辨析题:

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社会。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提出的( )。

11

A《不要四面出击》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领导人是( )。

A刘少奇 B毛泽东 C陈云 D周恩来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的特征 C社会主义的目标 D社会主义的原则 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6.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

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7.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是科学认识( )。

A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B社会主义根本目的 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D社会主义本质 8.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一词是在( )。

A 1980年 B 1982年 C 1978年 D 1992年

9.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10.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在( )。

A党的十二大提出的 B党的十三大提出的 C1992年初视察南方时谈话中提出的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

A根本目的 B根本任务 C发展动力 D根本特征

12.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和结果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灭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落后的生产力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矛盾 14.发展是硬道理,其关键是( )。

A发展民主政治 B发展先进文化 C发展经济 D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 15.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

A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 B四项基本原则 C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 D自己的发展 16.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

A改革 B发展 C依法治国 D以德治国

17.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 )。

A依靠科技进步上来 B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C依靠科技进步上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发展生产力上来

二、多项选择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

A 什么是社会主义 B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

D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 E 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

A自觉地不断变革生产关系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尽快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E 能够实现价值标准和人民富裕标准的统一 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其中有( )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 E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

A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D解决社会主义矛盾的要求 E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5.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 )

A 消灭剥削 B消除两极分化 C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 人的全面发展 E 民主法制 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不断进行改革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 )。

A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B物质条件与社会条件的统一 C 民族特色与基本特征的统一 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8.确立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依据是( )。

A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决定性因素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D适应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要求 9.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是因为( )。

A 发展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需要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 C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D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才有希望,中华民族才能复兴 10.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C 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 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11.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A就要坚持改革,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不断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C 就要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 D就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三、简答题

1.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简述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3.简述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答案要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四、辨析题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13

五、论述题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答案要点】社会主义本质论,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生产关系问题,同时也包括了社会主义要最终达到的目标,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主义发展过程和最终目标的统一。1)突出地强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纠正了过去忽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错误观念,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还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必须特别注意发展生产力。 2)突出地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体现,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3)突出了社会主义要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4)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要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2)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之上。3)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4)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5)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

C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矛盾 D人民大众同极少数敌对分子、反社会主义分子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6.提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陈云 D周恩来

7.目前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

A生产力水平较低 B商品经济不发达 C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8.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14

9.在庆祝建国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幼年期,还不成熟,不完善,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初级到高级的过程”的是( )。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叶剑英 D周恩来

10.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系统阐述的是(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11.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是在( )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

A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B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从新中国成立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 D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

13.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

A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B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文化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5.四项基本原则是( )。

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1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

A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发展重工业 C发展信息产业 D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 )。

A建立多党制 B实行三权分立 C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建立议会民主

二、多项选择: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包括( )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D坚持依法治国 E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策是( )

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E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因为( )

A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B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社会生产的落后的状况,使我国自立于民族之林 C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D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

E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是( )。

A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B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 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15

A经济基础 B社会关系的主要矛盾 C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D所处的历史阶段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A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B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C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和路线等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D可以使我们脚踏实地地建设社会主义而不会犯超越阶段的错误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

A是有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B是由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C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D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躁冒进情绪,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

8.在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是( )。

A全面的 B不全面的 C发展很不平衡的 D低水平的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包括几部分内容?

【答案要点】四部分内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最低纲领)的关系?

4.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十五大以来的提法)

四、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合格的社会主义,因此是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

五、论述题

1.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内容。

【答案要点】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试述怎样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答案要点】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4)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增强综合国力

16

2.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追求速度向注重效益转变 D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更多的将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 )

A经济实力的竞争 B人才的竞争 C军事实力的竞争 D政治实力的竞争 4.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 )。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5.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

A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 )。

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 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 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 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 )。

A一项长期的国策 B一项权宜之计 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 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 8.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 )。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D党的十三大 9.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在于( )。

A是由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决定的 B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 C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决定的 D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1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使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B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利用国际分工,提高国民经济的效益 11.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立足点是( )。

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B依赖外国,崇洋媚外 C自力更生与依赖外国并重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2.我国已经初步形成,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内地开放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内地开放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沿边开放→内地开放 D经济特区→沿江沿边开放→沿海开放城市→内地开放

13.经过十五年的谈判,我国终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是在( )。

A 1999年12月 B 2000年12月 C 2001年12月 D 2002年2月

二、多项选择:

1.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强调( )

A 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B 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C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D 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E 改革是补资本主义的课

2.实行改革开放是( )

A 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C 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D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贯政策 E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3.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 ( )

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 是否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C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 是否有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观点主要有(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17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

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表现在( )。

A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发展生产力,还有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B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不能看生产关系本身的性质,而是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 C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D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6.改革是( )。

A一场新的革命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7.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因为( )。

A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 B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和体制的重新构建,是对旧体制全面的深刻变革 C改革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的深刻变化 D改革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8.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

A多层次 B多渠道 C全方位 D宽领域

三、简述题: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案要点】

2.为什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

【答案要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的必由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而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

始终遵循我们党确定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统观全局,精心谋划。第一,保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要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起来,振兴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答案要点】1)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协作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使社会分工越出国界,发展成为国际分工,使生产社会化向生产国际化发展,从而使生产和消费越来越具有世界性;2)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它的发展必然要求市场扩大,要求打破地区封锁,由分割的区域市场,发展到统一的国内市场,并进而突破国界,发展成为统一的世界市场,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由本国范围发展为世界范围。3)现代经济的发展,使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即使是地大物博,科学技术和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也不可能掌握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生产本国所需的所有产品。每一个国家,都需要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1)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发展对外贸易,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

18

建设。2)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知识不足等困难;3)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趋利避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4)可以参加国际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换,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经济、科技信息;5)可以广泛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发挥后发优势,在较高的技术基础上发展经济,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经济技术发展程度的差距。

5.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答案要点】

1.试述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答案要点】1)改革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2)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3)改革必须引起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4)改革过程也是对经济社会生活和各种利益关系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所以,无论从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这个意义上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

A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总和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 )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在( )

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

5.“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发表这一精辟论述是在(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1992年的南巡讲话 6.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 )。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7.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C都是经济调节手段 D是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 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的状况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C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9.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A国家和集体的企业在数量上占优势 B国家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等方面

C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50%以上 D国有经济成份在质上占优势 10.(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分配原则。

A按劳分配 B按资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19

11.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初级阶段的国情 12.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 )。

A社会主义公有制 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D初级阶段的国情 13.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是( )。

A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走新兴工业化道路 C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D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乡风文明 D村容整洁

15.建设新型国家,( / / )是关键/核心/基础。

A科技 B人才 C教育 D发展

16.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 )。

A坚持速度与质量、结构与效益的统一 B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发展循环经济 D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

1.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认识有( )

A 它是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 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

C 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相结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D 它的建立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E 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根本变革的产物 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A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 集体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 国有资产在总资产中占一半以上 E 在全国所有的地区和产业中,公有资产都必须占优势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形式有( )

A 全民所有制经济 B 集体所有制经济 C 个体经济 D 私营经济 E 外资经济 4.决定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条件是( )

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 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D 是彻底消灭剥削、消灭阶级差别的一个经济手段 E 有利于树立劳动光荣的社会主义风尚 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

A 生产发展 B 生活宽裕 C 乡风文明 D 村容整洁 E 管理民主 6.我国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中外合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是( )。

A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B我国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为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决定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E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自己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企业都进入市场平等竞争

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sj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