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区2009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4-03-21 09: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鄞州区2009年卫生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

一、2009年工作总结

2009年,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推进省卫生强区创建工作,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医疗负担进一步降低,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加快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鄞州第二医院二期工程完成设计方案招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11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迁建改建工程,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进入土建或装修阶段,余下的中心中1家已着手土建招标准备,4家进入规划方案设计或修改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站规划278家,完成253家,占规划总数的91%,其中正式运行232家,占建成数的91.7%,“十五分钟医疗圈”初步形成,农村居民可以更加方便的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至2009年11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人次626万,同比增长45%,占全区总门急诊人次的76%,初步实现小病在社区的目标。

(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积极开展省市城乡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市“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今年申报9家

省市城乡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其中8家通过省级验收,目前市级以上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超过70%,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61%。今年已有1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了市卫生局组织的“星级服务站”考核。二是健全社区责任医生制度。配置社区责任医生1088人,按户籍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社区责任医生1.5名,按135万公共卫生服务人口计算,每千人拥有社区责任医生0.81名,组建社区责任医生团队435支,以行政村(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的社区责任医生覆盖率达到了100%。三是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制。实施“公立医院牵手社区行动”,在2008年结对7家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三家区级医院分别与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并建立了双向转诊关系,每位社区责任医生至少与两名上级医院主治医师结对。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加强各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科学有序做好甲型H1N1流感各项防控工作,严防疫情在我区爆发流行,全面强化其他各类传染病防控措施,强化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年底鄞州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建成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二是强化卫生监督与执法。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装备配备,出色完成职业卫生、食品卫生、医药卫生等各项工作,全区未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和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三是规范妇幼保健服务。启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指导员责任团队制度,全面推广免费婚检、免费孕早期补服叶酸、免费孕前优生检测、免费妇女病检查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婚检率达70.16%,推行外来常住人口住院分娩救助政策。四是开展各项创卫和宣教工作。东吴镇申报

省卫生镇,中河街道、首南街道申报市级卫生街道,鄞江镇申报市级卫生镇已通过初步调研等待最终考核,“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和“公民健康素养66条”宣传深入人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达90%以上。五是加强基层急救体系建设。我区120急救中心成功与“110、119、122”四台合一,建成区急救指挥中心,开展基层急救应急演练,农村基层的急救水平得到提高。

(四)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学历教育成效明显,有219名通过学历继续教育取得学位,其中硕士1人,本科144人。2009年至今卫生系统共举办继续教育60余场次,参加培训5000余人次,此外继续强化岗位培训,2009年全科医师岗位培训50人,社区护士岗位培训86人,目前全区有全科医师669人,社区护士269人。此外,还完成了第二轮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培训乡村医生429人。09年全系统通过考试共招聘大中专毕业生427人,其中研究生41人、本科生153人,本科以上学历占45.5%。今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招聘248人,目前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卫技人员2590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1613名,占62.3%,中级以上职称523名,占20.2%。 (五)拓展深化卫生信息化应用

农村远程影像会诊系统(PACS系统)创建为省厅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重点建设的联系区,新增5家单位进入农村远程影像会诊系统(PACS),目前已有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放射诊断中心联网,占全区的78%;在全市率先推广实现了农村(社区)医疗机构检验单网上查询系统,全区共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上线运行,大大方便了病患;进一步推广门诊“一卡通”建设;初步搭建鄞州区药品实时监测管理系统,实现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药监局的药品信息的实时互通,有效地对药品超常使用进行监测预警;姜山中心卫生院试行远程心电诊断,使群众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可以做到心电同步诊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服务点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并方便社区群众就医。 (六)继续实施惠民举措,降低群众医疗支出

继续实施“两免两减半”和药品合理限价政策,2009年共为500万群众减免诊疗费用约2400万元。截止11月份,第二轮农民免费健康体检已完成28.69万人,占总体检人数的58.4%。生育关怀工程实施以来共有1350名孕产妇领取了免费分娩卡,其中已有1114名孕产妇享受了此项优惠政策。妇女健康促进工程,截至目前共有172552人参加妇女病查治,受检率已达87%,位列全市第一,共查出疾病人数62170人,患病率36%,其中妇科恶性肿瘤63例,患者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社会效应非常显著。此外我局还开展了“献爱心、结对帮困助医”活动,全区共结对困难群众130余名,到定点单位就医每名每年给予1000元医疗费用减免。通过众多的补助政策和合理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社区医疗机构的门急诊人次增长幅度高于门急诊业务收入增长幅度11个百分点,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情况下,基层群众人均门诊医疗费用支出实现负增长,2009年前三季度农村社区医疗机构人均门诊费用较2007年下降5.8%,“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基本消失,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今年年底,我区还将作为试点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群众药费负担将进一步得到减轻。

二、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根据国家医改政策和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结合省首批卫生强区创建,不断增强医疗卫生工作的公益性、可及性和公平性,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做好市绩效工资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区形成较为完善的以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镇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医疗服务、康复治疗、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继续保持鄞州卫生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初步实现“户户都有责任医生,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一)分步落实基本药物制度,降低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基层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按统一采购价格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国家加省定)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进一步满足群众需要,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区级医疗单位根据省政府要求分阶段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继续实施两免两减半、药品限价、门诊补偿等惠民举措,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引导群众基本医疗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的目标。 (二)加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医疗保障全覆盖

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形成政策相互衔接、关系转移顺畅、费用结算便捷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以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为重点,扩大城镇职工医保覆盖面,以学生为重点,扩大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8%以上。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与城镇职工医保对接。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0%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启动第三轮参保农民体检工作。

(三)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提高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一是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已开工的集仕港、鄞江、五乡、横溪、茅山、云龙六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续建工程并投入使用,确保首南、石矸、章水、钟公庙、古林五个项目开工建设。二是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和品牌建设。完善管理体制,规范和延长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大力争创市“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剩余七家省市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争取实现省市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率100%。三是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深化实施基层卫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注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在职培训,继续开展“大医院牵手社区”行动,落实区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

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建立区-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卫技人员之间的双向交流和技术指导机制,对全区社区责任医生围绕服务形式、人员配置、服务内容、信息管理等几个重点环节分批开展统一的规范化培训,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责任医生的业务水平实现较大程度的提升。此外开展优秀社区医生评选,激励优秀医护人员到社区工作。四是鼓励发展中医药。制定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积极推进中医药“三名三进”行动,有效落实中医药报销比例54%的优惠政策。五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名医的评审工作,实施名医工程。完善职工绩效考核,拉开分配差距(目前相差8倍左右)。完善院长年薪制,院长收入同业绩考核挂钩。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一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在国家、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础上,根据市卫生局要求,适当增加服务内容,提高农村公共卫生的服务质量,缩小城乡居民之间、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重点疾病社区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传染病防治和社区公共卫生安全等9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二是完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组织实施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血液安全、农村改水改厕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新增严重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实施“母婴健康工程”(即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优生检测、免费孕期保健、免费住院分娩、免费产后保健、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免费儿童保健、免费儿童计划免疫,其中免费孕期保健为新增加内容),继续实施妇女孕早期免费补服叶酸项目。三是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改善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设施条件,重点加强妇幼保健、卫生监督、院前急救等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配备,启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改善邱隘和姜山卫生监督分所的条件。四是提高公共卫生人员经费标准。落实按服务人口每万3人标准配备公共卫生人员,并给予每位公卫人员每年全额拨款9万元,由区财政按财政分类口径,一类镇乡(街道)7万元、二类镇乡(街道)8万元、三类镇乡(街道)9万元每人每年标准安排,建议差额部分由当地政府补足。五是加大创建各级卫生镇(街道)、村力度。力争再创3个市级卫生镇和2个市级卫生街道;继续开展“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活动”,在有条件的村逐步扩大范围,力争再创建15%的示范村,使全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活动”示范村创建率达到30%。

(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综合医疗水平

制订“十二五”期间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对照甬鄞党[2007]27号文件精神,总结评估农村(社区)卫生事业三年改革成果,进一步加强调研,根据卫生强区创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进一步制订深化卫生事业改革的举措,进一步明确公立医院的定位、数量、布局、规模,强化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适度发展特需医疗服务,确保我区卫生事业发展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全面完成省卫生强区考核的检查考核工作,争取高分通过首批省卫生强区验收。全面开展卫生强镇乡(街道)创建工作,争取到2012年,22个镇乡(街道)全部创建为卫生强镇乡(街道)。

加快中心城区医疗建设,满足群众需要。启动鄞州第二医院二期建设工程,计划投资5亿元,占地22.3亩,扩建面积70000平方米。根据区域规划尽快迁建区妇幼保健所,规划布点鄞州第三医院(暂定)。同时,在中心城区引进一家高档次的口腔医院,为我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口腔医疗服务。

加快区级特色专科建设,制定出台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建设相关制度,提高医学科研创新能力,引进优秀人才或团队,明确首批区医学重点建设学科及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合理的科研梯队。继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以全面推广临床医疗路径为突破口,制订和实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区级医院有效开辟3条以上临床路径。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优化服务流程,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 (五)提升区域卫生信息化水平,方便群众就医

建立鄞州区卫生区域信息中心,推动全区信息化发展,实现数字卫生三年建设规划目标。一是完善全区PACS联网工作。将瞻岐、东吴、樟村、云龙、龙观5家单位纳入PACS联网计划,争取实现全区PACS系统全面覆盖。二是全面完成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HIS软件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软件、慢病管理软件的对接,推进健康教育。通过“HIS系统”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通道,实时采集患者在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站)就诊过程中产生的就诊信息并整合到“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采集的“社区健康档案信息”中,实现卫生信息资源互通、资源共享。三是启动鄞州区区域协同检验共享工程,继续拓展网上检验单查询系统覆盖面。在建立和完善检验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基础上,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以实验室资源和检验信息共享为目标,集成共性技术及医疗服务关键技术,建立区域协同检验,使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利用最大化。建立全区的检验质量实时监控与评价平台,对实验室质量控制活动进行监控和分析,提高检验报告的质量。四是尝试建立人事管理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性,实现人事信息动态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五是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合理应用信息公开平台,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医德医风建设,坚决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

(六)做好市绩效工资改革试点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ww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