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松树桥中学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

更新时间:2023-12-21 05: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市松树桥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卷共7页,考试时间150分钟,第1至12题为选择题,36分;第13至23题为非选择题,114分,满分150分。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卷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3至23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卷规定的位置上。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菁华(jīng) 创伤(chuāng) 分外高兴(fèn) 椽子(chuán) B.拜谒(yè) 恫吓(hè) 籼米(xiān) 信笺(jiān) C.卡车(k?) 铜臭(xiù) 提供(gōng) 血缘(xuè)

D.解数(jié) 湖泊(pō) 禅让(chán) 间不容发(jiān)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稽首(qǐ) 鲜为人知(xi?n) 女红(gōng) 纤绳(qiàn) B. 城垣(yuàn) 相形见绌(chù) 咯血(k?) 配给(géi) C. 称职(chèn) 泥古(nì) 炽烈(chì) 诤友(zhèng) D. 梁山泊(pō) 伺机(sì) 角色(jué) 模具(mú) 3、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行当/道行 车轴/轴承 拾掇/拾级而上 干劲/劲旅 B.服帖/一服药 渔父/父母 窥伺/伺机 扁平/扁舟 C.囤聚/粮囤 住宿/星宿 慰藉/狼藉 拗口/执拗 D.招供/供品 请帖/碑帖 饮马/饮料 瘟疫/战役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参差 待价而估 班驳 树立典型 B. 艰苦 因循守旧 寂寥 沧海一粟 C. 湎怀 桎梏 谋取 金璧辉煌

D. 俾将 鱼贯而入 喝采 令人费解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张贴 拈轻怕重 费心 不径而走 B.呆板 金榜题名 丰富 融会贯通 C.广博 越俎代庖 布局 明辨是非 D.安装 针砭时弊 寒暄 美轮美奂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侩炙人口 角力 踞傲 出类拔粹 B.暂露头脚 缪种 阴霾 咀嚼 C.筚路蓝缕 竣工 修葺 川流不息 D.再接再励 赝品 杀戮 颐笑大方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7——9题。 抗生素滥用与DNA污染

青霉素问世后,抗生素成了人类战胜病菌的神奇武器。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虽然新的抗生素层出不穷,但是,抗生素奈何不了了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菌的传播令人担忧。2003年的一项关于幼儿园口腔卫生情况的研究发现,儿童口腔细菌约有15%是耐药菌,97%的儿童口腔中藏有耐4~6中抗生素的细菌,虽然这些儿童在次前3个月中都没有使用过抗生素。

从某种意思上说,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抗生素的普遍使用有利地抑制了普通细菌,客观上减少了微生物世界的竞争者,因而促进了耐药性细菌的增长。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事实上,这些年来,每一种已知的致病菌都已或多或少获得了耐药基因。研究人员对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分析表明,它的基因组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基因,包括所有耐抗生素基因,都是外来的。耐多种抗生素的鲍氏不动杆菌也是在与其他菌种交换基因中获得了大部分耐药基因。

研究人员正在梳理链霉菌之类土壤微生物的DNA,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对于实验中用到的21种抗生素,包括泰利霉素和利奈唑胺这两种全新的合成抗生素,研究人员在链霉菌中都发现了耐药基因。研究发现,这些耐药基因与致病菌中耐药基因有着细微的差异。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

人类已经认识到滥用抗生素对自身健康的严重威胁,并且也认识到在牲畜饲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以促进牲畜的生长,但同时也会是牲畜体内的病菌产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为防止滥用抗生素而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抑制耐药菌的传播,世界各国应限制对牲畜使用抗生素。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

人畜粪便如果流入河道,或是作为饲料的一部分被撒入农田,其中的细菌就更加容易繁殖和传播其耐药基因。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

抗生素滥用造成的DNA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7. 对上文划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现状令人担忧。 B 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 C 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 D 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 8.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是可以从其体外获得的。 B 土壤中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 C 只要彻底杀死各种细菌就可阻断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 D 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 9.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同的耐抗生素病菌。 B 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

C 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判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 D 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岁,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潭。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附,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槨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重然诺,好周人急 救济 B. 母如其言,附舟诣潭 往见 C.潭谢不纳,母大困

道歉

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给……吃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有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从修辞手法角度简要赏析首联。(4分) 15.填空(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氓》

(3)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 (4)纤纤擢素手, 。《迢迢牵牛星》

(5)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心念旧恩。曹操《短歌行》 (6)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肇赐余以嘉名。屈原《离骚》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都市歌者 顾连梅

近来,每天清晨我都在小鸟清亮的歌唱中醒来。而当我起来忙碌之后,就听不到它的歌声了。小鸟的歌声只属于清晨,属于东升的旭日,微凉的晨风,晶莹的露珠以及晨风中刚刚醒来的花朵,属于一切和它一样喜欢清晨的事物,它只在清晨最新鲜的空气和宁静的世界里歌唱。中午和傍晚听不到它歌唱。它们的歌声不大,甚至有些纤细,有些娇嫩,如果你不留意,你是不会意识到它的歌唱,但歌声里注满了热情和生机,洋溢着对生命的礼赞。是名副其实的都市小小的歌者。我怎会在这样的呼唤中昏睡呢?

我搬入这个市中心的新村有几个年头了,在今冬以前,我始终没有注意到清晨的都市歌者。今年冬天,江南在持续温暖气候之后,忽然冷起来,断断续续地下了好几场大雪,纷纷扬扬的大雪,令人措手不及,人们被这神话般的大雪迷住了,也被它吓倒了,清晨起床成了大问题。为了上班不迟到,我的闹钟和手机都用来叫早,可我还是迟到了几回。有一天,睡意朦胧的我,忽然听到了一阵叽叽喳喳的鸟鸣,热闹如旷野中的麻雀。起初我还以为自己听岔了:这水泥堆砌的都市哪来的小鸟?是人家的宠物画眉或鹦鹉吧?我起身推开窗子,却望见对面三层楼的屋顶上,洁白的雪花中,聚集着几十只麻雀,它们时而跳跃,时而追逐,时而飞翔,伴随婉转的鸣唱,令我心旷神怡。我有点兴奋,没想到在钢筋水泥成就的城里还有如此鲜活灵动的生命,还有如此自由欢畅的歌声,这群生意盎然的小家伙是从哪儿来的呀?如何就选择这儿做了它们的家?它们欢快的歌声是为了这难得的雪花?抑或雪霁后的丽日朝阳?

此后,除了天下大雨,我几乎每天睁开眼睛都能听到它们的歌唱,这样开始的早晨常常令我愉快一天。我上班已经很少迟到,小鸟热情的呼唤,比任何闹铃都管用。想来好笑,我作为一个人,却要这样的小动物来叫早,简直匪夷所思。静下来的时候,我一个人会想起这些小家伙,童年的记忆也随之打开。

我生长在乡村,冬天是麻雀云集屋前檐下的季节,草垛上,电线杆上都有它们的身影和歌声。寒冷的冬日,往往因了小麻雀此起彼伏的歌唱而热闹、丰富,小麻雀的歌声里,温馨弥漫整个村庄。暖暖的阳光下,孩子们总想用各种方式去逮它们,米粒、谷子、芝麻等诱饵,无所不用。但很少能抓住它们,它们太胆小、太敏感,任何轻微的响动足以吓跑它们。偶尔,

稻场上却会有一只翅膀尚未长硬的幼雀蹒跚地踯躅,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捕捉住。但大人却觉得幼雀可怜,要求放掉。逃了生的幼雀,往往能一下振翅高飞,追随鸟群远去。而我的心也追随着那小小的身影飞远了。

在我的童年时代还未结束的时候,我远离了家乡的田野,远离了小鸟歌唱,寄居城市的高楼。时间一长,我渐渐淡忘了童年的乐趣。我已习惯了在汽车的尾气和喧嚣中生活,看惯了灰色天空下蒙满尘埃的树木与花草,听惯了充满伤感和孤寂的流行音乐。像一棵被移植的树在不适合的土地上生长。在城市生活不听音乐,那种远离土地的空虚和孤独无以排遣。我在音乐中流连,在书本中徜徉,企求寻找童年时代的温馨。但现在,那熟稔又陌生的鸟鸣这样不期而至地闯进我的生活,我怎能不感慨良多呢?

自然,自然界的万物总在我们看不见的深处与我们紧密相联。总会在某个时候突然与我们相遇,让我们体会无以言表的喜悦和感动,让我们突然回到过去,回到童年,回到无比温暖的故乡。一只小小的麻雀,都市里微不足道的歌者,就这样丰厚了我的生活乃至生命。 16.请从两个方面概括都市歌者“歌声”的主要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群生意盎然的小家伙是从哪儿来的呀?如何就选择这儿做了它们的家?它们欢快的歌声是为了这难得的雪花?抑或雪霁后的丽日朝阳?”这一组连续问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花了不少篇幅来写童年的记忆,这有必要吗?请分别在结构和内容方面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说“自然界的万物总在我们看不见的深处与我们紧密相联。”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都市歌者小麻雀是怎样和作者“紧密相联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六、(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写一则中秋节祝福短信。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60字以内(4分)

21.请仿照下面诗歌前两节的格式,续写第三、第四节。(4分)

我是雪

我被太阳翻译成水

我是水

我把种子翻译成植物

2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4分)

某业余作者带着他创作的剧本去见一位著名的导演,导演生病,正躺在床上,作者恭恭敬敬地捧上剧本说:“请您拜读!”

导演是个生性幽默的人,接过本子来,答道:“对不起,我正病着,拜读大概是难以从命了——我躺着读行不行?”

作者似乎感到出语有错,一时又想不起错在哪里,只好连连告退,说道:“您休息,等您病好了,我再来上门赐教。”

这段文字中的“业余作者”错就错在用词不当,说了些不得体的话,请将不当之处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甲:不当之处是 改为 。 乙:不当之处是 改为 。 23.“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4分)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儿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儿很严肃的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儿的言外之意是: 。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 。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有这样的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撼,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人:胡秦 审题人:张平)

高2010级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一、 1、D

解数(xiè) 禅让(shàn) ..2、B 城垣(yuán) 配给(jí) ..3、C

(tún)囤聚/粮囤(dùn)(sù)住宿/星宿(xiù) ....(jiè)慰藉/狼藉(jí)(ào)拗口/执拗(niù) ....4、B

A项 待价而估(沽) 班驳(斑) C项 湎怀(缅) 金璧辉煌(碧) D项 俾将(裨) 喝采(彩) 5、A

不径而走(胫) 6、C

A项 侩炙人口(脍)出类拔粹(萃) B项 暂露头脚(角)缪种(谬)

D项 再接再励(厉)颐笑大方(贻)

二、

7、 对上文画线句子中“付出代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种耐药菌的快速传播现状令人担忧。 B.现在抗生素无法对付的细菌越来越多。 C.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很快。 D.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 【答案】D

【考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解析】D项答非所问,不符合划线句子的语境。原文说的是“现代医学正在为它的成功付出代价”,D项“ 细菌能从死亡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不属于“现代医学”范畴,不符合题干“付出代价”的指向。 【思路分析】需要准确把握原文信息作答。考生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弄清这里的“付出代价”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根据划线句子,“付出代价”是针对“现代医学”而言的。D项相关信息是:“细菌耐药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增长速度之快,是无法用生物的随机突变来解释的。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句子说的是“细菌的耐药性”问题。 8、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耐药基因是可以从其体外获得的。 B.土壤中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 C.只要彻底杀死各种细菌就可阻断耐药基因的传播途径。 D.欧盟已经全面禁止在牲畜饲养过程中使用各种抗生素。 【答案】A

【考点】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解析】B、以偏概全,文中第四段说“他们对近500个链霉菌品系的每一个菌种都检测了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平均每种链霉菌能够耐受七八种抗生素,有许多能够耐受十四五种。”只是检测了近500种,但不能得出“每一个菌种对抗生素都有耐药性”。C、无中生有,文中说“细菌不仅在同种内,而且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换基因,甚至能够从已经死亡的同类散落的DNA中获得基因。”可见,即使杀死细菌,同样不能阻止耐药菌的传播。D、以偏概全,文中第五段说“欧盟决定从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将抗生素作为牲畜生长促进剂。”并没有说要禁止各种抗生素。 【思路分析】考生要注意特例与一般(如B项和D项中的标志词分别为“每一个”、“各种”,其说法据原文过于绝对化了),可能与必然,已然与未然,原因和结果等的区别,命题者往往故意混淆这些来迷惑考生。

9、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需要不断开发各种新型抗生素来战胜各种不通的耐抗生素病菌。 B. 土壤中的耐药基因经过多次转移,传播给人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 C. 检测牲畜排泄物中有无耐药基因即可判定其饲料是否添加了抗生素。 D. 只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人们就不会感染各种耐抗生素病菌。 【答案】A

【考点】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解析】B、无中生有,文中说“有证据表明,耐药基因在从土壤到重危病人的旅途中,经过了许多次转移。”但并没有说明其耐药性会逐步下降。C、已然和未然混淆,文中说“目前,研究人员正在调查,人畜粪便是如何在耐抗生素基因的蔓延中起作用的。”也就是说,

目前还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检测。D、以偏概全,抗生素滥用只是产生耐抗生素病菌的其中一个途径。“不会感染各种”说法绝对,“只要……就”强加条件。

【思路分析】根据原文进行推断,必须根据原文信息和科学知识推断,不可随意夸大、缩小或转换话题。 三、

10、答案:C【解析】 “谢”应解释为“推托”

11、答案:B【解析】A项均是介词“用”的意思;C项均是“才” 的意思;D项均是介词“替”的意思;B项前“因”是“于是”之意,后“因”是“经、由”的意思 12、答案:B【解析】 “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错 四、翻译 13、

⑴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4分) ⑵伯章好像没有听到这些话,只是说:“我也知道这事,只是因道路遥远不能到罢了。”(4分) 14、

⑴屈原 白居易(各1分)

⑵内容: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浮沉的厌倦。(2分任意答对2个可以给满分) 赏析: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诗人的愁思如丝般纤细、纷乱、绵长,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惆怅。(1分) 15、默写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夙兴夜寐

3、朝搴阰之木兰兮 4、札札弄机杼 5、契阔谈宴 6、皇览揆余初度兮 五、现代文阅读

16、

?歌声纤细娇嫩,婉转动听;(2分)?自由欢快,充满热情和生机,洋溢对生命的礼赞,(2分)(“纤细碗转”与“热请欢快”是评分关键点。) 17、

?连续发问体现了作者在城市里听到小麻雀的歌声后的惊讶、兴奋和激动;(2分)

?一连串的发问是歌者的歌声在作者心灵上荡起的思维涟漪,为下文展开联想写童年记忆,进而突显主旨埋下伏笔。(2分) 18、

有必要,结构上写同年的乐趣,即是对上文我何以如此钟情于小鸟歌声的交待,又很自然地引出作者城市生活的空虚、孤独以及由此产生的诸多感慨,使文章思路清晰,承接自然。浑然一体。(2分)内容上,童年的记忆让作者会到过,回到无比温暖的故乡,与城市生活的空虚和孤独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深化了主旨。(2分) 19、

1、让我不在清晨中昏睡。

2、小鸟的鸣唱令我愉快,让我心旷神怡。

3、打开我童年的记忆。

4、鸟鸣让我感慨良多,让我找到童年时代的温馨。 (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可以给满分,意对即可) 六、语言表达

20、答案略(必须使用2种修辞手法)

21、答案略(格式要符合,动词要保持一致) 22、甲:拜读改为“指正”

乙:赐教改为“求教”

23、1、你在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或时间应该放在创作上,而不应放在卖画上。

2、你不注意听我演奏,这是对我的不尊重。或我为您演奏,您应该倾听。

【参考译文】

杜环,字叔循。他的祖先是庐陵人,陪父亲杜一元在江东过着宦游生活,最后把家安在金陵。杜环特别好学,书法好,重视对别人的承诺,喜欢在危急时周济别人。

他父亲的好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在九江,家业破败,他的母亲张氏有六十多岁,在九江城下哭泣,无家可归。有认识常先恭的,可怜她老迈无助,告诉她说:“现在安庆做太守的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为什么不去投奔他?”允恭老母照这个人的话去做,坐了一条船到谭敬先处,谭敬先推辞不接纳,张氏陷入了困境,随从的人到了金陵,趁机打听杜一元家在哪儿,问:“一元现在还好吧?”路上遇着的那个人回答说:“一元已经死了,好久了,只有儿子杜环在,他家住在直鸳洲的街市里。”常母穿着破衣,下雨天走到杜环家。杜环当时正和客人坐着,看见常母来,非常吃惊,于是问她说:“您不是常夫人吗?怎么到这来了?”常母哭着把原因告诉了他。杜环听后也哭了,扶着她坐下,对她行跪拜礼,又叫妻子儿女来拜见。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饭给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常母询问她的故旧亲人及幼子伯章的情况,想投奔他们,而不想拖累杜环。杜环知道老人的故旧亲人都没在这儿,不足以把老人托付给他们,又不知伯章的死活,姑且安慰老人说:“外面正下雨,雨停后我再替您走访,假使无人奉养您,我虽家贫,难道不能赡养您吗?希望您不要有后顾之忧。”常母见杜环家很穷,等雨停后,坚持要出门找自己其他的故旧亲人。杜环让使女跟着她走,到了晚上,果然没有收获而返,这才在杜环家定下心住下来。

杜环买了布帛,让妻子老人制伯衣被。杜环家人无论老小都把常母当作长辈来侍候。十年后,杜环在外乡遇到了老人的儿子伯章,哭着对他说;“你母亲在我家,天天想你都想出了心病,你赶快见见她吧。”伯章就象没听见这些话一样,推脱说:“我也知道母亲的情况,只是路途遥远不能去呀。”

杜环回家半年后,伯章才来见母,母子相见抱头痛苦,不久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杜环奉养常母愈发恭谨,可是常母思念小儿子伯章的心思更切,病情也更为加重。三年后,去世了。杜环为她准备好棺椁,举行了葬礼,在城南钟家山买了一块地安葬了她,每年按时给她扫墓。

史官评论说:“真正奉行交友之道,是很难的事呀。当人身处顺境、志得意满时交友,双方情意相投,恨不能为对方奉献一切,就好象遇不见难事一样。等到事态发生了变化,局势不妙的时候,不能履行自己对朋友的诺言、违背友情的人,很多呀,更何况朋友本人死了,却能奉养他的亲人,我看杜环的事迹,即使是古代那些被称做义烈之士的人也比不过他,可世俗之人常说现在人比不上古人,这不是在错怪天下的士人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ma5.html

Top